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節 延師(2)
漠北武林,草原之上的蠻族,對於李旭而言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看不清楚模樣。李旭所知道的種種,大多是放大過之後的離奇謠言。
前朝曾有一位去過漠北的使者回來說:「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下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被時人譏笑為六如孫子。
但是不管怎麼說,雖然回鶻與大虞交往頗多,隔著一片大漠和層層宮闕,李旭的確是難以看清其究竟面貌。
魚輔國所說的這位那羅延,乃是漠北武林之中數一數二的高手,只是因為尊崇佛教,所以和那裡的摩尼教不和,這次回鶻內部紛爭將啟的時候,那羅延便連斗數位摩尼教高手,希望可以助宰相壓制住摩尼教的那些人。
後來戰端一啟,他更是急急忙忙的趕往河東,希望虞朝的登利可汗能夠派兵,所謂登利可汗也就是天可汗,趕緊派大虞王師去拯救法難中的居士與善男子、善女人。
伴隨著內戰擴大,信佛的回鶻一部西遁去和吐蕃、西突厥那裡攪擾,那羅延便決定留在中土弘法利生。然而那羅延所說的教義,雖然乍看之下以為是大乘佛教一脈,不過觀點實在光怪陸離,什麼萬物皆在波動之中,過於駭人聽聞,於是一直沒有產生什麼影響,反而是被河東各寺廟的各路大德高僧把他罵到臭頭。
魚輔國和那羅延彼此早就相熟,便延請他擔任皇帝的武學教習,那羅延對此事也是一拍即合,高高興興的奔白玉京而來,自釋道安起,法依國主就成了大和尚們弘法的最大原則。如果有了登利可汗的認可,哪個光頭還敢把那羅延大師罵到臭頭?
就這樣,那羅延十分高興的被陳朝恩帶到了李旭面前。
李旭本以為那羅延的打扮應該和前世的喇嘛們差不多,紅色的袍子一卷,然後戴著頂或黃或紅的角帽,拿著一個轉經筒一步三晃得樣子。
那羅延卻是常見的僧侶打扮,是一位身穿海青長衣腳穿麻鞋的中年僧人,他頭皮和鬍鬚都剃得乾乾淨淨,皮膚有些發黑,看上去年紀大概在四十歲上下。
這位大和尚一身英武之氣,手指捻著念珠,看上去頗有禪意,可以看出他身材頗為健碩,身手應該不凡。
「荒外野遊之僧人那羅延拜見大護法登利可汗,願日月所照之地皆為可汗之土,願天下蒼生皆得可汗福蔭庇佑。」
生硬的漢話言閉,那羅延便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李旭叩首,李旭下意識的瞥了程奇力一眼,他果然從老太監的臉上也看到了驚訝。
武林高手叩拜人君沒什麼稀奇的,只是和尚拜皇帝有點奇怪。
沒錯,李旭穿越之後發現虞朝的大和尚們並不怎麼愛國愛教,確切的說是足夠愛教,不夠愛國。虞朝的僧人們一直在努力維持他們超然於俗世的社會地位,不拜皇帝以及皇帝的官員,連父母也不拜,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已經脫離了滾滾紅塵,就不應該在被俗世的各種關係所牽絆。
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思想,它不僅僅冒犯了皇帝的威嚴,更觸犯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倫理,因此也一直為人詬病。
那羅延作為大乘佛教的弟子願意屈膝跪地,這明顯是表達了一種態度。
他是帶著善意來合作的。
「來人,賜座。」李旭一聲令下,自然有內侍過來給那羅延搬來織錦墊的木椅讓他坐上。
「貧僧謝過可汗。」
自從虞朝太祖獲得了天可汗的稱號之後,登利可汗就成了草原上對虞朝天子的稱呼,所謂登利也就是騰格里,便是天的意思。之後雖然虞朝國勢日衰,登利可汗這個稱號一直都由虞朝天子享有。
當然草原上也有不少其他的登利可汗。
「那羅延大師久居漠北,和回鶻王室交往頗多,為何不隨篤力王子前往西域?」李旭問道,這也是該有的盤查。
「貧僧所說之法並不為篤力王子所贊,而且回鶻宰相葯失羅也與微臣不和。」那羅延解釋了他為啥不跟篤力走的原因。
能同時和篤力與葯失羅兩人均不和,也算是難為這位大和尚了。
「大師若是和觀軍容使交手,勝負幾何?」李旭問的這個問題很刁鑽。
「哦,若是不用兵器,微臣三百招內可以不敗,若是過了三百招,微臣便不能勝過魚居士。」
能過三百招,李旭兩個人對轟三百招沒有什麼概念,他見過程奇力和韓瑞擒拿賀拔崧的場面,基本上那是手到擒來。兩個人能交手三百多招,看來這個野和尚的功夫不比魚輔國差太多。
