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凝氣境
“抱元守一”
網友回答(1)。
意守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揮下,有意識地誘導思想專注於丹田(關元穴),進行呼吸吐納,使精神不渙散,呼吸自然放鬆,心平氣和,呼吸節奏達到緩勻狀態,意氣合一。古代有“存想丹田,太一紫房”、“抱元”“守一”等法。練功重點:意守丹田所側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思想與行為(這裏特指呼吸)相統一、協調。練功方式:所謂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認為在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處,也有人認為在臍下三寸關元穴處。當然,意守丹田並非指僅守住一個穴位點,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定的範圍內。在練功的初期,由於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鬆法,使思想漸漸集中,雜念逐步減少,從而達到氣沉丹田的入靜狀態。應當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預防和排除雜念,在運用過程中,不要過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如果勉強死守,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緊張。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時的注意力的強度。意守強度太,雜念難以排除,丹田也難以守住;意守強度偏大,雖然雜念可以減少,但易招致頭痛頭脹,精神緊張等不適症狀的出現。所以,練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無”應偏大些,精神要放鬆,以頭不脹痛為度,這樣有助於排除雜念,幫助入靜。隨著練功實踐的加長,可逐漸減意守的強度,漸漸達到似守非守,綿綿若存的程度。練功先哲們認為,通過一定時期的意守丹田鍛煉,內氣(此指感覺)就會在該區聚集,慢慢還會產生一些熱、重、脹以及類似熱氣流的感覺,並逐步明顯。再練下去,無需用意念引導,就可能自然地出現內氣循任脈—督脈循行的感覺。部分女性患者,經期意守丹田如出現經期延長或經量過多的情況,可改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於胸部兩乳之間,為中氣匯集開闔之處,也是任脈與脾、腎、心包等經絡匯集之處。意守膻中穴,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可調節和治療某些婦科疾病。也有一些練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會出現呼吸紊亂,導致胸悶、氣短;也有的感到腹脹滿不適或疼痛。此時,應依具體情況放棄意守丹田而改變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下麵關於氣沉丹田:丹田在臍下三寸,氣沉丹田,就是要求練拳時盡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識地強行向下壓氣。因為“先之氣宜穩,後之氣宜順”。後之氣宜順就是指的呼吸要順其自然。腹穩,呼吸自然就順,下盤就能氣沉丹田穩固。氣沉丹田的煉精化氣,是積累內氣,以成內勁功夫。然後煉氣化神,以使內勁具備“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功能。這樣,內氣、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剛發,以柔用剛的技術方法,實施於較技攻防中。氣沉丹田的釋義“氣沉丹田”的精義,分為練、用之法式,練功時能夠氣沉丹田煉精化氣,積累內氣,形成內勁。然在較技時內氣分為兩種而使用,一部分內氣在周身運行,與外形匹配而成攻防拳勢之用。一部分就存留在腹丹田中而不向它處轉移。而存留在腹丹田中的內氣,功夫好者可成球狀景象存在,不管攻防較技多麽激烈緊張,丹田中存留著內氣,則不會產生喘滿的。這一點也不影響其另一部分內氣在周身運行以成攻防拳勢的。而存留的這部分內氣又可使自身鬆沉穩健,步步生根而又動變輕靈敏捷。氣沉丹田理論基礎:古拳論雲:“豈知神以氣會,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聚氣之法,惟將穀道一撮,**一收,使在下之氣,盡提於上而不下走;采地之氣盡力一收,使在上之氣,盡歸於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團聚中宮,則氣聚而精凝,精凝而神會,自然由內達外,無處不堅硬矣”。錄自《聚精會神氣力淵源論》。此論中的“中宮”,就是少腹丹田,故知“身中”就是身內之中宮的簡了。明言是丹田氣海了。氣沉丹田丹田位置唐順之在《觀峨嵋道人拳歌》中:“鼻息無聲神內守”。就是峨嵋道人打拳時,由始致終總是氣沉丹田的,及神內守。此內守二字,內,指丹田。是針對:外,指外形而言的。守,指內氣在此靜定而不它移遊走。神內守三字,的就是“存氣常充腹”的這部分內氣。為何峨嵋道人打拳時運動異常激烈。而驟然停止收式,不生喘滿而鼻息無聲,神閑氣定呢?就是因為“存氣常充腹”的“神內守”的緣故。也就是不生喘滿的直接原因吧。但是,什麽現象可致喘滿呢?即生出氣滿噓噓的現象呢?在“氣法指要”的歌訣中,前賢已經清楚的指明了。就是“殺手休將氣放懷”。殺手,就是攻擊之手,氣放懷,就是沉在丹田充少腹的這部分內氣,莫升起放在胸中,其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在發放人的瞬間,莫將沉在丹田中的內氣放入胸中來”。如果沉入丹田的內氣因發放人時而升浮到胸中來,內氣無根而浮,則必生喘滿而氣喘噓噓了。這就是為什麽動手較技,因為有沉氣丹田內守功夫者,不生氣喘之症;雖有沉氣丹田不能內守者,必生氣喘之症。而關鍵又在殺手的發放人之瞬間,最容易發生“氣放懷”的現象。這是不得“神內守”之運用內氣這一功法者最容易出現的病拳現象。氣沉丹田練功方法:當練習拳術已能氣沉丹田了。就要配合攻防招式練習“放勁發人固氣之法”了,又名“練力法”,又名“吐氣開聲貫氣法”。不管名稱如何不同,練功方法是一致的,步驟是相同的。騎馬開弓式練法騎馬步,就是疾步站式,如同形意拳門的三體式站架。開弓式,就是直拳,或用掌。兩手要一收一發。意似開弓。