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質子
「娘娘。」公孫佳從章熙那兒得到了首肯之後沒有馬上著手處置雍邑的事務而是先去後宮找到了王皇后。
王皇后自打死了兒子, 精氣神肉眼可見的萎靡了下來。到了雍邑之後,王皇后看似恢復了一些,三天一過, 她又是一副看什麼都很平淡的樣子了。
王皇后稍稍偏頭,看到是公孫佳, 漫應了一聲:「是你來了。」
公孫佳很客氣地問她可還習慣, 還有什麼要吩咐的。王皇后道:「我能有什麼事呢?今天與昨天一個樣,明天也今天想也沒什麼差別。」公孫佳道:「臨行前嫂嫂就囑咐我要好生生侍奉娘娘,昨天又來了信……」
王皇后唇角微翹,又抿直了嘴,她搖了搖頭:「這孩子。」
公孫佳與王皇后之前交情並不很深,即使是針對紀氏的時候,她也沒有與王皇后結成什麼同盟,此時也不便交淺言深,只關切一下王皇后的日常生活之類。王皇后道:「你那麼些個事兒,那麼的忙, 別在我這兒耗功夫啦。」
公孫佳道:「我到雍邑來就是閑著的, 這兒可比在京城的時候事兒少、人也少,舒服。您說是吧?」
王皇后輕笑一聲:「陛下還指望你把雍邑管好,以後再有用呢。」
公孫佳道:「那也比京城事兒少。」
王皇后道:「那就歇一歇,你這臉色也累得夠嗆, 與小元去玩耍吧。早早的懷上了生個孩子, 比什麼都強。」
「呃……哎……」
「唉, 大長公主她們也很擔心你, 都想著你要是能一索得男就好了。一定要生個兒子呀。」
公孫佳嘴角抽抽:「這又怎麼是我能管得了的?」
王皇后認真地說:「你要能生下個兒子,將他養大,以後就省心啦。不說了, 去吧。」
公孫佳見她確實沒什麼聊天的慾望,不再啰嗦,低聲囑咐了一下侍眾侍奉好王皇后,就轉去見皇太后了。
她與皇太后就要親近得多,皇太後面前,她快沒坐相了,靠著皇太后歪在人家身上說話。皇太后心情舒暢,再沒什麼遺憾了,笑問公孫佳:「大忙人,閑下來了?你外婆和你娘整天念叨著你呢,在我這兒,三句話就得提到你。」
公孫佳道:「娘娘是知道我的,我幹事兒,開頭最忙,一旦理順了,接下來只要沿著路往下走就出不了大錯,也就輕鬆了。您別嫌我接下來總來煩您就好了。」
皇太后道:「你才不會煩人呢。」又問她雍邑還有什麼別的好玩的,說要帶王皇後去散心。
公孫佳:「才從皇後娘娘那兒過來,前天看她還好,今天又沒精打采了。」
「她呀,眼瞅就在站到山頂了,叫人推了下來,精神怎麼能好呢?」皇太后說,「你們以前也不太親熱,現在太親了她反而不自在。不遠不近的才好。大娘與她娘兒倆一向處得好,讓她們多親近吧。」
公孫佳笑道:「聽您的。」
皇太后又說:「你要留在這兒?」
公孫佳道:「您也聽說了?不是就定在這裡了,您看這兒還有些個事兒沒辦妥,辦妥了我還得回京城去。遠的不說,今年的秋賦我還得跟他們算呢。過了夏天我就回去。」
章熙沒有把戶部尚書的頭銜給收回去,公孫佳也不主動交出去,備戰原就需要財力、物力的支持,兼領著戶部正合適。即使章熙想收回去,公孫佳也還要與他好好講一講道理呢。
皇太后問道:「哎喲,那這些日子京城的戶部你要怎麼辦呢?」
公孫佳微笑道:「當然有人幹事啦。很快就會有旨意下來了,到時候娘娘就知道了。那時候咱們再說。」她沒有跟皇太后說雍邑也要有一套班底的事,不過估計皇太后也能知道,因為皇太后的兄弟新陽侯也是朝廷大員,多少知道一些風聲。皇太后這麼問,可能是在問官職的安排,又或者是想走點人情安排些自己娘家人。
不過她才從章熙那裡過關,可不會現在就給皇太后什麼許諾,只是給了個暗示。
皇太後會意,笑道:「到那時候,我可就更不敢說什麼了。他們都說後宮不得干政,你一個丞相與我說得太多,又要被他們說道啦。」
公孫佳道:「我讀書的時候怎麼看的是『婦寺不得干政』呢?——讓他們說去,他們現在也沒少說我,什麼女流之輩硬逞能為,有了丈夫也不肯老實退回家去。嗤!」
