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女帝師一(48)
周貴妃忙道:「但憑皇后做主。」
皇后道:「那便請朱女史主持殿選之事。明日本宮便曉諭諸部大臣,各衙官吏,凡家中有女兒年滿十二且有意選入宮中的,便寫個履歷上來,附帶習作,令朱大人挑選。依照舊例,選四到八人,在陂澤殿面試。」我忙站起身應了。
皇帝笑道:「從前兒臣只說,選幾個女官進宮來,權當陪伴皇子公主們玩耍了,即便無用,也沒什麼。誰知於女巡與朱女史將兩個皇子教導得甚是得體,兩位公主也堪稱淑女。果然朕的江山賢人輩出,不論男女,俱有分屬。」
周貴妃忙湊趣道:「陛下說得這樣好,不能不賞。」
皇帝笑道:「那就請皇後代朕賞了吧。」
皇后笑道:「賞功罰過,乃治國之首要。女史朱氏,女巡於氏、蘇氏、封氏,夙夜兢兢,侍書有功,賞時新春錦兩匹,十二花神金錁一副,以作褒獎。」我連忙跪下謝恩。
從後殿出來,只見邢茜儀正站在廊下倚柱賞雨。玉色綢衫似雨後新碧,縹緲動人。她遠遠地頷首致意。我亦淡淡一笑。
出了濟慈宮,紅芯一面撐起紙傘一面沉不住氣道:「這邢姑娘也太無禮。見了姑娘竟然不肯過來行禮!」
芳馨俯身為我穿上木屐:「邢姑娘是周貴妃的弟子,自然驕傲些。當年殿試時,還曾用劍指著姑娘呢。」說著嗤的一笑,「好在比劍時敗在啟姑娘手下,著實給咱們姑娘出了一口惡氣。」
我奇道:「當年邢姑娘和啟姑娘比劍,明明是平局,姑姑為何說是邢姑娘敗了?」
芳馨道:「劍術上誰勝誰負,奴婢看不懂。可是奴婢聽說,邢姑娘折斷了蟬翼劍,甚是氣急敗壞,啟姑娘折斷了白虹劍,卻渾不在意。只論這心胸與氣度,邢姑娘又怎能與啟姑娘相提並論?別說平局,便是啟姑娘敗了,在奴婢看來,也是勝了。」
我失笑。其實蟬翼劍折斷後,邢茜儀淡漠如常,並沒有「氣急敗壞」。想是宮人們都不喜歡她,故此添油加醋、以訛傳訛,以至於我身邊的人都津津樂道於邢茜儀的失利。「姑姑的解讀,甚是有趣。」
回到長寧宮,綠萼迎了上來,一面替我脫去木屐,一面笑道:「姑娘快來看看,今年新進的兩個服侍殿下的小宮女都在後面,各個都好看!」
我轉頭向芳馨道:「舊年說好的,待殿下滿了八歲便新進八個小丫頭來服侍。這兩年國庫攢下的錢全拿去打仗了,殿下封了王也不過只添了兩個丫頭,著實是省儉了。這兩天去守坤宮請安,瞧著周貴妃的衣裳還是三年前我進宮時穿過的。」
芳馨笑道:「聖上要打仗,後宮上至太後下至宮婢,沒有不儉省的。皇后和貴妃倒比旁人儉省得更多。聽說皇太子和兩位公主也只添了兩個丫頭而已。」
我在榻上坐定,看小西帶了宮女進來擺上早膳:「皇后新賞的春緞,一會兒送給慎嬪娘娘裁衣裳吧。」
用過早膳,我便歪在榻上養神。恍惚見太后與啟春在灰濛濛的霧氣中舞劍,白衣勝雪,劍光如電。啟春身姿曼妙,步法精微。偶一回頭,但見艷光四射,十分美麗之中隱含三分銳氣,三分豪氣。
我正要開口喚她,忽然帕子被劍風裹脅,忽地飄了出去,落在周貴妃的腳下。周貴妃一襲雪白的交領紗衣,長裙曳地,銀色的宮絛倚在裙褶之間,紋絲未動。我正自納悶,忽悚然一驚,頓時醒了過來。
芳馨侍立在旁,見狀忙扶我起來,遞過茶笑道:「姑娘是做夢了么?」
我漱了口,方平靜下來:「姑姑怎知我做夢了?」
芳馨道:「姑娘睡著了還皺眉頭,合著眼皮還四處亂瞧,因此奴婢想大約是睡不安穩。」
我嘆道:「我夢見太后和周貴妃了。從前我只知道,周貴妃劍術通神,今天才算見了。今晨在濟慈宮,劍風凌厲,眾人避之不及,唯有周貴妃,連衣帶也不曾動一下。」
芳馨奇道:「這是什麼緣故?」
我思忖片刻,道:「姑姑知道劉邦最要緊的謀臣張良么?張良師從谷城黃石公,功成之後,高祖欲廢太子,張良諫之不得,便託病不視人間之事,辟穀修仙,終以壽終。縱有富貴權勢在上,亦半分不能勉強。周貴妃內力卓絕,心力所發,由內及外,臨飆風而不動,當真不是凡人。如此武功,與天地同修,當居於江湖之間,豈是小小的皇宮內苑可以拘束?怨不得這樣淡然無爭,卻不是我等飾文釣譽之人可比。」
