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老兵不死> 0267 初心、一生、奉獻

0267 初心、一生、奉獻

  0267 初心、一生、奉獻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回國后,老大姐歷任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


  當王亮講到這裡的時候,老大姐的名字已經呼之欲出了。


  很多熟悉軍史的網友們已經猜出了老大姐的身份。


  「女將軍李貞!」


  「開國女將軍。」


  「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王亮笑了笑,道:「沒錯,老大姐就是李貞將軍。1955年授銜時,在開國少將的行列中,站著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之所以用獨一無二這個詞,是因為這位少將是一位女性,也是開國將帥中唯一一位女性將軍。同時,李貞少將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李貞將軍的丈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八屆******甘泗淇將軍。」


  王亮至今還記得當年授銜儀式上的情形,老大姐作為千餘名將帥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從主席的手中接過一級解放勳章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總理親手把少將軍銜授予老大姐,並握住她的笑著說道:「祝賀你,李貞同志,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回顧女將軍的生命歷程,六歲當了童養媳,十六歲參加革命,四十八歲成為開國少將。


  王亮所知道,也就這麼多。


  老大姐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除了她本人,誰會知道。


  「和老大姐比,我根本就算不上偉大。」


  「她和甘將軍終生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家的孩子卻不少。老大姐收養了二十多個烈士的遺孤,把那份母愛無私地奉獻給了烈士留下的孩子們。」說到這裡,王亮的眼眶已經濕潤了。


  老大姐的音容笑貌就浮現在眼前,他不會忘記老大姐對自己的諄諄教誨。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0師後勤部長陳希雲負傷,在生命垂危的時候對自己的女兒放心不下。


  是老大姐李貞站出來,安慰他,並道:「你就安心在後方醫院治病養傷吧,孩子們我會替你照顧好的。」


  老大姐把女兒陳小妹接到自己的家裡,悉心照料,完全是當成了自己的親女兒去愛護。


  從上小學、中學到大學,一直到參加工作。


  老紅軍病逝,聽聞孩子無人照料,又是老大姐,前去把孩子接到自己家裡。


  孩子得了胃病,就專門給他訂了一份牛奶。


  「二十多個烈士子女匯聚在老大姐的家裡,那叫一個熱鬧。你們能想象得到嗎?做飯是一件多麼費勁的事情,那麼多孩子,每次吃飯都要擺上三桌。」


  王亮仍舊記得,自己去探望老大姐的時候,她陪伴著那些孩子們,爬山、逛遊樂園、蕩舟。


  有人會說,開國少將,待遇肯定不錯啊。


  一定配備了司機、警衛、廚師等服務人員,老大姐只管享受就行了。


  王亮不想去反駁,也無力去反駁。


  從二十年代一路風風雨雨走過來的老革命家,是有著錚錚鐵骨的,總說享受著這個享受著那個,你們親眼見過嗎?


  道聽途說?


  王亮想說說自己親眼見到的,他大可沒有必要去扯謊,老大姐都已經去世近三十年了,名字都鮮為人知。


  走在大街上,問問路人:「你聽說過李貞嗎?」


  路人:「你說的是韓國影、視、歌三棲女明星李貞賢吧?當然知道,我是她的粉絲。」


  「老大姐穿的襯衣、外套,蓋的被子,都是補了又補,縫了又縫。你們無法想象,也根本不會相信,一雙棉鞋她穿了十幾年。衣服,都是五六十年代留下來的那些青布衣服,領子和袖子都是補丁疊補丁。到了冬天的時候,就在外面套上一件褪了色的棉布軍大衣。」王亮道。


  二十多個孩子,處處需要用錢。


  老同志老戰友來京城都是住在她的家裡,返程的時候,都是老大姐給他們買車票。


  甘將軍在1964年去世后,那個家,都是老大姐一個人在撐著。


  1975年,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當兵的當兵,工作的工作。


  老大姐一個人搬到了香山腳下破舊的四合院里。


  房子因為年久失修,下大雨的時候甚至還會漏水,幾戶人家合用一個鍋爐燒水取暖。


  很多時候,王亮感覺到的是無奈。


  但凡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兵,什麼樣的苦沒有吃過,什麼樣的罪沒有受過,負過傷、流過血,他們不會去要求什麼。


  那個時候,講求的是奉獻,而不是索取。


  部隊多次勸老大姐搬到城裡去住,但她總是拒絕。


  冬天冷啊,天寒地凍,西北風呼呼地刮。


  夜裡,老大姐把被子裹在腿上,然後披上件厚厚的軍大衣,肚子上放著暖水袋,就是這樣,看書、批閱文件、處理群眾們的來信。


  「八十年代,老大姐定為大軍區副職,但她仍舊堅持住在原來的房子里,不願搬到組織為她安排的新房子。」


  老大姐說:「和過去比,這已經相當不錯了,我覺得在這裡住得很好。」


  王亮清楚,老大姐是想起了年幼的她在那戶人家做童養媳的日子,想起了和自己並肩戰鬥卻犧牲了的戰友。


  「1984年,時年七十六歲的老大姐的身體條件已經很差了,那都是戰爭年代留下的病根。」


  無法想象,長征路途中生下孩子,仍舊要星夜兼程地幹路,莫說是坐月子了,連吃飽都是個問題。


  老病根,是要糾纏一生的。


  部隊上多次派人來做工作,她的孩子們也是一直在勸自己的媽媽,老大姐這才答應搬家。


  1985年,老大姐給軍委寫報告:「我今年已經七十八歲了,我早就有一個心愿:請求辭去中顧委委員和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的職務,讓位於年富力強,更能勝任的同志。這是我發自內心的感情。作為黨的一名老戰士,應該以實際行動為後人做出好樣子,為我們黨和軍隊的幹部制度改革帶一個好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