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完本
完本了,完本了,完本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打完最後一個標點符號,我如釋重負。
自2017年7月21日在起點上傳《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第一章開始算起,已經一百一十一天了,而在這之前,我已經默默地寫了三個多月,四十多萬字。在上架后的百餘天里,鄙人日日勤更不輟,勤寫不休,勤修不斷,我一日二更,每更三千餘字,一日約六七千字,有讀者催更,最好一日五更,不是我不願意,是我想讓自己的作品更完美些,所以,有時需要對前面的章節進行修改補漏,怕萬一發出去的章節有很大漏洞就貽笑大方了。每次發稿前我都要再檢查一遍,包括錯別字,標點。所以我覺得寫書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的很累,但也很享受筆下人物給我帶來的快樂和滿足。
故事始於1930年,止於1950年,這二十年的風風雨雨在我前前後後歷經半年的時間裡,近八十萬字的描述下終於要落下帷幕了,感謝那些追更,催更的讀者,作品已完本,夠肥,宰吧。
從當初的一個閃念,一絲靈感發展到今天近八十萬字的作品,我必須給自己點個贊,我是個比較懶散的人,能讓我這麼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情,實屬不易,這似乎挖掘了我身上還存有的「毅力」這一潛質。這期間我孤軍奮戰,夜以繼日,寢食難安,構思設計,查閱資料,補漏填坑,目的就是為了能描繪出一群令我滿意的人物。但我想絕大部分作者也如是創作自己筆下的人物,所以也就不足為奇,不值得炫耀,嘆苦經了。
能讓我堅持這麼久,我想這主要歸功於我對書中人物的這股熱情,因為寫的是諜戰文,所以,邏輯思維的嚴密性是很關鍵的,而對於細節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節發展的脈絡,歷史事件如何融合也是非常考驗腦力的。我努力想要做到合情合理,但我深知自己才疏學淺,錯漏之處一定不少,所以還望讀者能給予寬容和善意的批評指正。
當初簽約時,編輯告訴我在起點六十萬字才是長篇小說的下限,我著實嚇了一跳,然後進入起點網站,看見各路大神的字數,更是被嚇得不輕,少則一二百萬,多則六七百萬,甚至八九百萬,一兩千萬字也不在少數。媽媽咪呀!想當初那些蜚聲文壇的中外作家有多少人窮盡一生,著作等身也沒有達到這樣的字數,而當代網文,一部作品就如此厚重,怎不讓人驚掉下巴?這是怎樣的一種堅持?這是一種要把椅子坐穿,把屁股磨平,把頸椎折斷,把腦汁絞乾,把手指蛻掉幾層皮的堅持不懈,在我看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熬刑。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說實話,我堅持不了這麼久,肚子里的墨水也沒有這麼多,猶如山泉一般永不枯竭。但好在我沒有太監,自己辛辛苦苦寫成的作品怎麼能輕易地讓她付之東流呢,況且我寫的是諜戰文,是謳歌英雄的作品,我可不願讓我筆下的英雄人物就此夭折。所以,儘管有時因為情節設計,人物塑造等方面令我才思枯竭,但我堅持寫完,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完成,也許會不盡如人意,不過孰優孰劣待讀者評判。
諜戰,這一題材,按照我的理解,應該是內容緊湊,情節緊張,緊要關頭讓人神經緊繃,如果拖泥帶水的話,那種緊張度就被稀釋了,所以,這部作品應該說並沒有多少水貨,情節還是很連貫的,為的是能讓讀者看書時有一種一氣呵成,酣暢淋漓的感覺。當然如此一來,水文少了,在字數上就吃虧了,不過我依然秉承著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廢話少說的原則。
有讀者好奇書中有幾個女主?其實這本書中的女主應該是三位,玉蓉,淑嫻和淑妍都是女主,玉蓉是男主陸昱霖家的丫鬟,當初在廣州發生的一些故事主要圍繞著昱霖和玉蓉這對主僕進行的;但到了上海之後,故事便開始由昱霖和他的妻子淑嫻承接下去了,直至後來淑嫻犧牲之後,淑妍李代桃僵接替淑嫻,又發生了之後的一些故事。
