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蔣禹清景衍> 第263章 豫州

第263章 豫州

  到了蔣國公府門口,大家都已經在等著了。

  一行人扶老攜幼,浩浩蕩蕩的往御街走去。

  此時暮色漸濃,一輪白玉盤般的圓月,漸漸升起。街上已是人聲鼎沸,遊人如織,摩肩擦踵,好不熱鬧。

  御街兩邊撐起了高高的燈架,放眼望去,一片燈火通通明。四處歡聲笑語,一片節日的喜慶。

  景衍一手抱著兒子,一手牽著蔣禹清,一家三口悠閑快樂的觀燈。碰上喜歡的花燈也會上去猜一猜燈謎。

  太上皇落後幾步,同蔣文淵走在一處,十分得瑟的同他說:「早些年咱們一塊來逛花燈的時候,我說要同你家結親,你還不樂意。

  怎麼著,乖寶還是落我家了吧?要我說呀,這緣分都是天定的,你阻止不了。」

  蔣文淵白了他一眼,並不是很想跟他說話。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得了便宜還賣乖,說的就是太上皇這樣的,讓人特別想打他。

  眾人在御街逛了逛,又一路往寶月湖走去。那邊的景色要更加漂亮一些,還可以坐船游湖。在湖面上觀燈賞月看風景,也別有一番意趣。

  路上遇到臣子,對方也只是行了禮便默默離開,並不打擾。

  到了寶月湖邊,這裡也十分的熱鬧。沿湖的街道上全是各式各樣的花燈。

  湖面上飄了許多遊船畫舫,也都是燈火通明,更有絲竹聲隱隱傳來。

  這些遊船畫舫有的是私人的,也有些是租來的,還有些是京城裡有名的花船。以供有錢的大爺們更好的尋歡作樂。

  但凡看到那些披紅挂彩,裝扮得十分浮誇華麗的的船隻,十有八九便是花船。

  景衍也派人在此處租了一艘畫舫,眾人在湖邊遊玩了一會,便登上了畫舫,游湖賞月去了。

  蔣禹川是個名副其實的大才子,除了書讀得好,還精通音律。尤其吹了一手好笛子。

  尤記得小時候在青州過年,她綵衣娛親,給長輩們跳舞,還是哥哥們給她伴奏的。

  他的笛聲活潑歡快,充滿了明媚的陽光,令人聞之忘憂。她嫂子趙顏感嘆:「若非我懷了身孕,定是要給夫君舞劍一曲的。」

  美妙的笛聲引得不少人向這邊張望,甚至還有雅士聞之撫琴和鳴的。

  蔣禹清看得是津津有味,不禁感慨,論風雅之事還得是這些古人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湖面上的遊船和畫舫越來越多,而且都向著一個方向聚集而去。

  卻原來寶月樓為了宣傳自家,除掛了滿湖岸的花燈外,還在臨湖的水榭里舉辦了一場歌舞表演,聽說還請了京城最有名的胡姬來跳胡旋舞。

  行船的途中,因為各家畫坊的掌船人技術都不一樣,所以難免會有撞到一起的。遇到這樣的情況,大部分人都是一笑而過,並不曾放在心上。

  但也有格外較真的,比如在他們前方不遠處的兩艘畫舫就是。

  剛開始撞船后,只是互相指責。到後來一言不合竟然發展成了全伍行。打鬥中還有不少人落水,著實叫人看了直皺眉頭。

  景衍微蹙了眉,對滄海和無涯說:「去看看。大過節的別擾了大家的心情。」

  滄海無涯應了聲「喏」,於是運起輕功飛身而起,如兩隻燕子般輕巧的掠過水麵,飛到那兩艘畫舫上去了。

  一番呵斥和打鬥后,這兩艘船上的人全都老實了。然後各自把正在水裡掙扎的人給撈上來。

  滄海無涯又飛了回來,說這兩家正是前幾天在京城打架鬥毆的,那個紈絝子弟的家族。

  因為各自的孩子挨了板子被罰去挖河道,心情鬱悶,所以趁著過節出來游湖,想散散心。

  沒成想冤家路窄,竟然正好碰上了對頭家的畫舫,這才打了起來。

  景衍斥道,若是再打架就全部去陪那兩個紈絝子挖河道去吧!

  兩艘畫舫上的人,做夢也沒想到會在這裡碰上陛下。

  而且打架的事情,還讓陛下看了個正著,魂兒都快嚇掉了。於是匆匆的行了禮,請了罪,趕忙讓家丁把船給划走了。

  剛打發走兩個不省心的,景衍和蔣禹清便敏銳地感覺到自己所乘的畫舫,船底下有些不對勁。

  兩人神識一掃,竟發現,船底下有兩個黑衣人。正拿著傢伙什在鑿船底。

  於是不動聲色的對幾個侍衛使了個眼色,伸出食指,指了指船底下。

  侍衛們少懂,吆,這是又有送菜的來了。

  滄海無涯,有為無名立即分作兩隊,從船的兩頭悄悄的潛下了水。其他的家人們仍然一無所知。

  然而,離的蔣禹清和景衍最近的蔣文淵,還是發現了他隱晦的動作。於是靠過來悄聲的問女婿:「怎麼了?」

  景衍搖了搖頭低聲說:「岳父不必擔心,不過是兩隻水耗子罷了。」

  蔣文淵一聽便放了心。女兒女婿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兩隻普通的水耗子而已,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想來,他們這些年來東征西討的,滅了那麼多個小國。各國難保不會有些未清繳乾淨的餘孽,人家報復刺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此,只是叮囑他們務必要注意安全。

