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

  《入世錄》係列神話架構


  筆者認為,神話是人們腦中碎片化的記憶。它們塵封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我們可以把它當做前世的記憶,遊離在佛家所講的阿賴耶識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它當做今朝的表象,生發於儒家所的處世之道中。我們甚至可以把他當做來生的指引,交融著道家所行的“逍遙遊”之中。


  神話是打破了時間壁障的產物。無論是從兩河流域發源的,那美麗神秘的蘇美爾神話;還是氏族社會,奇幻瑰麗的希臘神話,亦或是凱爾特神話、北歐神話、印度神話……它們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從遠古而來,給現在的我們無限的啟示。


  中國神話作為世界神話之中的一份子,傳播度卻遠遠不及其他的“兄妹”。蘇美爾神話有《吉爾伽美什的史詩》,希臘神話有《荷馬史詩》,凱爾特神話有“亞瑟王的傳”,北歐神話有《新埃達》……這些詩歌把他們的神話做成了一個龐大的體係,供給後世人閱讀、再創作。回望中國神話,我們也有自己的文學寶庫比如《山海經》、《淮南子》、《楚辭》。雖成書年代不及國外神話久遠,但仍是囊括了中國式的浪漫。當然中國神話文學的再創作作品,也不在少數,比如《西遊記》、《封神演義》,甚至是帶有道教色彩的《太平廣記》、《搜神記》等等,都屬於中國神話“再創作”的範疇。神話的研究與評論也不在少數,如晉朝郭璞注解的山海經,明朝的蔣應鎬,清朝的吳任臣等人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可惜的是,無論少多少的神話“再創作”作品,都沒能講中國神話,這個龐大的體係貫穿起來。


  近代中國,學者們也看到了中國神話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19年梁啟超的“洪水考”,慢慢引起了關注。後來19年魯迅的“神話與傳”問世,又做了一把神話研究的推動力。再後來,199年以茅盾為主導,現代中國神話研究漸漸開展起來,茅盾編著的《中國神話研究AB》到現在仍具有一定意義的學術價值。再後來,神話學的研究研究漸漸多了起來,199年呂思勉的“女媧與共工”,1948年聞一多先生的“伏羲考”等文章,這些都是十分經典的神話學研究作品。


  1984年新一代神話體係思想“廣義神話”開始建立,這一思想的發起者正是被人們譽為“第三代中國神話學大師”的袁珂老師。袁珂老師一生不僅普及了神話,他還是將中國神話整理、收集的先驅者,他的《中國神話傳》、《中國神話通論》、《古神話選釋》等書籍現在仍在再版手。袁珂老師的一係列神話觀點已被引入教科書,到現在已被潛移默化的刻入了大家的腦海中。如今神話學界百家爭鳴,各式新觀點層出不窮。馬昌儀老師、葉舒憲老師、蕭兵老師、楊利惠老師、劉宗迪老師等都是學界巨摯。

  神話學的研究者與創作者們,從古至今用他們的熱情與知識,為現在的我們鋪平了道路。現今的中國恰好需要把自己的文化推廣出去,從而給偉大又富強的祖國錦上添花,讓世界認識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從更現實的角度來,文創行業也在逐步回暖,需要年輕人們為這個行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神話作為“中國人浪漫”的最原始體現,恰好上了迎合時代的潮流,何不跟上時代的腳步,做出一部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神話”呢?


  細細品讀中國神話的故事,大家都會發現每一個故事都有著他們自己的“邏輯”,這個“邏輯”不是常規的邏輯,而是無限的可能性。正如“薛定諤的貓”一樣,在不同人的眼中,每一個中國神話故事的走向都將不同。所以,筆者不敢妄言“理順中國神話的脈絡”,筆者隻是想在不影響“中式神話”美感的同時,在這片沒有被開墾過的土地上種上幾棵大樹,然後讓每個喜愛神話的人都參與進來,讓你們內心中碎片化的記憶生根發芽,在這片土地上種上自己的那一片林子。


  經過數年的沉澱,筆者將審中國神話的“大事件”與“大人物”,運用簡單的化藝術手法穿插起來,其中的一些故事或者人物,可能會顛覆大家對於固有的中國神話的一些認知。原因是,因為有些事件或人物是出自古今神話學術研究成果,並沒有被大眾接受,筆者本著推廣文化的目的,將其編入之中,希望能給大家不一樣的感覺。


  這個係列命名為《入世錄》,意義為“以凡人之軀入世,講述著遠古時期‘神’的故事。”


  大致架構分為:“第一紀元——創世紀”,與大多神話相同,講述著這個整個世界(宇宙)的創立。“第二紀元——開紀”,也就是發生的世界創立。“第三紀元——上古紀”,也就是人從蒙昧期的逐步進化。“第四紀元——洪水紀”,講述著進化完的人類漸漸有了紛爭,這是一個戰爭與英雄的紀元。“第五紀元——枯靈紀”,講述著人與神的分開後的世界,人類自治後有了時代,開啟了新時代的篇章。。


  在這些大框架中,大事件與大人物的簡單故事已經串聯寫好,如“取火”、“涿鹿之戰”、“絕地通”等,但是這片土地上,那些真正能體現活生生的《入世錄》世界的“樹”還在等著被種下,也就是裏麵的精編故事等待著喜歡這個世界的有緣人的去續寫。


  我們人本就在濁世之中,那入世的不過是一卷書卷罷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