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緣由
這是鍾祥沒有出席新年宮宴的第二年頭了。
鍾家的子孫排了個輪值的次序,凡有他們必須要出席的場合,都要留人守家。靖安長公主帶著娘子軍們絲毫沒受影響,依然是準時到了宮裡。公孫佳到得比她還要早一點,因為公孫佳依然保持住了「先進去」的特權。
只是如今再也沒有一個說著賀州土話的老太妃與公孫佳同行了。
公孫佳一路很沉默,接她的還是皇帝、皇后雙方都派的人,也同樣是將她引到了靠前的位次上。公孫佳扶著她的手杖,輕聲道了謝:「有勞。」宮女阿順笑道:「不值縣主掛心,是奴婢們應該做的。」
公孫佳道:「那也是辛苦的。」阿順算是皇后的心腹,按品級直接躥到五品去了,也就是跟這些皇親國戚面前客氣些罷了。皇後派人來照顧公孫佳也是有原因的,她娘家有一位侄孫女終也是在這一輪的聯姻中嫁入了鍾家。
反正,大家都是親戚了。
公孫佳被他們扶到位子上坐好,鄭順將她的手杖接了,穩穩噹噹地倚放在她座位的一側,說:「你抬手就能拿著了。」
公孫佳也含笑點頭致意。
鄭順可能比下面所有的大臣都明白皇帝的心意,襲爵的事他或許不了解,但是能跟皇帝談論兵事的姑娘家可數不出什麼人來,皇帝當時的口氣並不是開玩笑,那神態、語氣與考較燕王時也差不多了。不管皇帝存的是什麼念頭,將公孫佳當作一個「真正的晚輩」來重視是無疑的,鄭順自然要更以皇帝的意志為意志,將公孫佳給侍候得好好的。
他兩個將公孫佳安置好了,招了小宦官小宮女在一旁聽使喚便各自去忙了。公孫佳安靜地坐著,也不大與這兩個人說笑,與人交際很耗神的,如果不是像前年鄭順直接把自己小徒弟派過來那樣的「自己人」,與他們說話也是他們的負擔。
坐不片刻,又有人來打擾,卻是吳孺人。公孫佳點點旁邊的位子:「她們進來還有一陣兒,你且坐下吧,不累么?」
吳孺人坐了個沿兒,她這一天確實累慘了,哪怕只是沾了個沿兒坐著,也覺得兩條腿漸漸是自己的了。頗為恭謹地說:「我們娘娘著妾來問縣主有什麼要吩咐的。」說話的時候對公孫佳連使眼色。
公孫佳道:「有陛下和娘娘照看,我已知足。你呢?近來如何?」
吳孺人近來過得還可以,呂氏雖然給放出來了,卻也吸取了教訓,沒有過於驕橫。吳孺人自己無法生育,但是謝宮人生了個兒子,吳孺人設法讓章昺同意將這孩子抱給自己掛著。又安撫了謝宮人,讓她在章昺面前爭寵,「我給你帶孩子,你去伺候殿下,好歹要得個品級」。兩下都被她安撫住了,她就跟太子妃一樣,一面潛心養孩子,一面「當差」。
章昺的家還是呂氏在當,但是章昺對外家的警惕心還是沒有消,至少宮外別府他是不肯讓老婆去插手的。當初那件打臉的事兒他還刻在腦子裡,他以為已經是結交下了的「青年俊彥」里其實有紀氏的卧底。這怎麼能行?!
