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鬥智 下
按照李儒的安排,他麾下的將士們連夜搬運來許多的石頭,按照石頭體積的大小,用黃土、沙泥攪和成黏土,把石頭挨著營牆堆積了起來,裡外兩層石頭,將木製的營牆密不透風的保護在了中間,宛如城牆一般堅固。
營地中的所有營帳頂上,也都被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牛皮。每個營帳的附近,都放著十個木桶,裡面盛滿了清水;儲藏糧草的地方,李儒也刻意加派了人手,進行重兵布防,還毫不吝嗇的用多餘的鎧甲遮蓋在了裝運著糧草的馬車上,並且還調了一隊盾牌兵過來,做好了隨時保護糧草輜重的準備。
營中的將士們,不管是輕甲兵還是重甲兵,不管是長槍手還是弓箭手,李儒命令他們一律將牛皮甲替換下來,換上了制式的鐵甲。營地中一切可以被點燃的存在,李儒也都命將士們做了處理……
李儒的一系列做法,都是為了在防備馬超。根據李儒對馬超的了解,他知道馬超善用火攻,尤其是在戰局僵持不下的時候,為了有效的解決問題,馬超往往最喜歡用火攻給敵人造成不可扭轉的傷亡,從而徹底將主動權掌控在他的手中。
現在,正是馬超準備進攻長安、急於擊潰李儒的時候,為了防止馬超再次用火,李儒為了穩妥起見,阻止馬超前往長安,便從內部著手,杜絕了一切營地中起火的可能,即便有引火之物落入營地內,也絕不會將火勢燒起來。而且有了石牆做屏障,馬超的拋石機就失去了應有的殺傷力,只要營牆不破,馬超便絕對沒有擊潰李儒所部的可能。
不得不說,李儒對馬超的了解,還是頗下了一番功夫的,遠比有勇無謀的呂布強多了。呂布先後三次敗在馬超的火攻之中,輸了個一無所有,隻身亡命天涯,卻還是不知悔改,李儒可絕不會向呂布一樣,提前就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從李儒的防範上來看,他不虧是董卓手下的首席謀士,能夠做到料敵先機,提前將對手最有利的手段扼殺在萌芽中。
距離李儒的大營數里之遙的一座山頭上,馬超坐在龍象寶馬上,正在凝視著李儒營地內的狀況,臉上的神色,帶著明顯的困擾。他沒有想到,李儒為了針對自己慣用的手段,將整個營地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座石頭城,這一做法固然會令他麾下的將士們勞累異常,在第二天白天的時候,戰鬥力降低到冰點以下,但卻是最一勞永逸的辦法,總的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李儒的這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高超的智慧,當真令人佩服。
至少,李儒的辦法,讓馬超感到有些束手無策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受到了極大地阻礙。
「主公,李儒把軍營弄得鐵桶一般,龜縮不出,我軍短時間內怕是攻不破了。」馬超身邊的徐晃,在觀察完了李儒的布置之後,忍不住皺起眉頭說出了心中的擔憂。徐晃最擅長的,就是防禦戰,他所布置的防禦,堪稱無懈可擊。如今李儒的布置,讓善守的徐晃都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來,可見是有多麼的穩固了。
馬超心中也是一籌莫展,輕輕嘆了口氣,轉頭詢問道:「其餘諸位,可還有什麼建議嗎?」平心而論,馬超是很不願意發起強攻的,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長久以來,馬超都秉承著以最小的代價去獲得最大勝利的宗旨,他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部下在不是特別有必要的攻堅戰中血流成河,更不願意拿將士們的性命,去獲得最後的勝利,可眼下若是沒有其他的辦法,馬超也只好發起強攻了。
關羽和龐德對望了一眼,均沉默了下來。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攻破烏龜殼一樣的李儒軍營。
