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女帝師(全集)> 第136章 女帝師二(65)

第136章 女帝師二(65)

  我貪婪地望著明媚的窗紙,亮光在父親的臉上一跳一跳,像戲台上呆板的花臉,要儘力擠眉弄眼,才能體味出些許喜怒哀樂。為父親裝殮的人可謂巧手,將父親臉上觸目驚心的傷痕掩飾得很好,乍一看,還以為他只是睡著。他的指尖光禿禿的血肉崩裂,都被一一縫合,綁上了粉白色的假指甲。他頭頂上脫落的頭皮,也修補了,並用假髮遮掩住。我感激這雙巧手,他讓父親也過了一個體面的新年。


  咸平十五年的春天就要來了,註定是一個乾淨明快的季節,沒有曖昧濕冷的懷疑,也不會有焦灼苦悶的等待。因我與她,她與她,終於無人可等,無事可待。


  註釋:


  [1]《晉書·列傳第六·張華傳》:「議者有責(張)華以愍懷太子之事不抗節廷爭。當此之時,諫者必得違命之死。先聖之教,死而無益者,不以責人。故晏嬰,齊之正卿,不死崔杼之難;季札,吳之宗臣,不爭逆順之理。理盡而無所施者,固聖教之所不責也。」


  [2]《史記·周本紀第四》:「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游於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眾,王御不參一族。夫粲,美之物也。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之小丑乎!小丑備物,終必亡。』康公不獻,一年,共王滅密。」


  [3]《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初,明帝為王,始納河內虞氏為妃,帝即位,虞氏不得立為後,太皇后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賤,未有能以義舉者也。然後職內事,君聽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終者也。殆必由此亡國喪祀矣!』虞氏遂絀還鄴宮。」


  [4]韓愈《送靈師》:「圍棋斗白黑,生死隨機權。六博在一擲,梟盧叱迴旋。戰詩誰與敵,浩汗橫戈鋋。飲酒盡百盞,嘲諧思逾鮮。」


  [5]唐代詩人李遠殘句。


  [6]《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皇甫嵩傳》:「(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亂,海內虛困。故信都令漢陽閻忠干說嵩曰:『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不旋踵者,幾也。故聖人順時以動,智者因幾以發。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駭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保大名乎?』」


  [7]《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詡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8]《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二十三年,代郡烏丸反,以(曹)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臨發,太祖戒彰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


  [9]《晉書·列傳第二十一·皇甫謐》:「故孔子稱夙夜強學以待問,席上之珍以待聘。士於是乎三揖乃進,明致之難也;一讓而退,明去之易也。」


  [10]《晉書·列傳第十九·阮籍傳》:「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11]魏明帝曹叡是甄宓之子,魏文帝廢去甄宓的皇后之位,最終卻仍讓曹叡繼承皇位。


  [12]指曹真、曹爽、陳群、司馬懿四位輔政大臣。


  [13]《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翟酺傳》:「臣恐威權外假,歸之良難,虎翼一奮,卒不可制。故孔子曰:『吐珠於澤,誰能不含』;老子稱『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此最安危之極戒,社稷之深計也。」


  [14]《晉書·列傳第四·羊祜傳》:「會秦涼屢敗,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而議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


  [15]《史記·項羽本紀第七》:「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項王從之。」


  [16]《春秋左傳·昭公》:「衛侯告寧於齊,且言子石。齊侯將飲酒,遍賜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忌辭,曰:『與於青之賞,必及於其罰。在《康誥》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在群臣?臣敢貪君賜以干先王?』」


  [17]《春秋左傳·襄公》:「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之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


  [18]《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9]《玉台新詠》:「楚鄂君子者,乘青翰之舟,張翠羽之蓋,榜拽。越人悅之,棹楫而越歌以感,鄂君歡然,舉綉被而覆之。其辭曰:今夕何夕?搴舟中流。今日何日?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20]《長生殿》:「(起介)高力士,你將去與我轉奏聖上。(哭介)說妾罪該萬死,此生此世,不能再睹天顏!謹獻此發,以表依戀。(丑跪接發搭肩上介)娘娘請免愁煩,奴婢就此去了。『好憑縷縷青絲髮,重結雙雙白首緣』(下)。」


  [21]盧綸《赴虢州留別故人》:「世故相逢各未閑,百年多在別離間。昨夜秋風今夜雨,不知何處入空山。」


  [22]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漢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出師西域,打敗大宛國,獲得了汗血寶馬,漢武帝命名為「天馬」。


  [23]《韓詩外傳》:西漢初年記述前代史實、傳聞的著作。作者韓嬰,生卒年不詳。


  [24]《詩經·國風·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5]《裴注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第二》:「註釋:魏略曰:以侍中鄭稱為武德侯傅,令曰:『龍淵、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裡之田;礱之以砥礪,錯之以他山,故能致連城之價,為命世之寶。學亦人之砥礪也。稱篤學大儒,勉以經學輔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26]秦庄襄王子楚是秦始皇的父親。