他將宮外別府交給了吳孺人來打理。吳選已被公孫佳按死了在那兒讀書、重新做人,章昺雖不愛提這個「小舅子」,心中的芥蒂卻沒以前那麼明顯了。與之相對的,紀宸出挑了,呂濟民這個正牌的小舅子就飄了。紀宸既是章昺的舅舅,也是呂濟民的舅舅,章昺權衡再三,舅舅給他帶來的好處是有的,但是抵不了呂濟民的噁心!他愈發的與呂氏疏遠而與後宮親近。
太子妃也不再管章昺是否寵愛呂氏的事情,呂氏前番鬧得太過,太子妃便認為是「慣的」,得煞煞性子。太子妃只有這一個兒子,可得多生幾個孫子,章昺只要不濫情,有幾個婢妾侍寢,太子妃也是樂見其成。能多給她生幾個孫子就更好了。鬼知道這年頭孩子夭折起來有多麼的容易,哪怕是太子的孫子,也不能保證就一直長大了。如今第二個孫子也有了,又有宮人有孕,太子妃心裡是高興的,對這些婢妾也就略松一鬆手。
吳孺人含蓄地對公孫佳說:「殿下將二郎交給我撫養了。」
公孫佳道:「你有依靠了,只要吳選不再出紕漏,你也算苦盡甘來了。」
吳孺人看看四周的小宦官和小宮女,將要說的話咽了下去。她想問公孫佳:我現在已經算是有兒子了,你的答案呢?
公孫佳當然還記得當初的話,眼下卻不是給吳孺人實話的時候。吳孺人慢慢地站了起來,說:「妾得忙去啦,公主她們還沒來,縣主看起來也不著急?」
公孫佳望向門外,宮裡的燈已點起,橫平豎直地拉起了幾多條燈火連成的線,道:「急什麼?該來的總會來。年,是一定會過也一定要過下去的。」
「您說的是。」吳孺人深深躬身一禮,腳步輕巧地退下了。
——公主、命婦們開始入場了。
這一年的宮宴與上一年差別不算太大,紀宸雖立有軍功,但是由於政事堂還要問訊他與朱羆怎麼把一股敵軍漏出來的事,更兼燕王自己也認為紀宸是故意的,還影射是太子授意的,整個朝上吵成了一鍋粥。還沒有出現人人爭相迎奉紀氏、圍著紀氏族人轉的場面。
公孫佳比較擔心的是鍾源,他好好一個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的二十年後武將里的領軍人物,咔,殘疾了,用一隻完好的手拄著拐杖進的殿——他腿上的傷也還沒有痊癒。鍾源生來便是天之驕子,如何受得了這樣的改變?
好在鍾源倒是立住了,家裡一群老弱婦孺,長輩男丁又只能打個輔助,他不得不挺起胸膛,一派的坦然。
趙司徒等人既要結交他們,也不免為鍾源說話。這些大家族「製造名士」的手藝堪稱一絕,給鍾源打造了一個「身殘志堅」、「坦然亦是風流」的人設出來。在背後一氣頂著鍾源,給他頂得站起來了。
這世間真的只有容逸才是年輕才子的頂端么?從來文無第一,然而能把他捧成第一,背後自有規則在。
~~~~~~倒敘~~~~~~~
趙司徒肯下這般力氣,當然不是因為已經訂了幾門小輩的婚事而最大的那條魚還沒入網。實是他自與公孫佳見面之後,趙司翰就秘密地研究那個「第五人」是誰。結果卻非常的奇怪,一開始,他們以為這是公孫佳的「明示」。對別人叫暗示,對聰明人這就是明示。
既是「明示」,他們就應該可以很容易地看公孫佳要說的「第五人」,知道「第五人」之後,背後的意思也就明了了。這個推理是很通暢的,但是趙家卻踢到了鐵板——他們一點痕迹都沒查到!