芳馨驚嘆道:「周貴妃果然有這樣厲害么?」
我微微一笑:「姑姑且放眼看吧。」
芳馨嘆道:「周貴妃的厲害,奴婢確實看不大出來。奴婢只是覺得,皇后也很厲害,前些年倒沒覺得。」
忽然起了風,窗戶格格輕響。雨滴從窗縫中飄了進來,洇濕了衣袖上的梨花綉紋。冷雨敲窗,雪白的窗紗濕了一片。窗外的幾樹松柏如潑墨般印在窗上,雨絲橫飛,拋出寸寸銀光。芳馨連忙起身關牢窗戶。
綠萼端了一碗紅棗茶進來,我拿起小銀匙輕輕晃著:「皇后不厲害,也不能理政。想當年只因在御書房伴駕錯了時辰,便被罰在宮門之外跪了好幾日,連聖上也不能偏幫。如今做了皇后,卻能不計舊惡,善待慎嬪,著實有涵養。且皇后心思坦蕩,不然哪裡肯再用桂旗和桂枝打理守坤宮?狠辣決絕,雷霆手段,固是厲害,譬如呂后。可最厲害的人還是得像皇后和周貴妃一般……嗯,就像韓信、韓安國那樣,善待曾經羞辱過自己的人[80]。若像李廣一樣,終究是路窄。」
芳馨沉吟道:「皇后竟不怕桂旗等人害她?」
我微一冷笑:「若皇后真的被害,第一個被懷疑的自然是桂旗和桂枝。想來她們還不敢。慎嬪自也不會做這樣的蠢事斷絕兒子的前程。」
芳馨道:「如此看來,慎嬪著實不是她二人的對手。」
我嘆道:「慎嬪做皇后時,空有個凌厲的架子,實則是個直心腸。當今皇后是帝師之孫,周貴妃是開國親王之後,又自幼在太後身邊長大,如何是慎嬪可比?聽說這兩年慎嬪的父親和哥哥都去世了,剩下一屋子女人,怨不得連皇帝封官都不要,連殿下都覺出她們的愚蠢來。」
芳馨道:「可那是外放……」
我微微冷笑:「外放又如何?雖然只是一個縣令,好歹是一方父母官,大有可為。若陛下真的無意讓他為官,大可將他留在太學中做個經學博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是不讓他補缺。如此倒是留在京中了,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芳馨吸一口涼氣:「原來是陛下又打算起用裘家了!」
我頷首道:「慎嬪的雙親和兄長都已過世,剩下的支庶兄弟分了家,裘家只剩了侄兒裘玉郎,倒也乾淨。于山窮水盡之時起用,這是天恩浩蕩。裘家的女人連這些也看不見,怨不得老侯爺身敗名裂,實因家無賢妻賢婦啊。好在還有一個讀書種子,且看他將來如何。」
芳馨道:「姑娘既看得這樣透徹,何不好好與慎嬪娘娘說一說?」
我將銀匙隨手拋在青瓷盤子上:「事關慎嬪一個人的得失榮辱,我自是義不容辭為她分憂。可這是家事,娘娘又素來對娘家有些心結的,我還是少說為妙。好在殿下也大了,又懂事又孝順,也不需要我再說什麼了。」
正說著,只聽外面綠萼的聲音道:「內阜院的商總管來了。」我連忙整整衣衫髮飾,命人請了進來。只見一個眉目清秀的藍衣內官走了進來,身後跟著兩個十二三歲的小內監,一人捧著一紅一碧兩匹緞子,另一人捧著兩隻木盒。這位商總管不是別人,正是從前慎嬪身邊的親信內監商公公。
商總管笑眯眯道:「皇後娘娘旨意,賞春錦兩匹、金錁子一套給四宮女官。另外,奴婢看庫房裡還剩了些舊年的顏料,也一併給大人送來了。」
我忙道:「公公辛苦,請坐。」說著命綠萼獻茶。
商總管道:「多謝大人,現在已近午初,奴婢還要去別處送東西,大人的好意恕奴婢不能領。」
我微笑道:「公公務必留步,我還有一事要請教大人。公公坐。」
見綠萼奉上茶來,商總管只得坐在我的下首:「不敢。大人垂詢,奴婢知無不言。」
我笑道:「聽聞府庫罷弊,內阜院去少府關銀子想必頗為困難,怎的還有這樣多的金銀賞賜下來?」
商總管笑道:「大人所言不錯。少府的人臉色確實不大好看。如今皇後娘娘是看不著了,專給咱們這些奴婢看的。只是這套金錁子是前朝舊物,前些日子才翻出來,本來預備熔掉,恰巧皇後娘娘說要賞下來,這才留下的。」
我笑道:「這金銀留在我身邊,著實無用。我有心將它捐入國庫,不知總管肯代勞么?」