  [27]劉克莊《賀新郎》:「想赴瑤池約。向東風、名姬駿馬,翠韉金絡。太液池邊鵠群下,又似南樓呼鶴。畫不就、穠纖嬌弱。羅帕封香來天上,瀉銅盤、沆瀣供清酌。春去也,被留卻。芳魂再返應無葯。似詩詠、綠衣黃里,感傷而作。愛惜尚嫌蜂採去,何況流鶯蹴落。且放下、珠簾遮著。除卻江南黃九外,有何人、敢與花酬酢。君認取,莫教錯。」


  [28]《漢書·昭帝紀第七》:「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公卿上壽。賜諸侯王、列侯、宗室金錢各有差。」


  [29]《左傳·城濮之戰》:「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廢乎?」


  [30]《晉書·列傳三十二·祖納傳》:「時梅陶及鍾雅數說餘事,納輒困之,因曰:『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槌。持我鈍槌,捶君利錐,皆當摧矣。』陶、雅並稱『有神錐,不可得槌。』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槌。』雅無以對。」


  [31]《晉書·列傳第四十七·殷浩傳》:「或問浩曰:『將蒞官而夢棺,將得財而夢糞,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將得官而夢屍。錢本糞土,故將得錢而夢穢。』時人以為名言。」


  [32]虞世南《賦得慎罰》:「帝圖光往冊,上德表鴻名。道冠二儀始,風高三代英。樂和知化洽,訟息表刑清。罰輕猶在念,勿喜尚留情。明慎全無枉,哀矜在好生。五疵過亦察,二辟理彌精。幪巾示廉恥,嘉石務詳平。每削繁苛性,常深惻隱誠。政寬思濟猛,疑罪必從輕。於張懲不濫,陳郭憲無傾。刑措諒斯在,歡然仰頌聲。」


  [33]《論語·堯曰第二十》:「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34]《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35]《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機傳》:「(陸機)因與(司馬)穎箋,詞甚凄惻。既而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遂遇害於軍中,時年四十三。」


  [36]《晉書·列傳第五十三·袁喬傳》:「故友之好,請於此辭。染絲之變,墨翟致懷,歧路之感,楊朱興嘆,況與將軍游處少長,雖世譽先後而臭味同歸也。」翟墨,墨子。《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楊朱是先秦著名思想家,與墨子同時代。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個岔路口,聯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傷感,竟然哭了起來。


  [37]《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唯子所擇;皆不能殺人,且先言其狀。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騞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嘗啟封。』」


  [38]《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39]《後漢書·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段熲傳》:「臣以為狼子野心,難以恩納,勢窮雖服,兵去復動。唯當長矛挾脅,白刃加頸耳。計東種所餘三萬餘落,居近塞內,路無險折,非有燕、齊、秦、趙從橫之勢,而久亂並、涼,累侵三輔,西河、上郡,已各內徙,安定、北地,復至單危,自雲中、五原,西至漢陽二千餘里,匈奴、種羌並擅其地,是為癰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就滋大。」


  [40]《史記·春申君列傳》:「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


  [41]《史記·穰侯列傳第十二》:「周書曰『惟命不於常』,此言幸之不可數也。」


  [42]《晉書·列傳第五十二·鄧粲傳》


  [43]王維《輞川集·竹里館》


  [44]《晉書·列傳第二十六·孫綽傳》:「(孫)綽性通率,好譏調。嘗與習鑿齒共行,綽在前,顧謂鑿齒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後。』鑿齒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


  [45]《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46]崔仲容《感懷》殘句。


  [47]《後漢書·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郭太傳》:「孟敏字叔達,鉅鹿楊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墯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林宗以此異之,因勸令遊學。十年知名,三公俱辟,並不屈雲。」


  [48]出自易經經典《易緯坤靈圖》。


  [49]《後漢書·馮岑賈列傳第七·馮異傳》:「餘眾尚十餘萬,東走宜陽降。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50]《史記·春申君列傳第十八》:「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今君處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無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餘年矣,雖名相國,實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當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稱孤而有楚國?此所謂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禍?』曰:『李園不治國而君之仇也,不為兵而養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園必先入據權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毋望之禍也。』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人?』對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園必先入,臣為君殺李園。此所謂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園,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禍及身,乃亡去。」


  [51]《晉書·列傳第二十六·孫楚傳》:「頃聞武庫井中有二龍,群臣或有謂之禎祥而稱賀者,或有謂之非祥無所賀者,可謂楚既失之,而齊亦未為得也。夫龍或俯鱗潛於重泉,或仰攀雲漢游乎蒼昊,而今蟠於坎井,同於蛙蝦者,豈獨管庫之士或有隱伏,廝役之賢沒於行伍?故龍見光景,有所感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