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武俠時代的皇帝修鍊日記> 第十八節 風起(4)

第十八節 風起(4)

  文元恆和魚輔國的離去,讓清涼殿里平靜下來,李旭一時之間發現,他過去的生活已經不可能繼續了。越過大漠的回鶻人掀起了暴風,這風透過千里,橫掠山河,吹動了白玉京里的脆弱的平衡。


  萬事萬物之間皆有一層說不清的聯繫,今日回鶻南下牧馬的危機又何嘗不能變成虞朝中興的轉機。李旭背著雙手踱著步子,靴子踩在清涼殿的石板地面上,來回摩擦。


  朝局將變,原本文太后魚輔國分庭抗禮的局面已然打破,李旭深感自己這個時候無人可用。雖然身為皇帝,但是久居深宮與外朝隔絕,只有每年春分、冬至、上元節等特殊時候才會以皇帝的身份面對群臣。周圍所接觸的人不是貼著文太后的標籤,就是和魚輔國有聯繫。


  在這麼一個要緊的時候,李旭真真感受到孤家寡人的含義。


  他無人可以信任,也無人可用。白玉京這個舞台上,不僅沒有安排他表演的時間,連他的影子都不會出現。


  人,永遠是最重要的資源。劉備未出平原縣就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當世虎臣作心腹爪牙,趙匡胤剛翻了身就結拜了義社十兄弟,現在要成為棋手在朝中博弈,至少要有幾枚可以用的棋子再說。


  李旭要用的人不可能太遠,而且品秩不能太高。他不能貿然接觸外朝的官員,因為那樣勢必會引起太后或者魚輔國的警覺。


  心念一轉,他一揚手召來陳朝恩。


  「擺駕,朕想去弘文館看看。」


  弘文館本是太祖朝時所設,主要任務是儲藏抄錄各類圖書,到了太宗時期,弘文館中有圖書超過二十萬冊,在弘文館設有官學,教授貴戚和官員子弟,只不過後來教學效果不好,便將教學這部分職能併入國子監,依然作為皇家圖書館存在,設有學士和舍人負責管理。


  到了聖后當政的時候,因為宰相多不順她的心意,就在弘文館安置許多青年文士作為智囊,代替宰相出謀劃策,允許這些文士從宮廷的北門出入,所以這些文士又稱作「北門學士」,當時宰相們不同意聖后大修明堂宮,她就直接越過宰相由北門學士負責草擬建設的計劃。


  後來神皇帝將北門學士改為翰林學士,如今擔任宰相的陸贄就是翰林學士出身。


  現在文太后秉政,她喜歡直接在重要位置上安插自己的黨羽,翰林學士們又漸漸恢復了他們正常的秘書職能。


  李旭記得前世有一位高人說過,要到敵人管不著或者難管的地方去立足發展。現在弘文館就是敵人顧不到的地方,魚輔國與太后的眼睛都盯著政事堂和六部的位置,韓崗韓老令公以水磨工夫熬著這二位,陸贄牢牢握著御史台。


  弘文館的那些年輕學士們,整天抄錄那些古卷,下了班就整幾個小菜喝口小酒罵罵朝廷,日子雖然舒服,可這些有學問的年輕人不可能忍受安逸的生活。


  所以李旭就準備從他們中揀選自己的班底。


  今日當值的是右金吾大將軍李從賢,他與左金吾大將軍韓瑞共掌金吾衛,兩人輪班負責隨扈皇帝。李旭要去弘文館,陳朝恩自然忙著安排肩輿,並通知李從賢準備。


  如果說朝廷中有誰是李旭最信任的,那個人便是李從賢。他是太宗之後,為人方正,神皇帝做太子的時候,就任命他隨扈參贊朝中事宜。後來藩鎮聯兵而反,他曾作為神皇帝的使者,往來各軍中傳達軍令。


  文太后一直想免去他右金吾大將軍的職務,但是韓崗與陸贄都十分反對,所以一直沒有成功。韓瑞人雖然方正,他的私德與忠誠都足以讓李旭放心,但是如果要和文太后兵戎相見,李旭認為韓瑞會嚴守中立。


  而李從賢,如果李旭現下對他說要取文氏的首級,這位右金吾大將軍一定會站在他的身後向明堂宮進發。


  「陛下要去弘文館?」李從賢身披鎧甲,右手扶劍站在攻門之外。他是一個高大有須的中年人,皮膚黝黑,眼睛炯炯有神,左眉處有一道略略發白的傷痕,聲音低沉有力。


  「嗯,昨天看《鹽鐵論》入了迷,今日想去看看《漢書》《漢武春秋》時的記載。」李旭換上輕快的便裝,他打算去過弘文館后就去吉光樓看看。董仲舒將五行五德學說引入儒家之後,帝王衣服的顏色就有了特殊的含義,譬如李旭衣櫃里的衣服便絕大多數都是黃色的,因為虞朝的天子們認為他們前承大漢,而漢以火德王,按照五行相生的學說,虞朝便是土德天下。皇帝作為王朝的象徵,衣服自然也崇尚黃色。


  李旭換好黃色的圓領袍,穿好黑色的靴子,然後帶好軟邊襆頭,走出清涼殿,準備往弘文館去。


  「嗯,漢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雜之。當年神皇帝便以漢武帝為榜樣,立志削平藩鎮,橫掃胡蠻,奈何天不遂人願。」