倒是一旁的鄭泰,捻著鬍鬚細細的查看著李儒軍營的布局,良久未曾發話。他的眼神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絕不是因為束手無策而沒有出聲說話,倒似是正在籌謀著什麼。
不知不覺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鄭泰的身上,希望他可以想出一個完美的對策來。
良久,鄭泰忽然轉頭問向了徐晃:「公明將軍,在西邊數里之外,是否有一條河水?」
不等徐晃答話,胡車兒搶先說道:「沒錯!昨日主公令俺去抄李儒的後路,俺確實見到那邊有條河!」
「河水之中,水流如何?」鄭泰轉向胡車兒,追問道。
「呃……」胡車兒伸手撓了撓頭皮,訕訕答道:「俺只知道有條河,倒是沒注意水流如何,先生若想知道,俺這就去看看。」
徐晃笑著介面道:「不必了。那條河水流不強,但是水深足以沒過膝蓋。只是因為附近的地勢平緩,所以沒有湍流。用於取水是個好去處,卻無法用於防禦。」說到這裡,徐晃忽的停頓了一下,若有所思的說道:「無法用於防禦是沒錯,可若是用來進攻……」
「公明將軍所想,與吾不謀而合。常言道,利於火者,必不利於水,反之亦然。」鄭泰笑呵呵的說道:「李儒深悉主公喜歡利用火攻,因此將大營布置的固若金湯,斷絕了一切可引火的因素;但若是能引水以攻之,營內無半片木板的敵軍,必然大亂,等到敵軍軍心大亂,我軍乘勢發起猛攻,則一戰可定矣!」
鄭泰的話,讓馬超的眼眸瞬間明亮了起來!沒錯!火攻既然行不通,為何不用水攻呢?相比火攻,水攻需要足夠的地理條件,戰場必須是在有水流的地方,還要敵人出現的地點,恰好是水流的下游……總之,水攻是需要諸多條件的,遠比發動火攻要困難的多。所以馬超最喜歡的使用火攻,反而忽略了水攻的計略。
現在經過鄭泰的提醒,馬超醒悟了過來:李儒選擇營地的地點、附近的地理位置、營中的各種布置等等,都有一個假設的前提,那就是馬超會發動火攻。一旦這個假設的前提不成立了,或者是馬超反其道而行之,李儒所布置的一切,非但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還會將他自己置於險境之中了。
或許是馬超以往依靠火攻所取得的戰績太過輝煌,以至於連足智多謀的李儒都忽略了,他所選擇的安營紮寨的地點,其實是存在著很大隱患的——對於水攻而言。
決定了進攻的大策略,馬超也就不願意在繼續浪費時間了,現在對他而言,每一刻鐘都是彌足珍貴的。
和部下眾人回到大營,馬超立刻命人取來沙盤,在沙盤上和大家一起推演了起來。前面說過了,火攻的條件算是比較便利的,但是水攻所需要的條件,就比較苛刻了。為了能一戰解決李儒這隻攔路虎,馬超必須要和部下們進行反覆的推演,直到敲定出萬無一失的計劃來,才能將計劃付諸實施。
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馬超才和眾人敲定了最終的計劃。在這份作戰計劃中,鄭泰體現出了他非同尋常的智慧,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時間節點、每一個戰術轉折點、每一個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他都拿捏得很是到位,方方面面考慮的也很是周全,整個作戰計劃,大半都是他提出來的,其他的人包括馬超在內,也僅僅是查漏補缺而已。
鄭泰的智慧,再次讓馬超感嘆,在東漢末年乃至三國時期這段亂世中,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人才實在是太多了,似鄭泰這樣,本該是名留青史,供後人敬仰的人物,可惜卻沒能在原有的歷史上留下太多的色彩。但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馬超已經在悄然之間,改變了他的命運。
有了這份規劃到近乎完美的計劃,馬超有著足夠的自信,李儒再也不能阻礙他太久了,這個眼中釘,將會在他的眼前永遠消失。後世的人們將會清楚的記的,將李儒埋葬的人,叫做鄭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