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太平記> 第五章

第五章

  靜謐的夜色下,巨大的城正安靜的睡著。


  烽火忽起,伸縮不定著添向夜空,夾雜著士兵們的吼叫,兵器的撞擊,女人的慘叫,兒童的哭泣,將夜色撕的紛亂,卻無擾於這城的寧靜。


  身為天下心臟已數千年,這城早已見慣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故事,身為天下第一城的居民,他們早已學會了什麼時候才真正應該「勿視」或是「勿聽」。


  黑夜,有不知到底是血是火的顏色交錯變動,有憤怒的咆哮,有絕望的號叫,有風暴的呼吼,有巨大的震動聲響徹全城。


  可一切仍都安靜,便連應該出面維持秩序的城守軍也不知去了那裡。


  天色將明時,一切終於有了結果,從紛亂的中心處,高大的身影昂然步出,身後是猶有餘火的宮室。


  血一路滴在他的身後,卻非來自他的身上。他的右手中,正提著一顆雙目圓睜的首級,臉上又是憤怒,又是驚惶,卻與他的模樣有幾分神似。


  一路前行,身後漸漸出現了愈來愈多的追隨者,那人大步向前,前方乃是比夜來焚毀處更為高大堂皇的宮室。


  闖關直入,那人將人頭擲於地上,無視於周圍瑟縮的百官,也無視於殿上正面色鐵青的黃袍冕冠,他侃侃而言,每說一句,身後更都會出現如山呼海嘯一樣的鼓噪,那似蘊涵有無限可能性的吼叫聲,便令九成以上的官員們都戰抖著縮成一團。


  固然也有仍能坦然而立的人物,卻又都似身在局外:文班中有高冠儒袍居首,武列里有巍峨巨漢佔先,殿上亦有黑衣老監,持著把拂塵,閉目不語,三人臉上皆無喜無悲,怎看也都未受那人壓制,卻也全沒有要挑戰這人的意思。


  如此一時,那殿上的帝者終於屈服,長嘆聲中,便有左右趨前書詔,轉瞬已就,帝者執璽展看時,猶有猶豫,卻早被人夾手將璽奪過,在詔上用了,便一卷,徑直出殿去了。


  九重詔降,一直也沉靜的軍隊終於行動,很快已將城北的一處大宅團團圍住。


  宅中,已是慌亂異常,有哭天搶地的,有切齒咒罵的,有端坐在一灘酒污中猶還大口小口不停的,有紅著雙眼、也不理會周遭目光在白日宣淫的,正是一片未日景象。


  內室當中,景象又自不同:有默默流淚者,有抱頭痛哭者,有投環者,有飲鳩者,也有人只是當面流淚。背過人去便對鏡努力,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再向里時,是頗大一間卧室,裝點甚貴,一時間也仍能保有與外邊全不和諧的安靜與秩序,一名宮服女子端坐桌前,神色鎮定,眼中卻時時流露出焦急之意。


  女子懷中抱了一個嬰兒,正是不曉事的時節,嘴裡面呀呀唔唔,手抓腳蹬的,笑的好不開心。


  腳步聲響,一名便裝男子忽地推門而入,見著那女子時,一頭便磕倒地上,眼中早流出淚來。


  那女子強笑一聲,將那男子扶起—那男子將胸前衣服解開,中間居然也是一名嬰兒,嘴卻被塞了,臉上憋的通紅,只是要哭,哭不出來。


  那女子低頭凝視自己懷中嬰兒,忽地淚流如注,卻便用衣袖拭得幹了,就將兩嬰兒換過,抱著那男子攜來的嬰兒退回桌前坐了,神色如常,再無言語。


  那男子更不說話,咚咚咚連叩三記響頭,直連額上也迸出血來,便將那嬰兒抱好在胸前,退出去了。一路皆行間道,不一時竟然已退出府外,斜行幾步,順手已從黑暗中拎出披掛—轉眼間已是威風凜凜的一名武將,見眼前許多士兵森然成陣,一個個目不斜視,將這府邸圍的水泄不通。那嬰兒倒似識趣,在他懷內蜷的安安穩穩,一聲哭啼也無。


  (那個小孩的樣子,倒有幾分熟悉…)

  正迷迷登登想著的時候,雲衝波面前的一切忽都開始塌陷:人面,府邸,士兵與火焰,乃至巨大而古老的城,一切都開始崩壞,糾纏成佔據整個視野的混沌。


  混沌中,卻浮現出了馬伏波的面龐。


  「衝波,二叔真得要走了,以後的事情…」


  越說聲音越小,漸漸的沒法聽清,雲衝波不由得焦急起來,把手向前面伸出。


  「二叔,你不要走…」


  努力的一個動作,果然抓到了什麼,然後,就是含混不清,似從很遠處傳來一樣的歡呼聲:

