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正統1442> 第五十章 建寧大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 建寧大捷

  只是楊恭不提楊榮,楊榮的面子就不存在了嗎?

  楊榮大學士在的時候,深受陛下信重,甚至而今陛下在批閱奏摺的時候,也長嘆楊榮尚在就好了。

  「這建寧府丟了也就丟了。」

  「倒是楊大學士一家罹難,恐怕陛下也不會放過我吧。」

  想想就知道,楊榮為朝廷操勞了一生,朝廷卻在楊榮死後,連他的家小都不能保全。

  這簡直是啪啪打朝廷的臉。

  而當時距離建寧府最近,卻沒有救援建寧府楊信,恐怕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楊信一想到這裡,其他因素就不想了。這一戰非打不可了。

  故而楊信第二日一早,就渡過了東溪,向建寧城方面進軍。

  而葉留宗自然不會讓楊信得手。雙方在建寧城門南側,好一陣廝殺。

  楊信將他從京師帶來的五百馬隊,當做殺手鐧,在外圍游曳,凡是賊軍聚集就好一陣衝殺,楊信更是身先士卒,衝殺在前。

  葉留宗眼睜睜主陣之中,眼睜睜的看著他以萬人大軍,卻奈何不了楊信兩千多人,特別是那五百馬隊。

  即便是勇悍如葉希八也不敢用步陣與楊信接戰。

  這一方面來說,是葉留宗所部訓練有很多不足,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楊信所部的強悍。

