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說道:「首先,銀礦與銅礦都是鑄錢所需,決計不能短了去。所以,朕第一個要求,就是這今後金銀只能多不能少,第二,就是葉留宗這樣的事情,不許再出現第二次了。凡是在外的礦監,都歸你名下,用人由你,可以不在宮裡挑選。只要將事情做好就行了。」
「去想想,給朕一個章程。」
劉定之說道:「臣明白。」
朱祁鎮說道:「這是其一。」
「你剛剛到京師,或許不知道關東的情況,海西不太平。」
朱祁鎮一示意,立即小太監,從一邊的書架之上,抽出一封文書,雙手遞給了劉定之。
劉定之一看,這並不是誰的文書,而是瓦剌從去年下半年到去年年底所有動靜。
細細看來,卻是也先已經整合好奴兒干各方,在瓦剌稱作遼陽行省。
想想遼陽還在大明的手中,但瓦剌卻這樣稱呼,其心思簡直是不假隱瞞了。
而最後一條消息,不是別的,乃是錦衣衛多方匯總,推測今年,也就是正統十二年瓦剌會對海西動兵了。
因為很多女真部落已經得到了風聲。
朱祁鎮見劉定之看完,說道:「瓦剌與朝廷的大戰,就這幾年之間了。朕從去年之後,多次撥款修建邊牆,增加軍餉,整頓九邊軍務,但是依舊不是很放心的,最不放心的卻是軍中武器。」
朱祁鎮一伸手,就有人拿著長刀,長槍,圓盾,弓箭,弓弩,火門槍,鴛鴦戰襖。
朱祁鎮讓一個太監架著,伸手從腰間拔出背手劍,一劍劈下去,叮噹一聲,長刀上半截被朱祁鎮手中的長劍削斷了。之後的長槍,圓盾,都是如此,而鴛鴦戰襖之上的鐵網也單薄的很,被朱祁鎮一劍刺透。
朱祁鎮說道:「朕知道,朕手中這柄太阿劍,乃是取西域烏茲鋼,千錘百鍊而成的,比所謂幹將莫邪也不差多少。」
「但是朕更知道,敢擺在朕面前的樣品,也是層層選上來的。但是即便如此,這些東西,在這柄長劍之下,也是不堪一擊,尋常士卒所用的東西是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
劉定之見狀一時間有些獃滯。
劉定之畢竟在平定葉留宗之亂時走訪過軍營,對很多事情都還是知道一點,就好像鴛鴦戰襖一樣,也不是每一個士卒都能穿得起的。
而鴛鴦戰襖更多是防箭矢,真正沖陣的還是鐵甲。
而且他也不得不承認,朱祁鎮的懷疑不能說錯,最少就南方衛所的兵備來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朱祁鎮說道:「所以,這一件事情,朕就交給你了,大內所有的兵器火器廠,全部調給你了,連遵化鐵廠也交給你了。」
「記著我之前給說過的。」
「朕要得是如曬鹽法一般,一條完整的分工流程。能夠大規模生產。」
遵化的鐵,北京城的煤,再加上供應大明一百多萬軍隊的武器,足夠構成一個龐大的武器生產體系了。
他想將曬鹽法之中的成功經驗,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去,一來也是為了朝廷大戰做準備。較高的武器生產體系,能壓低朝廷的生存成本。
如果劉定之真能做成的話。那麼朱祁鎮就準備將兵部兵器廠,乃至大明各級衛所打造兵器的許可權給收繳上來。
對衛所這種軍事單位難以下手的原因,就是每一個衛所看似很小,但是卻是一個獨立的生產戰鬥單位,不管是糧食生產還是兵器打造,都可以做。
這也是他削權計劃的一部分。
這一個計劃也順應很多將士之心的,各衛所打造的武器質量太差了。士卒都不想用,而且五花八門的打造單位,也造成了武器生產質量的參差不齊。
下面已經怨聲載道,當然了,九邊京營這些一線部隊感受不到這一點,因為他們武器都是兵部與大內打造的。
雖然在朱祁鎮看來,兵部與大內造的兵器,質量也不太高的。
但畢竟各級勛貴還掌實權,他們是要出兵打仗了,真要出了問題,你看成國公他們會不會大鬧兵部大堂,將幾個兵部官員的烏紗帽給摘了。
以後就算軍隊不用了,百姓也可用,也可以銷售海外。
雖然大明民間冶鐵業也很興旺,不過鐵價還是太高了。價錢降下來,才能惠及百姓。
不過對於鹽鐵,其實朱祁鎮並不看重,他真正看重的是農業,大明最大的稅收來源就是農業,正統一朝農業的稅收比例有所下降,不過依然很高。
農業永遠是大明的根本。
更廉價的鹽。減輕農民負擔,更廉價的鐵,可以減輕百姓鐵制農具的負擔,還能讓大明進行更大規模的治理,比如水利工程、道路的修建。
劉定之也知道這一件事關重大,更明白,朱祁鎮從登基以來,除了麓川,便是瓦剌。
任何事情凡是與瓦剌有關,朱祁鎮都十分重視。
在麓川就砸了數百萬兩白銀,幾十萬大軍,幾十萬民夫,幾乎動用上百萬的人力,對瓦剌怎能差了,甚至會更過。
所以,他明白這一件事情做好了,他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大好,是國家功臣,甚至可以提前進入部堂一級,成為國家功臣,而做不好。正不管他之前有多少功勞,就可以一筆勾銷了。
只是劉定之心中唯一有些不舒服的事情,那就是作為一個儒臣,一個狀元。劉定之給自己的定位,可不是一直負責這些工匠的事務。而看樣子,皇帝想將他一直按在這樣的事務之上了。
在劉定之看來,這不是一件好事。
他心中暗道:「是時候找一個替手了。」
朱祁鎮有叮囑了一番。劉定之就展開了自己的工作。
他首先視察了遵化鐵廠,又視察了大內的兵工廠,乃是火器廠,火藥廠等等。大半個月的時間之內,將整個體系都走了一個遍。
而礦監的問題,劉定之想放到一邊了。
原因很簡單了,那就是礦監在外地。他雖然看過宮中的文書,但問題這些文書能說明什麼,他必定要派人是視察。
宮中的內官,他是一個也不想用。但是代替內官的人選從什麼地方來?正是從各兵工廠之中選拔了。
畢竟單單是一個遵化鐵廠就有一千多戶,五千多工匠。加上各個廠子裡面,劉定之直接管轄的人員,超過了二三萬人之多。
多為壯丁。
他一邊整頓這些人,一邊從裡面選出不人才來,然後派出去代替內官鎮守各礦。當然了劉定之也要視察幾個大礦,看看根結在什麼地方,也好對症下藥。
對劉定之來說,這不是一篇小文章。
有周忱的榜樣在前,劉定之自然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
劉定之在忙活的時候,開春之計,瓦剌的動機也確定了。在冰雪融化之後,也先再次來到了肇州,開始策劃對海西鎮的進攻了。
大明對奴兒干幾十年的經營也不是白給的。雖然而今也先佔上風,但是消息總是能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