  「醒了,他終於醒了!」


  隨著這歡呼聲,混沌以極快的速度向內收縮起來,馬伏波的面容也被扯動,變作不能形容的奇怪形狀,向著混沌的中心旋轉進去。


  「衝波…」


  聲音愈小,雲衝波的神志也漸漸回復,開始明白到自己正躺在明亮而溫暖的室內,正抓著的手,也不屬於已經遠去的馬伏波,而是一臉焦急的蕭聞霜。


  「我在城外面昏了過去,被你們接回來,然後就一直昏迷不醒,睡到現在…」


  「正是。」


  雖然先前神色焦急,但隨著雲衝波漸漸清醒和能夠坐起來說話,蕭聞霜便又恢復了她平日的冷靜和漠然,低聲答應著雲衝波的詢問。


  「那麼說,昨天晚上的事情,不是夢,二叔他確實…」


  這句話沒有得到答案,但也不需要答案,默默的,雲衝波支著身子下床——卻腿一軟,險些摔在地上,只覺周身痛疼,骨頭都似要裂開一樣。


  拒絕了蕭聞霜的攙扶,也沒有理會小音的關心,雲衝波支撐著挨到桌前,重重坐下,忽然道:「聞霜,小音…你們出去一下好么?」


  …


  約一杯茶的工夫,雲衝波一臉疲憊的出來,向著蕭聞霜微微彎下身子。


  「對不起,聞霜,讓你擔心了。」


  不妨雲衝波忽然有此一句,蕭聞霜只覺百味交集,一時間竟然說不出話了,滯了一滯,卻也只是微微躬身,道:「公子言重了。」一邊晾著一個小音,倒也面無異狀。


  …


  「夜裡面,因為三側的進攻都沒有得手,所以項人就收兵撤走了?」


  已基本恢復了正常,雲衝波邊用熱手巾抹著臉,邊問著蕭聞霜夜來城中諸事的變故,小音卻已不在:方才不知想起什麼事情,含含糊糊說了幾句,便一溜煙的走了。


  「對。」


  馬伏波倒下,雲衝波昏迷,趙非涯蕭聞霜搶出城外來救,而金絡腦也似是覺得破城無望,並未再多滋事,直接帶兵撤走:他行事確有名將之風,說走就走,到得天明時分,城下竟已半個項人不見。


  「撤走了…」


  並沒有流露出驚訝或是高興的神情,雲衝波目光有點獃滯的瞧著自己的雙手,道:「也該走了。」


  「聞霜你上次不是說過嗎?對宜禾這座城,最多可以攻打六天,若拿不下,便要退走。」


  「今天,已是第六天了。」


  自醒來后,雲衝波說話的口氣一直很奇怪,比平時慢,顯得很空洞,好象是從很遠的地方傳過來,中間還夾著回聲一樣,聽起來幾乎一點活力都沒有,讓人很不舒服。


  「公子…」


  心下擔憂之極,蕭聞霜卻不知如何開解,只能默默的共他坐著,雲衝波忽又問道:「趙大哥呢?」方知道趙非涯猶不放心,帶了十餘名手下出城去察看項人去向了。


  「是啊,畢竟是趙大哥…」


  漠然的,雲衝波道:


  「聽說項人退兵了,我到剛才為止,也只覺著高興,根本就沒有想到還有可能有詐退的事情…」


  蕭聞霜見他越說越是奇怪,偏又不知怎生打斷,猛可里想起一事,忙又道:「公子,人王早上曾來看過你一次,說…」猶豫了一下,方道:「你夜裡所用的那武功還有挺大缺陷,恐怕對身體不好,你最好不要亂用…」卻見雲衝波點頭道:「我知道。」不覺奇道:「你知道了?」


  雲衝波神色落漠,道:「既然是和我有關的東西,當然是有問題的,當然是一到了關鍵時刻就要出毛病的…一直以來,不都是這樣的嗎?」


  他這會兒說話聲音愈來愈小,蕭聞霜只覺一陣心寒,已到嘴邊的說話生生哽住。


  忽有一極為渾厚的聲音道:「自暴自棄,自輕自賤…若不死者這個樣子傳出外面,豈不教天下太平道眾寒心?」


  雲衝波精神驀地一振,銳聲道:「誰?」便見眼前牆壁一陣顫抖,如湖水般漾出一陣波紋,一名身材高大的道人施施然步了進來,並不理會蕭聞霜,只向雲衝波一拱手,道:「太平玉清,參見不死者。」


  他口稱「參見」,舉止中卻無半分恭敬之態,反似在諷刺一樣,雲衝波也不知怎地,心中便有一陣無名火起。玉清卻恍若不覺,緊盯著他,忽又道:「貪狼,你迴避一下可好?」蕭聞霜猶豫一下,終於默然退出,出門前看一眼雲衝波,神色極為複雜。


  玉清負手不動,面色如刻,待蕭聞霜退出之後,徐徐道:「不死者好象心情不好?」見雲衝波木然點頭,忽然面有怒容,道:「不死者的器量,難道真得僅止於此了嗎?」說著右手一揚,在空中虛虛一抓,竟已捏出一團火焰,順手便拍向雲衝波臉上,手法狠辣之極,雲衝波猛然一驚,身子向後急仰,右手早將桌面抓裂,向上掀起,將那火團擋下,只聽「嘶」的一陣,已被燒作無存,雲衝波得此一緩,已退開步外,一把抓起適才拭面手巾,運力一抖,早凝硬如刀,擦的一下將火團劈開,孰料火團竟就自分化為二,兩面夾擊,來勢更險,雲衝波沒奈何,將手巾擲出,一反手將床上單子扯了,怒喝一聲,一劈手蓋下,將火球罩住,雙手發力一絞一抽,「撲」得一聲,青煙繚繞中,單子燒得千瘡百孔,火球卻終於被絞滅了。