「這是為何?」程奇力問道,高手過招,有時勝負就在瞬息之間,或許雙方差別不大,但是最終結果很有可能一招之間就能判出勝負。能與魚輔國這樣的高手交手三百多招,這樣的功夫已經勝過程奇力了。
程公公和魚公公交手,雖然老程留著一成的餘力,不過百招之後就會敗在魚輔國手裡。實在是因為魚輔國的炎陽真氣實在霸道狠辣,難以抵禦。
那羅延能和魚輔國彼此交手打上三百多招,別的不說,能經受住那股霸道的炎陽真氣,這個和尚就不是凡人。
「這位定是程中尉了,好教程中尉知道,微臣所修鍊的不單佛門武功,還有漠北的流派,已經到了意勢想通之境,並非單純的佛門武學。」
那羅延這麼一說,程奇力便明白的點了點頭,這賊和尚果然有些門道,能和魚輔國交手三百多招也不是僥倖。
程奇力明白了,李旭卻不明白。
「漠北功夫中的意勢想通,難道還有什麼別的講究嗎?」
「陛下,漠北功夫與咱們中原不同,」程奇力解釋道:「那些蠻胡們不懂天數,不知道經脈,一身功夫全是模仿野獸的搏殺,講究鍛煉骨骼、身體,因為對身體負荷極大,所以要多使用藥草油膏做助力,和中土的外功流派差不多。」
「程中尉所言極是,漠北所流傳的諸多流派,除了佛門、摩尼妖道各有道統以外,還有漠北霸極道、蒼狼絕道、白鹿瞬動、迴風九轉殺等等不同的流派,各部酋長多半都有自父祖流傳下來的這些功夫,講究鍛煉肉身,錘鍊意志。」
那羅延接著說道:「不過正如同中原高手練氣到了境界,參悟了天人化生之理,成就先天之氣一樣,漠北之人將意念凝聚至極點,也能有種種不凡的感應,這便是所謂的意勢想通。因為漠北高手所凝練的意多起自殺意,所以各部皆將意勢想通之高手稱之為殺,這樣的高手為可汗效力,往往有統御監察許多小部落的權力,可以說的上是位高權重了。」
李旭聽完,漸漸有了一點明悟,他接著問道。
「如您一般的高手,漠北還有幾人?」
「可以和貧僧比擬的不過四五人。」
「不知道哪些高手能和大師並論?」程奇力問道。
「摩尼教宗俾路托薩,宰相葯失羅,摩尼教侍法尊凈勝慧,摩尼教降魔尊奴難脫還有鮮于思明」
「漠北武林比中原武林又如何?」李旭接著問道。
「若論功夫高妙,自然各有擅場,但若論高手人數,戰力,漠北大概只有中原武林的一成甚至不到一成的一半。」
這麼說,中原武林中能和魚輔國相提並論的就有四五十人?李旭覺得應該不會有這麼多。想來魚輔國大概是三聖七宗那個層級的高手,再算上其他名聲不顯的,頂多也就二十人,絕不會有五十人之多。
這其實是李旭的知見障了。
魚輔國、那羅延、程奇力這些人放到江湖上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便是韓瑞也是武當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他天天與這些人見面,下意識的放大了江湖中高手的數量。
更何況回鶻是草原上最強之國,西突厥與吐蕃都要避其鋒芒。回鶻能虎口奪食控扼絲路便是明證,若是國力差勁,那便早給人吃干抹凈了。哪裡輪得到他們控制富裕的絲路,牟取暴利?
「這樣啊……為何這漠北武林如此不堪呢?」李旭好奇問道。
「登利可汗不知草原之上的情況。」那羅延提起草原也是滿滿一把同情淚。「草原上的武功,都是各部酋豪單傳,等閑不願意授人,只有族中子弟中的可堪培養之才有資格學習,至於那些平民,他們不過是酋豪們的羊倌、牧奴,整日里放羊,求生尚且不易,更何況說練武了。」
「而且漠北武道修鍊非常消耗體力,要大量補充肉食,到了關鍵的時候,還要服用藥湯、塗抹膏油,其中許多藥材都不是草原所產,需要同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來買,平民難以出頭,酋豪們也要砸下本錢來碰運氣。」
窮文富武,李旭想來以草原上物產的匱乏,人口的稀少,要想產生可以與中原相媲美的高手數量,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酋豪們敝帚自珍,將家傳絕學視為珍寶。他們的子弟成才的也少,自然也就是一日不如一日。所以回鶻大汗必須依賴佛門與摩尼妖道,只有我們才肯大開方便之門,將武功傳授給有根骨之人。」
李旭心裡搖頭,家族傳承的酋長們不願意傳授武功,宗教傳授武功也不是天上掉餡餅,關鍵時刻是要你護衛正法的。所以回鶻王庭要被這兩支教門所左右,一旦無法調和,就是一場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