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正統1442> 第一章 仁宣之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視朝,命群臣謁皇太子於文華殿。甲戌,大漸。罷採買、營造諸使。乙亥,崩於乾清宮,年三十有八。——《明史·本紀第九·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在乾清宮病世,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景陵。大明所有皇帝中最有才華的皇帝落下帷幕,仁宣之治就此完結。

  宣宗彌留之際,為自己九歲的兒子留了五位顧命大臣,楊士奇,楊榮,楊溥,張輔,胡濙。

  本意是好的,幫助少年天子穩定朝局,但隨著皇帝慢慢長大,免不了一場爭權奪利。

  明英宗朱祁鎮

  很多人認為朱祁鎮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暴君.……一切不好的詞都在形容他,因為很多人認為明朝的衰落是從他開始的,這麼說其實太片面了,衰落從朱棣數次北征就埋下了陰影,但實際上,他不是個壞人,他的政務處理能力很強。百度維新,遼海藩籬,極邊第一,平定南方,穩定北方,穩定西北,倭亂等等,為人勤快,雖然有倆大污點,打錯一仗,殺錯一人,可是那一仗可不是朱祁鎮發動的,是瓦剌南下妄圖滅明,只是大明敗了,可是也並不能完全抹殺他的能力與貢獻。

  而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要論人生的傳奇色彩與命運的跌宕起伏,除了朱元璋,無人與這位皇帝匹敵,九歲登基三十八歲就黯然離世的少年天子。 ……

  元明倆朝首都——紫禁城

  為什麼叫紫禁城,紫禁城的「紫」字,也就是取的天帝之宮之意。又因皇宮是戒備森嚴之地,嚴禁百姓進入。紫禁城的「禁」字,又體現了皇家的威嚴,不過這是明中期的叫法,明初還是叫京城。

  城內城外處處莊嚴肅穆,今日更是萬餘禁軍守護,文武百官共朝,侍衛營更是嚴陣以待。

  登基大典的一切都是太後主持,不僅登基大典,一切的鎖碎奏摺都要太后御批,這位大明實際上的掌權者。

  宣宗將年幼的太子摟在懷中掂在腿上,「你當了皇上,敢御駕親征否?」朱祁鎮慷慨陳詞,表示要像先祖一樣征戰沙場,要像父皇一般君巡視邊防,一有蠢動,天討必加!宣宗聽了捋著鬍鬚開懷大笑。

  想到此,朱祁鎮撩袍跪地,行了五拜三叩頭禮,遂接過宮人奉上的一樽御酒,雙手擎起朝天一捧,輕酻靈前,算是告慰先皇,接任大統,請先皇九泉之下有之。拜祭畢,撤去衰服換上袞冕到奉天殿前告祭天地。

  巳時二刻,內閣首輔楊士奇,迎皇太子朱祁鎮到華蓋殿升寶座。孫若微此刻憐愛地看著,自己的兒子,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與酸楚,明白自己此時此刻應扮演的角色,便抬眼瞧張太后道:「臣妾拙於辭令,有些應付不來,還是請母親慈訓吧!」

  太后滿意地點了點頭,搭眼瞧老態龍鍾,想到了自己一生的遭遇。二八之年便入燕王府,立為燕王世子妃。靖難時戰戰兢兢隨時掉腦袋,隨時準備把頭顱掛在朱允炆的大殿前;若不是家爺朱棣力挽狂瀾。後來時,自己的丈夫當上了了太子,可又岌岌可危,朱高熾做事的原則就是以退讓為主,所有除政事的大部分事務都交給自己,天天周旋與父子親情和兄弟手足之間,好容易幫著丈夫登上了皇位,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又扶持著自己的兒子坐定天下,雖然這二位不需要任何人幫持也能當上皇帝,可是有張妍更舒心一些。終於四海昇平、海內清晏了,才過得幾天安生日子,便又遭此變故!心裡一陣辛酸,眼淚流了出來。

  「你等是先朝老臣,要節哀順變,皇帝大行此乃天命。太子聰穎,你們要好好輔佐他,他長大自然虧待不了你們!有寸功必厚賞,可若是心懷叵測,必殺之!」

  正待此時,傳來太監洪亮地傳訊聲,「皇太子駕到!」眾官立時垂手站好。

  少年天子朱祁鎮身穿一身正裝龍袍,頭戴冕冠,從奉天門上下來,走在正中的御道之上,王振躬著身子,虛扶朱祁鎮一隻手為前導,王振也算一文人,不過未考上任何功名,所有當了太監。