  雲衝波心下駭極,方知「太平三清」果然非得虛名:要知他剛才雖將火球擊滅,但玉清始終袖手旁觀,若真出手夾擊的話,自己怎想也難無殃。


  卻見玉清雙手輕輕鼓掌,道:「很好,畢竟是不死者。」


  目注云衝波,玉清傲然道:「適才一擊,吾已用上第八級法力,太平道雖大,可以避走者也不出百人,能夠正面擊滅者至多三十人,而若是身無法力之人…」他慢慢道:「…你還是第一個。」


  又道:「你那幾個叔叔雖都是一時猛將,但,便他們聯起手來,也難在吾手下活命。」


  雲衝波嘴角抽搐一下,卻不言語,只聽玉清又徐徐道:「不死者今年已逾弱冠了吧?」見雲衝波點頭,便道:「玉清無禮,請不死者猜一猜,玉清年齒幾何?」雲衝波心感好奇,見玉清發似濃墨,面如嬰兒,真神仙也似人物一般,卻也曉得道門中人往往有駐顏之術,就道:「真人可有五十齣頭么?」玉清微微頷首,道:「痴長五十有四了。」


  又道:「不死者好象有很多不滿意的事情?」聲音中仍有一種奇怪的味道,使得雲衝波極不舒服,卻不說不出來在什麼地方。


  略停了一下,見雲衝波沒有回答,玉清慢慢道:「但不死者想不想知道,玉清的過去,是怎樣的?」


  睨視雲衝波,帶著一種混雜了不屑和憤怒的眼神,玉清慢慢道:「不死者現在不滿意,因為您『只有』第八級力量,但玉清二十歲時,才剛剛領悟到第六級力量的真義,並且感到自己非常幸運,因為,和我一起入道修習的三百同門當中,總共也有三個人有此進境。」


  一邊低低述說著,一邊在屋中緩緩踱步,玉清的聲音聽上去非常遙遠,幾乎有些恍惚。


  「不死者現在很難過,因為您的二叔剛剛去世,但玉清二十歲時,卻早已經過了十年沒有任何親人的日子,並且感到自己非常幸運,因為,在我從小生長的村子里,一場瘟疫殺掉了村子里大多數人,甚至直到我已經被帶離那村子很久之後,我還是沒法相信自己竟然活下來了。」


  「不死者現在很沮喪,因您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嘿,確實,當今天下的年輕人中,比不死者您更強的確實大有人在,可不死者知不知道,那些都是什麼人?」


  「他們中,有釋尊唯一認可的慧僧;有被文王親賜『顏回』之名,列丘門七十一弟子之首的儒生;敖家九子龍將當中的的椒圖,據說已經練成了四式龍拳,為龍將當中第一;張元和親傳弟子有一道一俗,曾被道師許以『龍虎』稱號;貪狼現在在您之上,而『神盤八詐』當中的九天也不遜於她;當今帝姓的兩名皇子,據說都是一時精英…這些人,相信都在不死者之上。」


  「但,不死者您又知不知道,這些都是什麼人?」


  「帝家之後,名門高弟,豪家少壯…從童蒙時起,這些人便受著最好的教育,打下了最好的基礎,從記事起,他們已失去自由行動的權利,一切也都被納入到一個精心安排的計劃當中,去一步一步把別人的安排兌現,在這中間,他們更要經歷無數的考驗與淘汰,任何一次的失敗,都會將他們前方的道路就此遮斷。」


  「這樣子的冶鍊,不是十中選一,也不是百中選一,而是千中甚至萬中選一,而若將這範圍擴大開來的話,普天下,他們的同齡人何止百萬,但能走到他們那個地方的,也不過十幾人而已。」


  「天之驕子…那份榮光的背後,是多少付出?可,不死者,您呢,您又曾經做過什麼來得到今天這一切?您曾經主動的,積極的去做,去追求過什麼來使您有今天的這一切?」


  直接的質問,步步緊逼,使雲衝波的臉突然漲得通紅,卻又當真無言以對。


  冷冷的看著他,玉清道:「不死者,正深陷於煩惱乃至憤怒當中的您,到底有多幸運,您難道真不明白?」


  從沒有被人這樣的質問和輕蔑過,雲衝波只覺胸中憋悶異常,但仔細想來,玉清所說的,又何嘗有半句虛言?


  自己,一直也未曾通過「付出」的方式來得到什麼,胡裡胡塗的成為不死者,胡裡胡塗的得到蕭聞霜的忠誠,胡裡胡塗的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力量突破…胡裡胡塗的走到今天,卻才驀地發現,自己,何曾去「爭奪」過些什麼?

  第一次的這樣審視自己,第一次的認真去想,自己,到底有多幸運?


