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合謀(親:求首訂,求月票)
武漢會戰武漢會戰(中國稱為武漢保衛戰,日本稱為武漢攻略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大規模戰役,超過一百萬名國民**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防守武漢,以抗擊由畑俊六指揮的日本帝國陸軍,戰場在長江南岸及北岸,橫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
日軍侵佔南京(參見南京戰役)后,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
1937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擬定保衛武漢作戰計劃。
在徐州失守后,即調整部署,先後調集約50個軍130個師和各型飛機200餘架、各型艦艇及布雷小輪40餘艘,共100萬餘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
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揮23個軍所部負責江北防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27個軍負責江南防務。
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迴。
青島、上海等地陷落後,廣州就成了中國最重要的港口了,但與它的重要性相比,防守卻顯得很鬆懈,粵軍竟然被抽調半數去參加武漢會戰,蔣介石認為日軍已經傾盡全力在武漢會戰上面了,不可能還能抽出兵力在其它的方向上面進攻,本來,日軍由於兵力不足,還打算在武漢會戰結束后再抽調兵力來進行進攻廣州的作戰的,誰知在武漢會戰國軍頑強抵抗,使得戰局進展緩慢,日軍大本營等不及了,迅速抽調三個師組成21軍,由古庄干郎大將統領,在海軍第5艦隊司令長官鹽澤幸一支援下,奇襲廣州。
廣東這邊到是聽到一點風聲,廣東省長吳鐵城還向重慶作了報告,可是蔣介石居然以為這是日本人故意製造出來的
「假」情報,試圖讓國軍從武漢戰場抽出兵力支援廣東。不給增加兵力也就算了,10月10日,老蔣竟然還發報讓余漢謀再調一個師去武漢戰場。
10月11晚,日軍7萬多人,2.7萬匹馬在廣州大亞灣登陸成功,一路勢如破竹,連下淡水、惠州、博羅和增城,21日已經攻到廣州近效。
余漢謀的12集團軍僅僅10天就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無奈之下,余漢謀下令廣州守軍撤退,廣州於21日下午淪陷。
廣州一失,粵漢鐵路被切斷,武漢就更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面對這種情況,蔣介石又吸取去年南京保衛戰的教訓,不做孤城困守,決定迅速放棄武漢。
10月25日,日軍佔領漢口,次日佔領武昌,27日佔領漢陽,武漢保衛戰至此結束。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极參与了作戰。在蘇聯航空志願大隊的配合下,中國空軍鏖戰長空,與日軍航空兵空中大戰7次,擊毀日機78架,炸沉日艦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
中國海軍也英勇作戰,擊沉,擊傷日軍艦艇及運輸船隻共50餘艘,擊落日機10餘架,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