  能讓他出現在這樣大典之上,已經是最大的恩賜了。

  兩側的文武百官一個個跪在地面之上,頭也不敢抬,只有威嚴的宮廷音樂緩緩的奏響,整個廣場都回蕩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朱祁鎮緩步走向太和殿方向。

  數百錦衣衛在朱以擴的帶領下,身著飛魚服,腰系鸞春帶,左手按著綉春刀,筆直地侍立在御道兩旁。

  新任北鎮撫司指揮使朱以擴,錦衣衛是朱祁鎮現在名義上唯一可以動用的衙門,不過這也是經過內閣和皇太后首肯才能調動的。

  這位皇帝還未登基就開始爭奪權力,不過這不是明中末,文官集團的節操和骨氣還在,勛貴集團也是壓過文官一頭,所以只要沒有涉及到大明體制沒有人會拒絕皇帝。

  本來他應該坐在太和殿的御座之上,接受百官朝賀,就算是成為一國之君了。只是在永樂年間三大殿在剛剛修建之後,就燒成一片白地了。而今還沒有重新修建起來,朱祁鎮在乾清宮接受朝賀。

  朱祁鎮走過長長的御道,正坐在乾清門下的御座之上。

  這御座,本來乃是交椅,原來是淳樸的樣子,頗有朱元璋的風格。只是朱允炆開始朱家包括各地藩王的越來越奢靡。

  朱瞻基的駕崩,各地藩王又開始蠢蠢欲動,最有實力的是襄王朱瞻墡,也是太皇太后現如今唯一的兒子,也是後來差點當了皇帝的那位,尤其是太皇太后對其的愛護,讓其有和皇權掰手腕的實力,是朱祁鎮最大的威脅,不過現在的朱祁鎮只是三楊內閣和太皇太後手里的木偶而已,至於威脅,朱祁鎮權力都沒有,威脅就是給笑話,所謂的皇帝禁臠錦衣衛,現在的朱祁鎮除了朱以擴,沒人聽他一句話,至於東廠,現在都不知道從何下手。

  不過朱祁鎮也不是憤青,也知道「以忍制己情,以恕制人情」這個道理,就是萬事都要剋制,這臣子不是他的臣子、這天下還不是他的天下……

  而今的御座,已經變成了類似床榻的御座。

  御座橫起來坐上三個人都有餘,後面三張靠背,中間那一片高,兩邊低,類似於山型。兩邊的扶手卻有兩條游龍,扶手盡頭是龍首含珠狀。

  只是朱祁鎮身體太小,坐上去,四邊不靠,空蕩蕩的,是王振之前,為朱祁鎮左右增加了兩個迎手。

  當朱祁鎮在雅樂之聲中坐定。後面有太監用兩柄孔雀羽毛扇子遮住後面。

  時辰到了,王振前出幾步,站乾清門下面,對在場之上的文武百官,大聲宣讀道:「仰惟祖宗肇造之功,收成之道,規模宏遠,光照萬世,我皇考皇帝以至仁大德統承之率循憲章。恢弘政化。方期國家永底雍熙,不幸遐棄。肆予眇躬,袛承遺命,於宣德十年正月九日即皇帝位……」

  「臣等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滿朝文武百官見狀,皆是同時跪地,匍匐著,恭敬行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宮殿之外,無論是千軍萬馬,亦或者是歡歌載舞的宮女,都是跪伏在地。

  「平身!」

  年號正統,一系列鑄銅幣和其他事情都有條不紊的安排下去,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地方免稅,太后張妍順理成章成為太皇太后,其母孫若薇為太后。

  朱祁鎮雖然年幼,確是十分穩重,早有心裡準備的他,如今即位,也能平淡相對。

  「謝吾皇!」

  文武百官以及殿外的軍士宮女,再次叩首,才敢起身。

  「謝皇上!」

  以三楊為首說道:「我等奉先帝託孤之中,當何以為報?今日嗣君登極我五人當盡忠竭力,輔佐政務,不結黨、不營私、不求無義之富貴,赤誠仰報先帝大恩。」

  五位輔臣帶著眾官退走了,朱祁鎮如釋重負。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