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上)
多謝HOUHHJ同學的打賞~~更新又來哩~~
第六章
馬車應聲停住,稍頃,才聽後面車上一個女聲怯生生道:「小……小姐,有人打劫!」便聽兩把聲音同時吼道:「打劫?來得好!」
但見兩條好漢似旋風般自前面車上撲下,當先一個面如黑炭,須賽鋼針,腰圍一抱有餘,手持兩把點鋼大斧,吼聲如雷道:「那個不開眼的,敢來劫沙爺爺的道?!」后一個卻是乾瘦如柴,身形削長,臉色陰滲滲的道:「稀奇哩,這天子腳下首善之地也有這等事?倒要看看是那路好漢……」
(鬼踏溪?鬼踏沙?)
李慕先心下狐疑:截止到三日前的情報里,仍然說鬼納族之長鬼踏江決心未變,正在率領百納強者入京,名義上是護送鬼納族女,現在劉家作門客的鬼骨香。至於這個「名義上」到底有幾人信么……那便真只有天曉得。
眼前這兩人,倒也不是無名之輩,已夠資格讓李慕先「知道」,但要想被李慕先「重視」,那還差得很遠。他連話也懶得答,目注車廂,道:「久慕大族王衝天錘的威名,竟不得見么?」
卻見車簾一掀,又下來一個中年人,大張著嘴道:「這個,這個……大族王突然想起來有事,前天就迴轉納地了啊。」說著話間,身後又冒出兩個腦袋,都年輕許多,若蕭聞霜在此,必定能認出他們都是青納族中的「優秀子弟」。
李慕先皺眉道:「閣下是?」
那人低眉順眼,恭聲道:「在下花勝榮,見過這位大人。」
~~~~~~~~~~~~~~~~~~~
「花勝榮?」
不禁皺起眉頭,仲高蘸飽了墨,一邊快速書寫,一邊道:「這個一直追著不死者跑的騙子?他怎麼和納人糾纏到一起去了?」
伯羊恭恭敬敬的道:「這廝在千門當中,也算有些身份,他與納地倒是有一二十年的老交情了,聽說最早把青納族的幾項『特色產品』帶出來在北方打出一片天地的便是他,是以在納人中聲望不低。」
頓一頓,又道:「聽說他和紅納族也有些交情。」
仲高只是順口一說,並沒放在心上,聽他說的周到,笑道:「是個心細會做事的,也難怪仲公公會力排眾議庇護著你……」忽地臉色一沉,道:「但你那些個手段心機,卻無謂在此施展,只消做得事好,自然有你一份日子過,若還懷著舊日那點心思,怕你死日便在眼前!」
他這裡陰陽兼施一番揉-搓,伯羊神色卻半點變化也無,依舊恭敬笑著道:「小人省得。」仲高看在眼裡,又覺膩味又覺無奈——實在不明白仲達為何非要將此人收納門下。也只得揮手道:「去罷!」便捧上記錄,疾步而去——那是急著要去向仲達彙報:形勢有所變化,在試煉窟之戰後已將納族各大勢力的底牌一掃而空,正式成為了百納之王的鬼踏江突然改變了行程,沒有入京!
~~~~~~~~~~~~~~~~~~~
仲高卻沒能找到仲達。
當他陰沉著臉說:「我有急事稟報。」時,仲達根本未在禁宮之中。此刻,他的打扮一如殷實行商,正捧著一杯新茶,在慢慢抿著。
「今日京中,暗流涌動,一眼兩眼看去,只是看不清楚,老了……真得老了啊。」
嘆著氣,仲達放下茶盅,乾癟的嘴唇仍在蠕動,好象還在回味著那泌人的清香。
「看不清,就不好下決斷。一個決斷下來,往往便是千萬頭顱落地,主意出了可以後悔,人頭掉了,卻長不回來。」
抬起眼皮,仲達渾濁不清的目光,掃向環坐桌側的兩個人。
「吾聞,伏龍一得之智,不如皮匠三人……所以呢,有些事情,就想請兩位師弟過來,共同參詳一下,少出些錯,總是好的。」
說到這裡,他停了一下,又打量了兩人神色一番,方道:「洪師弟,劉家讖歌的事,是丁公威那小子作的罷?」
洪五,或者說鬼谷伏龍,聽到仲達的問話只是默然點頭,並不回答。仲達乾笑了幾聲,又看向曹奉孝,道:「曹師弟看來也猜到了些些。」曹奉孝微一欠身,一般的並不答話。
仲達笑幾聲,喃喃道:「那小子,仍在記恨他老師的事吶……倒化了我些時間才查到是他。」便向曹奉孝道:「既如此,便仍煩曹師弟上門一趟……」說著聲音漸慢,表情也嚴肅起來。
「陛下有言,這種小手段有趣,卻也沒甚麼用處,依舊只是一味陰柔……他能做得,陛下也能容得,只消兵部一應瑣務做的周到,便由他去。」曹奉孝暗暗皺眉,也只得先答應下來,卻見仲達一邊說著,一邊已又將茶杯端起,倒是一愣。果聽仲達又道:「這裡去兵部衙門倒也不近,辛苦師弟了。」居然已在逐客!
