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一回城就忙碌了起來
十月剛到,秋風蕭瑟,文綿綿在晨光中目送的她的大黃牛離家去賺銀子,直到馬車看不見了才吩咐人回城。
沒了大黃牛路上的景緻也吸引不了她的興趣,進了城車廂外的熱鬧也讓她提不起精神。
靈果捏著一塊點心嚼著,「姑娘,王爺剛走您就這也思念,往後還有兩個月呢?」
「就是因為剛走才思念,過幾天就不想了。」見靈果又圓了一圈的臉忍不住勸說,「少吃點吧,再胖下去宴尋統領就該要抱不動你了,往後再想共騎一匹馬都不行了,馬兒受不住。」
靈果面色微僵,哀怨的看著她家姑娘,「宴尋說我瘦,讓我多吃些。」
文綿綿陰惻惻的笑了一下,「宴尋有壞心眼,你吃胖了就沒人喜歡,往後就沒人和他爭啦。」
靈果的忽然就覺得手裡的點心不香了,姑娘肯定不會騙她,「宴尋太壞了,我才不會如他的意。」
文綿綿笑眯眯的點頭,心情忽然就好了起來,「昨日我就看到你們策馬而過,後來都幹什麼,你嚇的腿軟是怎麼回去的?」
「快說來讓我快樂一下。」
靈果默默的將剩下的點心塞進嘴裡,姑娘也變壞了。
走到半道馬車忽然停了下來,護衛上前查看回來稟報,「王妃,前面有個婦人在濟民醫館鬧事,圍觀的人堵了路。」
「那就等等。」
這裡是回府的必經之路,無法繞行。
「走,下車去看看。」
主僕兩人下了馬車,護衛緊緊的護衛在側,擠開人群看著一個婦人哭的呼天搶地,醫館大門口只站著兩個夥計,圍觀的人指指點點,靈果打聽了一下才曉得是這婦人的爹娘去年冬日燒炭中毒送到醫館救治,這裡大夫沒有查明病因就開了葯,而後人沒了。
這幾日看了報紙才明白過來怎麼回事,想不通就尋了醫館要說法,有人勸說道:「這位大嬸,往年燒炭中毒的人也大有人在,若不是這報紙上說了咱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想來這大夫也就是個學藝不精,若說是蓄意的還是牽強了些。」
「對啊,往幾年冬日燒炭都覺得暈乎乎的,非得要開了窗透了氣才好,都以為是冬日不爽利,哪裡曉得燒炭還能中毒。」
「現在知道了,往後就曉得燒炭的時候得要留縫,可不能像以前一樣關的嚴嚴實實。」
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那婦人卻是不依,狀似瘋魔的說死的不是自己家的人,自然站著說話不腰疼,今日她就磕死在醫館門口也要討一個說法。
文綿綿看了一陣轉身回了馬車,府中買炭她才想到這個事,看來報紙以後還得多報道一些對大伙兒有用的事,比如什麼食物相衝,是什麼都東西有微毒等等,能做點好事當然是好的。
等到官府的人過來處理,這擁堵的街道也疏通了,文綿綿吩咐馬車去了一趟報館,將方才的想法告訴給了付禮等人。
報館里的也正在為燒炭中毒這事感慨,原本以為沒多大的事,結果這兩日陸陸續續有人登門道謝,才知道往年的冬日總有許多人生病,還病因不明,有的老人甚至還沒了。
「我們專門試了一次,將房門窗戶都關的嚴嚴實實,燒上一盆百姓常用的那種炭,味道刺鼻不說,久了的確頭暈眼花渾身乏力。」
付禮等人一臉感慨,忽然覺得肩膀上的擔子又重了一些。
文綿綿坐了下來,「那就順著這個方向多報道一些,比如綠豆可解微毒這些事,回頭我嘗試去請了太醫院的太醫給報館做顧問,可以每一期刊登一些養生治病的小常識,以後百姓要遇到對症的也不用那麼慌張。」
陸臨止連連點頭,「若是有太醫能出面,那我們可以專門為那太醫寫上一篇報道,百姓也會更加放心。」
「行,此事我會儘快辦好,新一期的樣報出來過來辛苦你們跑一趟送到王府來。」
華旌雲不在,這些事情就會由她來負責,只因為現在還沒有合適的總編輯。
從報館出來文綿綿又繞道去了培訓館,培訓館幾個班都正在上課,輕歌領著文綿綿來一個禮儀教室外,裡面傳來了正在教學的聲音,文綿綿聽了一下,應該正說到一個好的店員對一個店鋪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走近兩步一聽,裡面的聲音就清晰的傳到了她的耳朵里。
「拿脂粉鋪子來說,客人進門你們一定要站在客人身後一步遠的地方,靠的太近會讓客人覺得不舒服自在,太遠你又不方便客人需要什麼,來過一次的客人你們最好要記住對方如何稱呼,如『王夫人』『李姑娘』一類.……你們要善於觀察她們的穿衣打扮,不是打扮的花俏荷包里的銀子就寬裕……」
文綿綿聽了一陣就轉身離開,又見幾間教室都已經坐滿了人,這才問道:「燕子巷來了多少人?」
輕歌嘆了口氣,「就來了三人,其她的要麼是自己不想來,要麼就是家裡的人不讓來,說是拋頭露面,往後去上工還容易被佔便宜,不好說人家。」
「最開始的時候還多來了幾個婦人,都去刺繡班,每日都要順些料子和針線走,後來不讓拿了就不來了。」
刺繡班肯定不能光教大家理論,都是曼舞去定好綉架,然後進了一些針線和料子,最開始每人都會發一塊小料子,自己在課堂上沒綉好的可以帶回去綉,有什麼問題去請教先生就是了,結果讓燕子巷的人以為有便宜可占。
「不過來的那三個倒是不錯,都是踏實人家的姑娘。」
文綿綿眉頭輕蹙,「可還是全都通知到位了?」
她著人統計過,燕子巷有條件來培訓館的姑娘有二十三人,也就是說有二十個沒來。
輕歌道:「我們怕燕子巷的人買不起報紙,還特意派人去燕子巷挨家挨戶的說了這個事,當時那些人就不太樂意,說沒聽說過好人家的姑娘會願意出來拋頭露面,還說聽著不正經,影響以後相看人家,被婆家不喜。」
「說起來培訓館里有相當一部分的學員的家裡過的不錯,她們來就是想學規矩禮儀,學刺繡等,至於去上工這樣的事她們沒想過。」
文綿綿又愁了,還真叫沈先生說中了,想要打破世人眼中那根深蒂固的觀念的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