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浮雲山上浮雲觀 浮雲觀中有神仙
「浮雲山上浮雲觀,浮雲觀中有神仙;逍遙自在甚是閑,有花有酒不種田。」
一位身穿淺黃色道袍的少年嘴中咬著一根狗尾巴草,躺在山頂一張躺椅之上,仰望星空,嘴中念念有詞。
他的臉上帶著一股玩世不恭的微笑,額頭右側有一塊小小的疤痕,因為剃了一個寸頭,所以看上去極為顯眼,但卻絲毫不影響美感,反而讓少年增添一份邪魅。
仔細看去,他手中還握著一卷書,腰間也插著一卷書。
只見少年翻開手中的書籍,把書本舉起,那漫天的星斗便被書本擋住。
星光微弱,少年根本看不到書本上的字跡。不由罵了一句「沒有電燈,這真是影響我學習啊」。
借著微弱的星光,隱隱約約可見那少年道士手中書本的封面之上有《金剛經》三個大字。
一個道士,竟然在研讀佛經,怎麼看都有一股違和感,但少年渾然不覺,明顯自得其樂。
「年師父,年師父」一聲聲急促的喊聲,讓年小余營造的寂靜感被打破了。
年小余合上手中的《金剛經》,臉上出現一副慍怒之色,不過在看清來人之後,臉上浮現了笑意。
因為來人正是浮雲山下,青山小鎮的張員外,這位可是鎮上了不得的大戶人家,家財萬貫。
這位來,意味著生意上門啊。
張員外身寬體胖,穿著寬鬆的青色長袍,臉上的肥肉不斷晃動,口中大口的喘著粗氣,如果不是有小廝攙扶著,張員外估計連站都站不住了。
年小余看到這種景象,連忙從躺椅旁邊的桌子上,端起一杯茶水,遞給張員外道:「趕緊喝杯茶水,緩一緩」。
說著還貼心的把自己的躺椅讓給了張員外。
張員外喝了一杯茶水,在躺椅上坐了一會,終於恢復了氣息,看到年小余今天穿的是道袍,他果斷改口道:「小年道長,您一定要救救吾兒啊」。
「元芳兄怎麼了?」年小余不由問道。
張員外的兒子張元芳,年小余還是認識的。
當初認識的時候,是在一場驅邪儀式上,年小余還經常對其說「元芳,你怎麼看?」可惜這個世界沒有人懂得這個梗。
張員外連忙說道:「小兒不知道怎麼了,每天夜裡都會胡吃海喝,怎麼也勸不住,而且一吃就是一晚。白天就昏睡,也不肯出門,他已經這樣三天了,再吃下去恐怕要被撐死了」。
年小余不由說道:「看過大夫沒有?」
「看了,青山鎮有名的大夫都來看過,就是廣元城中的大夫也束手無策。」張員外焦急地說道。
年小余看鋪墊的差不多了,不由自語道:「難道是撞邪,這個可不好辦啊」。
「小年道長,您務必下山一趟,現在我已經把元芳給綁了起來,但不知道能堅持多久」張員外繼續說道。
年小余皺了皺眉頭說道:「有什麼事情明天再說吧,都這麼晚了,下山的路也不好走啊」。
張員外連忙說道:「小年道長,鄙人願意為浮雲觀添些香火錢」。說著從袖子中掏出一塊銀錠遞給了年小余。
年小余頓時眉開眼笑,一邊接過銀錠,一邊說著「我和元芳兄,情同手足,他遇到了這種事情,我怎麼也要去看看,我去和師父打個招呼,這就隨你下山」。
臨走還不忘和張員外說一句「這不是錢的事」。
張員外臉上陪著笑,心裡誹謗道:「我信你個鬼」。
年小余躺椅所在的位置,距離浮雲觀不過幾步的距離,浮雲觀幾乎沒有什麼圍牆。
因為圍牆都已經破破爛爛,就是大門還算像樣,上面有個牌匾,浮雲觀三個大字就寫在上面。
裡面只有一間大殿太清宮,旁邊兩座房舍,看上去甚是簡陋。
年小余邁步走進觀中,但其並沒有發現自己師父的身影。
年小余看沒人便向著右手邊而去,向前走了幾步,便邁過一道還剩下門檻高的圍牆,這裡竟然又是一間廟宇,正是福雲寺。
這福雲寺和浮雲觀就在一條線上,格局都是一樣,只不過中間的太清宮變成了大雄寶殿。
年小余看到大雄寶殿之中有燈光亮著,就知道自己師父在這裡,不由走進大雄寶殿,果然看到自己師父正在那裡偷吃佛祖的貢品。