曹奉孝心底狐疑,禮節卻做的周到,唯告辭之時,卻忽聽仲達在背後道:「師弟,當初那個問題……」不覺一驚,頓時又聽仲達道:「你果然想出答案了?!」聲音中竟然有些驚疑,殊無半點喜意!
「問題」、「答案」云云,鬼谷伏龍當然是一點也聽不懂,他安坐桌側,紋絲不動,直到仲達緩緩開口道:「至於洪師弟你,倒也有事相累。武德王此番西去,頭緒萬千,久聞師弟精熟西事,想請你隨行前去,參贊軍中,不知師弟意下如何?」時,才失聲道:「什麼?」
~~~~~~~~~~~~~~~~~~~
向陽小房,四壁皆書,當中擺著一張碩大到扎眼的書桌,丁公威端坐桌后,手捧書卷,看得正是入神。
「在看本朝的列傳啊。」
隨著說話聲,手中書卷已被來人一把抽去,翻了翻,詫異道:「潑韓五的傳記,有什麼好看的?」聲音中透著明顯的愕然,還帶了幾分輕蔑。
潑韓五其人,乃是百多年前的一位大將,他起於微末,本是貧困無賴,後來風雲際會,扶搖而上,竟做到了萬人之上的三公之位。他雖至高位,卻是秉性不改,平日只是愛飲酒作樂,最是輕蔑儒生,常常道:「他們除了會說『子曾經曰過』以外,還懂做什麼?」平日里那怕見著功名在身的儒士,也絕無「先生」之稱,開口閉口,但稱之為「子曰」而已。他在這方面的名聲之大,甚至到了連當朝皇帝也來調解的地步。某一次,將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帝惢陽曾經問過他說,聽說你不尊重讀書人啊,總是叫他們「子曰」?他很是憤慨,說怎麼能呢,自從陛下您教導我說要尊重讀書人後啊,我就改了啊!帝惢陽很高興,就又問他說,那你現在怎麼稱呼的呢?潑韓五嚴肅的回答說,我現在都喊他們「萌兒」啦!
……史載:「上為一笑。」
潑韓五輕視或消遣文人的紀錄,還有許多,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在文士間名聲極差,因其正妻本是教坊出人,故時人譏之為「三名相公」,指其「好名酒,鞭名馬,娶名妓。」也。對丁公威他們這樣少年及第的進士們來說,無論潑韓五們曾經取得到怎樣的成就與富貴,也都不會有更不該有半點羨慕。
丁公威抬眼打量來人一番,笑道:「旁人看不起他也便罷了,你這『三名進士』也看不起他,豈非奇天下之大怪?」
來人姓孟,單名一個蜀字,與丁公威本是同榜進士。他家中累世為宦,積蓄極鉅。又少年得志,進士及第時不過雙十年紀,年少多金,意氣風發,當時乃是京中一等一的風流人物,也不知壞了多少清白身子,敗了多少良家名聲,卻都被他仗著家勢生生壓了下去。那時便有人引潑韓五的例子,譏他堪稱「三名進士」,誰想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常常放言道:「不招人妒是庸才!」是以在同年中處的頗為不好,還險險被群毆過幾次,也只和丁公威等寥寥數人交好,蓋兩人當年都是閱盡萬紫遍覽千紅的風流人物,自然一說便能入港。
「我有三年沒入京了,今兒一回來,就惦記著跑來看你,夠意思吧!」
根本不在意丁公威的諷刺,孟蜀邊說一屁股坐在書桌上,從懷裡掏出個酒壺,美美的滋了一口,抹抹嘴,又道:「怎麼好好的翰林院不呆,跑來和一群老卒作伴了?是不是有人排擠你?」
丁公威苦笑擺手道:「你胡說什麼,我是自己願意來的。」想一想,又道:「那地方呆得久了,只覺悶氣,倒不如出來。大夏官雖然……行事卻是極果決,極通達的。」
卻聽有人冷聲道:「所以,你為了效忠於他……不惜,去踩一腳你根本不該踩的渾水?!」
丁公威看向門外,笑道:「怎麼,曹大人?終於查出是我造的讖歌了?」
來人怒道:「還在胡說八道!」說著踏入屋內,面如寒霜,卻不正是曹奉孝?!
他兩個一問一答,孟蜀卻是全然不明就裡,奇道:「什麼讖歌?」
曹奉孝掃他一眼,端坐下來,道:「孟兄,且……」尚未說完,丁公威早揮手道:「閑雜人等,滾將出去!」
那孟蜀修養也真不凡,依舊笑得滿面春風,拱手道:「好,那在下便在外等一會。」說著已搖搖晃晃出了門,反手帶上-——忽地又探頭進來道:「要談多久?完了我們喝花酒去吧。在外幾年,都快忘了京中的妹子是什麼手感……」一語未畢,早有一塊硯台飛一般砸將過來,差之毫厘,便要撞中他的面門!
