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正統1442> 第七十九章 儉抑之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九章 儉抑之風

  朱祁鎮說道:「只是太醫院的現狀,朕很不滿意,臣千里迢迢的將先生請到北京城來,是對先生有所希冀的。」

  算算時間,何全屢新,也有小半年時間了。

  去年朱祁鎮就立即召集何全進入朝廷擔任太醫院令。

  正如朱祁鎮所言,他對太醫院有很多不滿。

  何全微微一愣,說道:「臣辜負陛下所託,只是陛下對太醫院有何不滿,只需交代給臣,臣一定會辦的。」

  朱祁鎮說道:「地方瘟疫,當時朕想抽調太醫去地方,但是京中太醫衙門三百多人,分佈京營已經各衙門。一時間居然抽調不了多少人?」

  「今日幸有先生之功,今年與瓦刺交兵,死者多半是傷病不治。幾十萬京營,每萬人之中,有一個太醫嗎?再與前線大戰,難道讓朕眼睜睜的看著大明將士,缺醫少葯而死?」

  「故而太醫院必須擴大,太醫院培養出來的醫士必須多。」

  何全一聽,眉頭緊鎖,說道:「陛下之意,臣已經知道了。只是此事,當從長計議。非是老臣推搪,實在是醫者關乎百姓性命。臣從小習字就是用得醫書,從沖齡就開始背醫書,十二三歲,為父親的葯童。之後轉折受教於諸位先生,到了二十七八歲,才敢獨立開方用藥,多年曆練方有今日。」

  「太醫院中培養醫士之中,其中有很多弊端,即便是臣一一改正了,也不可能培養出大量醫士的。」

  太醫院有培養太醫的機構,也就是說,太醫院不僅僅是皇帝御醫機構,還是一個醫學教學機構。

  太醫院已經嚴重的官僚化了。

  正因為如此,非要將太醫院清理一遍,然後請何全過來才整頓太醫院。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朕急需的是,外傷科。想來基本的外傷處理,是不需要十年八年學習,如果太醫不夠用,朕想從民間徵召名醫如何?」

  何全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民間名醫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甚至可以說,大明名醫大多都在兩京之中。百姓缺醫少葯的地步,更勝軍中,軍中好歹有軍醫這個名頭,但是百姓得病之後,只有等死。」

  「而且即便民間有名醫,也未必願意被徵召。」

  朱祁鎮是何等聰明的人,他沒有說出口,但是他心中已經猜到了七七八八了。心中微微一嘆,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民間的名醫不願意上京當御醫了。

  很簡單。

  只要能稱得上名醫,在地方上肯定是中上流人家。

  畢竟不管什麼時候,人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即便是地方的土豪,也不會輕易得罪醫生,古代的名醫可比現在的意思地位高多了。

  談不上呼風喚雨,但是也決計是很舒服的。

  但是當太醫就是一個好主意嗎?

  即便太醫是官身,有些權力,但是不到京師,不知道自己官小,京中有多少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將。太醫區區一個雜流官,算得了什麼?

  更不要說給貴人治病,更是風險非常。說不得就被賜死了。政治風險太大了。

  而且太醫的俸祿,能比得上他們在地方行醫所獲嗎?卻是未必了。

  朱祁鎮沉吟一番,強人所難,總是不好的。

  朱祁鎮說道:「這樣吧,太醫院下面培養醫士規模擴大,在今後三年之內,一定要培養出一千刀傷科大夫。軍前聽用。」

  「至於徵召名醫,都以加待詔官。每一個待詔官,朕都有額外賞賜。又內庫支用。」

  大明朝廷的慣例。

  官職疊加僅僅按照最高那一個官銜發俸祿。除非有皇帝的恩典,才能食雙俸,乃至於三俸的。

  而朱祁鎮言下之意,凡是加待詔官。都能從內庫多領一分俸祿。

  同時,也將給其他待詔官增加了俸祿。

  朱祁鎮在位幾年,將父親留下的書畫待詔全部給遣散,最近加封待詔官的,都是各方面的專業人士,不管是水利,工匠,航海人士。

  朱祁鎮也都順便給加銀子了。

  反正大明朝廷俸祿,在總體上是偏低的。從今天開始,今後十幾年,朱祁鎮都會陸陸續續給下面官員加薪。但是萬萬不能一次將好處給用盡了。

  毛驢將胡蘿蔔給吃乾淨了。還會賣力拉磨嗎?

  何全聽了,眉頭緊皺,但是聽朱祁鎮說話,斬釘截鐵,想來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不敢多說話了,說道:「臣明白,定當竭力而為。」

  正統一朝開創的文學院,武學院,水利學院,而今再加上醫學院,等幾十年後,這些學院開支散葉,大量受過專業教育的人,會不會想政治地位嗎?

  他們是不會甘心的。

  這些都是正統一朝的天子門生,是他未來的新政的根基,也是他兒子的根基,簡單的說就是他朱祁鎮一脈的根基,至於太宗的留給後人根基,弊病太大,乾脆逐漸廢除,或者吸收到自己正統一脈之中。

  「春天種下種子,秋天就能收穫。」

  「只是一個人的春秋,卻比年輪要長多了。」

  這一件事情安排好了。

  朱祁鎮還下令日後皇室用度皆不可用鎏鍍之物,金銀器具都要少用,朱祁鎮不是不喜歡金銀,而是,金銀純度太難保證,而且無用,除了個別美觀的之外,都禁止皇室用度,所以日後正統一朝皇室用度多用瓷器,木具,輕手工文化又迎來一個盛世。

  至於之後,朱祁鎮管不了那麼多,反正鎏鍍之物,華而不實的東西,都是鋪張浪費,其他人他管不到,皇室是禁止的,而且成為禁例。

  不過專供皇家的東西能簡單么,木料,磁器工藝都是最高的才能送到皇家。

  這一道命令下來,滿朝文武都有稱讚之心。畢竟不管怎麼說,勤儉節約都是美德。

  而且頗有宣宗之風啊。

  皇帝這一道命令,可以說剩下不少錢財。

  只是朱祁鎮沒有過什麼安穩日子,很快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就出現在朱祁鎮的面前。說起來,不是別的,就是也先的使臣再次來朝了。

  只是這一次與之前不大一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