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338章 師出澎湖

第338章 師出澎湖

  開始審理的時候,施鳳來還在抵抗,拒不交代巨額財產的來源,直到喬允升告訴他,錦衣衛早就在調查他,已經混進他的府邸了。↖,


  施鳳來頓時面如土色,他明白了,是皇帝,是皇帝準備在朝廷立威,而自己因為有眼無珠,就成了皇帝立威的犧牲品。


  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施鳳來不再抗拒喬允升的任何問題,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施鳳來即使閉口不言,也是無法逃脫律法的制裁,這麼多財產來源不明,說到底都是個死。


  施鳳來被押下去的時候,還不忘調侃喬允升:「喬大人,下官,不,犯官我的今天,就是你等的明天,既然皇上在我的身邊安放錦衣衛,難道就不在再你的身邊安放?哈哈……犯官要先走一步了。」


  喬允升默然不語,他揮揮手,讓人將施鳳來帶下去。


  東林黨在朝中的勢力,依然相當大,但那是對於百官們來說,在建立巨大軍功的朱由檢面前,他們還不敢放肆。


  再說,從施府的確查抄了數額驚人的財產,施鳳來貪墨可謂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果這時候為了施鳳來向朱由檢求情,搞不好就會惹禍上身。


  大臣們逐漸明白了朱由檢的手段。


  司法院很快就對施鳳來貪墨一案,進行了宣判:施鳳來因為貪墨數額特別巨大,斬立決,家人流放嶺北省,所有財產全部沒入國庫。


  施鳳來的案子還牽涉到許多朝中的官員,但朱由檢不願牽連太廣,讓朝政處於真空的狀況,而且很多都是朱由檢登基之前發生的事情,司法院也就沒有再行立案,但朱由檢將案件涉及到的大臣們,召集至乾清宮,狠狠訓斥了一頓。


  再次召開朝會的時候,國防院院長李春燁又一次提請朝堂討論軍事改革草案,由於其中的三條已經獲得朝堂通過,朱由檢只讓大臣們再次討論軍人封爵的事。


  大臣們都是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話,那意思很明顯,反對最激烈的人,現在已經是陰陽兩隔了,誰還願意向槍口上撞?但我們不支持你的政策,你要是願意,就唱你的獨角戲好了。


  半響無人應答,黃立極提出折中的方案:「陛下,臣建議,既然軍人可以按照軍功,授予一定的爵位,那麼文臣如果能為國立功,或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特別的貢獻,也可以封爵。」


  朱由檢讚歎,黃立極不愧為良相,「黃愛卿說得不錯,既然是封爵,文臣應該也有份,只要他們能為國立功,無論是守土、開疆,還是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大明做出傑出的貢獻,都可以封爵。」


  大明原來就有爵位制,只不過以前只有公、侯、伯三等爵位,爵位人數偏少,除了宗室,能獲得封爵的文臣,真是鳳毛麟角,大臣們想要封爵,實在是難。


  現在朱由檢同意了黃立極的建議,將五等爵位推廣到文臣,那文臣封爵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


  李春燁、閻鳴泰、秦永年、曹文詔等國防院的人,首先表達了對朱由檢的支持,他們並不反對文臣封爵,只要不影響軍人封爵就行。


  隨後,喬允升、唐濟世、畢自嚴等人也表示了支持意見。


  在他們的帶動下,大臣們一致支持朱由檢和國防院的軍改草案。


  雖然有少數人還是準備反對,但朝堂通過這項改革,已是不可逆轉,他們再也不會像施鳳來那樣,與皇帝硬杠了。


  第二次軍事改革的四項內容,全部在朝堂獲得通過,雖然朱由檢用清查貪墨的方式,逼迫大臣們同意這項方案,有點勝之不武,但朱由檢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


  他一定要在朝堂立威,否則將來要向某些別人不太重視的地方用兵,或者推行某些別人不能理解的改革,朝中那些不開眼的大臣們,怕是又要掀起巨大的反對浪潮。


  從長遠來看,要讓大明建立現代國家,就必須削弱皇權,但現在還不是時候,現在必須加強皇權,利用中央集權的優勢,為大明謀取更大的外部利益。


  在民智得到充分開化的情況下,才能慢慢削弱皇權,最後向君主立憲過渡,這樣才能保證大明萬世不倒。


  將來還會有變革,國家也可能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但這些矛盾只是通過政治#鬥爭來解決,而不是摧毀一切社會財富、甚至引起國家分裂的軍事內戰,自己的子孫也不會被新的王朝斬草除根。