  四衛下水沒一會兒就上來了,沖景衍和蔣禹清抱點了下頭:「水耗子已除,爺和夫人且安心遊玩。」

  景衍點了頭「辛苦,趕緊下去把身上的水弄乾吧。」一場危險就這麼消彌於無形之中。

  眾人乘興而來,即興而歸。

  回程的路上,隨處可見同行而歸的馬車,街道兩邊還有許多人在放煙花。

  絢爛的煙火,照亮了小孩兒歡快的笑臉。有詞云:「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中秋過後各自忙碌。

  滄海來報,前天晚上的黑衣人有眉目了,並非是眾人所想的他國餘孽。而是從前販賣走私軍火的狄家人。

  他們的頭是狄家的義子。說是義子,其實就是從前狄家家主的私生子。因為一直養在外面,並不為外人所知。因此狄家覆滅時,他才能僥倖逃過一劫。

  此人腦子不大夠用,卻是有幾分愚孝,總想著刺殺了帝後為父報仇,只可惜所做的一切不過蚍蜉撼樹,死不足惜。

  此事既已了結,夫妻倆再次打算南巡。

  出行前一天,蔣禹清特地去了一趟泰安農莊,問邱神醫可願再跟著一起去。

  邱神醫自然是願意的,他說過,小徒弟在哪,他就在哪。況且小徒弟有隨身靈境,他也不用吃趕路的苦。

  天氣好的時候就出外頭來逛逛,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呆在靈境里琢磨琢磨藥草,這日子再美好不過。

  蔣禹清有心帶著其他幾位老人一起出門,但沒一個肯的。

  蔣老頭舍不他的地和他的牛,說:「我老頭子就愛在這裡種地,哪也不去。我都這把年紀了,瞎折騰啥。萬一死上路上怎麼辦?不去,不去!」

  蔣禹清:「.……」老頭兒的嘴裡三句不離他的地和牛,「死」也變成了他常說的一個字。就挺無語的。

  至於她奶奶老胡氏。她跟蔣老頭吵了一輩子,也互相扶持了一輩子。蔣老頭不去,她也不去。將夫唱婦隨貫徹到底。

  「乖寶,奶奶老了,走不動了,待在家裡挺好的,還有人聊天。你們出門在外,可一定要注意安全,聽到了沒有?」

  蔣禹清連連點頭稱是。

  她又去問李得順。老太監樂呵呵的說:「乖寶的好意我心領了,我同你爺爺奶奶的想法一樣,不想走了。擱家種地挺好了,這樣的日子我從前還過不上呢。」

  至於秦老將軍——老將軍身體倒是不錯,嗓門兒也亮:「快拉倒吧。

  我年輕的時候,四處率軍征戰,哪個犄角旮旯沒去過。到老了,好不容易過幾天安生日子,你個小娃娃還想折騰我,不去不去!」

  夫妻倆南巡最不爽的就是太上皇了。沒見過誰家的太上皇,還天天干著皇帝的活兒的。

  不過他也知道兒子兒媳這是為了大夏的長治久安,因此即便再不爽,還是得放他們南下。

  臨行前他抱著孫子,一萬個捨不得:「我的寶貝大孫子哎,你可千萬別把皇祖父給忘了呀。要經常給皇祖父和皇祖母寫信,知道了嗎!」

  小傢伙猛點頭,在他臉上親了一記:「記住啦,我會的。」又是好一番依依不捨之後,一行人才出了皇城繼續南下了。

  上次南巡他們走的是東線,而且走了一半,就去了吐蕃。

  這次他們打算從中部走。他們此次的線路是先到冀州——豫州——徽州再到吳州,之後繼續走東南沿海。

  中秋節過後,白天的秋老虎依然厲害,晚上卻涼快了下來。

  一行人順順利利的穿過冀州,走到了豫州。

  豫州一馬平川,土地肥沃,是大廈有名的糧倉之一。又身處大夏中心腹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前面幾朝,更有將都城定在定在此州的。

  此時官道兩邊的田裡種滿了大片大片的玉米和黃豆。若是冬春兩季,田裡種的基本都是麥子。

  豫州產麥,百姓們的飲食亦以麵食為主,各種麵食那是做的相當的精緻和地道。什麼燒餅、胡辣湯、鍋盔,灌湯包和各色的麵條及特色的羊肉湯等等,應有盡有。

  勤勞智慧的豫州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

  這天臨近中午的時候他們到了靖環縣城。

  靖環縣是豫州境內的一個小縣城,並不如何富裕,不過百姓溫飽倒是無虞。

  眾人挑了一家還算乾淨順眼的小飯館停下準備吃飯。

  此時小店裡已經坐了不少人,見他們這一行,雖然穿戴打扮都十分低調,但是通身的氣勢一看就不像普通人。

  再看看他們停在門口的馬車和精壯馬匹,暗道也不知是哪裡來的貴人,竟然這般氣派。

  這家小店裡除了麵食,竟然還賣烤羊肉串和烤羊腿之類的。

  大家點了自己喜歡吃的主食,蔣禹清又讓店家再上一百根羊肉串和兩隻烤羊腿上來。

  在座的都是大胃王,不用擔心吃不了。就算吃不了也不要緊,還能打包走,放在靈境里,既不會失溫也不會變質,留著以後吃。

  小店的老闆難得遇到這麼闊氣的客人,十分高興,還送了他們兩碟子花生米,並一盤小鹹菜。

  眾人吃飽喝足打包了剩下的肉串出得門來,正要上車離開,突然奕奕拉了拉她的衣角:「娘親。」

  蔣禹清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見不遠的牆角處,蹲坐著的兩個衣衫襤褸的小乞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