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馬踏三國> 第三百三十九章 偷天換日

第三百三十九章 偷天換日

  天色大亮,萬物蘇醒。


  公孫瓚在兩名神機營密探的陪伴下,用了一個夜晚的時間,來到了易京與上谷郡交界的地方,暫時脫離了袁紹的兵力部署範圍。


  穿過上谷,便是代郡了,過了代郡,就將進入并州的境內了。


  相對冀州來說,袁紹在并州的勢力還是要弱上一些的。


  冀州地廣糧多,人口稠密,袁紹把冀州當做大本營來經營,親自坐鎮在冀州的鄴城。而并州是大漢正北邊的一個州,比鄰鮮卑等異族部落,和西涼一樣,常年遭受異族人的侵襲,呂布生前剛出道時,便是在并州常年與這些異族人作戰,才創下無雙戰神的美名的。


  因為并州特殊的地理條件,袁紹只是把并州當做訓練兵馬的搖籃,重視程度自然就比不上冀州了,鎮守在并州的,是袁紹的外甥高幹。


  袁紹其人,表面上重視人才,舉賢不避親,可實際上,被他視為心腹之人的,都和他有親眷的關係。相比外人,袁紹還是覺的自己的親人更靠譜一些,所以高幹才能坐上并州牧之位,袁紹的幾個兒子,除了最小的兩個兒子尚且年幼之外,也都是身居要職。


  袁紹的這種想法,和當初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十分相近。認為血緣關係是這個世界上最牢靠的一種關係,可是他卻渾然沒有想到,在劉邦死後,被劉邦封王的幾個兒子爭相奪權,誰都想坐倒大漢天子的龍椅上瀟洒一番,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


  現在袁紹還處於正值巔峰的年齡,可若是他年老力衰或者一病嗚呼之後,他那幾個被他嬌慣壞了的兒子,是不是會讓悲慘的歷史重演呢?袁紹可並沒有想那麼多,以他的智慧,也想不到那麼長遠。


  總而言之,相比冀州,并州顯然更容易讓公孫瓚他們逃出去,所以神機營密探們毫不猶豫的便選擇了這條路。


  對於他們的選擇,公孫瓚內心中也是認可的,不然的話,他早就開口反對了。


  直到這個時候,易京城中的大火方才漸漸熄滅,可見公孫瓚之前為了自焚,準備了多少的易燃之物了。


  等高台之上的濃煙漸漸變淡,袁紹才在傘蓋的遮擋下,來到了高台之下。


  心中的急切,令袁紹有些激動地問向身邊的顏良:「汝說公孫瓚那莽夫是在高台之上自焚的,可曾查證了嗎?」


  顏良清楚袁紹對公孫瓚的忌憚和重視程度,不敢怠慢,急忙答道:「回稟主公,按照公孫瓚所部降兵所說,的確如此,不過大火方熄,末將還未上去檢查。」


  「那便一起上去吧,吾倒是想看看,自焚后的公孫瓚,是個什麼模樣!」袁紹戲謔的說了一句,然後翻身躍下馬車,按劍向台階上走去。


  從他這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對於公孫瓚,袁紹卻是是很忌憚的,哪怕是一場大火之後,袁紹依然加倍小心。


  畢竟,公孫瓚叱吒風雲十餘年,武藝精熟,一桿長槍不知刺落了多少英雄豪傑,這樣勇猛的人,看不到他的屍體,總是不能讓袁紹完全放心的。


  作為袁紹的哼哈二將,顏良和文丑急忙一左一右跟了上去,緊緊守護在袁紹的兩側。他們二人的動作,令袁紹很是滿意。


  其餘的將校、謀士也不敢落後,急忙亦步亦趨的跟著袁紹,一起向高台之上走去。


  越過九十九階寬闊的台階,來到了高台的頂端,袁紹發現頂端的面積極為寬闊,簡直都能建造一座小型的城塞了。


  再向遠處看去,原本依附著高台所建造的一些房屋,大半已經被燒毀了,變成了一堆瓦礫。


  在高台正中央的一塊空地上,躺著一具已經燒焦的屍體,面目全非到已經無法分辨了。這具屍體身上是被燒壞的鎧甲,從散落的甲葉來看,這副鎧甲的做工很是精良,用料也極為考究,倒很像是公孫瓚平日里所穿的鎧甲。


  在這具屍體的旁邊,不足一步遠的地方,橫放著一柄寶劍。歷經大火的灼燒之後,這柄劍的劍柄已經不見了,顯然是毀於烈火之中了。但是這柄劍的劍身還保持著完整,那麼大的火,竟然也沒有燒壞這把劍,劍刃兩側依然散發著寒光。


  袁紹見到這把劍,心中一陣激動,連忙快步上前,在身邊隨從的身上私下一塊披風,仔細的對著地上那柄劍擦拭起來。


  隨著袁紹的動作,劍身上附著的污穢之物很快被他清理乾淨,如同一泓秋水的劍刃顯得越發的明亮了,在劍身的正中間處,袁紹分明看到了用篆體刻著的兩個字:思召!


  沒錯!這就是公孫瓚的佩劍!這把劍,公孫瓚可是從不離身的!


  名劍思召,與漢高祖劉邦的赤霄、馬超的巨闕一樣,位列十大名劍之一,天下聞名,乃是可遇不可求的寶物。


  對於這把劍,袁紹可是垂涎已久了,更知道公孫瓚對這把劍的重視,現在既然見到思召件安靜的放置於此,那說明,旁邊這具被燒焦的屍體,必然便是公孫瓚無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