  蹈海,第八級力量…對於一年前的自己來說,所有這些,都是連想都不去想的東西,就算是面前這個人,現在這個正在輕蔑著自己的人,可是…苦澀的,雲衝波告訴自己,天下豪傑無數,個中又有多少能有資格來讓太平道最高領導人之一的玉清真人去輕蔑與他了?

  即使自己現在的力量在更多時候只象是一個笑話,即使自己的這所謂力量並不能救下自己想救的人,也不能讓自己得到想要的尊重,可是,若回到一開始的地方,自己,又是憑什麼資格來得到這種力量?


  (嘿,原來是這個樣子嗎…)

  突然感到極其的荒誕,想要大笑,又不知道自己是否更應該哭,更在不清的言談舉止當中隱隱的品味到了一些他並未明說的事情。這樣子愣怔了一會,雲衝波忽然問出了一句莫明其妙的話:

  「那麼,真人,您其實根本就不相信關於不死者的一切,是嗎?」


  明顯的因這問題而感到意外,默默的看了雲衝波一會,玉清方緩聲道:「玉清倒想先問不死者一句。」


  「在您心目中,所謂『太平』到底是什麼東西?」


  一語詰至,雲衝波立時無言。


  什麼是「太平」?雲衝波幾乎從來沒有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甚至,他從來都沒有想過有沒有必要來考慮這個問題。


  反正,只要是和「太平」有關的一切,終歸會有蕭聞霜來告訴他答案的,不是嗎?


  猛然間,雲衝波的背上有汗沁然而下,使他感到極不舒服。


  努力的想至少說出一兩句完整的考較,心中卻愈發混亂,驀地一驚,方發現玉清看著自己的目光已經越發炯炯。


  「那麼,不死者,讓我來告訴您,玉清心中的『太平』到底是什麼,好不好?」


  聲音變得遙遠而空洞,再不看雲衝波一眼,玉清漫步屋中,慢慢道:「不死者…您一直因您父叔的不幸而難過,可你總該知道,他們都已年逾中壽,他們都是有過功名的人,曾經朱紫,曾經風光。」


  「他們曾經吃過的肉食,可能還要多過很多家族幾代人一共可以吃到的,他們曾經穿過的,是大多…不,是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不可能見到的東西,他們,他們壯年而逝…可是,不死者您又知不知道,三千年來,在帝姓治下,大夏男子平均又能活到多大?」


  見雲衝波茫然搖頭,玉清冷冷一笑,道:「若能百十年不見戰事,十餘載風調雨順,也無時疫,也無洪蝗,則男子可望五旬之壽,而若是趕上了大災大亂之年,哼…」


  尖刻的笑著,玉清道:「便至不惑之年亦是奢望,又那來什麼花甲古稀?」


  「玉清生於明州山地,村雖不大,也有百來戶人家,但一場時疫,十九死絕,那些死人當中,少說也有三成是比不死者您更年輕的…當他們面臨死亡的時候,當他們終於明白自己已經不可能得救的時候,他們都說了些、做了些什麼,不死者您想不想知道?」


  他說話的聲音仍然溫和,可,卻漸漸多出了一種厲然之氣,使雲衝波開始有些語滯,更不知該如何回答,玉清卻似已不再注意他,開始沉浸入了自己的述說。


  「但我也沒法形容出來,因為那不是任何語言或文字所能形容的東西,除了身臨其境的,誰也想象不出那是什麼樣子。」


  「好好的走著路,一個人突然就倒下來死掉了,而那個人你很熟悉,甚至還可能是你的親人,一個人,一個很健壯的人,躺在床上,一點點的瘦下去,眼光越來越絕望,最後只剩下五十多斤,手腳都干縮了,就算病好起來,也不可能再走路、再作活了,可他還是沒有死心,一雙眼睛一直在向外面看著,獃獃的看著,儘管眼睛已經渾濁到象髒水一樣,什麼都看不見了,可他還是向外面看著,一直在看…」


  「嘿。」


  「可你知道他們是怎麼死的嗎?他們可以不必死的,那一年的疫情並不是新的,已經有了很好的葯和方法,但我們買不起,因為有一些聰明的商人,在春天就發現了有流疫的跡象,於是囤積了所有的藥草,加到了很高的價錢,我們根本買不起的價錢。」


  「有一些人試圖去搶,可都失敗了,因為官府在保護著藥店,保護著那些據說是用自己的判斷和本錢來掙錢的人。」


  「也有人去求過藥商,可也失敗了,他們不是舍不起葯,而是因為,據說這樣有錢買葯的人也不會掏錢了。」


  「中間也有好心的道觀舍過葯,卻很快就被官府抓了,因為…」再度露出諷刺的微笑,玉清道:「官府說,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提防妖民挾惑愚眾,作亂。」


  「你知道我是怎麼活下來的嗎?據說是因為我的體質比較特殊,那種病對我沒有效果,可結果卻更糟,就開始要人想殺我,想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傳說,這樣就也不會得病了。」


  怪異一笑,玉清道:「當然,我最後還是活下來了,被路過的,正在逃亡的太平道眾帶走了,但我所出生的整個村子,以及我們周圍的那些村子,總共好象也只有三五個人活了下來。」


