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章 後續計劃
烏圖鎮。
民兵方陣簇擁之下,白曉文回到了這裡。
災禍魔王提法斯特被消滅的消息,迅速傳遍了烏圖鎮。
鎮民們有些人仍然抱有忐忑,但更多的人卻是歡欣鼓舞,徹底相信了白曉文「赫里斯托斯」的身份,也相信在他的領導下,能夠徹底擊敗惡魔勢力,完成人類的救贖。
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踴躍加入民兵團,美麗多情的少女,也向著「赫里斯托斯」投來了熱辣的目光。
白曉文成了整個烏圖鎮最閃亮的焦點人物,多少有些不適。不過他的心理素質也不是蓋的,沖著夾道歡迎的人群揮了揮手,天生的魅力化為領袖的氣質,讓更多目睹他歸來的鎮民,更加激動崇拜。
「呼。」
回到了精神小屋,白曉文算是脫離了鎮民們的目光追逐。
赫爾巴特、巫女凱洛雯都跟在他身邊。
「赫里斯托斯大人,現在您已經徹底消滅了災禍之王。您接下來有什麼計劃?」凱洛雯問道。
白曉文心中一動。
這句話,看上去是在詢問下一步的計劃,實際上是靈界規則作出的有關神裔級任務鏈的提示。
就跟當初大一統一樣,白曉文在取得了「陣營領袖」的地位之後,就有了「制定國策」的權力,可以自行決定陣營的下一步行動計劃,觸發大一統主線任務。
而現在,白曉文在烏圖鎮已經有了強大的號召力,成了事實上的領袖。這種號召力,甚至不局限於烏圖鎮,而是能夠輻射到所有人類聚居區。
正因如此,巫女凱洛雯、赫爾巴特等等人類領導階層,對他更為尊重信賴。
基於這一點地位上的改變,白曉文也可以決定自己下一步的目標。
是繼續消滅其他次級魔王,剪除白銀之王伊斯門的羽翼?
還是直搗黃龍,消滅白銀之王伊斯門?
都由白曉文自行決定。
白曉文想了想,試探著說道:「現在我麾下的不死族部隊,實力雖然還不錯,但面對白銀之王,仍然不夠。」
巫女凱洛雯贊成地說道:「是的,白銀之王伊斯門,屬於『至強魔王』,和『次級魔王』提法斯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再多的軍隊,在他的面前,可能連出手的勇氣都沒有。」
白曉文對這位巫女刮目相看,她說的顯然是神裔生物的階位壓制,看來這個原住民巫女,見識真不少。
赫爾巴特卻是懵然無知:「為什麼連出手的勇氣都沒有?」
巫女凱洛雯道:「這是我的老師告訴我的。」
「難道愛拉斯謨大賢者,曾經見過白銀之王伊斯門?」赫爾巴特有點不敢相信。見到白銀之王還沒死,這也太命大了。
巫女凱洛雯搖頭:「我的老師,沒有見過至強魔王,只是間接了解過。他曾經遇到了一個人類,對方是『思考者』羅歇爾毀滅一座城邦之後的生還者之一……」
「有這樣的人存在?」赫爾巴特驚愕地說道,「能夠從思考者的手中逃生,也很不簡單了。」
凱洛雯道:「不,那人已經瘋了。應該就是基於這一原因,思考者才放過了他。我的老師也是費了很大的精力,才從這位倖存者的腦海中,了解到了至強魔王的可怕之處。」
停頓了一下,凱洛雯道:「當初這位倖存者就在思考者的身後百米,他手裡還有弓箭。可是,不管他怎麼努力,都無法動彈……就連他的戰友們也是一樣,像是有無形的力場,束縛住了他們的行動……當思考者施展地震術的時候,整座城邦的人類都彷彿陷入夢魘,根本沒有人能夠打斷祂。」
赫爾巴特吸了口氣:「恐怕就是這個原因,才導致那座城邦幾乎無人生還。太可怕了,在至強魔王的面前,人類連逃走都做不到。」
白曉文嗯了一聲。大概就是因為無敵了太久,這些魔王們才會這麼隨意散漫。
比如白銀之王伊斯門,手底下的一個次級魔王被幹掉了,居然連仔細調查一下的耐心都沒有,直接就把三天王晉封為不死議會,接管死去的災禍之王的地盤。
在白銀之王的眼中,祂麾下的這些次級魔王、惡魔領主,一直到最底層的小劣魔,大概都只是螻蟻,無非是強壯螻蟻與弱小螻蟻的區別。
所以祂才會組織這些「螻蟻」們按時約架,給他找點樂子。
反正,螻蟻們死掉之後,還可以重生,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白曉文漸漸摸清了魔王們的想法,原本的困惑也就沒有了。這些魔王的腦迴路,和正常人是完全不同的。
赫爾巴特又道:「赫里斯托斯大人,我們究竟怎樣做,才能消滅白銀之王?」
白曉文道:「首先,我們要找到破除至強魔王『無形力場』的辦法,讓麾下大軍,擁有在祂們面前正常戰鬥的能力。做不到這一點,一切都只是空談。」
赫爾巴特面色凝重地點頭。
白曉文繼續說道:「關於這一點,我想這塊寫著契約的石板也許是關鍵所在。巫女,我需要你儘快發掘出這塊石板的奧秘。」
白曉文取出了那一塊寫著惡魔語的古樸石板。
巫女凱洛雯點頭:「赫里斯托斯大人,我會全力以赴。」
白曉文把石板遞給凱洛雯,隨後說道:「赫爾巴特先生,在災禍之王的地盤上,有多少個像烏圖鎮這樣的人類聚居點?」
赫爾巴特道:「我知道的有七個。」
「很好,我們需要聯絡他們,將人類的力量也整合到一起。」白曉文默默盤算了一下,烏圖鎮的民兵團有五百人左右的規模,那麼七個人類聚居點,至少兩三千人的部隊還是能湊出來的。
再加上黑暗紀元位面的人類,都有爆種能力(惡魔之血爆發),實力絕對不可小覷。
既然有救世主的名頭,這股力量不善加利用,那就不是白曉文了。災禍之王的死訊,勢必極大地增加「赫里斯托斯」的可信度。這樣發動民眾,等於是順水推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