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釋尊
須彌寺中,陳遠清攜周羽一路跟隨佛門弟子靈音進得寺中,隻見這佛門第一的祖庭,雖然山門並不起眼,但內裏卻極是宏闊。在穿過了那座廣場之後,便見數座大殿依山而建,在大殿的兩側還有些數不清的側殿樓閣高低錯落。
這些殿宇無一不是曆經滄桑的古殿,每一座都占地極廣,從前至後一字排開沿山勢逐級向上一直延伸到這主山之前;在這沒有三寸平的山體之上建造難度可想而知,而這須彌寺千百年前的高僧們卻是做到了,當真是令人敬佩。
最後一座大殿“萬佛殿”建築式樣更是古樸,粗大的木質廊柱竟全是整根的木料所製,許是因為太古老的原因,表麵已經有了許多裂紋。大殿進深不知幾許,但隻看高達近十丈的殿宇屋頂就知裏麵必定極是寬闊高深,因為太大的原因,裏麵光線很暗,在香火之後隱約可見有三尊巨大的佛像高高坐在蓮台之上,供案之前有許多香客正跪在地上向著佛祖無聲地訴著自己的願想。
靈音引著陳遠清和周羽二人經過萬佛殿門前時停下了腳步,在殿外遙遙向裏麵的佛像合十行禮。陳遠清也鄭重地合十行了一禮,身旁的周羽卻隻是看著裏麵愣愣地發著呆,不知在想什麽。禮畢之後,靈音轉過身來對二人道:“這座萬佛殿是弊寺三祖法空祖師所建,距今已經有一千五百餘載,現今仍極是穩固,千百年來每都有不計其數的善施主來此求佛願,實乃一件大功德。”
靈音引著二人過了萬佛殿後又上了一道石階,石階蜿蜒而上又入了山林之中,不知通往哪裏,但透過林木的縫隙可以遙遙看到前麵有一座雄偉寶塔高聳外。從林中走出,隻見前麵又是一個青石廣場,這裏比山門處的廣場要了許多,在中央處高聳著一座數十丈高的十三重寶塔,寶塔周身全用似石似玉的石料壘築,每一塊都有三尺見方,塔身古拙卻未刻畫任何紋飾,隻有風霜在上麵留下的淡淡痕跡,除此之外便隻剩塔簷上的角鈴在風中叮當作響,發出縹緲悠長的鈴聲。
“這座名為‘金剛浮屠’,是八百年前弊寺的真雲祖師所築,塔身共用九千九百九十塊金剛山所產的金剛玉,這玉料比之金鐵還要硬上千百倍,性能鎮守,故而祖師發下大願築下此塔”靈音引著二人來到塔下緩聲介紹道。
此時周羽卻未認真聽到靈音所講的,眼睛側過金剛塔望向了它的後麵,盯著那裏一動不動,隻見他目光所及之處不是別處,正是先前入寺之前所遙望到得那尊巨影。
在山外之時,那巨影因為隱在山霧之中,又有山峰遮擋住大半,隻隱隱看著模糊。此時來到了近前看時,莫是周羽,便是那之前已經見識過了的陳遠清此刻也是露出一絲驚愕。
隻見麵前山穀之中,整個一側山壁都被挖空成了一個百丈高的佛龕,一尊巨佛雄偉立於其中,手掐法印,麵目慈悲,一股蓋氣勢自在而發。
周羽此時已經跪在地上,口中不知念叨著什麽磕起了頭,想來他也曾經拜過佛,知曉遇到佛像的禮數;他那隻狼此刻竟也隨他一起俯臥在地不敢做聲,好像也被這佛像的氣勢所折服了。
靈音不知陳遠清曾經來過此地,默念了聲佛號,虔誠地對那山間巨像行了佛禮,對陳遠清道:“阿彌陀佛師兄,這便是弊寺的至寶“釋尊”,我須彌宗祖師當年曆經數代方才使這青山演化成佛世人都將釋尊與通寺的如來大像並提,稱釋尊為“西佛”,如來大像是“東佛””
“好一個“釋尊”!如此氣象不愧是下佛門至尊”陳遠清讚道:“中土須彌宗通寺,如今通寺已是中土第一大佛門寶地,中土百姓皈依者無數,而那“東佛”之氣勢更是堪比“釋尊”,有此佛門,下安能不定”
靈音聽得陳遠清讚譽,合十道:“阿彌陀佛善哉陳師兄這邊請”。
靈音引著二人轉過金剛塔延著石階下了山穀,這個山穀喚作“菩提穀”,山穀並不寬大,隻是前山與後山之間的一個山凹之處,本來風光景致便幽美之極,又被須彌僧眾在其間建了數間殿閣雅堂,遠遠看去便更為巧致了。後山“釋尊”旁邊的山崖之上一道千尺銀瀑飛濺而下,在“釋尊”腳下衝出了一個水潭,水潭沿山勢而走漸漸成了一條山溪,山溪之上一座古樸拱橋飛跨而過落到對岸,對岸一條石徑蜿蜒曲折又不知通向了何處。三人過得石橋,很快就來到了“釋尊”腳下;周羽抬頭望去,百丈高的“釋尊”此刻更顯的無比高大,甚至雲霧隻環繞在它的腰際,上身整個都隱在了山霧之中。
周羽隻覺自己在它麵前如螻蟻一般渺,望著雲霧中的神秘的“釋尊”竟入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