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生命邀約> 五十八 宋代印象(一)

五十八 宋代印象(一)

  史彌遠(1164年2月23日—1233年11月27日)明州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南宋奸臣、宰相,尚書右僕射史浩第三子。

  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史彌遠在韓侂胄(韓侂胄以恩蔭入仕,淳熙末年以汝州防禦使知閤門事。紹熙五年(1194年),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人策劃紹熙內禪,擁立宋寧宗趙擴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開府儀同三司,而後官至太師、平章軍國事)死後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後掌權宋寧宗朝17年,於紹定六年(1233 )十月,安詳死去。

  接班繼任宰相的是從三年前就作為參知政事輔佐史彌遠的鄭清之。首先擺在新政權面前的難題是如何應對金朝與蒙古的戰爭。

  蒙古軍從第一代鐵木真(成吉思汗)時代開始,就與金朝交戰。在遠征西方,消滅了哈喇契丹(西遼)和西夏、平定了中亞地區后,正式開始南下,侵攻金國。

  端平元年(1234),金朝皇帝自縊身亡,持續一百二十年的金王朝統治到此結束。

  宋朝乘勝企圖收回汴京、洛陽等河南之地,但是蒙古人卻違反盟約條件,不願意交還,兩國遂進入戰爭狀態。這時的形勢跟靖康之變時完全一樣。蒙古軍分多路開始進攻,端平二年(1235)蒙古軍突破當年金國的國境,直逼長江北岸,並順江東進,破壞掠奪健康對岸的淮南一帶。

  端平三年(1236),長江支流漢水方面的襄陽宋朝守備部隊發生內訌,一部分人帶上金銀財寶投降蒙古,一部分人為了發泄掠奪市內。據史書記載,自岳家軍以來作為這一地的戰略要衝持續繁榮一百三十年的襄陽市,在這場騷亂過後,空如曠野,一無所有。後來孟珙奪回了襄陽,但是四十年後,這個城市再次成為血腥爭奪戰的舞台。

  所謂端平更化,其實只不過是在如此形勢下的一種宮廷改革而已。而且真德秀和魏了翁並沒有掌握實權,端平三年(1236)接替鄭清之成為宰相的喬行簡,還是史彌遠的心腹。而且為了在前線對抗蒙古軍,他任命史彌遠一族的史嵩之為京湖安撫制置使。史嵩之在嘉熙三年(1239)升為右丞相,淳祐元年(1241)二月喬行簡死後,像當年史彌遠那樣成為單獨宰相,長期獨攬大權。

  在軍事上處於劣勢的宋王朝,企圖在文化上宣傳自己才是儒教的正統繼承者這個意圖,把朱熹定為從祀者,就是想極力宣傳只有自己(南宋)才是孔子的嫡傳,而不是金朝(也包括蒙古)。

  在這種情況下,蒙古軍還是持續不斷地騷擾淮南。當時宋軍還有擊退蒙古軍騷擾的能力,而蒙古軍也還沒有到下決心吞併宋朝的階段,所以戰況一進一退,處於膠著狀態。淳祜十一年(1251)理宗皇帝問:「躲避戰爭的老百姓都回家了嗎?」當時的左丞相謝方叔回答曰:「淮南的老百姓都回到原來的土地了,有困難的人政府也照顧著。」不過就是這一年蒙古軍也還侵攻過淮南。第二年二月理宗還問,謝方叔回答說:「蒙古軍在播種以前撤退了,所以損害不大。」

  前線各地宋軍與蒙古軍進入對峙時狀態。從寶祐二年(1254)即蒙古軍在四川方面安營紮寨,開始屯兵墾田,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樣簡單趕走了。而更危機更關鍵的卻是襄陽攻防戰。

  襄陽自古就是漢水流域的戰略要地。《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從荊州攻擊魏的時候,就是在這兒吃了苦頭,還沒等到他攻下襄陽,就遇到吳軍的突襲,結果可憐一代英雄喪命於此。蒙古軍也接受漢人官僚的獻策,把這裡作為平定南宋的最大難關,在襄陽城下結集大軍。咸淳三年(1267),蒙古年號至元四年,為了迎擊蒙古軍,宋朝派去當襄陽府府尹的是一個叫做呂文煥的人物。此後,在他的指揮下,展開了長達六年的守城之戰。

  蒙古軍痛感需要水軍,遂建造五千艘戰艦,組織七萬士兵每日訓練,雨天不能進行水中訓練的時候,甚至在陸地上畫船訓練,但是並沒有取得什麼成果。不過蒙古軍也不撤退,與外界斷絕聯繫的襄陽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其實也不然,嚴密地說,漢水北岸的樊城起到了襄陽城進出口的作用。呂文煥用鐵鎖鎖住漢水,使得蒙古水軍不能通過漢水,然後建造浮橋,使得宋軍可以輕鬆渡過對岸。宋軍掌握了相當於制海權的制河權,從水陸兩面抵抗了蒙古軍的攻擊。

  咸淳八年(1272),襄陽守城滿五年,雖然沒有援軍,但是呂文煥還是頑強堅守。城內雖然還有糧食的儲備,但是食鹽、薪柴、布匹越來越少。不過反過來也可以說,可見原來儲備了相當數量的糧食。這說明端平三年(1236)的那場大失敗后,宋朝對戰略據點的復興下了很大工夫,而且宋朝也還具備有復興戰略據點的能力。宋朝也曾從漢水下游的鄂州增派三千人的決死隊增援,他們從河渠突破蒙古軍的包圍,進入襄陽城內。

  久攻不下的蒙古軍沒轍,他們改變戰略,決定先攻樊城。咸淳九年(1273)正月,樊城陷落。呂文煥急派使者到臨安城請求增援,但是無人理會。

  實際上當時在臨安多次上演著賈似道向皇帝請求親自率軍上陣,但是每次都被他提前安排好的其他大臣苦苦挽留,所以之後作罷的鬧劇。受到蒙古軍鄭重勸降的呂文煥,最後只好投降。由此,持續六年之久的襄陽攻防戰終於結束。襄陽陷落的消息一傳到臨安,賈似道馬上上奏度宗皇帝,埋怨道:「臣始屢請行邊,先帝皆不之許,向使早聽臣出,當不至此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