  「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會一輩子追隨太平道。因為我曾經向官府求救過,但沒有任何人幫我,太平道的人自己也在逃亡,卻還救了我。」


  「在我而言,『太平』是什麼?『太平』就是每個人都能活夠他應該活的日子,不管他是強者還是弱者,『太平』…『太平』就是我永遠都可以安心的在路上走著,不用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吃掉。」


  說著這裡,玉清似是想起了什麼,看著雲衝波,露出了幾乎是扭曲的笑容。


  「但是,你知道嗎?在我逃到快逃不動時,我也從沒有埋怨過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吸引人的血肉,沒有埋怨過自己為什麼會不得病,我那時唯一的希望,是他們能夠先把我殺掉再吃。」


  「我,實在不想被人活著吃掉。」


  已覺周身汗毛皆粟,雲衝波低聲道:「所以,你根本不相信什麼『不死者』,對嗎?」


  自剛才開始談話以來第一次在眼中出現火光,玉清道:「對!」


  「這也是我和上清的最大分歧!」


  「我從來都不相信你們,你們這些象作夢一樣,一夜間得到力量的人,你們這些沒緣沒故。就忽然可以成為我們的領袖,可以讓我們為你們而犧牲而赴死的人!你們知道什麼是太平嗎?你們胸中有為之而賭上一切的決心嗎?」


  「神…據說你們都是自創世時便存在著的半神之身,可我玉清偏偏不信神…至少,從來都不相信善意的神。」


  「若果你們是神,那你們這三千年來都在幹什麼?為什麼不能把苦難結束?為什麼?」


  「神…神從來不懂得人的想法,神從來不懂得人的苦難,所以神不能救世人,只有人才能救世人。」


  耳中聽來,每一句都似是對自己的斥罵,每一句都似是在蔑視於已,雲衝波周身皆汗如漿,唯覺無言以對,胸中卻似有十萬波浪,起滅不休。


  右手幾乎是在無意思的動著,摸到腰間的蹈海並緊緊握住,卻猛一下子彈開,象抓在了烙鐵上一樣,那動作幅度之大,幾乎把自己帶倒在地,連一旁的盆架也被撞翻,半盆清水盡灑落頭上,一發顯著難堪。


  卻未擦拭。


  什麼動作也沒,雲衝波就這樣愣愣的坐在地上,任水緩緩的從臉上流到身上,一言不發。


  之後,有清亮異常,又似懷有莫大決心的笑聲,自屋中揚起,使每人都聽到清楚。


  一個時辰后,宜禾城北。


  「但是,公子…」


  面對蕭聞霜的欲言又止,雲衝波坦然的笑著,那笑容,比諸早上經已大不相同,似已經過冰水又或烈火的焚洗,去除了上面的積塵乃至結垢,透出了隱約的銳氣。


  「什麼都別說了,聞霜,你們這一次去不是要做大事嗎?別想太多了,專心考慮下面的事吧。」


  「相信我一次,好不好?」


  …


  明顯的並沒有被說服,但最後,蕭聞霜無聲的退後,表示了她的服從。


  「嗯。」


  收起笑容,雲衝波恭恭敬敬的向站在蕭聞霜身邊的人彎下腰去,道:「多謝真人提點。」早被人一把扶住。


  和早上相比,現在的玉清多了很多尊重之色,將雲衝波扶起,他道:「早上是玉清失禮了。」


  「不是啊。」


  搖著頭,雲衝波道:「是真人您點醒了我才對,不然的話,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我到底該做什麼。」


  「可能,我永遠都會只是聞霜的一個負擔,永遠都沒法成為我真正想成為的人。」


  「所以,我應該謝您,請真人不要再客氣了。」說著,雲衝波已再度拜下,而似乎是他的說話起了作用,這一次,玉清也的確沒有再阻止他。俟他禮畢起身,方才道:「但,把這個東西放在我這裡,真得不要緊嗎?」


  拿在玉清左手當中,赫然正是蹈海,看著這將自己的命運幾乎完全改變的東西,看著這曾經令自己無比重視的東西,雲衝波卻只是爽朗的一笑。


  「正如真人您所說的,在遇到蹈海之前,我又算是什麼呢?」


  「現在的我,的確不配擁有蹈海,所以,它放在您手中,比跟著我更為合適。」


  當雲衝波這樣說的時候,蹈海竟似有知覺,開始緩緩的振動,滲透出藍色的微光,看到這,雲衝波笑了一下,伸出手,按在蹈海上面。


  「但我決不是放棄它。」


  「蹈海是一把好刀,好刀該配好鞘,而我…我現在還不夠好,還沒法把它包容進去。」


  「所以我想和它分開一段時間,去遊歷一下,去想、去看一些東西。」


  「當我知道什麼是我想要的『太平』時,當我覺得我已經可以拿起這把刀時,我會回來,回來拿著它,和你們一起戰鬥,而現在…」


  再度彎下腰,雲衝波輕聲道:「請暫時把我放棄掉吧。」


  注視著他,玉清忽然道:「不死者的器量與決心,令我欽服,但有些事情還是要先說一下。」


  「雖然我不相信,但不死者卻到底是我太平道的精神寄託,不可以這樣浪費,所以,下面我會放出風聲,說您只是一個掩護,一個上清真人為了保護真正的不死者而拋出來的幌子,至於真正的不死者,則早在多年以前就被上清發現並收在身側,悉心培養…」