「人言可畏呀,能想法子還是想一想,別叫他們說得太難聽。」皇太后很貼心地說。
公孫佳道:「娘娘放心,我站得穩。」她立足的根本就是她的兵、她的人、她的功勞,這些東西都是別人奪不走的。能被幾句「禮法」就拿走的權利就不是權利,不做官就沒人搭理的權威也不是真的權威。
兩人又說了些閑話,公孫佳沒在皇太后這兒吃午飯,說要去看大長公主。皇太后笑道:「到了這兒真比京城鬆快多了,在京城你這午膳哪有出宮吃的?」公孫佳小聲說:「是我安排的,在這兒,大家都輕鬆,您也甭拘束。」
皇太后一笑。
公孫佳再到大長公主那裡才是真的放鬆了下來,大長公主這兒,鍾秀娥等人也都在。公孫佳也給趙家準備了一處府邸,內部的陳設中規中矩沒有任何的特色,鍾秀娥也不愛住,直接住到了大長公主這兒。
女兒女婿來了,鍾秀娥笑得見牙不見眼:「快來!」她是自己來的,趙司翰還差一點時間出孝,趙儉被公孫佳塞到了留京名單里讓他跟章嶟親近去了,趙司翰思忖再三也還是留在了京城。鍾秀娥無事一身松,與自己的骨肉團聚,別提有多美了。
大長公主問道:「你怎麼還這麼忙?」
公孫佳道:「也就這幾天了,接下來我就有功夫串門兒啦。」她注意到了鍾秀娥的興奮,問道:「有什麼開心的事嗎?」鍾秀娥道:「啊?什麼?我們不是天天都很開心的么?」
公孫佳聳聳肩,與她們邊吃邊聊,說到了自己的安排。大長公主聽完就不幹了:「你要在這兒?小元也留下來?男兒丈夫建功立業我不攔著,你也離了京城算怎麼回事兒?你們倆,趕緊給我生個曾孫才是最大的正事呢!是陛下安排的嗎?我找他說去!」
鍾秀娥也不樂意,說:「怎麼就可著你一個人使喚呢?」
常安長公主稍好一點,問道:「是非你不可嗎?」
公孫佳道:「我也想在這兒留一陣兒,這樣的安排最好。您看京里,什麼人都來了,我要再摻一腳不得更熱鬧了?」
元錚看準機會說了一句,說:「既是陛下的安排,也是她自己願意的。這裡適合靜養,她也不用起太早,怎麼舒服怎麼來。」
大長公主道:「那我也不走了!」
眾人又去勸她,大長公主卻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這兒又涼快,我就也在這兒住一陣兒嘛!我又沒別的事!等天氣冷了,咱們娘兒倆再回去。我在這兒,也好照顧你的起居。瞧瞧,都瘦了,得養胖點兒。」說得鍾秀娥也是意動,很想留下來。大長公主橫了她一眼:「你得回去,你是人家的人啦。」
公孫佳脫口而出:「趙家,不想回就不回嘛。」
鍾秀娥躊躇半晌,長嘆一聲:「現在還不能拆夥啊!」
元錚驚悚地看了她一眼,心道:您還打著這個主意嗎?這家的家風是這樣的嗎?那……他有了一點危機感。
雖然午飯後半段吃得有點傷感,但是接下來的幾天卻是娘兒們過得極好的時候。鍾秀娥有女兒罩著沒丈夫管著,漸顯出她確實是鍾英娥的親姐姐來,雍邑彙集了各地的移民,也帶來了各地的娛樂,鍾秀娥換一身窄袖便衣,從各地小吃到各地的唱詞曲調,再到打牌的玩法,挨個兒試了一遍。
大長公主也沒有與章熙歪纏要帶公孫佳回京,而是要求留下來「避暑」,說:「我又不為官做宰,回去也沒個正事做。我在京里,他們還得伺候著我,還不如在這兒自在呢。」
章熙道:「那怎麼成呢?大郎他們都在京城,他們也很想念您的呀。」
大長公主道:「藥王活到今天,不容易。她親娘都不能陪她,怎麼辦呢?誰叫她娘是我養的?秀娥也是,再嫁到趙家,看著風光,其實也苦,你不知道這幾天她在這兒敞開了玩兒得有多開心!把閨女獨個兒放到這兒,她也掛心的。我跟藥王就個伴兒,兩下都安心。」
章熙心中一慟,說:「要不,我把藥王帶回京?」
「別!」大長公主認真地說,「打從賀州的時候,咱們就都知道一件事兒——定好的事兒,絕不能亂改!這是你爹定下的規矩,不能因為人情誤了正事。誤了正事,大家一起倒霉,人命都要沒了,哪裡還有人情在喲?」
