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在中唐當皇帝> 第035章 狷客韓退之逃離

第035章 狷客韓退之逃離

  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五月,朝廷十七路聯軍與淮西吳少城在溵水對峙,但聯軍主帥韓全義懼怕淮西叛軍,直接退回陳州。各路藩鎮被淮西叛軍擊潰,四散而逃。

  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去歲因主持淮西戰事,故派了節度觀察推官韓愈往長安朝正。隨後聯軍戰敗,加上他本就年老體弱,不久后病重了。朝廷不但未責罰,還命韓愈回去慰問。

  後來他多次上書朝廷,請求派人接替其位。然而沒等到朝廷新的任命,卻得知了韓全義慘敗的消息,徐泗濠軍也損失慘重,竟狼狽逃回,氣得他一下子重病不起。朝廷任命蘇州刺史韋夏卿為徐泗濠行軍司馬,詔書還未到達時,張建封已經去世。

  張建封病危,不少野心之人心存異志想取而代之,此時的徐州人心惶惶。徐泗濠節度判官鄭通誠是張建封的親信,張建封死後他擔任留後,處理事務。他唯恐逃回的敗兵軍士受人蠱惑生變,極力安撫。

  恰逢潰逃的浙西士兵路過彭城,鄭通誠想要引進城中引進為援。不想,城中軍士震怒,發動兵變,砍開庫門,拿出鎧甲武器,包圍內城,劫持張建封的兒子張愔,殺害鄭通誠、段伯熊等數位大將,擁護他主持軍政大事。

  皇帝李適得知后,馬上派吏部員外郎李鄘為徐州宣慰使前往宣讀詔書,曉以利害。張愔上書自稱兵馬留後,李鄘認為不是朝廷任命的,不肯接受,命張愔刪除。隨後朝廷命淮南節度使杜佑兼任徐濠泗節度使,讓他派兵征討。

  杜佑以孟准為前鋒,剛渡過淮河就被擊敗,泗州刺史張伾出兵攻宿州也大敗而歸。朝廷如可奈何,只好任命張愔為徐州團練使、張伾為泗州留後、濠州刺史杜兼為濠州留後,杜佑只兼任濠泗觀察使。京杭運河的徐、濠、泗一分為三,各自治理,這才平定下來。

  京杭運河上的徐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建中年間,淮西李希烈叛亂,張建封拒戰有功,得以拜徐泗濠節度使,鎮守徐州達十六年之久,居功至偉。

  同樣在李希烈叛亂期間,大將劉玄佐更是多次困擾賊兵,因功拜為汴宋節度使,鎮守汴州已有八年,戰功赫赫。

  淮南節度使杜佑自貞元五年(公元789年)至今已鎮守揚州十二年,同樣勞苦功高。

  他們三人雖是藩鎮,但極為服從朝廷旨意。皇帝李適正是因為牢牢控制著京杭大運河上的揚州、徐州、汴州,才從「安史之亂」和「奉天之難」后的困境中慢慢走出來。

  徐州亂象將起,身在其中的韓愈雖耿直純正,但不善於處理事務,本就與同僚不睦,所幸帶著學生李翱、王涯、侯喜等人往下邳拜訪友人李平。就在他剛離開幾天,徐州就發生了叛亂,真是萬幸。

  韓愈逃至下邳,得友人李平在清泠池宴請。劫後餘生的韓愈寫下《題李生壁》,文曰:

  「是來也,余黜於徐州,將西居於洛陽。泛舟於清泠池,泊於文雅台下。西望商丘,東望脩竹園,入微子廟,求鄒陽、枚叔、司馬相如之故文。」

  而後韓愈便繞路返回洛陽,準備參加吏部銓選。

  唐朝六品以下的官員和各科進士守選期滿后,想要加官升資,必須去參加吏部銓選。

  銓選流程為五月選格,七月選解,十月冬集,

  五月選格是朝廷五月份根據官員缺額,下達選人應滿足的資格條件。七月選解是各州府將滿足資格、報名參加銓選的選人考核查驗,發放准考證:選解,然後呈送京師。十月冬集是選人去長安參加銓選考核。

  吏部銓選的標準有兩項,第一項是「四才」:即身,言,書,判。

  一曰身,取其體貌豐偉。考察選人的身材、樣貌、體魄、氣質,必須長得過去,總不能缺胳膊少腿,儀錶端正。

  二曰言,取其詞論辨正。考察選人的辭令、口才,口齒靈敏,善於交談才行,口吃就不行。

  三曰書,取其楷法遒美。以貼經方式,考察選人的書法、文字,為官常書寫公文,文筆及書法須佳。

  四曰判,取其文理優長。根據以往案例,考察選人的辦事、斷案,實踐能力、判斷能力需強。

  這四項全部通過方可進行授官,授官原則就是割據第二項「三實」,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就是先看選人的德行,不能有虧,在看才能,最後看以往的工作經歷。

  這年由於淮西戰亂,函谷關和潼關之路暫封,吏部銓選在洛陽和長安兩地分別開選。長安主管京畿、河朔、劍南、山南諸道,洛陽主管河北、河南、淮南、江南諸道。此令九月下達,十月時淮西的吳少城就歸降了朝廷。所以洛陽銓選只負責了南曹審查、廢置複核的程序。

  韓愈和孟郊均參加了此次銓選。二人都通過了洛陽的資格審查,未入長名榜,可以去長安參加三銓考試。但「四才」的考試結果卻大不相同。孟郊通過,韓愈落選。

  韓愈長得不錯、德行亦佳、書法優美,又兩度出任節度使觀察推官,深諳律法、履歷充足。按理來說不應落選啊,李寧百思不得其解。

  李寧後來詢問師傅趙宗儒,趙師猜測是韓愈在徐州沒有恪盡職守,導致徐州叛亂,影響淮西戰局。這可真是無妄之災,韓愈失意之下帶好友出遊竟然成了玩忽職守,他的運氣都用在了兩次僥倖躲過兵亂上了吧。

  韓愈好友孟郊、房武紛紛通過銓選獲得官職,而他卻遺憾落選。兩入幕府的韓愈早已磨平了菱角,不似當年下第一樣憤世嫉俗,動不動就上書宰相。

  羞愧之下韓愈只是悄悄地東歸洛陽,給好友留下一首《將歸贈孟東野房蜀客》,詩曰:

  君門不可入,

  勢利互相推。

  借問讀書客,

  胡為在京師。

  舉頭未能對,

  閉眼聊自思。

  倏忽十七年,

  終朝苦寒飢。

  宦途竟寥落,

  鬢髮坐差池。

  潁水清且寂,

  箕山坦而夷。

  如今便當去,

  咄咄無自疑。

  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還是沒得到做官之路。朝中勢力都不待見,為什麼在長安賴著不走呢。韓愈閉上眼睛思考,這麼多年來宦途寥落、苦寒常飢,已經貞元十七年了。穎水清寂、箕山平坦,還是回到家鄉去吧,不要懷疑自己了。

  讀了從詩中可見,韓愈內心雖還是極為不滿的,但心態已經好了很多,坦然東歸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