  大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八月一日,朝廷終於決定收復台灣。


  當李春燁在朝會上提出對台灣用兵的時候,大臣們深知,這又是朱由檢的意思。


  李春燁強調:「對台灣用兵,一方面是收復大明的故土,免得西夷的火炮,架在大明福建沿海附近,同時也是檢驗南海艦隊的戰鬥力,規模不會太大,而且也不用陸軍參戰。」


  聽說陸軍不用參戰,大臣才相信作戰的規模不會太大,加上朱由檢剛剛斬了施鳳來,朝會上並沒多少反對的聲音,零星的不和諧,很快就被淹沒。


  台灣在福建省的東南,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千米,南北長約七百五十里,東西寬約三百里,是獨立於#大海中的島嶼。


  台灣對大明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整個島嶼並不平坦,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等五座山脈,從東北向西南,平行窩在台灣島上,因此台灣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中部為高山,一直向東延伸到大海,只在西部海岸有一些平原和盆地。


  荷蘭人自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開始,在台灣登錄,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在台灣南部的汕尾建立商館,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在台灣南部的大員建立熱蘭遮城,在汕尾建立赤嵌城,並逐漸佔領台江內海平原上的新港社、目加溜灣社等村落,在與麻豆社的戰爭中,雙方各有勝負,目前處於僵局。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西班牙人來到台灣北部,並在雞籠建立了聖薩爾瓦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他們在淡水河口北岸建立了聖多明戈城。


  據鄭芝龍派出的探子回報,除了商人,荷蘭在台灣島上的駐軍約有五百,西班牙也有三百職業軍人。


  鄭芝龍早年多次去過台灣,對台灣的各方勢力、地形、人口非常熟悉,他並沒有帶去整個艦隊,只帶了二十艘廣船、二十條福船、十艘新式福船戰艦、一百艘蒼山船。


  另外還有一百多艘運輸船,運送陸戰第四師,運輸船跟在艦船後面,接受艦船的保護。


  廣船是三桅船,有兩層甲板,左右舷共有十二門火炮,全部是開花彈,乘員八十八人,其中水手二十四人,士兵六十四人,除士兵配備燧發槍和戰刀,船上還配備了火藥箭、水底雷、火龍出海。


  福船是雙桅船,只有一層甲板,左右共有八門火炮,乘員只有四十六人,其中水手十四人,士兵三十二人。


  而新式福船戰艦,雖然與老式福船的噸位差不多,但船上剔除了所有的商用船艙,全部用於部署火炮,左右船舷一共安裝了十四門火炮,比廣船還多兩門。


  天蒙蒙亮的時候,鄭芝龍告別岸上送行的官員,親率艦隊從福建的廈門港出發,依靠指南針導航,艦隊超正東航行。


  廈門和澎湖之間,大約只有七十五海里,但風帆時代船速普遍很慢,特別是廣船這種大型船隻,時速只有七節,加上順風,連八節都不到,福船、蒼山船的速度雖然快點,為了保持完整的編隊,只能和廣船保持著相同的速度。


  午時過後,平靜的海面上並沒有他國的艦隊,鄭芝龍命令其中的十條蒼山船加速,先行到達澎湖的馬港,與先期抵達馬港的蒼山船匯合,為廣船和福船選擇停靠地點,同時派人登陸,為後續的士兵安排食宿。


  海面上只有微風,但海水還是會掀起半尺高的浪頭,幸好士兵們都是自小生活在海邊,比這更大的風浪都見過,也不會暈船。


  雖然海面上沒有其它國家的艦船,偶爾還是可以見到商船,多數是懸挂荷蘭的三色旗,或者是西班牙的盾徽旗。


  戰艦上的明軍海軍,一直不敢鬆懈,特別是負責瞭望的哨兵,一刻也不敢大意,這些商船,基本上都是武裝過的,甚至還藏有火炮,一旦發現自己受到威脅,開槍開炮那是家常便飯。


  不過,明軍的艦隊足夠龐大,這些商船根本不敢靠近,只要明軍不挑釁,他們也不敢主動招惹明軍。


  深秋的天氣,白天開始變短,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黑下來,海面上的能見度大大降低,鄭芝龍暗暗焦急,雖然戰艦上都有指南針,但萬一跑偏了,這茫茫的大海、這無邊的夜色,還真找不到歸途。


  忽然,瞭望兵打出旗語:前面發現兩條小船,疑似南海艦隊的蒼山船。


  鄭芝龍大喜:「一定是來接應我們的,但也不能大意,小心警戒。」


  不一會兒,前面的瞭望兵再次打出旗語:果然是南海艦隊的蒼山船。


  兩條蒼山船徐徐靠近南海艦隊的旗艦「南海」號,士兵們通過舷梯爬上「南海」號,向鄭芝龍口頭彙報了馬港的情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