  楊信所部騎兵,幾乎達到了虎賁騎的標準,也就是以百人將為小卒。

  雖然被近衛營吊打,可是近衛營是什麼魔鬼,裡面普通一個人就可以外放當百戶甚至千戶長的存在,而且大部分都是勛貴家中的佼佼者。

  其實百人將未必真比小卒厲害多少,畢竟人是有生理極限,在戰陣之中,一個人能殺多少人。

  而是這些人都可以充當下級軍官。

  他們對上面下達命令領悟非常快,甚至不用上面下令,他們都能自發的根據戰場形勢,調整自己的位置。

  這種情況下,楊信領兵衝殺,難免有如臂使指,心領神會之感。他甚至不用下令,該衝到那邊的人已經衝上去了。

  這種默契的配合,才是這一支騎兵最大的戰鬥力。

  即便是放到草原之上,與同數量的瓦刺鐵騎對放,誰勝誰負,還不好說的,而今欺負之前,都沒有見過騎兵的葉留宗,還不手到擒來的事情。

  不過,葉留宗也不是吃素的。

  立即發現了楊信最大的缺點,就是人數太少了。

  只要五百騎,甚至說楊信麾下如果有一千騎,葉留宗什麼事情都不想了,立即撤退。

  但是五百騎,葉留宗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

  他放過了楊信,將攻擊重點放在兩千步卒之上。幾仗打下來,葉留宗部下已經鍛鍊出一批悍卒,戰鬥力決計在福建衛所兵之上。雙方一接戰,福建衛所士卒就步步後退。

  楊信沒有辦法,只能來救,衝擊葉留宗的步陣。

  但是葉留宗的步卒見了騎兵,就嚴守本陣,但是其他各部就衝上去明軍步卒接戰。

  雙方就這樣打打停停的。幾乎打了一個上午,楊信所部才來到了建寧府南門。頓時建寧府南門大開。城頭之上,還有無數人員吶喊。

  葉留宗見狀,自然不敢再追了。

  也就停了下來。

  葉留宗遠遠的看著走在最後面的馬隊,心中暗嘆一聲:「邊軍鐵騎果然難纏。」

  他一直以為這馬隊是從邊軍之中抽調出來的。

  葉留宗一想到,他如果想成事,就要面對朝廷數十萬邊軍,心中就是一緊。

  而今楊信也看城外的葉留宗所部,心中暗道:「這賊人成了氣候。」

  今天這一戰,楊信看似威風凜凜,但是實際上,楊信早已不知道多少次汗流浹背了。一層層的汗水,濕了又干,幹了又濕,讓衣服上都凝結為鹽霜。

  楊信甚至感覺自己跨下的戰馬,都有一些顫抖了。

  他這一匹馬乃是皇帝御賜的御馬。楊信很喜歡。不管是體力耐力都是佼佼者。

  而今卻是卻到了這個地步,如果再打下去,恐怕有些戰馬就要被跑死了。

  楊信很清楚,一般的亂民,不管多少人,幾萬幾十萬,他帶五百人一衝也是會崩潰的,這樣的事情在亂民初起的時候,比比皆是。

  而今天,葉留宗所部雖然很狼狽,傷亡不少,但是最少沒有在鐵騎衝擊之下崩潰。

  這就說明,葉留宗所部,已經不是亂民了,是軍隊。

  雖然而今僅僅有萬人,但是想要剿滅卻是難多了。

  且不說,東南衛所戰鬥力羸弱。單單說,各地官軍守土有責。不能輕易抽調,即便是抽調了,四處圍追堵截,主動權還是在葉留宗手上。

  楊信忽然覺得,這一戰恐怕沒有容易結束,只能等備倭軍。

  楊信入城之後,建寧城算是轉危為安了。

  楊信將馬隊解散,將他們各自統領民夫,守護住城牆。

  有城牆作為依靠,各種滾石擂木,準備齊全,面對沒有攻城經驗的葉留宗,是搓搓有餘的。

  再加上城中官府與士紳團結一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楊信清點物資,他估計堅持三五個月,是毫無問題的。

  楊信不相信葉留宗會在城下待上幾個月。

  到時候大兵合圍,葉留宗就是插翅難逃了。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楊信所料,葉留宗大軍又攻城幾次,每每被楊信所挫敗,不過楊信也發現,葉留宗似乎擔心馬隊突然出城,故而一直留有餘地,看上去攻擊很是乏力。

  剛剛開始楊信也沒有當回事,但這樣的攻城戰,持續了近半個月,讓楊信越發感覺,是在走過場。例行公事。

  楊信一想到這裡,頓時一個念頭如電光石火一般在腦中閃過,他暗道:「葉留宗還在城下嗎?」

  這個念頭一生出來,就在他大腦之中,不住的盤旋,揮之不去。

  楊信思來想后,終於決定召集一百騎,深夜出城。他決定踹營。

  楊信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對不同人,要用不大辦法。

  如同他面對的是他伯父楊洪一般的老將,借他三個膽子,他都不管踹營,他在楊洪身邊見過楊洪營中的布置,不管多少人踹營,保管有去無回。

  但葉留宗用兵上。有不少的亮點,但是有一點卻是怎麼擦都擦不掉的,那就是生澀的味道。

  葉留宗之前只指揮過幾百人鬥毆,兩軍列陣雙數量超過萬人的大戰,葉留宗根本沒有見過,一切一切都是他自己摸索出來。

  葉留宗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算他天賦異稟了。

  但問題是,用兵之道,雖然有時候能夠天才的靈光一現,但是更多時候卻需要扎紮實實的基本功。

  比如安營紮寨這事情,楊信從小就學習,怎麼安排水源,安排哨卡,士卒駐守,防禦措施,這裡面的門道多了去了。

  楊信不覺得,葉留宗什麼都能明白。

  但是他依然謹慎行事,他出來踹營並不是來求一場大勝的,而是要試探一下葉留宗的主力何在?

  只是一打起來,楊信發現他的謹慎無處可用。

  楊信雖然只有百騎,但是衝進葉留宗大營之中,如入無人之地。

  在前營之中,無數士卒到處亂跑,簡直是無頭蒼蠅一般,楊信自然是到處放火,借祝融之力,將這營盤燒毀。

  只是他打到這個地步了,后營之中居然絲毫沒有動靜。

  楊信臉色頓時嚴肅起來,二話不說帶隊衝進后營之中,比前營規模還大的后營,是一座空營。

  除卻點燃的篝火之外,其他帳篷之中,一個人都沒有。

  而楊信細細算來,前營不過是三千多人而已,就是這些人在一直演戲,楊信想到這裡,一時間羞愧難當,抬手重重的給自己一個耳光。咬著牙說道:「好一個葉留宗,好一個金蟬脫殼。」

  楊信此刻想來,葉留宗手段,不能說完全沒有破綻,不過是他沒有想到,他根本沒有想到,區區一個賊子,居然能用出這樣的手段。

  楊信立即召集建寧城中的士卒出城收拾殘局,一直收拾到了天亮。詢問俘虜,才知道這些俘虜都是當地百姓,被葉留宗所裹挾。

  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后營有沒有人,也不知道。

  楊信見問他們問不出話來,立即派出探馬,四處探查葉留宗所部的行蹤。好在大隊人馬的行蹤很難隱瞞的。

  不過一日功夫,楊信就知道葉留宗的去向了。

  葉留宗向東北方向而去了,這方向有兩個縣城,一個是政和,松溪。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翻過一道山就到了浙江省地界了。