商總管連忙起身施禮:「這是好事,奴婢必定上稟皇後娘娘,褒獎大人的一片忠心。」
我搖頭道:「不必了,也沒多少黃金,權當早就熔了吧。」
商總管道:「這怎麼行?隱善不報,皇後娘娘知道了,要怪罪奴婢的。」
我端起茶盞,微笑道:「還是不要說了。」
商總管一怔,只得道謝告退。芳馨送了出去。綠萼笑道:「姑娘也真是的,做了這樣的大好事還不讓皇後娘娘知道。」
我倚門看雨,笑道:「商總管從前是慎嬪身邊的人,皇后提拔他做了內阜院的副總管,是為了安撫慎嬪。獻了幾兩金子,就巴巴地去說,皇後娘娘未必喜歡。況且我如今還領著為青陽公主選女官的差事,已經樹大招風,此時還是少生事為好。」
綠萼道:「可是若不能得皇後娘娘的賞賜,姑娘獻了金子又有什麼意思?」
雨絲涼颼颼地飄在臉上。我淡淡道:「當年漢武帝征伐匈奴,卜式[81]兩度欲捐身家,比起他,我舍點黃金又算得了什麼?」
午初時分,我正要起行去定乾宮接高曜回來,忽見封若水和錦素來了。
只見封若水穿一件緗色雛菊紋交領長衣,肌膚如雪,容貌清麗。說一句艷冠後宮,也絕非虛言。見過禮,她笑吟吟道:「我和錦素姐姐特地過來,約姐姐同去大書房。」
芳馨笑道:「兩位大人來得巧,我們姑娘也正要出門。」
錦素上前來拉起我的手:「姐姐,我們一道走吧。」
我不禁好奇。錦素雖常常來長寧宮找我飲茶談天,但絕不會在高顯放學的時候,專程繞到東邊的長寧宮尋我一起去定乾宮。杜衡死去未滿三年,錦素仍是一身素色衣裳,一應佩戴全無,只有髮髻上束著一枚樸實無文的銀環。尚未開言,已暈染雙頰。想是礙於封若水在前,一路上她始終一言不發。
到了定乾宮,才知蘇燕燕已領著平陽公主回宮了。封若水帶著義陽公主和青陽公主,正要尋錦素和高顯一道回去,卻發現大書房中只剩了幾個學倌和宮女,並不見兩位皇子。忽見李演走進來行了一禮,道:「請朱大人和於大人稍待,皇太子殿下和弘陽郡王殿下正在御書房裡,聖上考問功課呢。請朱大人和於大人在儀元殿坐等。」
這是我第一次仔細打量儀元殿。雕龍金座高高在上,光明正大的匾額懸在半空,彷彿隨時都會跌下來。燙金的大字如浮遊在空中的小蛇,瑟瑟縮縮,扭扭捏捏。九扇鏤雕雲龍金屏輕飄飄地立著,彷彿一陣風便能將它吹倒。四根盤龍柱扶搖直上,團團圍住寶座,似一個顛撲不破的牢籠。周遭空曠,只零星立著幾隻天青釉香亭,像生鏽的銅釘一般,將一個帝王牢牢釘死在命運的星盤上。原來天威之下,竟是這樣孤獨和黯淡。
宮女端來兩隻綉墩,我和錦素在御書房外坐等。芳馨和瓊芳等候在儀元殿外。御書房甚是安靜,良久方聽皇帝問道:「都想好了么?誰先答朕?」
只聽皇后柔聲道:「這樣的大事,去考問兩個八九歲的孩子,他們哪裡懂得作答?還是讓他們多想一會兒吧。」
皇帝笑道:「皇后慈母心腸,不過卻是多慮了。太子是長兄,就太子先答吧。」
高顯朗聲道:「是。依兒臣看,下策是畢力拒敵,各個擊破。中策乃是如同當年漢孝宣和孝元皇帝一樣,懷柔呼韓邪單于部而絕殲郅支單于,立威西域,以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82]。」
皇帝笑道:「已經『雖遠必誅』了,還是中策,當真口氣不小!那上策又是什麼?」
高顯道:「上策乃是如漢將軍趙充國一般,聚殲一方而威服四方,令他族不戰來降。」[83]
皇帝大笑:「太子見解完備,甚合朕心。」
高顯道:「謝父皇。」
只見錦素微微一笑,甚是滿意。忽聽皇帝又問道:「不知弘陽郡王有何高見?」
高曜道:「皇兄見解高明,兒臣不及萬一。兒臣附議。」
只聽茶盞當的一響,皇帝笑道:「弘陽郡王學會躲懶了,誰教你的?」
我心中一凜,卻聽高曜的聲音微微發顫:「皇兄所列上中下三策已然齊備,兒臣實在想不出,請父皇恕罪。」
皇帝道:「不急,你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