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放膽
「藩鎮之禍,起於節度使威福自專,但終究歸於鎮兵跋扈難治。」李德裕說道:「朝廷所設置的藩鎮,大概有三種,第一種如魏博、成德、范陽、橫海等鎮,他們本來是關東亂后,朝廷無力征討的亂臣賊子,只好行姑息之政,稱之為河北舊事。」
「第二種是朝廷為了防備邊患如吐蕃、突厥、南詔、契丹、庫莫奚等所設的藩鎮,如鳳翔、涇原、劍南西川等鎮。」
「第三種則是朝廷為了保證東南漕運可以順利抵京在運河左右所設的藩鎮,如淮南、武寧、義成等鎮。」
「第一種藩鎮桀驁不馴不提,鳳翔、涇原這樣用來防範邊患的藩鎮一旦壓力轉弱,也有反噬之患,至於護衛漕運的藩鎮如武寧、義成等鎮,雖然兵微將寡,但是一旦為禍則有斷絕漕運,威脅社稷的可能。」
李旭自己心裡也清楚,藩鎮為禍歸根結底在於節度使的權力太大難以節制,是朝廷心腹還是朝廷心腹大患完全看節度使的個人態度與政治節操,要想解決藩鎮問題第一就是要改變現行的體制,重塑朝廷的權威。
關東亂后,朝廷以節度使對付節度使,一方面對亂軍分化出的諸藩鎮又拉又打,一方面又大肆製造出一批新的節度使來對付舊的節度使最終結果就是藩鎮之禍愈演愈烈。
後來到了神皇帝時期,繼承了之前的先例,用文臣出任節度使。所謂「出將入相」,改為有宰執身份的重要大臣如裴度、李吉甫、陸贄等出朝擔任節度使。任期大概在五到十年,尋機再將其召回朝廷重新擔任宰執。
這才算是停止了藩鎮擴大化的問題,但是已經積累下的矛盾卻難以化解。
朝廷去年的科舉,不少來自河北的士人是乘海船繞過山東在淮南登陸然後轉陸路前往京中赴試,便是因為河北三鎮在朝廷控制區和自己的控制區之間人為的製造無人區,多設警備以防朝廷的偵諜,彼此之間宛若敵國。
面對藩鎮為禍的局面,虞朝之前的帝王採取的態度大概就是要有耐心,要相信後人會有更高的智慧來解決。
然後就輪到李旭來面對田弘正出的這道考題。
作為縱橫捭闔一生的老辣政客,田弘正所欲所求,究竟為何?
李旭腦袋中閃過幾個念頭,他以己度人,想通了田弘正到底是懷著怎樣的目的而來。
「這田弘正是不是家務事扯不明白啊?」李旭手指輕輕敲擊兩下書桌:「是有野心勃勃的兄弟,還是自己的兒子太不爭氣又或者年紀太小?」
「陛下算無遺策,田弘正之子田布有些不爭氣。」
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樣,李旭心中知道像魏博這樣軍鎮要入朝請伏必然會有隱情。多半是田弘正現在身體衰微,怕日後自己死了會有當年田季安那樣的亂事,所以請朝廷來幫幫忙。
「怎麼一個不爭氣法?」
「田布為人宏大不拘小節,卻少威名不能治下。」
二代的通病,李旭沉吟片刻:「愛卿以為,朝廷應做怎樣的計較?」
「田弘正不來則已,只要來,他早晚都會留居京城,陛下不妨以名爵賞之。」李德裕高興地說:「河北三鎮互為倚石,魏博田氏若能為我所用,那范陽、成德不管如何都要雌伏一段時日了。」
「河北三鎮若是安穩,其他各藩鎮便是有什麼別樣的心思也要藏起來了。明面上,陛下不廢吹灰之力便可使天下歸心,估計會有不少節度使要入京朝覲,史書上也會記錄這一段中興盛世。」
「只可惜這都是鏡中花,水中月。」李旭搖搖頭道:「根子里還是紛擾亂世。」
「陛下,家父有一封密信交到臣手,請臣代為轉達,事關機密,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說完李德裕又將另一封信件交到李旭手中。
李旭將密信打開,裡面是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吉甫的手書。
因為李德裕的關係,李吉甫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帝黨,李旭之前籌措另一件大事急需用錢,李吉甫還將劍南川西府庫之中的庫藏十萬貫偷偷運到了白玉京供李旭取用。
這樣做固然會留下隱患,譬如皇帝的疑心,但是李吉甫表現出來的這份擔當讓李旭十分欣賞。
不過現在李吉甫手裡的這封書信卻是給李旭出了一個大難題。
李吉甫在信中說,經過他治理四川之後,治下府庫豐盈,甲士足備,現在形勢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
所以維州的守將便私自聯絡他,準備從吐蕃治下回歸中華。
李吉甫在信中仔細描述了維州的地理位置以及其要害程度,維州便是聯通吐蕃與劍南西川的大門。這裡過去也是大虞向吐蕃進兵的重要通道,一直都是雙方必爭之地。
吐蕃為了奪取維州布置了一個時間很長的計謀,現實將部中女子嫁給維州看門人,吐蕃女之後又生下兩子。後來吐蕃大軍圍攻維州,吐蕃女的兩個兒子便打開維州城門放吐蕃軍入城。
吐蕃入城之後將滿城百姓盡數編為奴隸,然後將維州改名無憂城。這種改法大概是因為維州太過重要,得之便可高枕無憂的原因。
之後吐蕃數次入侵川西,都是利用維州作為前進基地,從這裡出發襲擾四川的。
李吉甫指出維州守將心中還有華夷之辨,不能忘記自己仍舊是華夏之人,願意將州城獻給朝廷。一旦維州恢復,吐蕃就不再會是川西的威脅,李吉甫就可以專心盯著南邊的南詔了。
可是維州一旦易主,吐蕃和朝廷之間的和議自然就宣告終止,雙方便又重新陷入了戰爭狀態。
這樣的大事,李吉甫不敢自專,他準備先修書詢問皇帝的意思,然後再做打算。
「你來看看吧。」李旭將那封密信交給李德裕,以李吉甫的精明,他一定不會讓李德裕涉事其中,不過這並不妨礙皇帝讓李德裕過問此事。
李德裕一目十行將密信看過,額頭上竟是多了許多汗珠。
「陛下以為……」
「若是讓我抓到那看門人的兩個兒子,定要將他們千刀萬剮,屍骸喂狗,頭顱高懸在邏些城上。」李旭一拳重重擊打在書案之上,竟將其一擊而碎。
「吐蕃與我,實在是不共戴天之仇。所謂和議,不過是無奈之舉,如果能夠奪回維州,保得兩川安穩,便是再興兵戈也是無妨。難道坐在白玉京中,便能將那些蕃賊熬死不成?」
李旭長嘆一聲:「更何況有華夏遺民欲歸國而拒之,實在是有違聖人之道。」
「你去川西一趟,秘傳朕意,讓李相安排恢復,不僅維州之民要盡歸我朝,這樣的利害險要之地更不能讓出。讓他做好完全的準備,朕明日便召韓相、程中尉入宮,說服他們同意。」
「可是河東那邊,魚公公還在和回鶻交兵……」
「回鶻人不過是色厲內荏,事到臨頭需放膽,放手去做。」李旭沉吟片刻道:「天命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