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節 巡撫

  「老臣先在這裡恭喜陛下了。當年妖婦閹宦弄權,肆意屠戮神皇帝諸子,帝系有播遷之險,現在文美人有孕,的確是可以安撫民心的一件好事。」


  大虞雖然民風豪放,但有當年聖后的前車之鑒,後宮嬪妃也不能隨意結交大臣,文美人在見過韓崗父子之後便告退回後面歇息了,殿中只剩下韓崗父子二人。


  「若是得子,少不得從韓相家中尋一姑娘,嫁給這小子。若是得女,那便嫁給工部的公子為婦了。」


  李旭心情大好沖著韓瑞擠眉弄眼。皇帝早就知道這位韓二公子是個假道學,嘴裡念得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生娃子卻是從來沒停,看來平日是沒少親近難養的女子。


  「陛下抬愛了。」韓瑞自然是喜不自勝。


  現在皇帝明顯是椒房獨寵文美人一人,文美人若是生男,那就是皇長子,韓門的女婿。若是生女,那就是長公主,韓家的媳婦,里裡外外都說明了咱們隴右韓氏才是當今第一望族。


  韓崗盯了一眼滿臉喜色的二兒子心裡嘆息,卻沒有多說什麼。


  「裴相去意已決,朕心裡很不是滋味。」李旭看著韓崗:「韓相春秋已高,中樞還是要有些幫手才好……」


  韓崗聞言微笑,他知道這次的戲肉終於到了。


  「老臣已經草擬了一份表文,還未上奏。」韓崗從官袍的袖口裡摸出一本奏章,一旁侍立的宦官將之接了過來,然後轉遞給皇帝。


  「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吉甫、浙東觀察使陸贄都可以入朝。」韓崗看著皇帝在那裡翻閱奏錶慢慢說道:「陸相本來就是被文黨構陷,至於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吉甫,也是當年神皇帝簡拔的故舊老臣。」


  韓崗最擅長的就是因勢利導,現在李吉甫和陸贄回朝已經是大勢所趨,韓相這等人世間一等一的裱糊匠又豈會去當那個惡人?

  「陸相是從中書侍郎位上離開的,再回來應該往上調一級,老臣以為出任門下侍中正合宜。李吉甫政務嫻熟,機變百出,正好去尚書省把裴相的班先接下來。」


  李旭點了點頭,韓崗的這個態度自己早有準備,這位韓相從來都是太極拳的高手,就像一個打不壞的棉花團,你就是用上千斤的力氣,他也能靠著一股綿軟的勁道還回來。


  「尚書左僕射的位置還是給裴相留下。」李旭看著韓崗:「李吉甫回來,我準備讓他做樞密使。」


  樞密使?韓瑞頗為激動地看著皇帝,另一邊的韓崗原本昏沉的眼神也一下子銳利了起來。


  樞密院自從建立起來,便是執掌禁軍調動和軍官任免的重要部門,尚書省的兵部本來就少的權責更是被侵奪不少。


  這個位置一直都是宦官們的自留地,因為相比大臣這些外人,宦官這些家奴更值得天子們信賴。魚輔國、程奇力之輩之所以能夠廢立天子,控制朝廷,根本上還是因為掌握了軍權的緣故。


  現在皇帝準備讓文官擔任這個職務,無疑算是壓制宦官,文臣們坐享其成。


  「既然由大臣出任樞密使。」韓崗草草掃了一眼殿中侍候的太監,他們臉上都是古井不波的表情,不知道是事先已經知道了這樣的消息,還是養氣的功夫厲害。「那麼定個什麼品級呢?」


  「只是個差遣而已,李吉甫以兵部尚書充任樞密使,樞密副使暫時由神策軍大將軍李從賢擔任,揀選幹練的文臣充實樞密院各部門。」


  韓崗點了點頭,只有差遣沒有本職,這個樞密院從架構上還是皇帝信用的人士擔任,只不過是從前用宦官,後來用親近,總而言之還是一個不好插手的地方。


  「陸贄回朝任侍中,浙東觀察使就空了出來,讓兵部柳尚書出任浙東觀察使,由李吉甫任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大虞體制,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都是加官,理論上是太子的老師,實際上並無權責,因為品級清貴,是朝廷獎勵大臣的一種加官。


  李吉甫在站隊上一直堅定地站在皇帝旁邊,維州一事也處置得宜,給他加官也是合適的。


  皇帝本來準備讓李吉甫出任尚書右僕射,但是他後來還是改變了主意。


  現在朝野上下都是韓黨的人物,讓李吉甫去當那個尚書右僕射也沒有什麼別的效果,不是被韓黨架起來,就是要跟韓崗打仗,再不然就跟裴度一樣做個敲邊鼓的跟班小弟。


  「此次攻伐吐蕃,工部是立了大功的。」李旭指了指韓瑞向韓崗說道:「朕準備撤銷劍南西川節度使、劍南東川節度使的職務,設立劍南道巡撫使,由工部出任。」


  韓崗聞言皺起眉頭:「老臣以為此事不妥。」


  「令公何出此言?」


  「蜀地不比其他,蜀地四周皆是大山,天然與中原隔絕,蜀道之難不必再多贅言。」韓崗看著皇帝:「巴蜀之地,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工商富饒,一直都是朝廷財賦所出。而且又接近南詔吐蕃,四時不寧,正是用兵之地。」


  韓崗介紹完劍南的情況接著說道:「節度使總攬百端,代天子處置機宜,權責極重。朝廷將劍南道分為東西兩川,便是為了防止有節度使威福自傳,尾大不掉。現在合二為一,實在是違反了大小相制的原則,一旦所用非人,便是一場禍事。」


