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馬踏三國> 第五百三十二章 爭奇鬥豔

第五百三十二章 爭奇鬥豔

  分割荊州的三方勢力,在誰也奈何不了誰的無奈處境下,默認了彼此的存在。


  荊州的亂戰,至此便告一段落。


  駐紮在雍州邊境線上的張遼,並沒有撤軍,而是留在了商縣,並在這裡建築防禦工事,大有把商縣打造成橋頭堡的趨勢。


  大梁日後想要進一步的發展,擴充地盤,無論是向西進攻大魏,還是南下攻打蜀國,曹操都是一頭盤踞在側的猛虎,隨時可能亮出獠牙,在背後發起致命一擊,重創大梁邊境。


  未雨綢繆,馬超還是沒有撤走張遼這支部隊,讓他留在商縣牽制曹操。


  以張遼之能,再加上三萬正規義勇軍和近十萬地方駐軍,即便是曹操大舉來犯,張遼也能抵擋很久一段時間了,能夠最大程度的為馬超調兵遣將爭取到充足的時間。


  荊州亂戰結束之後,馬超重新把精力放到了訓練士卒上來。


  他和曹操之間,早晚必有一戰,沒有足夠精銳的精兵,是很難戰而勝之的。


  號稱馬超麾下兩把尖刀的奔雷騎和破軍陣,再一次恢復了三萬人的滿編,此次入選兩支精銳的,都是歷經戰火的老兵,年紀在二十二歲到二十六歲之間,正是人生中最巔峰的年齡階段。


  在訓練這兩支精銳的時候,馬超可是不遺餘力的。事務再多,馬超每日都要親自訓課一個時辰,並對出手法等戰技進一步改良,在訓練中傳授給他們,促使兩支精銳的戰鬥力再次攀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在武器裝備方面,對兩支精銳的投入也是最大的。


  隨著馬鈞的逐漸長大,他腦子裡不時便會蹦出來一些奇思妙想,甚至一些建議,連馬超都忍不住拍案叫絕。


  馬鈞的奇思妙想,經過馬超的潤色后,再經過諸葛亮夫人黃月英的修改,最後落實下來,繪畫成圖稿交到韓暨和鄭渾的手中,兩位能工巧匠根據圖紙打造出一批批的新式武器、戰甲,在交到諸葛亮的手中,由諸葛亮配發到各支部隊中。


  奔雷騎和破軍陣,自然是第一時間拿到最精良裝備的部隊了。


  在各部義勇軍大規模換上新式裝備的時候,馬鈞還對舊有的紅衣弩炮、霹靂車兩大殺器進行了改良,在保證超遠射程的同時,大大的縮短了填裝弩炮的時間,原本需要三十多個呼吸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次填裝,而現在,被馬鈞硬生生的縮短了一半,只需要十五個呼吸便可以了。


  這一改良,讓馬超喜出望外,重重的賞賜了馬鈞一番,並且授予了他正式的官職,成為了馬家的又一位新生代人物。


  馬鈞帶給馬超的驚喜,遠不止於此。他甚至是對諸葛亮首創的諸葛連弩也做出了改良,使之更趨完美。經過試驗,諸葛連弩的穿透力和破壞力,足足增長了三倍有餘,而且射程也被提升到了一百二十步,比原來的一百步,又提升了二十步之遠。


  該良后的諸葛連弩,深得義勇軍將士們的喜愛,連發明出諸葛連弩的諸葛亮都讚不絕口。


  倒不是說諸葛亮的能力不如馬鈞,而是諸葛亮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在他而言,奇淫巧技始終只是旁枝末節,他並未在這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


  而馬鈞卻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了這個領域,無比的專註,所以才能獲得惹人注目的成就。


  之後,馬鈞還對已經失傳的指南車進行了鑽研,仿製出了春秋戰國時代的指南車,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運用了差動齒輪的構造原理,使得指南車在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不管戰車如何的翻動,車上木人的手指始終指向南方。


  有了指南車,今後義勇軍無論是處於迷陣等人為的困擾,還是大霧、沙漠等自然因素的不利的環境中,都能夠準確的找到方向,再也不會迷失了。


  可以說,指南車算得上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輔助性戰鬥工具了。馬鈞憑著指南車,成為了開創這一流派的鼻祖。另一位堪稱鼻祖的人物,自然就是諸葛亮了。


  在馬鈞設計出指南車之後不久,諸葛亮在黃月英的幫助下,推出了另一種輔助性的戰鬥工具——木牛流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