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百官曉諭正典刑
三司會審並非大唐獨有。它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俗稱三法司。漢朝的三法司由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隸校尉組成。
唐代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組成「三司」,共同行駛中央朝廷的司法權力,審理重大案件或疑難謎案。
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都有參與審理的權力,但側重略有不同。
大理寺是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朝廷文武官員犯罪以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徒案、流案須經刑部核准,死刑案件須奏請皇帝批准。
刑部是最高司法行政機關,掌法律刑獄,可審理全國各地要案,複核大理寺徒流案件。
御史台為最高監察機關,掌糾彈百官、風聞奏事,可監察審理重大案件。
三司會審時負責審案的人員一般都是這三個機構數一數二的長官。大理寺由由從三品大理寺卿一人或從五品下階大理寺少卿負責。刑部由正三品刑部尚書或正四品下階刑部侍郎負責。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或正四品下階御史中丞負責。
但是盛唐以後,六部和御史台的最高官職六部尚書、御史大夫,一般不問事,部務實際由侍郎、中丞掌官。
六部尚書、御史大夫大多兼領其它官職。在京師內,則由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領。沒有兼領其它官職,也都是深受重用的預備宰相。在京師外,則是受重用的各節度使或東都留守兼領。
此次三司會審便是由大理寺卿,刑部侍郎鄭雲逵,由由從三品大理寺卿一人或從五品下階大理寺少卿負責。刑部由正三品刑部尚書或正四品下階刑部侍郎負責。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或正四品下階御史中丞負責。
此時,大理寺最高官員為大理寺卿於,刑部最高官員為刑部尚書王鍔,但王鍔現在是淮南節度使,只是遙領刑部尚書,實際負責部務的是刑部侍郎鄭雲逵。御史台最高官員是御史大夫張薦,但是張薦現在任吐蕃弔祭使,實際負責事情的是御史中丞武元衡。
所以皇帝李適讓大理寺卿於、刑部侍郎鄭雲逵、御史中丞武元衡,三人共同負責審查此案。
大理寺卿於乃北周太師謹七世孫,現任山南東道節度使於頔之兄,乃上任戶部侍郎判度。
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淮西戰事正酣時,於奏報之事全被宰相鄭餘慶採納。皇帝李適因淮西戰事頻頻失利,懷疑他二人結黨營私,便將鄭餘慶貶為郴州司馬、於貶為泉州司戶。
後來於得益於其弟於頔向李適數次「進奉」,從而專任大理寺卿。
鄭雲逵出身於滎陽鄭氏,進士及第,曾為平盧節度使朱泚門下掌書記、朱滔門下判官。「奉天之難」時,他勸諫叛臣朱滔不成后歸家,皇帝李適升他諫議大夫、李晟的行軍司馬。後來升為右神策軍司階、右金吾衛中郎將、刑部侍郎。他能文能武,深受皇帝李適賞識。
武元衡,字伯蒼,他曾祖武載德,是武則天的族弟。他少時天資聰穎,才華橫溢,詩賦奇佳、文采斐然。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武元衡高中進士榜首,先後任監察御史、華原縣令。
當時華原縣內鎮將恃恩撓民,武元衡不惜辭官,被皇帝李適賞識,授比部員外郎。一年之內升連續升為比部郎中、左司郎中。後來又任右司郎中。今年年初升任御史中丞。
武元衡深受皇帝李適器重,除了他自身才華,還因他是皇帝李適寵妃武充容的族叔。
此三人中,於貪財重利,鄭雲逵剛正不屈、武元衡文壇宗師。李寧認為李政諲肯定會重金收買於,而鄭雲逵和李政諲之父李昇雲,在金吾衛曾是同僚。李政諲也會暗中請他相助。
李寧唯有和武元衡有所交集,去年,他在師傅畫屆魁首周昉七十大壽和武元衡有過交流,又在八月十五崔邠生辰時和武元衡喝過酒。
所以、李寧便帶了些竹枝、松墨、活字印刷的書籍去武元衡府上去拜訪,請他秉公執法。
當然京兆尹李實也會跟隨三司會審參與審案,畢竟案子發生在他治下。朝會時,皇帝李適聽了太子李誦一派彈劾后,還特意問了李實的意見。
李實因李寧一番話,有所醒悟,所以既沒贊同太子李誦一派,也沒偏袒舒王李誼一系,只讓皇帝李適自己決定。
因此,李寧私下也送了一些他自己發明的醉仙釀、琉璃等名貴之物。
到了會審那日,在於、鄭雲逵、武元衡、李實四人主持下,經歷了半天功夫就審訊出結果了。
由於李寧先前已經將案情整理的很清楚了,狀書上張隊正已經簽字畫押,而且在他的嚴密監視保護下劉夫人、受災農戶、丟羊老伯、馬嵬驛卒,和金吾軍士,沒有讓李政諲找到篡改證詞的機會。
他們全部指認張隊正縱火燒糧、屠殺農戶、強征賦稅,張隊正百口莫辯。
於隨受了李政諲的錢財賄賂,但也不敢明目張胆,偏向張隊正。他先前就是因為結黨營私被貶,這大理寺卿的職位才剛滿一年,在朝中相善之人不多,他也不想因此丟了官職,再此被貶。
鄭雲逵雖和左金吾衛大將軍李昇雲有就交,但他在軍中十餘年深受皇帝李適賞識,整治神策軍。他還從武職提拔到了刑部侍郎這一文官,是屬於皇帝一派。
武元衡不用多說,肯定不會容忍張隊正這等小人。李實也不願他籌糧之功有污點。
最終,張隊正禁不住嚴刑審訊,認下罪狀。
三司會審前一日,李寧以看望曾祖父皇帝李適的名義,給他說明了詳細案情,還把李政諲威脅他一事說了出來。
最終,張隊正被判處秋後問斬,年老軍官鄭火長判處流放三千里,倉曹參軍張靖安和三名金吾軍士判處充軍,五名金吾軍士判處杖責三十。
此案審理結束后,三司遞交給皇帝李適批閱。李適想起昨日李寧之言,又加了一條,降左金吾衛中郎將宣威將軍李政諲為定遠將軍。
李適同時將此案審訊結果,曉諭上下,警示百官,用以明正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