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生命邀約> 五十二 唐宋變革後文化的質變(一)

五十二 唐宋變革後文化的質變(一)

  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說過:「唐代之史可分前後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就局面,後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關於政治社會經濟者如此,關於文化學術這亦莫不如此」。

  不論陶瓷、書籍,還是宗教,唐代以前與宋代以後都相當不同,大部分學者認為這個時期是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唐宋變革論」是現代中外歷史學家進行了大量研究探討的一個問題。這種觀點認為,唐宋時期,中國歷史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革。由唐到宋,不論從哪個領域來講,都有所變化,且這些變化有些就此延續下去並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我的這篇小文,僅側重於宋朝商業、文化方面的變化。

  在隋唐時代與貴族制或者說貴族式的特質相聯繫的情況及狀態仍然相當的存在。

  在唐朝,貴族制及與律令制以及官僚制之間並非相互對立的關係。一方面,貴族系統的子弟們以恩蔭、科舉以及其他的各種各樣的門路維持著與官場的聯繫;另一方面,作為官僚來說,為了置身於官場,也不能不擁有貴族式的教養及觀念。凡是處在當政者立場上的人,無論是武人,還是像安祿山那樣的爆發戶,或是宦官,都不能不受到政界以及宮廷中瀰漫的貴族式的氛圍的影響。

  隋唐時代給人的印象中有「寬鬆、散漫、柔軟」的方面,看上去政權似乎很虛弱。然而僅僅就唐朝而言,竟然保持了近三百年的命脈,中途的各種大變動及大事件搖晃得唐朝的大廈支架嘎吱作響,唐朝卻並沒有立即倒下。這是因為唐朝擁有一種可以承受大震蕩的柔性結構的體制,而這種柔性結構的形成正來自於貴族性(貴族制)這一無形的特性。

  貴族制是貫穿整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柱石,而且即使到了隋唐時代,依然有必要繼續意識到這種貴族式的存在。

  以貴族製為媒介,可以將自魏晉到隋唐時代為止的這一時期劃分成為一個大的時段。

  由於黃巢之亂的爆發,長期延續的隋唐時代宣告壽終正寢,經過五代十國的分裂,宋代以後無論國家的構造還是時代的狀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這一時代變化被稱之為「唐宋變革」。

  與漢唐不同,宋代的特徵之一是軍事上非常軟弱。但是不論在軍事上如何軟弱,這個王朝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是東亞世界的領頭羊。而且我們現在的許多生活習慣以及文化藝術,都是這個時代產生的。這是超過三百年的王朝時代,比唐朝和清朝長,比漢朝短一百年左右,也正好處於時代的大變革時期,所以宋代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就有了一種特殊的顏色。

  一酒、茶和瓷器

  常言道:「唐詩是酒,宋詞是茶。」這句流俗的標語式說法,雖然不能把唐詩和宋詞就這麼簡單區別,但是後世人如此表現這個事實本身,卻是不容忽視的。

  唐詩是帶著酒性的。盛唐的詩人多半是癲狂喜悅之餘,潑酒入墨,帶著幾分醉意,就著微醺的春光,揮筆而就的是氣象開合的大山大水。邊塞,狼煙,帝王,美人,一切繁華盛景都化作杯里的酒,酒里的詩。

  宋詞是流動的故事,流動中顯現出一種靜態的美。像是一杯素茶,杯盞晃動間,裊裊升起一縷縷婉約的感動,不適合大口啜飲,只適合小口小口,慢慢品味。

  不論各時代的詩人飲用什麼,能這樣被人津津樂道這件事本身,就充分說明了唐宋之間的飲品變化。

  茶才是由宋代開始的近世文化的象徵性飲品。當然喝茶的習慣在唐代以前就已經存在。中國人在很早的時代就知道西南山區原產的茶葉可以浸泡飲用。六朝時代,生活在宮廷的人不光飲酒,也開始飲茶。只不過那時茶還完全不能算士大夫的精神象徵。茶作為一種文化成立,是唐代後期陸羽的那本著名的《茶經》前後的事情。

  到了十一世紀,不僅宋人愛喝,北方異民族王朝也開始飲用,北部與遼以及西夏的國境貿易被稱作茶馬貿易,茶成了宋朝一個重要的出口商品。

  俗話說「唐團茶、宋末(抹)茶、明煎茶」,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這其實是一個不正確的說法。按實際情況說,唐代人是把茶葉蒸過後製成緊壓茶(磚茶),然後用刀削下加適量開水浸泡飲用;宋代人把磚茶打成粉末加開水做成茶湯飲,明代人把茶葉直接用開水浸泡飲用。「吃茶」一說當時已經有了,「吃茶去」一語常見於禪宗語錄。

  喝莽用的器具,是宋代工藝登峰造極的陶瓷。宋代陶瓷的絕妙的釉色,連技術高度發展的清朝作坊拚命模仿,也只能做出外行一眼都能看出差別的東西,由此可見其美輪美奐的程度。

  唐三彩,全名為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屬於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到了宋代,宋瓷製作的精細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程度。宋瓷的精細還體現在對人的關懷體貼上,如同樣是品茗的茶盞,男性和女性是有區別的,男性的盞大而稍有張揚,女性的盞小而圓潤,體現了對性別的尊重。這是其他朝代包括今天都沒有做到的。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高峰,審美從唐代花花綠綠濃妝艷抹的審美風格突然轉向樸素溫雅的美學風格,這種風格影響了宋瓷製作,使宋瓷的造型簡單準確,到了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的地步,沒有一點是多餘的。正因為如此,宋代瓷器和其他朝代的瓷器很容易區分開。如漢代瓷器莊重典雅,唐代瓷器雄渾大氣,明代瓷器的濃艷多姿,清代瓷器的繁縟富麗都有別於宋代瓷器的極簡。宋瓷的極簡植根於對中華文化的深刻理解。宋瓷至今不會過時,就好像中國的傳統文化永遠不過時一樣。

  宋人的極簡審美風格也反映在對釉色的選擇上,純凈的釉色是宋人的不變追求。

  宋代瓷器釉色經歷了兩個階段:即北宋時期對青白釉的迷戀和南宋時期對綠色釉的狂熱。宋代徽宗皇帝愛好道教,他提出「雨過天晴雲**,這般顏色做將來」的標準,於是景德鎮的湖田窯生產的青白瓷風靡天下。偏於一隅的南宋朝廷被蘇杭的青山綠水迷住,以綠色為基調的釉色大受歡迎,龍泉青瓷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並燒造出令人驚嘆的梅子青和粉青瓷器。

  唐三彩大多作為陵墓的陪葬品。相比而言,宋代的白瓷、青瓷、黑瓷都是日用品,即使作為鑒賞用的,也是以實用為前提的。不是作為祭器,而是作為日用品燒制,恐怕這才是能出口到不僅東亞,甚至全世界的最大理由吧。紮根生活的藝術,宋代文化的這個特徵,瓷器也具有象徵意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