這樣形成了直步衝拳的打法,順步法,拗步法都可以。練時有進步法,退步法;進中退,退中進;或半步打法,都是良好的手足配合的打法。由於是以“貫氣固氣為主”。故練習時外形輕靜自然,隻求姿勢動作準確,內氣適時到位的感覺,不求擊打放人的效果。這樣才能達到“貫氣固氣”的效果。才屬於正確的練法。練功要點即直步衝拳式練習,進步和衝拳到位之瞬間,吐氣開聲,胃上脘內有內氣直下沉入丹田中,此為“氣貫丹田法”。此法練習0多,自覺氣貫丹田充足,內氣下貫丹田自然而然。就要在此基礎上繼續練習上貫和下貫的功法,以求周身貫氣圓滿,而又“丹田固氣”和“貫氣通筋骨壯形骸”同時存在,同時運作,達到“殺手休將丹田之氣放入懷”的“固氣功夫”,至此,也就在較技中不會產生氣喘之症狀了。上貫法當打直步衝拳的吐氣開聲,胃脘內的內氣下貫丹田中的同時,丹田中之內氣由腰中命門而出上貫百會,乃從腰脊、胸脊、脊椎整麵而上,隻有脊椎一線之內氣經頸脊達百會貫頂。其它則在夾脊部位分成兩股,入於肩,流於肘,抵於腕,至十指尖,此氣之上貫也。下貫法與上貫同時,丹田中之內氣由會陰返環跳,沿腿之陽麵,降於湧泉,此氣之下貫也。這樣,在直步衝拳的貫氣法中,內氣的運行分為三種線路。一是內氣貫丹田,二是上貫,三是下貫。而此三種線路是同時存在的。既達到了“存氣常充腹,貫通筋骨壯形骸”的內氣之雙重效果,又保證了“殺手休將氣放懷”的不生喘滿之效果,但要知道,練習時隻體認貫氣的感覺,包括貫氣的線路之體認情況。隻體認做好吐氣開聲的貫氣法。至於其它,就是全身的鬆靜自然了。即隻管吐氣之呼,不管吸氣,乃是秘訣。以此吐氣開聲貫氣法,修練百日,固氣功夫定矣。再以本門宗技的各種攻防招法依此法而練習,達到每式攻防招法的氣道暢通,貫氣充足,則丹田氣海的內
氣根固矣。氣沉丹田步驟:1抱丹田早晨(寅時最好)選一空氣清新,有鬆柏樹叢之處(湖泊河水邊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平行而立,身體微下蹬,膝稍彎曲,頭直目正,身端氣靜,鬆肩垂時,十指分開,手心向內置與腹前,兩手相抱若抱球狀。此時要身體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麵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隨意呼吸,莫令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後,再做下一動作。轉丹田立正站立,開左腳向左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然後以意領氣,以丹田為圓中心,自左向右轉6下,吸一口氣咽下。再從右向左轉6圈,再吸一口氣咽下。是為轉丹田。晃丹田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先隨意呼吸,然後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動,當身體晃動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時舌頂上齶。當身體轉向右邊時呼氣,呼氣時舌抵下齶。但晃動時要鬆肩鬆胯,全身不得有一絲呆板之意,共約6下。這樣的平行轉圓可以使代脈得到鍛煉。4揉丹田如前兩腳立正站立,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張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以丹田為圓心,自左向古作劃圓運動,也是吸氣舌頂上胯(搭鵲橋),呼氣舌抵下齶。約6下。5擊丹田如前兩腳站成與肩同寬,全身放鬆,然後伸左腳向左前方半步,兩臂鳥展翅一樣向後用力展開,為白鶴亮翅,舌頂上齶吸氣。然後左腳後收,與右足井齊,兩掌變拳一齊向丹田兩邊猛擊,舌抵下胯呼氣。計6下。6折丹田輕步站開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護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護去。然後兩掌交叉一齊向前撲去,撲時叩首,為“以首叩碑”呼氣;起時吸氣。這樣腹部會得到壓迫的鍛煉,丹田也會充實起來。7搓丹田取一木凳,隨意坐下,右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左腿壓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後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氣,氣貫丹田,如此6下。再換成左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右腿壓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後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氣,氣貫丹田,也6下。8噴丹田兩腳立正,並腳而立,兩手掌從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兩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氣。然後一齊向前猛然推去,為“嬰兒擊食”,推出時喊“喝”,呼氣,一共6下。9提丹田立正站立,右子領左手,高舉在頭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處,兩腳尖掂起,向空中吸氣。然後兩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樣,用力一齊向下拽,兩肘打墜勁,墜到兩手落到胸前,呼氣。這樣子起吸氣,下墜呼氣,計6下。通過強行呼吸,丹田氣足,內氣鼓蕩,能達到內壯的目的,隻有內壯才能力源豐富,勁力渾圓,用之不盡。謝謝觀看,
首先我們要明白“丹田”這一概念。丹田:①穴位,關元、陰交、氣海、石門四個穴位位於腹部臍下,都叫做丹田。②人體的部位,兩眉間叫上丹田,心窩處叫中丹田,臍下叫下丹田。③道家指人體臍下三寸的地方。綜上所述,丹田多指人體臍下三寸處之關元穴。氣沉丹田是指在精神作用的指揮下,有意識地誘導思想專注於丹田(關元穴),進行呼吸吐納,使精神不渙散,呼吸深沉博大,心平氣和,呼吸節奏達到緩勻狀態,意氣合一。古代有“存想丹田,太一紫房”、“抱元”“守一”等法。氣沉丹田所側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獨到,思想與行為(這裏特指呼吸)相統一、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