趙司徒父子的第一反應是:小瞧了這些賀州親貴以為他們淺薄,沒想到也是一潭深水。公孫佳既肯說,背後一定有文章,趙司徒父子倆加大了力度,繞了個彎兒,從賀州老人那裡尋到了突破口。賀州親貴嘴嚴,他們的子孫卻漸漸紈絝,好些個「喜文事」的,最愛與世家子弟結交。趙氏又是舊族名門,出個子弟,簡簡單單湊了幾個局,也不一上來就打聽,過了個把月,混得漸熟了,也不直接問,而是旁敲側擊,引得賀州子弟自己好奇了回家去問。
事情是你們自家孩子回家打聽的,與我們何干?是你們自己要知道,為什麼鍾氏與皇室關係那麼的好,別人都插不進去的,可不干我們的事。
陳年舊案就此浮出了水面,一條人命卡在中間,這冤讎是解不了了的。趙司徒便知道,自己的計劃是一定可以實現的,細節或許有所出入,大方向是肯定不會出錯的。
趙司翰還要感嘆一句:「鍾氏雖然起自草莽,血源親人還有幾分溫情在。紀氏失策了,縱要爭權勢,也是與鍾祥爭,何必害一個婦人的性命?要是人好好的活著,哪有後來的事情?」
趙司徒卻冷笑道:「能看透這些就不是紀氏了。」
「阿爹也認為是紀氏害的人命?」
「是不是有什麼要緊?反正人已經死了。你該問問,婦人死於產育的多了去了,為什麼這一個一死就結了這麼大的仇?平日相處一定也不順!自己接了個燙手山芋,又不好好供著,莫不是作死?」趙司徒板起臉來訓兒子,「你要切記,凡事都不要先去計較細枝末節,反倒把要緊的給丟了。將大事做好,再談其他。譬如這件事,不在這個人死沒死。」
趙司翰認真地點了點頭:「確乎如此。不是因,而是果。」連結仇都是果。
此事父子二人並沒有宣揚出去,賀州舊人那麼多,這件事情卻一直沒有傳揚開來,想也知道是有原因的。二人私下合計,就定下了「扶他們一把」的計策,給鍾源造勢,於鍾家難,因為根本摸不著門道。於趙家就很容易,因為輕車熟路。
趙家肯出手,其他各家肯配合,極短的時間裡,外面的風評是鍾源聽了都要驚訝的地步——我真的是這麼好的人嗎?
連他當初跟著姑父學藝,姑父那樣的地位去誇讚他、祖父在背後支持他,都沒能給他造起這麼大的聲勢。就離譜!
為此,鍾源還認真琢磨了一下,將鍾佑霖給拎了過來:「外面傳我的話傳得離譜,我怎麼覺得這些人都是你朋友?你做什麼了?」
鍾佑霖也是一臉茫然:「啊?我不知道啊!」他凈跟著容逸背後轉了,向容逸打探了無數容家的生活細節,務必要把偶像的妹妹給伺候好了,老婆還沒娶進門,岳父全家已對他頗有好感了。
鍾源細審了一遍堂弟,問了許多細節,最終找到了趙司徒的門。
趙司徒老狐狸了,隻字不提與公孫佳背後的接觸,只說:「將來都是一家人了,何必言謝?」心裡卻認為,鍾家這個未來的掌門人也是有幾分能耐的,鍾家將來能屹立不倒也說不定。倒更堅定了與鍾氏合作的念頭。
~~~~~~~~倒敘結束~~~~~~~~
鍾源也不無聊,他是公主之子、郡主之夫,身邊也是一群身份差不多的人,其中就有他的小叔鍾泰,鍾泰尚平嘉公主,也是個駙馬。他就守在大侄子的身邊,狐朋狗友全都不管了,只管照顧著大侄子。
他有一種奇怪的心態,平日里他誰也照顧不了,他不闖禍讓別人照顧就不錯了,現在有了一個需要他照顧的人,他卯足了勁兒,看著不許大侄子跟一個人喝超過兩杯的酒,還要叮囑著鍾源要吃點菜。活脫脫一個老媽子,看得人直發笑。
鍾泰自我感覺還挺好,覺得自己這樣肯定是沒毛病的,平時他親娘、他姐姐、他嫂子們、以及妻子都是這麼叮囑他的。照貓畫虎,總是不會錯的。
連太子見了都忍不住要笑。
太子近來心情極差,鍾源好好一個表侄兼女婿就這麼殘疾了,燕王還要扣一頂黑鍋到他的頭上,要追究紀宸的責任。雖然是雷聲大雨點小,也夠煩人的了。他真的不敢想象,日後地下見到了鍾源他爹要怎麼交代!