  李旭登上乘輿,天子鑾駕往北而去。李從賢與韓瑞最大的區別就是,李從賢認為他是李旭的「自己人」。韓瑞當值的時候,他就是個沉默的將軍,一起一行,都是沉穩有力而絕不多言。你或許能從他的手眼身法里看出武當的武學風格,但是你絕難想到他的父親韓崗是氣學大家,他自己也是一位自幼苦讀的讀書人。


  而李從賢,他像是一個和煦的長輩,嘴裡什麼時候都是碎叨叨的,他從來不會像韓瑞那樣沉默,他的嘴裡總有話說,從你昨晚睡得好不好,到你該看什麼書,亦或者朝中最近的新鮮事。


  李從賢與李旭之間並不存在意識上的距離。這個時候李從賢又開始回憶起了神皇帝當政時的那些舉措。其中很多在李旭看來並不怎麼高明,但是在李從賢這裡就是英明神武。


  當年神皇帝剛剛執國的時候,州縣長官經常被江湖勢力刺殺。畢竟武學可以讓人飛檐走壁,劈碑裂石,那麼有武功傍身的人自然就天然更容易殺掉一個不會武功的人。而朝廷的州縣長官們,多半對錢糧刑名這些政務熟稔,論其武功那就是菜鳥一隻。


  而江湖幫派往往又倚仗武力橫行不法,他們跑江湖謀生的手段多半都犯了國法,朝廷的官員們自然不會坐視。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你斷了他的財路,自然便會被報復。於是經常出現刺客謀殺官員的事情。


  現在也是一樣,李旭聽文元恆說,去年一年所謂「盜殺」的刺史就有七人,縣令二十四人,天下官員皆將在關東擔任刺史縣令這些地方官視為死地。藩鎮最為跋扈自雄的魏博、范陽、成德三鎮節度使也蓄養死士刺客,一旦有人打算對他們不利,就會被這三家的刺客先招呼一番。


  朝廷為了應對刺客上門,一方面給各位大臣根據品級安置護衛,另一方面一有殺官大案便眼裡追查。這一套手段在太祖太宗時或許有用,到了神皇帝那會可就不成了。當時神皇帝任用裴度為宰相,裴度為政剛猛,多方籌備意圖掃平當時藩鎮中最為跋扈的成德節度使吳武俊,結果朝廷沒有打上門,吳武俊的刺客就先摸了過來。


  當時裴度罷朝還家,走在路上,路過一株大樹,就有一個手持長棍的高手自樹上越下,棍招剛猛潑辣,一通亂棍,負責護衛宰相的金吾衛騎士就讓人家打了個七葷八素。幸好裴度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他也有幾位護衛高手,立刻就對上了這位用棍的好手。


  當街刺殺朝廷宰相,自然不會只拿一根棍子就硬上,裴度的護衛還沒有拿下那位持棍好手,便有十三位持劍的高手又從巷子里殺出來。他們的長劍劍鋒都在五尺之上,十三人結成陣法向前,擋者人馬俱碎。


  這時候裴相公當機立斷,馳馬往家中而去,裴相公是世家大族出身的高富帥,不僅馬好,騎術也厲害,登時就往家跑。然而刺客們也算是厲害,準備周全,發箭射中他的左肩。裴相公跑回家后立刻換上女裝,偽裝成婦人躲在密室里,這個時候刺客們已經被聞訊趕來的各路人馬殺個精光。


  「後來查出來是成德軍節度使吳武俊主持的,那十三個手持斬馬劍的都是成德軍中的精銳,可這裡面的水卻也深,被抓的刺客們不知道那個最早下手的持棍高手是誰,發箭射裴丞相的人說他的箭上都抹了毒,裴丞相卻沒有中毒。」


  「裴丞相出外擔任河東節度使也有兩三年了,也不知道他對北面的回鶻有啥看法。」


  和李從賢在一起的好處就是不會無聊,聽著這位講著神皇帝時的故事還沒聽完,弘文館就快到了。


  李旭忽然開口問道:「大將軍這麼推崇漢武帝,你最推崇漢武帝哪一點?」


  「末將小的時候貪玩不學,家父罰我去田裡耕地,讓管家盯著我,我家旁邊有一戶貧農,家父讓我跟著他學農活,說我若是年末收穫的糧食比他少,就罰我接著種地。那戶貧農,每日早起晚歸,教我田地里的事,他比我辛勞數倍,而我有頭老牛幫忙。那年年末,我種得的糧食和他一樣多。」


  「末將這才明白我多虧了老牛的力氣,家父對我說,漢武帝時有一人名叫趙過,他被武帝選為搜粟校尉,趙過發明了代田法,推廣牛耕,使得一夫可耕百畝之田,至今天下仍用牛耕之法。武帝北伐匈奴,其功業或許可以安定邊疆百年,到了東漢一樣要北擊匈奴,匈奴完了還有蠕蠕,蠕蠕打完還有突厥,突厥走了還剩回鶻。而推廣牛耕,行代田法,至今天下仍能受利,漠北的部落彼此替代,而我華夏卻能依舊耕耘中原,這是武帝遺饋子孫千秋萬世的功業。」


  李旭默然良久。


  「大將軍所言極是,寡人受教了。」


  忽然,李旭又問道:「當年那戶貧農後來如何?」


  「末將送了他十頭牛,他經營有法,現在與我比鄰而居。」


  李旭嘆道:「大將軍有宰相之才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