  「韓相所言極是,朕也有這樣的考慮,但是正如韓相所言,劍南之地牽涉頗多,若是劃分兩川彼此制衡,東川之兵不能制西川之寇,西川之糧不能解東川之荒,總歸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朕有個設想,別立使臣以分節度使之權。」李旭解釋道。


  「其實我朝也有分權之法,在節度使下另立觀察使、團練使,但是畢竟還是權出於上,終歸都要淪為節度使職下的臣僚。」


  「劍南既合,則一切州縣官吏,節度使不得隨意發落,縱然不合要撤免,也需要奏明朝廷,由吏部請旨,由三省審閱。」李旭先拿下節度使對部下僚屬的人事權。


  「劍南還要設提點刑獄使,由朝廷簡拔幹員擔任,總掌劍南一道所有刑獄事,在各州縣分列刑獄官,由朝廷遣人掌管決獄之事,死刑及流配等刑依舊由刑部及大理寺複核。」


  「劍南節度使下另立兵馬使與度支使,兵馬使執掌劍南一切兵力之訓練充實,由節度使指揮,度支使總掌劍南一道府庫,多少入庫,多少入京,只受三省之令,節度使不得干預。」


  韓崗沉默不語。


  節度使經過這麼一番整改,那還是節度使嗎?

  「陛下,這樣一來,不就是在劍南道另立了一個三省嗎?不知道要增添多少官員。」韓瑞倒是十分認真。


  畢竟他也是堂堂鳳翔節度使,雖然朝中傳出風聲要將關中地區的節度使大半裁撤,但是宰相公子、天子近臣哪能是那些丘八能比的,裁撤之後形成的新的更大的行政區劃,怎麼也會有韓二公子一杯羹。


  「官不怕多,能把事情辦好就行。」李旭比劃了一下,大虞的制度其實並不先進,帶有濃厚的前代色彩。


  大虞的體制承接前朝隋朝,而隋朝體制本來就是自北周那個地方政權演進而來。而建隋的隋文帝楊堅,其材其人不過中人之姿,在建國之時基本沒有改動那一套落後的地方政權本色。


  具體而言就是以三省官直接負責三百五十多個州。理論上幾個宰執機關下面有三百多個地方單位。


  舉個例子就是一個年級主任下面管著三百多個班主任,愁也愁死個人,而且這三百多個班的情況還有很多不同,有的班是重點班,有的是體育生眾多需要經常組織訓練的體育特色班,還有些屬於老少邊窮需要年級和其他班幫助的。


  這年級主任要管好這些班,累也要累死。


  繼承了隋文帝的隋煬帝楊廣雖然無論政治能力還是政治眼光都高出楊堅不少,但是繼承的這麼一個攤子他步子邁的太大,一不留神就扯了蛋。


  扯了蛋的前朝就這麼完蛋了,繼承前朝的太祖太宗兩位總結前代教訓,可他們出身貴族,一昧的往北周那個只是了控制關中的地方政權所用的體制上去靠,不走更具有革新色彩的大業之政,回到了抱殘守缺的開皇之政上。


  甚至可以這麼說,正是因為太祖太宗兩代的緣故,為虞朝現在這些狗皮倒灶的事情留下了伏筆。


  在前朝和大虞之前,天下處在一個分裂的狀態,各國控制的區域並不大,雖然可能下轄有一百個州,但是那套中央機關拼了命來運轉,還是能夠管得不錯。


  現在三家合體,壓力驟增三倍,原來那一套體制根本就不可能吃得消。


  之所以有關東之亂,本質上就是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軍事壓力增大,僅僅憑藉原有一個州的力量根本無從抵抗,所以必須集合幾個州的力量形成一個更大的行政區劃。


  但是大虞太祖武功雖烈,但是見識未免不足。太宗皇帝雖然將天下劃分為十道,但他的性格外寬內忌,並沒有將這個體系固定下來。


  可以說在因應形勢,確立政體上,這二位距離漢高祖和明太祖這兩位人傑差得太遠。


  北方的軍事壓力逼迫朝廷不得不作出應激性的改革,形成了總掌數州所有大權的節度使。但是改革失敗,失去了控制的節度使反噬朝廷,最終進一步演進成為現在的格局。


  這個根由要說背鍋,終究還是要太祖太宗去背,他們畢竟見識有限,雖然論其功業堪稱俊傑,但是比起前後那些同儕中的頂尖人物,他們終究還是略遜一籌。


  現在大虞內憂外患雖然依舊存在,但是畢竟到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李旭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小火慢燉,緩緩調整朝廷的體制走向一個更加合理的方向。


  劍南道就是一個極好的試點工程。


  這裡幾乎就是整個大虞的縮影。


  劍南受到來自吐蕃和南詔兩方面的軍事壓力,同時也有繁榮的工商業都市益州,肥沃的川中平原上富饒的鄉村和大虞土地上千千萬萬的村莊沒有什麼兩樣。


  如果能夠在劍南得到一種能夠可以推廣的穩定體制,那麼就可以在其他地區穩步推廣,建立起一套新的制度。最終為解決朝廷的藩鎮問題提供一個成熟的思路。


  現在這一套朝廷藩鎮相互依存的體系雖然穩定,但是內耗的資源太大,為了這樣一套體系存在,大虞朝廷不惜涸澤而漁,大肆盤剝百姓,而盤剝百姓的結果必然是百姓的生產意願降低,最終引發毀滅一切的蕭條。


  李旭必須趕緊行動,在這條死亡螺旋即將走到盡頭的眼下作出一些改變。


  「陛下的想法,老臣以為可以。只是京中最近盛傳的祿鈔之事,陛下可知情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