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不負如來不負卿(新版)> 第287章 點滴幸福(2)

第287章 點滴幸福(2)

  想到姚興,突然想起一件事。輕聲問羅什:「那天在草堂寺,你向我走來時姚興曾經攔住你。你到底對他說了什麼,他便不再攔著你?」


  羅什意味深長地一笑,湊到我耳邊說:「有二小兒登吾肩,欲鄣須婦人。」


  我倒吸一口氣,瞪圓了眼:「你,你為何要這麼說?」


  他淡淡地笑:「即便羅什不這麼說,你以為後世的刀筆之吏會怎麼寫?」


  被他問得啞口無言。的確,他無論對姚興說了什麼,都不會改變這個驚世駭俗的記載。唉,只是心中仍有些不舒服。看他毫不在意,想想又釋然了。他說了什麼並不重要,反正後世史書都會那樣寫。所以,何須在意?


  僧肇進屋,低聲告訴我們姚興即刻會到。羅什點點頭,帶著我們出門,站到院落門口等候。聽到腳步聲馬蹄聲車軲聲紛紛響起,大隊人馬擁著幾輛馬車緩緩而來。正中是一輛明黃的豪華馬車。到了院門口,幾個小黃門攙扶著姚興下車。


  羅什恭敬地合掌鞠禮,我那天學過宮廷禮儀,該行跪禮。正在猶豫要不要跪的時候,卻被羅什暗示不必跪。我只好弓身行禮。姚興對著羅什合掌回禮,饒有興趣地看了我一眼。從他看我的眼神里得知,他早就不記得之前曾見過我一次了。


  我心裡感慨。回去后如果告訴李所長,史上留名的一國之君竟與他長得如此相像,不知篤信科學的李所長會不會哈哈一笑,以「純屬巧合」來解釋。


  坐進客廳的上座,由僧肇奉上茶。姚興哈哈笑著:「不知朕此刻前來,是否打擾了國師。」他對踞坐在下首的我看了一眼,頗有深意地說,「朕可是聽說國師自前日將此女帶走,一連兩日不曾出屋。」


  羅什微微一笑,頜首道:「陛下可知,羅什當年在涼州,曾經有妻?」


  「朕略有耳聞。聽聞國師之妻雖是龜茲公主,卻是漢女。溫文嫻淑,才慧過人。十六年前已有身孕,可惜難產仙逝。」


  羅什眼光飄到我身上,微嘆口氣,含糊地說:「羅什與妻,乃因緣和合之果。歷經數十栽風雨,本相約地獄再見。佛祖垂憐,讓羅什有生之日再見吾妻,已是寬懷。」


  姚興現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順著羅什的眼光上下打量我:「難怪法師在講經時有如此驚人之舉,原來此宮女與法師之妻相貌酷似。法師乃至情之人,這麼多年依舊記掛於心,朕實在欽佩。」


  我吃驚地張嘴,姚興的想象力還真好。羅什笑笑,不言語,隨便他猜去。聽得姚興又說:「當年國師之妻,若能產下後嗣,如今正是青春年歲。風采翩然,定肖國師。朕念及此,實覺可惜。」


  羅什跟我對視一眼,不知該如何回應姚興。姚興看我們在交換眼神,哈哈大笑:「好在法師睿敏,自有神機。很快便能得雙生兒,哈哈,可喜可賀啊。」


  羅什有些尷尬,合掌一鞠:「陛下,前番之語,乃是錯算。羅什此刻才知,我妻患有頑疾,怕是無法再妊娠了。」


  姚興一愣,搖頭道:「如此,真是可惜。」喝口茶,想一想又說,「國師,讓朕替你安排吧。」


  我心中一緊。姚興的所謂安排,就是送十名宮伎了。這是史實,無法避免。到時我該怎樣辦?

  羅什搖頭:「陛下毋須費心。羅什已垂老,還有更重要之事,等待羅什在有限之年完成。」


  姚興詫異:「國師已在講法收徒,還有何事更為重要?」


  羅什正容說道:「佛法東傳入中原,始於漢明帝。魏晉之後,經論漸多。然已存之漢文佛經,皆為天竺西域僧人所譯。行文聱牙,義多紕繆。皆由先譯失旨,不與梵本相應。如此經文,實難為中原眾生理匯貫通。羅什在中原多年,通覽漢書。若能將羅什所學梵文經律譯轉漢言,可大興中原佛法。」


  姚興越聽越興奮,不禁拍掌稱道:「好!國師梵華皆通,確是譯經不二之選。不若就在草堂寺設立譯場,需任何資助,朕必允諾。」


  「譯場組織嚴密,需多人相助。羅什有二十四名龜茲弟子,他們在梵經上可助羅什。但有能力相助譯經的漢人弟子唯有僧肇一人,恐無暇一人身兼筆受證文諸多事項。」


  「這個好辦!」姚興兩眼放光,點頭道,「朕即刻下旨,招募各地有才學之僧人來此,拜國師為師,一同襄助國師譯經。」


  ――――――――――――註解――――――――――――――――――


  慧皎《高僧傳 僧肇》:「釋僧肇,京兆人。家貧以傭書為業。遂因繕寫,乃歷觀經史備盡墳籍。愛好玄微,每以庄老為心要。嘗讀老子德章。乃嘆曰:『美則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猶未盡善也。』后見舊維摩經,歡喜頂受披尋玩味。乃言:『始知所歸矣。』因此出家。學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關輔。時競譽之徒莫不猜其早達,或千里趍負入關抗辯。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談說,承機挫銳曾不流滯。時京兆宿儒及關外英彥,莫不挹其鋒辯,負氣摧衄。后羅什至姑臧,肇自遠從之,什嗟賞無極。及什適長安,肇亦隨返。」


  作者說明:僧肇(384~414)是最早追隨羅什的漢人弟子,早在姑臧時便師從羅什,是羅什最信任的大弟子。此處,僧肇是羅什飢荒中收養的孤兒是作者杜撰,但僧肇在本文中的年齡仍然符合歷史事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