這樣的安排,是不是意味著太偏愛男主了?確實如此,陸昱霖是我筆下著墨最多的人物,可以說是個比較理想化的人物。我們小時候讀的小說所描繪的英雄人物幾乎千篇一律是高大全式的,完美的近乎是神,但後來創作出來的英雄人物都會有不少缺陷,有的甚至是人格上的缺陷,只是歪打正著變成了英雄,鄙人之見,這兩類英雄人物都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英雄之所以能成為英雄,他身上一定有常人不具備的,異乎尋常的品質,比如說堅持不懈的韌性,比如說堅守信念的執著,比如說悲天憫人的情懷,比如說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不是一個街頭混混,一個痞子能做到的。而若是這個英雄人物在道德品質上有嚴重缺陷的話,這無論如何是無法得到眾人的認可,我想大眾對於英雄還是有其道德尺度的。
我筆下的陸昱霖,這位英雄人物幾近沒有缺點,起碼在人格上是比較完美的,如果說有,那也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缺點,比如有點愛逞能,愛吹牛,愛醉酒,但那是微不足道的毛病。有時也比較感性,甚至任性,或者說是有些意氣用事,當然這會對他的這個身份有所影響,因為一個出色的特工應該是很理性的人,也是一個相對來說冷酷的人,但我塑造的這位特工卻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重情重義,他之所以成為特工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所迫才走上了這條艱險之路,同時這也是他從一個熱血青年蛻變為一名優秀特工的成長之路。
當然我的男主並非神人,有些時候也有思慮不周之處,我覺得但凡是人,都會有錯漏之處,要是事事都神機妙算,件件均料事如神,那他就不是一個凡人了,而我筆下的男主是個食人間煙火的凡人,沒有特異功能,他是一步步在烽火歲月中成長起來的。他出生富裕之家,家中獨子,英俊瀟洒,博學多才,父母呵護,婚姻美滿,孩子可愛,似乎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山河破碎之時,他毅然放棄優渥的生活,投身抗戰,這種勇氣和精神是值得景仰的,而之後家破人亡的的變故和個人命運的坎坷,這種前後的對比除了令人心碎之外,更讓人對那些英雄肅然起敬,同時也會使人明白家與國之間的命運是休戚相關的,國破則家亡這個淺顯的道理。
我曾經在龍華烈士陵園,雨花台烈士陵園,歌樂山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等處駐足仰視過那裡的英魂,許多烈士其實出生都是富庶之家,但他們毅然與家庭決裂,為了心中的理想而投身革命,置生死與度外。按現在某些人的觀點,這麼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去折騰,到頭來還命喪黃泉,似乎覺得不值得。真的不值得嗎?在我看來,他們就是夸父,為了追尋理想,信仰,不屈不饒,也正是因為在這一群有學識,有膽識的人帶領下,才有了這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的變革決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換來的,而這些人無疑是革命軍中馬前卒。
所以,在人物設定上,男主人公也是不斷成長過程中,經過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漸漸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人,優秀的諜報人員。同時,我在這部作品中,凸顯家風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家風的傳承,會讓他的子孫有一種不辱祖先,光宗耀祖的樸實思想,而這一思想能成為他百折不撓的原動力。
譚敬廷這個人物也是我用心去塑造的,他是個寡言高冷的人,但內心重情重義,他追求理想,擺脫舊式婚姻對他的束縛,去黃埔軍校求學,結識了陸昱霖,二人情深義重,起初譚敬廷在戰場上英勇抗敵,無論是淞滬之戰,還是台兒庄之戰,或是崑崙關之戰,譚敬廷驍勇善戰,捨生忘死。但後來到了重慶官場,受周圍環境影響,從最初的格格不入到之後的同流合污,從追求理想信念,到追求名利權勢,直至最後的幡然醒悟,從善如流,這個人物命運起伏較大,性格也比較複雜。同時,從他對待身邊女性的態度來看,譚敬廷稱得上是個正人君子,所以我想這個人物應該能夠得到讀者的憐愛。
再說說朱弘達這個人物,他是淑嫻的大學同學,原本是個熱血青年,后參加軍統,曾經為抗戰也出過力,流過血,但這個人名利心較重,善於籠絡人心,而且官運亨通,一路順風順水,也許正因為太過順利了,所以有些忘乎所以,自從他把自己大學時暗戀的對象許淑嫻納入軍統之後,命運開始漸漸轉折了。這個人身上有對愛情的嚮往,懂得憐香惜玉,但也有兇殘,奸詐的一面。這個人物會讓讀者感到愛恨交加。