  之前說過,浙江省不是嚴守邊界。問題是浙江省所守的邊界,乃是仙霞古道這一片的邊界,而此刻葉顯宗所去的地方,乃是仙霞關往東南數百里的地方。

  浙江方面也不可能將浙江與福建之間每一個路口封死了。

  楊信立即整頓人馬,準備追擊葉顯宗,楊恭立即勸住了,說道:「楊統領,而今你首先算算能戰之人還有多少?」

  楊信聽了,微微一頓,他不得不承認,他帶出來兩千五百人,而今卻只有不足兩千人了,損失最多的就是福建衛所兵了。

  他這兩千步騎去追葉顯宗萬餘大軍,是有一點太危險了。

  楊信說道:「我只需帶本部馬隊去,只要不與葉留宗交戰,咬住他的尾巴,最少讓朝廷知道,葉賊在什麼地方。」

  楊恭說道:「我知道將軍忠君報國,但是福建畢竟是山多平地少,將軍對這裡又是人生地不熟,有一個萬一,讓我們如果向朝廷交代?」

  楊信聽了,也覺得有道理。

  說實話,建寧城附近乃是兩條溪水交叉之地,這一帶平地還算是多一點,才能讓騎兵賓士。

  如果在山中,這一點騎兵優勢損失殆盡,打起來回怎麼樣,還真不好說了。

  楊恭見楊信似乎有些心動,他靠近一點,低聲說道:「楊兄弟,不要怪哥哥沒有提醒你,聖上乃是讓你在焦巡撫麾下聽用的,而焦巡撫僅僅是福建巡撫,可是管不到浙江的事情。」

  「你這樣急忙忙衝上去,功勞什麼的未必,卻一定會得罪人的。」

  楊信也是明白,他作為福建的兵馬,不打招呼跑到浙江境內,浙江方面的人,能高興才算怪了。

  「難道什麼也不做,任有葉賊流竄?」楊信到底是年輕,這官場的道道,了解歸了解,但是還不能適應。

  楊恭說道:「怎麼可能什麼都不做,自然是要上奏朝廷,言建寧大捷,你就等著陞官吧。」

  楊信又是喪氣,又是頹廢,說道:「就依楊大人的意思吧,不過,不要稱大捷了,我楊信丟不起這個人。」

  在他看來,他分明是被葉留宗給耍了,還有什麼臉面稱呼大捷。

  只是很多事情並不以楊信心思為左右。福建地方這一段時間出了這麼多的事情,怎麼不將這一件戰事吹上天,好洗洗福建的罪名。

  於是乎,就在建寧大捷的奏疏擺在朱祁鎮龍案上的時候,朱祁鎮也將另外一封奏摺放在這一封奏摺邊上。

  卻是浙江方面奏報,葉留宗進入浙江,攻克慶元龍泉,向處州府而去。浙江地方一邊向朝廷求援。一面彈劾福建地方,縱寇之罪。

  朱祁鎮看了這兩封奏疏,豈能不知道下面內情如何?

  如果不是楊信的密奏通過錦衣衛傳過來了。朱祁鎮對楊信都有一點失望了。

  只是面對福建方面的請功奏摺,朱祁鎮想來想去,還是批了,讓內閣論功行賞。

  雖然朱祁鎮知道這建寧大捷之中水分很多,但是朝廷是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人心的。特別是福建方面。

  在葉留宗起事之後,福建官員人心惶惶的。唯恐上面責罰。也藉此向福建方面表明,朝廷沒有心思在福建掀起大案。

  只要能剿滅葉留宗,其他的事情就可以放一放了。

  至於怎麼賞賜,賞賜誰,內閣自然會安排好的,不用朱祁鎮操心。

  對於浙江方面,朱祁鎮就沒有那麼客氣了。直接批道:「前令有司禁守省界,而今安在?天下無非一家,何來縱寇?」訓斥幾句之後,安撫道:「葉賊氣勢已衰,有司能剿滅葉賊者,重重有賞。」

  朱祁鎮看完這兩個奏摺,然後才看其他的奏摺,卻是廣西戰事又起。苗人在山中,簡直神出鬼沒,柳溥即便入山也很難找到蹤跡。

  而且苗人與柳溥仇深如海,決計不能向朝廷投誠的。

  不過,幾百人千餘人又多在山中,比一個伙山賊也強不了多少。

  朱祁鎮也就不在意了。令柳溥捉拿便是了。

  在葉留宗在建寧城下的時候,曹鼐也將朝廷各地的巡撫都換了,唯獨浙江,江西沒有換,就怕影響圍剿葉留宗。而到任的巡撫,也開始審查各地官員,很快廣東按察使落馬了。

  朱祁鎮細細一數,從王振開始,山西曹習,福建謝懷,而今又加上一個廣東按察使,還有一個戶部侍郎。

  到了這一步,要適可而止了。

  如果不是葉留宗霍亂兩省,再加上春暖花開之餘,瓦刺似乎也有幾分蠢蠢欲動,讓朱祁鎮很明白的感受到,今年是多事之秋。

  很多事情都要到此為止。

  專心面對眼前的事務為上。

  這個時候,葉留宗就快要打到處州城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