  面不改色,雲衝波微笑著道:「我沒有意見。」


  「其實,我本來就一直覺得,聞霜是比我更合適蹈海的人選。」


  目注云衝波良久,玉清忽然一揖到地,道:「玉清別過不死者,渴昐再逢之期。」更無它話,一轉身,攜著蕭聞霜徑自去了。


  半個時辰之後,宜禾南門。


  「賢侄,賢侄,你到底要幹什麼?」


  「少廢話!不是說了嗎,我們去青州,你不早就說你很熟悉那邊地頭的嗎?」


  「可是,這裡才剛剛太平下來,你至少應該等到大叔再幫助幾個人再走,而且,咱們這一路上吃住趕路的錢到底怎麼算,你也沒有說清楚…」


  「那就是說,你還是更想讓我告訴城裡的黑水人,你就是那個價值一千兩銀子的傢伙了?!」


  再不理會哭哭啼啼的花勝榮,雲衝波把他強行踹上馬背,一手扯著馬韁,才向小音笑道:「那麼,你決定還是跟著趙大哥回中原了?」見小音點頭,又笑道:「確實,還是他可靠些,你路上也少吃些苦。」說著一拱手,道:「我也不等趙大哥回來了,你幫我告訴他一聲,謝謝了。」便翻身上馬,趕著花勝榮去了。只留下一個小音,默默的立在風中,也不知在想些什麼,許久,方才吐出一句,似是咒罵。


  「這隻老狐狸…」


  隨著這若有若無的語聲,流赤雷鬼魅般的現身,道:「姐,為什麼讓他走了?」


  微微的一笑,流風道:「不讓他走,又能怎樣?」


  「玉清這隻老狐狸…雖然確實分開了貪狼和不死者,但同時,他也喚醒了不死者的心,喚醒了一些很討厭,很討厭的東西。」


  「這個男孩子,好象正在要變成男人了呢…」


  忽笑道:「但答應他的事,卻不能辦了,東西都收好了么?」見流雷雷點頭,就道:「那就走吧,越快越好。」


  流赤雷奇道:「這麼緊,為什麼?」流風懶懶一笑,道:「不明白么?」就道:「這地方,馬上就是一團火海了!」


  之後便一直無話,二人原沒什麼行李,不一時,已化身商旅,自宜禾東門而出,出門時,流風卻又停住車,下來,將這城上下打量了一遍,方默默的上了車,道聲:「走吧」,卻將話藏進了心中。


  (如此手段,如此布置,二表哥,你真是好狠的心…)

  半天時間內,幾乎所有重要的人物都離開了宜禾。所以,當史官或是文士們來記錄之後的事情時,就只能聽到一種聲音了,雖然,基於各自出發和側重點的不同,他們的記錄詳簡各別、也有著不同的褒貶,但總的來說,他們所在講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開京書.象先本紀》當中,是這樣說的:「(帝)御項騎六日,九敗之,卻其,遂召諸紳燕樂,是夜,竟有肘掖之變,城終不得守。」


  至於《通鑒》一書,則述為:「…攻守百端,各逞其能,(守)九卻夷騎,然終失於內,所以知守土之道,第一當絕內變。」


  與著眼點在記錄史事或是治事得失的史書不同,《翼九先生遊記》當中是這樣感想的:「…今之宜禾,四城棄已歷百年,然睹之撫之,猶可想見昔時之壯:六倉半頹,亦勝大邑之儲,城頭草長,仍有千人之台,據城下望,視人如蟻,城洞堅深,一丸可堵,然不過一卒子作亂,一門守玩忽,即一夜而淪,便有千家號哭,萬室喪親,雖今思之,猶覺痛切!」


  稍後,又批曰:「所以知非我族類者終不可盡信其心也。」


  而,在與這次事情有最大利害關係的《宜禾志》中,則有著最為詳細的記述。


  「…經六日,項人反走,(帝象先)引輕騎逐之,近夜乃返,於是宴諸將及士紳,飲竟夜,不意有誰何卒反,潛開北門,項人返,乃入城,幸得帝象先率眾死斗,激斗至明,夷乃走,然六倉盡焚。」


  縱觀整個大夏歷史,象這樣的一城攻守上演過何止百萬出,便止考於此前後五十年內,這種雙方總兵力尚不足一萬的爭鬥也是林林總總,難以盡述,事實上,若非是在這次事情中出現了帝象先和金絡腦這兩個在此後震錄史冊的名字,可能,就連這個樣子的記載也不會被保留下來。


  …僅此而已。


  從這樣的文字中,難以讀到當時有多少人倒在刀下或者火中,更難以讀出當時百姓的恐懼和倉皇,縱然這在史書上真得是不值一提的小小兵斗,但對那些在這次戰鬥中永遠失去掉親人或是生命的人來說,這卻是比全部歷史都更加沉重,更加重要的回憶。


