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各取(1更)
多的御史台官員加入了上疏請願的隊伍。
其中,就有御史大夫魏酣中。
既然魏酣中都上疏了,那就代表了御史台的態度,都是反對永昭帝下那個告示的。
此舉令永昭帝震怒不已,直接召來了魏酣中,斥其年老不中用,且令其好好在府中養病,待身體好了再上朝,云云。
永昭帝這個訓斥,雖然沒有直接把魏酣中罷職,但是也差不多了。
至於在月華門外跪著的方正等人,則是一個個倒下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唯有方正在死死咬牙苦撐著,多少有神志不清了。
直到連他都昏迷過去,紫宸殿中仍然沒有任何消息傳出來,就好像這些人不存在一樣。
然而,就算永昭帝對這些人的上疏請願置若罔聞,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場反對之中。
這些人,有些是緹騎在暗中造勢,有些是孫長蘊在積極奔走,有些是定國公和護國公秘密授意……
他們處於不同的考慮和目的,做出了一樣的舉動,那就是極力阻止鄭雲回被架在太平門前焚燒。
國朝因此事而動蕩不安,而朝官們最為關注的永昭帝身體狀況問題,隨著一個個太醫和大夫被問罪被處死,完全沒有人敢在明面上議論了。
永昭帝一方面用焚燒鄭雲回來轉移朝局的焦點,另一方面用問罪太醫大夫來發泄內心的憤怒。
據說,周太醫即便是死了,也被帝王下令鞭屍,而其家族三代子孫一個都不剩,女眷全被沒入流放……
這兩個嚴苛的手段齊下,以致朝臣無人敢載提及此事。
然而,很多東西就算用再可怖的手段,都無法壓下來的。
永昭帝越是殘殺太醫,便越是讓所有人都知道帝王真的只有一兩個月可以活了。
自京兆而出,到大安十大道,各處的局勢都像被蓋在鍋里燃燒的油一樣,都熾熱翻滾不已。
只要加一些水,就能沸騰崩裂開來。
但是這水將落未落,令每一個人都焦躁不安。
越來越多不好的消息傳到了京兆,傳到了永昭帝跟前。
山東道賊匪復燃,到處打家劫舍,致令百姓惶惶,山東道觀察使上疏懇請永昭帝派兵前往剿匪;
江南道六七月本是雨水豐沛之時,去年就是差不多時候發的洪水,但是今年進入六月以來卻是一滴水都沒有下,江南道沃野乾旱,江南道觀察使上疏懇請戶部開倉放糧……
接到這一個個奏疏,永昭帝氣得將它們全部摔在地上,狠聲說道:「一群昏官庸官,全部都是沒有用的人,可恨!可恨!」
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國朝竟然會有那麼多問題,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都爆發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是要求朝廷增兵就是要求朝廷給錢。
在這個時候,永昭帝怎麼可能往外增兵給錢?
他將京畿衛的士兵都調進了京兆,就是為了要對付汪印而做準備。
他篤信,一個月後火燒鄭雲回,汪印一定會出現,一定會救鄭雲回。
汪印武功高強,哪怕緹騎在收復雲州五城的過程當中死了不少人,但他相信汪印手中仍有很強的勢力。
這些勢力,他絕不敢小瞧。
因此,他特意喚來了儀鸞衛大將軍宋定邊,吩咐其做好對付汪印的準備,還吩咐其一定要活捉汪印的夫人。
不想,宋定邊卻這樣回道:「皇上,臣請求帶兵前去山東道剿匪,以保當地百姓安寧,請皇上准許。」
永昭帝完全沒有想到宋定邊會這樣說,一下子竟不能反應過來。
在這個時候,宋定邊請求前去山東道,為什麼?
對此,宋定邊這樣答道:「皇上,臣就是從山東衛調任上來的,對山東道的情況十分熟悉,定能順利剿滅匪患。」
宋定邊立於紫宸殿中,看起來威嚴肅穆,回答的話語也滴水不漏。
這的確是他請求前去山東道的原因,但這只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他不願意參與一個月後那場焚燒,不想參與對付汪印。
汪印為國朝做了些什麼事情,他實在太清楚不過了。
如今韓珠節還帶著從汪印從大雍救出來的暗探在回來的路上,皇上卻已在設局對付汪印了。
汪印不求功,他已知道,但要被這樣對付,他卻無法接受。
那麼多人已去請願反對,就連定國公和護國公都已經行動了,皇上卻依然顧我。
宋定邊很清楚,就算他也出言反對,皇上也不會改變,反而將他手中的力量擼掉。
顧大人和汪印做了那麼多努力,才讓他順利執掌儀鸞衛,儀鸞衛的勢力可以用來做更多的事情,現在還不能在他手上失去。
他不能改變皇上,但是他能改變自己。
他本來所擅長的就是帶兵打仗,而不是參與朝中各種權力鬥爭。——他要帶著儀鸞衛去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
在國朝局勢越是動蕩的時候,他便越要堅持自己的路,儀鸞衛也越不能亂。
但永昭帝顯然不是這麼想的,他成立和壯大儀鸞衛都初衷,就是為了牽制緹事廠。
如今,當然要用儀鸞衛來對付緹事廠!
在這個時候,宋定邊怎麼能帶著儀鸞衛前去山東道?
但是,宋定邊仍舊請求道:「皇上,現在的儀鸞衛絕非緹騎的對手,就算用儀鸞衛來對付緹騎,也只是儀鸞衛白白犧牲而已。」
「臣以為,這一次山東道剿匪,就是對儀鸞衛最好的鍛煉。只有經過血的洗禮,只有經歷過廝殺鏖戰,儀鸞衛才能變強,變得比緹騎強!請皇上允許臣的請求!」
永昭帝探究地看著宋定邊,想從其臉容上看出些什麼來,可是他什麼都看不出來。
帝王沉默了下來,遲遲沒有回答宋定邊的請求。
紫宸殿這裡的氛圍,變得越來壓抑沉鬱……
不管是宋定邊的請求,還是各朝臣的反對,這一切,被幽禁在皇子所中的鄭雲回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