我讓你兒子上戰場撈軍功是為了他好,結果不小心讓他殘疾了?這是人話嗎?鬼都說不出口!
再一條,鍾源已是這樣了,爭兵權就難,贏家無論紀宸還是燕王,都是太子不願意見到的。皇帝忌諱紀氏,但是相信兒子,萬一兵權落燕王手裡,那他媽不是要命嗎?就怕到時候天下還姓章,卻沒有他的份兒了。
太子由衷的希望皇帝早些讓公孫佳襲個爵,公孫昂的舊勢力對沖紀宸、燕王還是很有份量的。皇帝卻說現在還不是時候,將太子熬得頭髮都要白了。
再看一眼紀炳輝,老東西又與趙司徒談笑風聲了。太子不太相信紀炳輝與趙司徒會輕易的翻臉,這兩人是幾十年的交情了,眼下為了一點利益起了爭執,也很容易達成妥協。好在這兩個人倒都不會支持燕王。
趙司徒誇讚紀炳輝長子的話又鑽進了太子的耳朵里,弄得他喜也不是、愁也不是。
趙司徒誇著紀炳輝的長子,心裡其實在翻白眼兒。這就是他下定決心與紀炳輝作對的原因——紀炳輝一張名單把朝廷未來二十年的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這其中,紀家的長子那是要做個未來的文臣之首的,也就是趙司徒現在的位置。
這不開玩笑嗎?那是趙司徒想讓自己兒子趙司翰接的位。
趙司翰比紀家長子小十幾年,看起來是沒有矛盾的,完全是一代的年齡差,要說紀炳輝這想法也不錯。但是!趙司翰的天賦、現在的政績官聲比紀氏長子要高一個等級不止,他的能力抹平了這十幾歲的差距。
從生理上來說,是差十幾歲,從晉陞上來看,兩人現在就位於同一代,是絕對的競爭者。除非兩人分個雌雄,打個配合,做一對配合默契的賢相。
趙司徒將紀家行事的風格想了又想,覺得這是一家子吃獨食的王八蛋,結了姻親有好處也想拿大頭的貨色。那就不行了!
反觀鍾氏,公孫昂娶了鍾秀娥,鍾祥反手就是一個把女婿拱上驃騎去開府。公孫昂自己有本事不假,沒鍾祥的支持,他不可能走得這麼順利。再看公孫佳,親爹死了之後,上好的肥肉,鍾氏近水樓台還沒下口去吞,公孫佳確實也是有本事,但是鍾家沒把她這丁點火苗兜頭澆滅了,就是厚道人。鍾源出征,公孫佳接了鍾源的兒子來教導,又將出嫁的姐姐所出之子收入府中。再看她對公孫昂舊部的諸多關照,趙司徒還是覺得,跟厚道的人合作更安全些。
就是他們了!
紀炳輝的「安排」皇帝太子還不知道,趙司徒倒先知道了,舊家望族,自有他們的渠道。趙司徒當下聯絡了李侍中等人,茶水還沒燒沸,計策就定了下來。
趙司徒城府極深,糊弄一個紀炳輝綽綽有餘,紀炳輝這裡還以為與趙司徒已經達成了和解。趙司徒轉頭就給鍾佑霖做了證婚人,拉開了為期一年的頻繁嫁娶的序幕。
鍾佑霖成親是在二月,這一年,以鍾氏為圓心,輻射出了一張婚姻網,一共有七對男女喜結連理。可喜的是,這一年,北方一片太平,胡人竟未南下,乖巧得令人生疑。
公孫佳召來榮校尉,讓他設法聯繫北方的消息網,探聽緣由。
作者有話要說:繼續拉進度條。
十六歲這一年就這麼過下去了
小姨夫:在長了在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