那大雄寶殿內,一位老道,鶴髮童顏,雖然他的頭髮也是個平頭,但配上那雪白的鬍鬚,頗有一番仙風道骨之風采。
不過一名老道士在佛祖面前偷吃貢品,怎麼看都很是違和,但年小余貌似習慣了這樣的場景,並沒有在意什麼。
而是說道:「師父,我下山一趟」。
老道擺擺手:「去吧去吧,自己注意安全,出了事有為師為你兜底」。
年小余要的就是這句話,來這個世界兩年了,他知道自己師父必然是隱士高人。
因為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對這位師父可謂是好感全無,典型的江湖騙子,別看現在其一身道袍,換上袈裟他就是福雲寺的大師。
因為他既是浮雲觀觀主也是福雲寺主持,還美其名曰佛道雙休。
讓年小余跟他研習經文,學習道家典籍。
年小余自然對其嗤之以鼻,但自從跟隨師父學習佛道兩家典籍修鍊出氣息之後,再跟著這位不靠譜的大師,經歷了幾次降妖除魔。
然後了解到這竟然是一個修仙世界之後,他才徹底明悟,自己師父怎麼看怎麼都是江湖隱世高人的做派。
放蕩不羈,行事沒有任何章法。
而且隨便讓自己讀讀典籍,就能修鍊出氣息,並在這青山鎮一帶闖下不小的名頭。
哪個門派能做到,就是朝廷的稷下學宮估計也不過如此。
還有這典籍能是一般的典籍嗎,自然是至高無上的寶典,而這兩本寶典,他的師父就隨意的堆在床頭。
不錯,這浮雲觀和福雲寺只有兩本書,正是年小余腰間的兩本。
一本佛門《金剛經》,另一本就是道家的《道德真經》了,從此年小余便開始手不釋卷了。
所以自己師父隱世高人無疑,特別是每次師父給自己說「有為師給你兜底」都讓年小余有滿滿的安全感。
不過自從一年前,自己體內的氣海如濤濤江河,再研習經文體內靈力增長已經不太明顯。
但在跟隨自己師父,出門給人解決問題的時候,順手處理了幾隻害人的小妖。
年小余有新的發現,殺死妖怪的同時,他明顯感覺到了,體內靈力的增長,他這時才明白,原來打怪真的可以升級,戰鬥中提升修為是真的。
網文界的前輩誠不欺我。
所以年小余在出任務的時候便處處爭先,在每次出手都是秒殺對手之後。
他師父便真正的隱世不出了,猶記得當時自己師父臉上的欣慰和笑意。
雖然那股笑意怎麼看都有點違和,好似發現了新大陸,有驚喜有恐慌的感覺,不過依舊給年小餘一股雲淡風輕的感覺。
經過一年的苦修,自己體內的靈力雖然上升了幾個台階,濤濤江河也演變成了茫茫大海,不過年小余依舊感覺自己師父高深莫測。
聽著自己師父口中那些大能的故事,心中依舊是震撼不已。
什麼道門弟子,夜探東海仙島,打碎無數島嶼;
什麼儒門弟子北河之上斬殺千年水妖,一劍出而蒸發了十里河水;
什麼佛門弟子,深入魔窟斬殺魔頭,只打的日月無光。
還有就是南疆之地屍王一出,便是赤地千里;
血河之中的厲鬼一聲呼嘯,整個城鎮都被血水覆蓋;
黑山之中的老妖,嘴巴一張,就可以吞海吃山。
這些給了年小余極大壓力,雖然自己體內的靈力在不斷壯大,但他依然不敢出青雲鎮,畢竟外面的大能實在太多,也太危險。
自己這點實力根本不夠看。
不過在這窮鄉僻野的青雲鎮,自己還是能夠看護住的,畢竟這裡也就是一些小鬼小妖,處理他們廢不了什麼事。
這一年的經歷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和師父打過招呼,年小余便不再猶豫,背上桃木劍,手中拿了一串佛珠,便隨張員外下山去了。
正可謂,此番下山輕財寶,只為除妖扶正道。如果張員外聽到這句,一定會啐年小餘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