  …而且,在這樣的文字中,也沒法讀到歷史的全部。


  根據地方志的記載,天色轉明,項人退走後,帝象先「不暇解甲,親恤百姓,並令開諸倉,取殘糧食民。」但,事實上,在項人退走和帝象先慰民之前,宜禾城中還曾有過任何史家都不知道的插曲。


  「…你,最好給我一個解釋。」


  「事實盡在眼前,義父…您還想要什麼解釋呢?」


  對少數知道王思千存在的軍將來說,為何他沒有在夜前出手襄助已方就是一件怪事,而最後,他們也只好對自己解釋說,這已是「不可測」的巨人,大概也和「蕭將軍」,「雲將軍」等人一樣,以為戰鬥已經結束,在白天離開了這座城市。


  知道他還在這裡的,只有一個人,現在,這個人正默默,但是決無半點軟弱感覺的立在王思千的面前。


  「利用我的承諾,約束我不要出手阻止項人的破城,這個樣子的事情,只能讓我更加認定,項人的返回並非預謀,真正獻門的也不是黑水人…」


  緊緊盯著帝象先,王思千說出了若落在任何宜禾百姓耳中都會有若雷霆的結論:

  「…白天出城去的你,並非驅趕而是邀請項人,是你,邀請了他們回頭來攻打宜禾的。」


  面對這樣的結論,帝象先只是點點頭,仍是一幅泰然自若的樣子。


  「對此,我不作任何辯解,因為義父您說的都是事實。」


  「項人經已放棄,如果不是我追上去挽留的話,他們不會回來,出賣城池的當然也不是黑水人,那只是一個被我的手下丟在那裡當替死鬼的傢伙罷了。」


  冷淡的語聲當中,沒有一點點的動搖,帝象先以一種冷漠的堅強來直面著王思千的憤怒,在他的言談與神態當中,完全看不出他有「在乎」的跡象。


  看著他,王思千忽然道:「從很小的時候,我就認識你了,對不對?」見帝象先默默點頭,又續道:「一直以來,我都喜歡你甚於喜歡牧風,雖然牧風比你更溫和,在文事上也更為出眾,雖然你總是蔑視掉那些古老的知識與規矩,經常會顯著不識禮法,但,我始終覺得,你是一個可以做大事的人,也是一個比牧風更為坦率的人。」


  微微的躬一躬身,帝象先道:「義父的愛惜栽培之心,象先明白。」


  不等王思千說下去,又道:「至於所有這一切,象先這就會解釋給義父知道…但,請問義父,您到底已經知道了多少?」


  王思千皺眉道:「你說。」


  帝象先再一禮,方道:「今次的宜禾之戰,看上去是項人精兵對金州後方的閃擊,但骨子裡,卻是完顏家內部的兄弟覦牆,是么?」


  王思千道:「對。」


  帝象先眼中放著光,道:「雖然項人的頭領並沒有承認這一點,但也沒有否認,同時,他亦有向我承諾,他在破城之後只會攻擊六倉,並不會濫殺百姓。」


  王思千冷冷道:「這個我知道。」頓一下,又道:「若不然,我夜間早已出手。」


  想一想,又道:「便說明白好了,項人是鬼谷伏龍引來的,目的是光明正大的毀掉自己後方的糧食儲備,以此為借口來應付完顏千軍留在後方監視糧道的部下,而且,他也有后著,可以保證局勢不會因完顏千軍之失敗而崩潰…但,這一切又與你何干?」


  「我可以認可你為了積累名聲與部下的經驗而守城,但我卻沒法理解,你拼著日後在史冊上留下『輕率疏失』這樣的評語也要玉成鬼谷伏龍的謀划…還是說,你們之間,一直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連繫?」


  愣了一下,帝象先忽然揚聲大笑,道:「義父,你真以為我會是如此潛心積慮的人?!」


  看著他,王思千的表情漸漸松馳,搖頭道:「不,你不是。」


  「在氣質上來說,你與鬼谷伏龍應該是相互厭惡的,你們要合作,很難有共同的基礎…但,那並不等於你們不會合作。」


  帝象先目光閃爍,道:「哦?」


  「義父,何不明言?」


  王思千冷冷道:「因為你們的確都有著對方需要的東西。」


  「你需要在禁軍系統之外的力量,他則需要來自帝京正統的承認,只有要這樣的共識…嘿,史書上,也曾記載過看上去更加不可能的合作。」


  卻又道:「但,我還是不這樣認為,所以,我想聽你的解釋。」


  帝象先面現感激之色,一拜及地,道:「謝義父知我。」


  便道:「其實,義父您也沒有說錯,我之來金州,的確是為了尋找『禁軍系統之外的力量』。」


  王思千皺眉道:「那又怎樣…」忽然語聲一滯,道:「你有內遷屯戍之心?!」語中竟已失驚!