章熙沉默了一陣,說:「好,就依您。」
大長公主問道:「還真就來小半月就回去呀?不多住會兒?」
「五郎,我還是有些擔心的。」
「他呀,以前過得憋屈,也別怪他,誰小時候受個氣,看著都摳摳索索的。養一養,脾氣養出來就行了。」
姑侄倆說了不少家常,章熙登基之後也很少有這樣與親人交流的大把時光,說了一會兒就拋開了對章嶟的糟心感。不多會兒,皇太後派人來問他身體如何,幾人又在宮裡聽著移民的小調,吃了一席。
而京城傳來的各種奏報顯示,皇帝離京,京城有人是放了鷹一樣的玩兒,鬧出了許多小麻煩。但是,大事一件也沒有,並沒有人趁此機會發難。以公孫佳的估計,他們都在觀望,用小事試探章嶟。
顯然,章熙也是這麼想的,他也不動聲色,只管看著。
他們二人沒有擔憂的意思,整個雍邑都跟著輕鬆快活起來。親貴們的到來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商賈賺得盆滿缽滿,伎藝人賞錢也拿了更多。還有一些人已經在考慮在雍邑置產,在附近買田了。
正在忙的時候,章熙下了一道旨意,以雍邑為副都,作為「避暑」之地,要設置與京城相同的各部衙司,每衙的人員比京城正式的機構減半。皇帝要到雍邑避暑的時候就不用帶京城所有的官員,帶著另一部分的官員到雍邑與雍邑的人員重新拼成一個朝廷,那也忙得過來。
章熙把這個活交給了公孫佳而不是吏部,朝廷的目光都集中到公孫佳身上,公孫佳卻沒事人一樣,沒有馬上就動,仍然沒事人一樣的到處串門閑逛。
直到此時,皇太後方才明白公孫佳說的「很快會有旨意」是什麼意思。她也就不跟公孫佳客氣了,她先把自己的侄孫叫到面前,等到公孫佳過來找她串門的時候,將人往公孫佳面前一推:「你看看這個孩子,還可以嗎?」
公孫佳認識這個年輕人,皇太后的侄孫竇弘春,人在隨行名單里的,她有印象。公孫佳道:「當然可以。」
敢像皇太后這麼乾的人畢竟是少數,且他們還有另一種思量,雖然說雍邑是做為副都,章熙的意思以後每年都會過來,畢竟不是正經的京城!在這兒當官也屬於「外放」,這個出身聽起來不如在京城做清流好聽。所以登門求情的、遊說的人還很少,公孫佳也就樂得清靜,依舊隨手處理著京城傳過來的不太多的公務,仍能抽空與元錚一起散步,或陪著鍾秀娥逛街。
有她在的時候,鍾秀娥多半是聽個曲,打個牌,不去玩激烈的活動。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匆匆過去半月,章熙就有點坐不住了,又住了數日,章熙便下令起駕回宮。公孫佳被留了雍邑,大長公主留下來陪外孫女,祖孫倆將帝后等人送出城去,大長公主心裡有點空落落的,緊握著外孫女不鬆手,公孫佳低聲道:「咱們也回去吧,您要想他們了,我隨時安排您回家。」
大長公主道:「又胡說了,他們前腳走,我後腳走,我幹嘛不跟他們一起走呢?你跟我來,家裡燉的湯該好了。」
~~~~~~~~~~~~~~~~~~
章熙一走,雍邑就由公孫佳說了算了,直到此時,她才召了自己府里的屬官們過來開會。與章熙一樣,她也沒有把府中所有的人都安排到雍邑,來的時候她帶了許多人,回去的時候卻是讓榮校尉與單良和容符、謝喆等人跟隨常安長公主等人回京,彭犀帶著關巡、施寶方等人留在了雍邑。
議事的時候沒了榮、單二人,公孫佳有了一點不適應,多看了單宇兩眼才定了神,對彭犀道:「現在可以開始了。」
彭犀道:「選調官員急不得,還請先移文知會霍相公。」
「好。」
元錚道:「陛下以後每年都會來『避暑』?」他把「每年」兩個字咬得很重,單宇聽出來了,這個意思就是,皇帝也挺重視這兒的,不是就把雍邑直接扔給公孫佳了。
這也是應有之義,以雍邑建成之後的位置,哪有皇帝會把如此重要的一座樞紐出錢出力出人建好了,完全交給一個大臣去折騰呢?
親兒子都不帶這樣的!封王都不帶往這兒封的!
