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在中唐當皇帝> 第014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

第014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

  李寧一行人的馬車被行人所阻,只好停在了崇業坊。

  崇業坊中有座玄都觀,觀內種滿桃花,景色也頗美。劉禹錫建議:「此間有座玄都觀,觀內種滿桃花,景緻也極佳,不如停下歇息片刻。」

  王叔文也道:「今日科舉放榜,不少名人士子都在城內交遊,改日再去城南。」

  於是,眾人在玄都觀歇腳。

  此時觀內已有很多人一邊看進士遊街,一邊賞粉嫩桃花,好不快活。玄都觀與大興善寺隔朱雀大街相望,是兩處觀賞進士遊街的絕佳之地。原本該是清凈的道觀、寺廟,倒是十分吵鬧。

  幸虧觀內主持親自將太子一行人請去了清凈的房舍之中,這才不像其他人那樣席地而坐,毫無遮攔,肆意交談。

  太子李誦和廣陵郡王李淳、建康郡王李渙、洋川郡王李沔、邕王李謜、王叔文、劉禹錫等大人一間,其他王子王孫一間,女眷們又一間。

  李寧偷偷拋入李誦他們房間,正聽得劉禹錫侃侃而談說著他聽來的消息:「隴西李程,皇族宗室,機智多辯,添為狀頭;湖州孟郊,仁義無雙,忠孝兩全,名列第二;東陽馮審,少年才俊,弱冠高中,位在第三。」

  李誦笑著道:「朝廷又得許多俊才。」

  劉禹錫接著道:「還有位弱冠高中之人乃博陵崔氏,名叫崔護。據說容貌極美,京中不少名門貴女見了,爭相投拋繡球。」

  眾人聽后俱是哈哈大笑,李寧一聽那人名叫崔護,心中暗暗想到:「那個···那個寫『人面桃花』的好像也叫崔護,莫不是同一人。」

  等眾人笑過之後,劉禹錫又道:「聽聞那人只是博陵崔氏旁支小戶,崔家還有一人名叫崔弘禮,也高中進士。此人乃是正房嫡出,可惜已有婚配。」

  王叔文隨後笑道:「博陵崔氏乃士族大家,旁支小戶也有不少人爭著與之結親吧。」

  眾人聽后又是一陣大笑,劉禹錫接著道:「清河崔氏也有崔郾一同及第,崔氏一門,今科高中三人,榮耀非常!」

  說歸說,笑歸笑,崔氏一科及第三人,世族家學還是很有料。

  不久之後,房間外發生了吵鬧。其中一人道:「我等數日前已於你觀中訂了一雅間,接待我崔氏遊街歸來之進士,你今日竟驟然告知沒了雅間。」

  另一人道:「賢弟,你少於這老道廢話。當···當我崔氏一門好欺不成。」

  「真人勿怪,我兄長吃酒醉了。煩請您讓出一間簡舍即可,多謝了。」

  「說是雅間,便是雅間,我崔氏三人高中進士,你若怠慢,定···定不饒你。」

  原來,太子李誦一行人把人家定好的雅間給佔用了,李誦也是羞愧不已,忙請那二人相見。

  廣陵郡王李淳出了雅間房門叫住他們道:「崔員外留步,太子殿下初來此處,不知竟佔了員外雅間,還請勿怪。不如一同入內,好讓我等當面致歉。」

  這崔員外名叫崔邠,新科進士崔郾之兄,清河崔氏翹楚。另一人名叫崔玄亮,新科進士崔弘禮族兄,去歲進士亦是博陵崔氏翹楚,還是當朝宰相崔損同宗之人。

  李誦在雅間親自向崔員外致歉:「崔員外勿怪,我等失禮。不如,今日午膳向諸位崔氏才俊賠禮致歉。」

  崔邠似無醉意道:「太子殿下嚴重了,我等得您相邀,實在求之不得。」

  臨近午時,崔郾、崔弘禮、崔護三人齊至,自是一番宴飲酬樂。

  午膳過後,李寧悄悄找到崔護,這了一隻桃花給她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公子高中進士,可喜可賀!可公子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啊。」

  崔護看這株艷麗的桃花,一時間突然想起了城南的舊人。

  原來容貌品行俱佳的崔護,去年第一次參加科舉時,不幸落第。出身書香世家的他,天資純良,性情清高。落第后的清明那天,他獨自漫遊城南郊外,排憂解愁。

  一路上他看到草長鶯飛、花紅柳綠、青山秀水,不覺心情大好。不知不覺間就走出甚遠,腿酸口渴之際正好看到一處桃園。桃花艷艷,綴滿枝椏,微風吹來,清香繞人。他便前往這簡樸雅潔的院中討水,因此邂逅了一妙齡女子。

  那女子雖是農戶出身,但容貌俊俏,嬌羞可愛,只在一旁偷窺。崔護一見傾心,便與那女子訴說了來意:「小生踏春經過,誤入此處,特來討些水喝。」那女子聽後去廚房托著茶盤而出,輕聲喚:「郎君,請用茶。」

  崔護見那女子素衣勝雪,粉面若桃,迎風而來,竟看痴了。通情識禮的崔護禮貌地接過茶水,客氣相謝。而後他表明身份和鄉里,漸漸與那女子交談起來。自幼飽讀詩書的崔護高談闊論,品評古今,最後還向那女子表明了愛意。

  那女子對這位風華正茂、才情逼人的少年郎也芳心暗許。但她礙於禮法,一直發乎情,止乎禮,直到分開時才含情脈脈地目送崔護遠去。

  佳人倚門目送,映著門前艷麗的桃花,盡顯綿綿不舍之意。這幅景象深深地印在了崔護的腦海里。但後來他忙於準備科舉,再難去那座桃園。

  幸運的是,今年他高中進士,光宗耀祖。正值桃花盛開之際,看著艷麗的桃花,崔護又想起那名叫絳娘的女子。

  曲江宴會後,崔護便前往城南找尋,但只見那座桃園落鎖,四周桃花紛飛,故人已經不在。惆悵之下他在門上題了這首詩,詩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幾天後,估計是崔護不死心,又到城南那處桃園尋絳娘。這次他聽見園內有哭聲,敲門詢問何故。那老漢說她女兒去年以來,一直鬱鬱寡歡,前幾天看見門上題字后竟大病不起,絕食而死。崔護聽后又吃驚又懊悔,悲傷不已。

  原來那老漢見崔護在他家門前鬼鬼祟祟,猜測他可能是女兒情郎。前幾天門上的詩句又害得女兒茶飯不思,便詐他一下,看其是否對自己女兒真心。

  崔護見大哭不止的老漢,自己也悲痛萬分,於是請求進屋弔唁,哭她一回。崔護進屋后發現那女子卧在床上,臉色蒼白,他枕著她的大腿,哭著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那女子本就未死,惺然轉醒,又活了過來。

  悲喜交加的崔護便對那老漢保證:「小生定不負令嬡,必會風光迎娶與她,懇請世伯成全。」那老漢便把女兒嫁給了崔護。

  博陵崔護,少年高中進士,謝絕京中貴女,欲娶農家村婦。此事隨著這首《題都城南庄》,很快在長安盛傳開來。博陵崔氏乃「五姓七望」之一,千年的世家大族。崔護雖不是崔家正宗嫡系,娶一田家女,亦是頗為困難。

  此事風頭直接蓋過了,登第之後草草參加曲江宴會,便一心歸家告慰其母的孝子孟郊。

  劉禹錫也盛讚二人,一個仁孝無雙,一個有情有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