丁公威乾笑一聲,道:「好大火氣,好大力氣。」
曹奉孝盯著他,道:「你還是忘不了孟老師的仇?」
~~~~~~~~~~~~~~~~~~~
孟奇松這個名字,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記起來了。
十多年前,他是當時的名士、大儒,朝堂之上,也有其一席之地。但因為某次關於對待北方異族的政策之爭,堅持主張「且休刀兵,遠人自歸」的他,觸怒了帝少景,宣布說,既然這樣,那就給你一個實踐的機會。隨後便將他派往最北面的前線。
可想而知,前線將兵對這些每天高喊要「偃武修文,以和為貴」的書生會是什麼態度,而更加荒唐的是,當聽說這樣的人物來到前線時,項人的將領們也在歡欣中決定,「當然要先打這些酸子啊!」
兩造共識之下,沒用多久,孟奇松便慘死沙場,屍體旁邊還被人大大的寫上了「名奇何足奇?」這樣嘲弄的話語。
但,必須承認的是,從中立的角度來看,孟奇松的很多觀點本就近乎迂腐,帝少景將他流放邊疆,在朝廷中的贊同聲音也頗不少,而在他身死名滅之後,雖然有些惋惜之聲,也很快就煙消雲散,不復存在。在十年後的今天,也就只有丁公威這樣曾經就學其門下的弟子,才會依然懷念在心。
「你始終還是對陛下懷恨在心,所以,你刻意造作謠言,想要挑撥劉家。你甚至不怕被追查上門,因為那樣的話,英正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干係。一下就破壞掉兩個重要世家對陛下的忠誠心,甚至還有機會挑動變短……為此,你寧願賠上自己的性命?」
臉色陰沉,曹奉孝一字字道:「但你以為自己做的事情真有意義?陛下對英正的信任與使用,與他『忠誠』與否本來就沒有關係。至於劉家……」
突然住了口,狠狠盯著丁公威,曹奉孝啐道:「自作聰明,愚不可及!」
~~~~~~~~~~~~~~~~~~~
「讓鬼谷伏龍陪武德王西去?」
曹治端坐車中,獨個兒琢磨著這個剛剛傳遞過來的消息。
與劉、孫、李諸家相比,曹家是真正的「新銳後進」,雖然曹治現在儼然是朝中第一人,但論及根基勢力,連終日作痴作呆的孫無違也未必比得過。
也正是這個原因,儘管同樣有著勃勃的野心,儘管帝家的統治近年來已是越來越明顯的出現著頹勢,但曹治仍然很堅決的確立了「扶天子以令諸侯」的思路,其根底,倒和孫無違的想法大致相若。
(沒能力作到的事情,就不要妄想……若有機會得為文王,便已是很好的事情了。)
鬼谷伏龍其人,他所知不多,但也知道對方自年前投入大將軍王帳下后,地位迅速升高,隱隱然已是「謀主」的地位,這樣用最粗暴的方法逼著他西去,到底是什麼意思?
大將軍王雖然長年隱忍,但也並不是一味忍氣吞聲的人,尤其是伐道之役草草收場以來,朝中質疑聲浪一波接著一波,背後很明顯的有一隻手在煽動。
(這裡面,肯定有一些交換,但是,陛下現在還能拿出來的,又能讓大將軍王動心的……到底,會是什麼呢?)
九子當中最負智機的曹仲德與曹奉孝都不在身邊,曹治無人可以商量,只能默默盤算,正思索間,卻覺車子微微一震,停了下來。
曹治此行,是奉天子令去祭祀位於城外的三界伏魔大帝之廟,隨行的除了相干官員外,還有五百禁軍,曹文遠曹仲康兩人也都隨行,更有曹家私軍「虎豹騎」五十人,以家丁的身份保護在車駕周圍。
伏魔帝廟,在城外三十里處,周圍更有大片封林,曹治度計路程,此刻不過剛剛入林,又聽得喧嘩聲漸漸響起,微一皺眉,卻反而閉上了眼,端坐不動。
卻聽得前方叫嚷之聲一發大了起來,砰然巨響中,似有劈劈剝剝的聲音響起,那自是曹文遠已經催動掌中倚天的火威-——卻只響了短短几聲,便嘎然而止!
曹治這下那裡還坐得住?長身而起,掀簾出外,便見前方已是亂作一團:敵人不過一名,右手持槍,將曹文遠牢牢壓制,左手卻在和曹仲康角力。曹仲康身為九曲兒曹中第一神力之士,雙臂上肌肉虯起,骨節喀喀亂響,卻全然奈何不了對手!
亦就是在曹治踏出車外的同時,敵人使槍如棍,一記橫掃將曹文遠逼退,跟著怒吼道:「……滾開!」左臂驟然發力。曹仲康目眥欲裂,虎口迸血,卻是無可奈何,被硬生生掀翻在地!
來人轉眼間已將二曹的防線擊破,方獰笑一聲,將掌中鋼槍駐在地上-——足有鵝蛋粗細,八尺來長,立起來卻也只是剛過那人肩頭-——向著曹治抱拳道:「曹太師,奉大軍師的令,來給您問個好,去年芹州地頭上多蒙照拂……不成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