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來不及了
穆太澄深知,現在雁西衛這樣動亂的情況,必須用非一般的手段才能平息。
因有汪印這個大將軍的震懾恐怖,穆太澄過去行事治軍都是十分溫和的,以和汪印互為補充。
在大多數雁西衛士兵將領看來,副將軍是個很好脾氣的人,幾乎就沒有見過他震怒的時候。
但是這一次,他們充分見識到了副將軍的怒火,也清晰地知道原來副將軍同樣讓人心生恐怖。
首先,副將軍下令將死亡士兵的屍體收斂了,並且點了三千士兵前去追查那些剿匪的下落,若沒有結果,便不得返回雁西衛中!
其次,副將軍下令士兵們的訓練量是平日的一倍!也就是說,駐紮地這裡的士兵除了睡覺之外,就只有操練、操練、操練!
最後,這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副將軍重重處罰了一批煽動人心的士兵,其中還包括好幾個都尉!——就在雁西衛所有士兵面前行刑,所有人都看到了那血肉模糊的場景。
不得不說,穆太澄的這三個命令,起到的殺雞儆猴作用是巨大的,令得雁西衛士兵在驚愕和恐懼之下,什麼也不敢再說再做,極大地維持了雁西衛的平穩。
其實,雁西衛中絕大部分的士兵將領都對汪印充滿了崇拜和敬服,他們不相信死去那麼多士兵是與大將軍有關,但是大將軍的確沒有在軍中,軍中又謠言四起,士兵將領們一時人心惶惶。
現在穆太澄用狠烈手段壓下了那些挑事的人,也讓其餘士兵將領的心也安了下來。
但這短暫的平穩,並沒能讓穆太澄感到放心,他總覺得這些平靜來得太順遂了一些,就像暴風雨將來之前的平靜。
有什麼在雁西衛暗地裡醞釀呢?穆太澄不知道,現下他只能維持這樣的平靜,等待大將軍回來。
大將軍如定海神針如擎天柱樑,有他在,雁西衛就不會出什麼亂子。
幸好,誼兒說大將軍已在返迴路上,很快就能回到 ……
在監軍營帳內,虞誕芝聽了幕僚的稟告,感慨道:「也是,能做到京畿衛副將軍的人,怎麼可能溫和膽小呢?老夫低估了穆太澄……」
與其說是低估,不若說沒有想到。沒有想到,穆太澄竟然會站在汪印這一邊,極力幫汪印穩住雁西衛的局勢。
畢竟,穆太澄是皇上的心腹親信,當年其之所以會成為雁西衛副將軍,就是皇上用來掣制汪印。
本該用來對付汪印的人,卻在竭力幫汪印渡過難關……
想到這裡,虞誕芝竟然有一種可笑的感覺。
不得不說,汪印的本事實在了得,三四年的時間,就贏得了皇上心腹親信的心,難以置信啊。
「穆副將軍選走了一批刺頭,再重罰了一批,現在大家都不敢再說什麼了。國公爺,現在該怎麼辦呢?」幕僚陸雲請示道。
他們好不容易營造的動蕩氛圍,眼看著就要被穆太澄平息了,這該如何是好?
虞誕芝沉吟片刻,道:「再等等,皇上和大雍那邊的信息都沒有來到,這兩者才是最關鍵的。」
汪印還沒有回到,時機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大雍朝一定會拖住汪印的腳步,若是大雍朝能夠捉住汪印,那就更好了。
更重要的是,皇上處置此事的旨意尚未來到,皇上會如何處置汪印?是不是趁機奪汪印的軍權、滅掉汪印的勢力?
這個結果,是虞誕芝無比期待的,只是現在一切都未知,只能繼續等待。
雁西衛這裡的事情他早已密報皇上了,他相信皇上的旨意一定會比汪印更早到達雁西衛這裡。
他的下一步,要等這兩者明確了才能動……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一個親軍沖了進來,急聲稟道:「國公爺,有密信!那邊……說汪印已經順利回到國朝了,他們根本沒有發現汪印的蹤跡!」
「什麼?什麼時候的密信?」虞誕芝眼睛瞪大,立刻追問道。
「國公爺,是四日前的書信,那邊說雁西衛這裡防守得太嚴,現在才能將書信送進來。」親兵回道,氣息急喘。
聽到這話,虞誕芝身子僵了僵,神色似乎凝固了,看起來異常瘮人。
不過片刻,他渾濁的眼神便恢復了神采,眼中有精光閃過,臉容頹然慘敗:「大雍中計了,中計了!竟然沒能拖住汪印,那一群飯桶!」
密信是四天前的事情了,如果汪印真的平安回到了國朝,早就出現在駐紮地中了。
可是,汪印到現在都不見蹤影!
這隻能說明,在密信送出的時候,汪印還在大雍境內,壓根就沒能離開。——到底是什麼讓大雍朝相信汪印已經離開了呢?
真是可笑,太可笑了!大雍的正景帝竟然是這樣的蠢人,難怪大雍朝現在動蕩不已。
他不該與這樣的人合作的,不該期望大雍能拖住汪印,更不該就這樣等下去!
不該,不該啊!
想來,大雍的密信隔了四天才能送到這裡、大雍的風聲絲毫沒能傳到這裡,定然與穆太澄脫不了干係。
沒了一個汪印,穆太澄竟然也能將雁西衛守得這麼嚴密!
時隔四天了,現在再通知正景帝真相也來不及了,中間有了四天的緩衝,想必這一下汪印是真的平安回到國朝了。
汪印,是一點點機會就能絕處逢生的人啊。
虞誕芝合了合眼,掩住了眼中的失望和不甘,不知想到了什麼,他的眼角竟然漸漸有些濕潤。
良久良久,他依然閉著雙眼,下令道:「陸雲,現在汪印已經提前回到了。我所吩咐的最後一件事,你還記得吧?現在可以動手了。」
陸雲心中大慟,失聲喊道:「國公爺……」
可是,看到虞誕芝閉眼搖搖頭,他什麼都說不出來了,只能眼神通紅地點了點頭。
當汪印和葉綏一行人穿過大雍重重封鎖,終於平安抵達國朝境內時,尚未來得及鬆一口氣,就接到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