  帝象先神色從容,躬身道:「正是。」


  略恍,已復平靜,王思千的雙眼安寧的象是兩泓深不可測的古潭,口中喃喃著,再不理會帝象先。


  「對,你在桑州自有封地,連山結畝數十里,中有河流,足堪耕種,可納十萬之戶,而以你的地位,也當然可以輕易的使這些人得到安置於內地的『身份』。」


  「屯戍卒,他們的前身本就是兵士或者盜匪,又在這騎射之地繁衍數代,與中原農夫已大不相同,強悍類胡,但又始終以『正夏』自許,皆有渴中原之心,帶他們回家,和給他們生存的資本,你就等於有了一支私兵,而且,還是自能耕收的屯兵…很好。」


  「但要帶他們東返,就要有足夠的糧食,而宜禾城中,正有著足夠一路吃用的糧食…」


  忽然道:「那麼,之所以先守而後送,就是因為我告訴你的事了?」


  帝象先道:「是。」


  「其實,我的本意是守住此城后,讓我那些手下混進屯戍卒中,挑撥起他們對黑水人的不滿,引發騷亂,等到黑水兵忍不住出手鎮壓時,我再出手介入,展示出自己的身份並強迫黑水人開倉補償百姓的損失,將事情鬧大到不可收拾后,自然有人會出面請求我帶領百姓們歸夏…但,您的提示,卻給了我更好的選擇。」


  「當發現到項人們其實並沒有真正摧毀糧倉時,當發現被燒毀的只有外圍而至少七成以上的糧食都還好好的被藏在灰燼下面時,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發生在宜禾的整個事件,其實只是一個騙局。」


  「攻城的其實不想真攻,守城的其實不想守住,燒糧的只求燒其皮象…」


  王思千忽然冷冷截道:「…護民的也只想殘民以逞,對么?」


  他口氣極重,一下就將帝象先噎住,滯一下,忽免冠道:「象先知錯。」王思千卻長嘆一聲,黯然道:「罷了。」又道:「榮華富貴血染成,聖王名君骨鑄就…古來所謂名君,又有誰不如是,只望你以後再想如此行事時,多想想那些枉死的百姓,好么?」


  帝象先肅容道:「象先知道了。」


  王思千負手身後,抬頭望天,喃喃道:「所以,你就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拿黑水人當了幌子。」


  「城破,倉焚,你的人自然控制一切,誰也不會知道倉中還剩多少糧食,輕輕巧巧的,你就把整座宜禾吃的精光,好個順手牽羊…但,你有沒有想過,這裡面的糧食,是鬼谷伏龍的后著,若果前方兵事真得一潰千里,卻因失了此處給養而進退失措…這個後果,如何處置?」


  帝象先道:「此事象先亦有所慮,但,象先又以為,敢於、和能夠布置下這般大棋局的人,就不會只拿這要看項人是否踐諾才能保住的糧食作最後本錢,而且…」唇邊忽然綳出冷冷的笑,帝象先道:「在和項人頭領面對面的談過這兩次之後,象先更以為,項人魁首或者可以擊破掉完顏大司馬的軍隊,卻很難防得住他。」


  凝視帝象先良久,只是無言,王思千終於道:「那麼,下面的事情,你都有信心了?」


  帝象先道:「正是。」仍是略無得色。


  王思千輕嘆一聲,卻道:「我們,的確已經老了…」說著輕輕舉手,忽然便不見了。


  只留下,幾句若有若無的說話,在風中盤繞,迴響於帝象先的耳邊。


  (可是,象先,你最好還是記著,古來兵法之強,莫過黑暗,可,運使黑暗兵法的人,又有幾個能得善終…)

  (須記得,終有一日,你也要對上史筆如刀…)

  帝少景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宜禾之戰終告結束。


  …同時,這也是宜禾城走向衰亡的開始。


  當日,城中流言大作,稱因六倉皆燔,守城黑水將領難逃死罪,除非能復實諸倉。又稱黑水軍已有定計,要待百姓散后,盡索各鄉,起藏歸公,以實。


  於是群情嘩然。


  是日,府中果有令下,稱城圍已解,百姓宜各歸其所。唯民心搖動,皆聚議,竟無行者。


  午後,復有令出,教百姓立行,不從者,逐之。


  稍後,城南有亂,黑水兵至彈壓,卻為亂民所毆,民復聚至府前,不散。


  乃有兵出,以刀弓鎮之,須臾間死傷盈百,城中稍安,卻有人出群而呼,復亂,盡壞城中大室及府。


  這時,之前一直以「護城自有其人,不敢越俎代庖」的理由而拒絕行動的趙非涯軍終於介入。


  如閃電一般,他們以「安民」為口號將黑水軍的武裝解除,同時,也將憤怒的群眾安撫,之後,趙非涯方站到最前面,對著群情沸然的百姓,宣布說再沒法忍受讓他們這樣下去,更宣示了自己的身份,告訴說自己在桑州自有封地,可使耕者各有其田,更令其部下清點諸倉,將所有殘糧盡皆歸擾,以為一路之用。


  近晚時分,完顏家鐵浮圖軍終於自慶原趕至,但,當知道了在這裡的到底是誰時,他們便不敢採取任何行動,再向後的時間,則是一道來自慶原的命令,為這一切作結。


  曰:恭送帝子東返,供一切所需,不得有誤。


  …如此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