許淑妍和許淑嫻是孿生姐妹,這樣的設定是為了後面的李代桃僵做鋪墊,姐妹倆性格各有千秋:姐姐果敢,潑辣;妹妹則溫婉,賢淑,是不是讓人想起《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金環和銀環?哈哈,性格有些類似,但故事絕不雷同。從許氏姐妹身上,可以讓我們了解到當年的知識女性在國破家亡之時也能挺身而出,巾幗不讓鬚眉,姐妹倆不僅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時也兼具大氣,無畏和堅強的品質,這是我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形象。
玉蓉這個人物一開始一定會讓讀者覺得蠻可愛的,她出場時才年方十四五歲,雖然只是一個僕人而已,但性格乖張任性,伶牙俐齒。不過這個有些刁蠻的丫頭卻成為陸昱霖的左膀右臂。而她的情感方面也是一波幾折,從小她就暗戀昱霖少爺,但因為身份的緣故,只能把這份感情深埋心中,在昱霖和淑嫻結婚之後,她還是痴痴地守望這份感情,直至陸府發生變故,陸太太臨終之時把孫兒託付給玉蓉,並讓玉蓉與昱霆少爺成親,玉蓉才收起對昱霖的痴情,轉而移情於昱霆,昱霆對玉蓉的寵溺和愛憐讓玉蓉刻骨銘心,但是昱霆的去世讓玉蓉失去了依賴,在為亡夫報仇之後,她把全部心血都花在養育自己與昱霆的女兒詠兒和昱霖和淑嫻的兒女鳴兒和喻兒身上,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慈母。但在淑嫻犧牲之後,在淑妍的撮合之下,昱霖和玉蓉又燃起愛情的火苗,在昱霖被捕之後,即將被押赴刑場處決之際,玉蓉毅然決然與昱霖在獄中成親。這是一個愛憎分明且忠肝義膽的女子。相信讀者會感受到作者對玉蓉這個人物的偏愛。
除此之外,陸父的傲骨,陸母的慈善,昱霆的淡然,黃大夫的仁義,桂花的隱忍,虎仔的憨厚,勝男的頑劣,馬克的良善,林教官的威嚴,來福的傻氣,山田的殘暴,渡邊的狡詐……這些人物希望在我筆下能被塑造得形象豐滿。
除了這些主要人物之外,書中還涉及到一些小人物,比如在上海這個弄堂文化的背景中,就刻畫了八面玲瓏的房東杜太太,愛管閑事的娘姨薛太太,頭腦活絡的工人阿榮,千嬌百媚的舞女婷婷,精明能幹的水果攤老闆娘葉太太,精打細算的煙紙店肖老闆等人物形象。
我希望我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個性的立體化的形象,我希望我的努力能讓讀者滿意。
本作品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用滬語進行寫作,目的就是想讓人物更加融於環境中,更加凸顯人物性格,雖然這一嘗試不知是不是阻礙了讀者看書的熱忱,但作為本書的一大特色,也算是嘗試,就算失敗了又有何妨?
本書中有許多歷史事件貫穿在這二十年中,從一二八淞滬之戰,台兒庄之戰這些重點描述的戰爭之外,還有諸如《江聲日報》主筆劉煜生因「蓄意煽起階級鬥爭,鼓動紅色恐怖「等罪名被當局執行槍決的事件;日寇在廣州對貧民實施的秘密細菌實驗;在香港淪為孤島之後,東江縱隊對愛國人士的大營救;蔣介石推行的新生活運動;上海解放;廣州解放等真實的歷史事件,把這些歷史事件與小說情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能讓讀者有更強烈的代入感。有一種穿越到那個烽火歲月的身臨其境的感受。當然這樣寫,會增加不少難度,既要有歷史的真實感,又讓虛擬的人物有血有肉,所以有時會顧此失彼,不到之處敬請諒解。
有讀者說,這本小說寫得太悲催了,身邊的人一個個地死去,看得心情壓抑,誠然,作為以抗戰為背景的小說,不可能是輕鬆的,嬉笑的,惡搞的,那一定是嚴肅的,悲戚的,沉重的,所以這本書苦情是主基調,當然也不乏令人振奮的情節,但當看到主人公的悲慘的家庭和個人命運時,令人扼腕嘆息,其實我想表達的是男主家的悲慘命運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畢竟在十四年的抗戰過程中,三千五百萬的死難者不是虛構的數字,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有多少人英年早逝,不得善終。當我們了解到這些,才會更珍視和平的來之不易,才會感到強國強軍的勢在必行!
完本了,心安了。希望這本凝聚了我心力的作品能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