這裡馳道一旦修成,快馬兩天一夜就能把京城的消息送到這裡來。大軍沿著大道開拔,一路皆是比較富饒的地方,有人有糧,路又好,行進速度也快,小半月就能兵臨京師城下。將來戰事平息,這裡也會成為國家的另一個中心。
這種地方需要心腹大臣掌管,公孫佳算是心腹大臣,但是戰爭需要,這裡又多了一些尋常大城沒有的機構。不設半套中央官署還則罷了,設了,中樞、皇帝就不能完全放心。
當然,也是因為要統籌戰事,公孫佳才能爭取眼前這段時間。一旦戰爭有了眉目,除非京城是一個傀儡皇帝,否則斷不會允許有大臣繼續掌握雍邑——至少也要把這半套官署裁撤了,而眾所周知,增加是很容易的、裁撤是非常困難的。
「每年避暑未必,他也沒那個精力,但是會時常留意是真。戰事有了眉目之後,我恐怕也不能在這裡久留。」公孫佳說。
她得抓緊利用好這段時間,把雍邑的籬笆打牢,弄成自己的「勢力範圍」。一是要爭取民間的口碑,這個她做得還不錯,二就是培植勢力、在雍邑官員里安排「自己人」。
任用官員要知會霍雲蔚、吏部一聲,她就先把侍奉過先帝的鄭須調到雍邑來掌管雍邑的行宮,她讓人帶上幾封空白的文書:「交給鄭翁翁,他想帶誰過來,就寫誰的名字。」
等鄭須回來了,她就可以與鄭須商議,再征一些粗識文字的女子充作宮中女官了。選的不是宮女而是女官,這是公孫佳自己的私心在內。她想趁機為自己也選幾個合用的女官。
不等鄭須到雍邑,公孫佳卻先收到了京城親友們送來的大禮包——人。
先是延安郡王,此人手快,聽了女兒章晴的描述之後,飛快把一個庶子給公孫佳送了來——你隨便安排。
接著是容尚書,此君比延安郡王略慢了一點是因為他家路上走得不如延安郡王家快,他使人送了書信過來,請求安排自己的幼弟、容逸的親叔叔容泓。容泓已出仕,身上有個散官,但是容逸鐵了心要安排一個自家子弟到雍邑來摻一腳,請求公孫佳把他調動一下。不用公孫佳出手,只要她點頭,京城的事容尚書父子自己活動。
公孫佳晃晃手裡的手札,笑道:「這是怎麼了?一個一個的,都要湊這個熱鬧?」
元錚從她手裡抽出札子,執一團扇慢慢給她扇風:「看著你把這兒建得好。人往高處走,也往富處走,雍邑看著就很好,總要往你身邊湊個熱鬧。」
「是嗎?」
元錚笑笑,話語間有了點刻薄的意思:「難道要直說,看著那位太子不太像樣兒,京城眼看要亂起來,也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想把一大家子分一枝過來保個底?他們這是託孤。」
公孫佳道:「那敢情好,我就不急了,這些可算得上是『質子』了。」說到質子,她心情又糟糕了起來,這些人是質子,她親娘算啥?
她問:「趙家有信兒嗎?」
「還沒有……」
「趙家來信了!」單宇捏著一封信從外面走了過來,「像是那一位的手筆。」
作者有話要說: 簡單地說,皇帝還是信任公孫佳的,但是從正常的邏輯考慮,他也不能畫塊地方給公孫佳「另立中央」。事實上了如果不是皇帝準備在人事任命中引入新勢力、有可能引起混亂耽誤戰爭,副都當個轉運中心也不必再設半套機構,那是未來戰爭的需要在做準備,不是朝廷的備份,是「戰爭需要的備份機構」。同時也順便儲備一下人才,如果朝廷那邊互毆太厲害造成損失,這邊還有半套機構可以拉過去頂上,休養生息,下次再繼續互毆。
按照公平原則,你幹活了,給你點好處。皇帝也看出來公孫佳有避開京城的想法,乾脆順勢讓她去「為朝廷」經營副都。當然,在一個地方經營久了,很容易就形成勢力範圍,這個無可避免,誰來都一樣,皇帝也清楚,所以任用他信任的人,也就是公孫佳。
同樣的,皇帝不可能讓某個人在這兒完全紮根,出現「只知有xx,不知有天子」的情況,才有了每年避暑的委婉說法。不是真的就每年都過來,但是會比較關注。
朝廷有了新一輪爭鬥,大佬都看出來了,開始找保險箱。公孫佳這兒就是了。她表現出不多管閑事,大家也配合。
但是皇帝不可能讓她完全置身事外,所以有讓她配合和霍雲蔚在兩個地方都要用新人的說法。即,她這裡由於戰爭穩定的需要,改革的烈度可以比京城小,但是不能不做。
前面公孫佳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皇帝也是看在眼裡的,認為她的理念和自己比較相似。綜合各方面因素,才會配合了她的計劃,不然她現在也是無法在大局上左右皇帝的安排的。要知道這個皇帝也很厲害。
所以公孫佳開始的計劃是不錯,但是有忽略皇帝的地方,好在她回頭很快,皇帝也有自己的計劃,兩人的矛盾沒有展開就被共同利益壓下去了,才有了現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