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情深不壽的謙謙君子——納蘭性德(一)
三百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樂昇平的背景下,一名男子手拈翠翹,在花前月下、大漠天涯,低聲吟唱著憂傷,然後轉身離去,只留給我們一個凄婉的背影。這個人就是納蘭性德,一個書寫「千古傷心」的詞人。
在清代詞壇,最令人欣賞的詞人莫過於納蘭性德了。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后避太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是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的長子。雖出身貴胄,一生富貴安逸,卻天生了一顆傷心,一段柔腸,因此他的詞里常發出「我是人間惆悵客」之感慨,嘆出「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之傷情。其詞情真意切,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美的感傷,令人不忍卒讀,又不能釋卷,不禁陷入納蘭的一片傷心裡。
納蘭性德的詞之所以纏綿哀婉,和他的婚姻生活有很大的關係。他在十七歲時娶門當戶對的盧氏為妻。少年夫妻情投意合、恩愛美滿,柔情萬般,美滿的新婚生活激發了他的詩詞創作。「偏是玉人憐雪藕,為他心裡一絲絲。」形象地勾畫出情人間的心心相印和綿綿愛意。但不幸的是盧氏於婚後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擊使納蘭性德在以後的悼亡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愛妻早逝,他把對妻子的深情融入到一篇篇詞作中,其悼亡詞真切感人、令人嘆惋,寫出了生死殊途的凄涼。
他的傳世之作《納蘭詞》的哀惋絕不是孤芳自賞的酸腐,也不是無病呻吟的做作,而是發自內心的悲涼,那裡面糅合了對離別的情人的戀念,對逝去的髮妻盧氏的追思,以及雖然身居高位卻壯志難酬的苦悶。這些情緒,蘊涵在納蘭的詞中,讓那些詞句在時光的沉澱里,慢慢成為一枚枚茶葉,只在讀者打開書的那一刻,還原當時的榮華,散發出只屬於納蘭的清香。
《納蘭詞》曾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之意,而更名為《飲水詞》。其實未必恰當。自古至今,在人的心底都藏著憂鬱的情愫,好的詩詞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打開人情感的閥門,將一團亂麻的愁緒,輕輕捋順。只是寥寥幾句,就比千言萬語還能說盡我們心中的滋味。
《納蘭詞》就是這樣。
君不見,燈下獨坐,思念前緣時常有人輕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君不見,太多的相處之後,麻木的指尖已觸不到那曾經的溫暖時,會有人訕訕地說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君不見,秋風飄零、秋雨蕭瑟的時節,亦有人吟道「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王國維曾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可見,納蘭一生始終以真性情獨步濁世。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說:「詞興於唐,盛於宋,衰於元,而再振於我國初,大暢厥旨於乾嘉以還也。而納蘭性德被譽為清初第一詞人。他才華橫溢,以詞聞名,可惜英年早逝。現有《納蘭詞》傳世,存詞三百四十九首。
納蘭詞凄美哀怨,充滿了投役久戎之苦、傷感離逝之痛、壯志難酬之慨。悼亡恨別、詠物抒懷、與友贈答酬唱、男女情思貫穿其中。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看上去不加粉飾,卻如天生麗質,無不鮮明真切,搖曳動人。不僅僅是沉鬱悲壯,還有滿紙凄涼,讀來讓人慾罷不能。尤其納蘭性德的悼亡詞更是堪稱絕唱,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