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節 弘正(加更謝月票)
大虞的早朝其實並不算早,大臣們不用早早的從被窩裡爬起來到宮中去。
前些日子,當今天子還將早朝的時間往後錯了三刻,錯出來的時間用來給大臣們在宮中享用一頓早餐。
這樣虞朝的官員們就不用為了趕早朝而買道邊的胡麻餅了,還寫詩讚美曰:「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說起來實在是有些丟人。
皇帝收拾完畢,便到了明堂宮,準備今日的早朝。
大臣們已經用過了皇帝準備的早餐,在監察御史的安排下進入了明堂宮中。
他們有些消息靈通的人已經知道了昨天夜裡發聲的事情。
江湖與朝堂從來都不是割裂的兩面,雙方彼此交織疊加,讓人看不分明。
大臣們按照文武分左右兩班站好,內侍為韓崗取過來椅子擺好,今日的朝會也就這麼開始了。
依著慣例,朝會的開頭不是由皇帝起頭,就是由韓崗起頭。
現在皇帝要把大的調子定下來。
「列位臣工,有件大事要告於你們知曉。」
李旭的氣息有些微弱,道聖那破冗搗虛的一掌實在是太過厲害,徹底傷了自己的元氣。
底下的大臣們噤若寒蟬,他們當中有不少已經知道皇帝要說的大事到底是什麼,也由得在吃早點的時候聽說了。
皇帝坐在龍椅上,眼睛掃過下面一個又一個的臣子,他們的每一個念頭清晰的倒映在李旭心裡。
在借著釋聖的手將意識溝通了那七枚道種之後,李旭的燭照之能進步了不少。
「承天劍宗岳顧寒,昨夜在城南蔣侯廟遇難了。」
雖然皇帝所說的事實大家心裡已經有所準備,但是親耳聽皇帝確認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畢竟,死得那位是承天劍宗,而動手的人是道聖無銘。
「劍宗於我朝立有殊勛。」皇帝蓋棺定論道,這算是給岳顧寒的身後名定下了基調。
岳顧寒作為江湖中第一流的人物,倒向皇帝,倒向朝廷,這就已經值得朝廷對他的身後事加以肯定。
更何況岳顧寒前有斬殺俾路托薩平定摩尼教之功,後來追隨皇帝出征吐蕃,在殺死朗達瑪安撫邊疆上也立下了功勞。
這麼一來,對岳顧寒的評價就絕對不能低。
然而殺了岳顧寒的畢竟是道聖無銘,那可是大地遊仙一流的人物。所以興師問罪,將無銘抓過來明正典刑為岳顧寒報仇,卻是連提也沒有人提。
說句難聽的,這就跟下雨天被雷劈死一樣,這就算是死於天數,也沒聽說有人去找天報仇去。
被無銘殺了也差不多是這麼個道理。
「朕決定派白樂天為營建使,在乾縣為岳顧寒營造園陵,以親王之禮葬之。」
下面的大臣面面相覷,知道這已經算是最好的結果,皇帝也知道派人將道聖緝拿歸案純屬扯淡,所以將岳顧寒厚葬,這也算是應有之義。
畢竟這位岳先生前前後後為國操勞,也算是為皇帝、為大虞辦了些事情,以親王之禮埋葬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然後禮部尚書站出來先提了一下禮部會大力配合白樂天先生,只是具體的喪葬費用,禮部想知道這筆錢從哪裡出。
皇帝立刻表示這筆錢會由宮中出,不會為外朝增加負擔,於是戶部尚書長出了一口氣,而禮部尚書樂呵呵的表示了支持。
官僚們是一貫如此的生物,眼前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李旭看著下面的臣子們,這些人會不會想到伴隨著道聖的現世和岳顧寒的離去,這個世界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皇帝猜不出岳顧寒的第三劍會對道聖造成怎樣的影響,或許道聖會和劍宗一樣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調養,或許道聖只要睡一覺就能恢復。
不過江湖畢竟是亂了,江湖一亂,天下就不會寧靜。
一年的時間,七宗中少了兩個,一個是排在最後的蕭戴勝,一個是排在第一的岳顧寒。
這天下,這江湖,何其多事?
下面的臣子們還在議論,議論葬禮的規格,葬儀的形制,要給岳顧寒一個怎樣的謚號。
李旭已經沒有心思在想這些了。
失去了岳顧寒這個臂助,面對隨時有可能歸來的道聖,皇帝要十分小心才行。
今天朝廷上要議的大事並不只劍宗辭世一件。
韓崗在大臣們的議論告一段落之後開口了。
他沒有提岳顧寒的事情,似乎劍宗的死就僅僅停留在死這樣一個層面上,不必過多延伸。
「陛下,魏博節度使田弘正上書,他準備於三日後出發,由魏博走河南道,奔洛陽,由風陵渡過潼關,趕赴帝京。他此行共有侍從八百人……」
田弘正赴京,這是繼岳顧寒去世之後的第二個重磅消息,更引起了下面臣子一陣陣議論。
魏博節度使終於在磨蹭了很久之後動身了。
只是隨扈的隊伍八百多人,會不會有些誇張?
聯想到魏博鎮一貫的跋扈記錄,朝臣們都有些忐忑。
平心而論,李旭很想把朝會給取消掉,或者改一個形式。
這麼多的官員,這麼多人,就註定了有些重要的事情並不能在朝會上討論。
比如朝廷對田弘正,對魏博的真正態度。
這裡適合在事前吹風,而不是議論大事的地方。
「詔令沿路各軍州,都要對田令公恭謹,不得怠慢。」李旭回應道。
田弘正身上也有一個中書令的職銜,也可以跟韓崗一樣尊稱一聲令公。
禮數雖然不能短,但是這田弘正竟然要帶八百人入京,李旭皺緊眉頭,這個田弘正到底是怕死還是另有所圖?
也不是李旭疑神疑鬼,若是放在平時,不要說八百人,就是田弘正帶著八千人一路武裝遊行到白玉京,皇帝也不放在眼裡。
只是現在東山會隱藏在水下,岳顧寒傷了昏迷不醒,自己又受了內傷,這個時候田弘正的八百多名護衛就有些礙眼了。
「微臣以為不可。」
一個聲音響了起來,這聲音李旭聽著有些熟悉,抬頭一看,原來是老熟人韓退之。
這個一貫的反對派又一次冒了出來,讓李旭感覺到這些反對派還是有點用的。
厚待魏博,讓田弘正放膽入京,為解決河北藩鎮營造一個契機。
這是皇帝和韓崗以及整個朝廷上層的共識。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朝廷就要給予田弘正優渥的待遇。
但是這不意味著一昧的妥協和退讓。
譬如帶著八百多扈從武裝履行,這就有些過分了。
但無論是李旭還是韓崗,現在都不適合有什麼表示,以免嚇到田弘正這個驚弓之鳥。
然而還是需要有人把老田頭敲打敲打。
這個韓退之現在看起來就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