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秉燁未來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秉燁未來
高家今年還真是多事之秋啊。
想到這,齊國皇帝也不再為難高文昌,直接擺了擺手便示意他回座位上去吧。
不管怎麼說,他和高文昌那麼多年的感情是騙不了人的,但……貊冰舞的死,他心裡仍是覺得難受。
所以,不為難,也無法做到太過親熱。
見齊國皇帝除了普通的寒暄,並沒有多餘的話跟他說,高文昌的心裡就不禁流出了一層落寞。
當年無話不談的好友,如今……
究竟是誰做錯了呢?
可落寞歸落寞,高文昌仍是恭敬的應下,帶著高夫人和高夢凌大步便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只等高文昌一行人坐下,蘇緋色這才把目光從他們身上收了回來:「時間差不多了,連高家人都來了,貊秉燁卻還沒來.……該不會是不來了吧?」
玉璇璣輕搖了搖頭,又看了一眼德妃的方向:「靜觀其變就是了,若是貊秉燁不來,德妃一會肯定會替他向父皇解釋的。」
「嗯。」蘇緋色點了點,掃了一眼在場所有人,見看不出什麼端倪,她乾脆放鬆自己,反正……該來的總是會來。
不知過了多久,見該來的人都來得差不多了,德妃這才起身,朝齊國皇帝行禮道:「皇上,燁兒因為身上的傷還未好,今日的冰嬉大會便不能參加了,他特意讓人來告訴臣妾,叫臣妾一定要替他跟您說一句。」
「哦?燁兒身上的傷還未好?」一聽貊秉燁的傷還沒好,齊國皇帝的眉頭就不禁皺了起來,好似擔心。
不管怎麼說,貊秉燁到底還是他的親生兒子,說不關心,那是假的。
「哎,燁兒的傷本就不輕,近來又因為舞兒的事情傷心欲絕,不肯好好吃飯,也不肯好好睡覺,這傷……自然是好得慢的!」德妃垂眸說道,話中全是對貊秉燁的心疼。
這.……
因為貊冰舞的事情傷心欲絕,不肯好好吃飯,也不肯好好睡覺.……
一個是他的親生女兒,一個是他的親生兒子,卻因為同一件事情.……
齊國皇帝的眉頭緊皺,幾乎成了一個打不開的死結。
可他卻轉念又想到了德妃。
雖說他跟德妃一樣,都是父母,但不管怎麼說,真正十月懷胎,辛辛苦苦把貊冰舞和貊秉燁生下來的人,還是德妃啊。
也就是說,他如果有一分的難過,德妃就會有兩分的難過,當他覺得很難過的時候,德妃……
想到這,齊國皇帝心底的愧疚就洶湧的溢了出來。
他此生只愛過顏泠皇后一個人,對於其他的女人,不管是董賢妃還是德妃,甚至是後宮里的其他女人.……
他都是虧欠頗多啊。
但虧欠歸虧欠,他能1;148471591054062給的,除了一些經濟上的補償,其他的.……
根本沒有!
他的心,他的愛,甚至他的人都是顏泠皇后的。
他的帝位,他的江山,他的百姓,則要交給他跟顏泠皇后的孩子。
對於德妃一家.……
齊國皇帝的薄唇緊抿,幾乎成了一條直線。
見此,顏泠皇后就好似能感覺到他心中所想一般,悄悄就握住了他藏在袖袍下的手,好似要給他一些安慰。
她知道齊國皇帝並不是一個無情的人,也正是因為他太過深情,才沒有辦法面面俱到。
但.……
生在帝王之家,有些事情終究是十分無奈的。
她能做的,也只有這麼默默的陪在他身邊了。
察覺到顏泠皇後手心傳來的溫度,齊國皇帝緊皺的眉頭才終是稍稍打開了一些:「一會讓太醫院送些滋補的東西過去,朕也許久沒有去看燁兒了,等過幾天得了空,朕再去看看他。」
「多謝皇上。」一聽齊國皇帝要親自去看貊秉燁,德妃立刻就替貊秉燁跪下謝恩,心底欣喜非常。
賞賜東西,這不過是極其尋常的事情,可.……
能讓齊國皇帝親自出宮探望,這就不簡單了!
雖說她心裡很清楚,齊國皇帝會出宮去看貊秉燁,完全是出於對他們母子的愧疚,在齊國皇帝心裡,最疼愛的,仍是顏泠皇後跟玉璇璣,但……
她心裡清楚,其他人的心裡卻未必就能清楚。
要在這個見風使舵的皇宮裡生存,帝王的寵愛,即便是表面上的,也絕對不能少。
「起來吧。」齊國皇帝朝德妃抬了抬手,這才又接下:「既然今日的冰嬉大賽是德妃你來主持,如今時間也差不多了,那就開始吧。」
「是。」德妃起身,便轉頭朝眾人說道:「本妃宣布,今年的冰嬉大賽正式開始,有請參賽的各支隊伍入場。」
德妃的話音落,樂聲立刻奏響,隨著樂聲響起,今日要參加冰嬉大賽的隊伍也一支一支,井然有序的入場了。
有全部隊員都穿紅顏色的隊伍,有全部隊員都穿藍顏色的隊伍,還有……
每支隊伍都有自己的顏色,以此來讓大家更好的區分。
冰嬉的隊伍按著入場的順序在場上排列整齊,這才齊齊跪下,朝齊國皇帝和顏泠皇恭敬的喊道:「見過皇上,見過皇後娘娘。」
「嗯,都起來吧。」齊國皇帝顯然是對冰嬉有些興趣的,一看到這些隊伍入場,臉上的陰鬱瞬間一掃而空,連眼睛都亮了起來。
「謝皇上。」冰嬉的隊伍應下,這才起身。
最近發生的都是不好的事情,如今看到這各色隊員整整齊齊的站在冰湖之上,雖說寒風凜然,他們卻一個個精神抖擻,氣勢不減,這種感覺……
真是叫人振奮啊!
齊國皇帝的眉眼輕揚,朗聲便朝眾人說道:「按照往年的規矩,這冰嬉比賽之前眾人都要下注,賭哪一隻隊伍能贏,今年仍是如此。」
齊國皇帝說著,便轉頭朝齊福海看去:「把簽子發給他們吧。」
「是。」齊福海應下,端起早就準備好的簽子便朝大臣們走去,每人一簽,而簽子旁邊還放了筆墨,讓大臣們自己寫要下注的隊伍和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