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威武不能娶>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可不能敗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可不能敗

  太皇太后此舉,全是在為蔣慕淵的取而代之鋪路。


  香火傳承,往大了說是天家姓孫,往小了說,是普通老百姓都會面對的傳兒不傳女。


  女兒是別人家的,外孫兒再好,也是別人家的。


  太皇太后哭得情真意切,說的不是江山,而是她作為一個頭髮花白、不知道還有幾年壽數的老太太對子孫不孝的控訴。


  當日長子一意孤行,捨棄老母南下,還帶走了她的小兒子、孫子、曾孫子們。


  這一走是母子永別,甭管兒子好不好,都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偏她的送,只能心裡送,至今都沒有瞧見兒子歸靈。


  太皇太后這個歲數,不可能往江南去了,孫祈不送順德帝回來,她這輩子都不可能摸一摸兒子的靈柩。


  順德帝停靈江南,不知何時能落葉歸根。


  孫祈不止自己不回,也不讓她的小兒子回,不讓孫子、曾孫子回。


  她這個老太太,一輩子榮華享過了,也能算得上兒孫滿堂,結果到了一腳踩棺材的時候,膝下就只有孫恪和蔣慕淵兩個孫子輩的。


  天下地下,老太太難受,太難受了!


  既然因家業而鬧得母子失和、父子相殘,那這家業也別留著了,給外孫兒去。


  如此一來,小兒子、孫子、曾孫子,總能回來了吧?

  懿旨一出,滿天下嘆息。


  三公的檄文罵得再精彩,那都是給讀書人看的,沒有念過書的老百姓根本看不懂,旁人幫著解釋了,也是囫圇吞棗,只知大概。


  他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始終是皇帝怎麼能隨便換呢。


  太皇太后的懿旨,就是寫給普通人看的。


  他們不認字,靠天吃飯,但每一家都會遇上兒孫孝不孝順、父母偏不偏心、家產如何分配的問題。


  尤其是戰火連年,順德帝丟下太皇太后南下,老百姓之中,丟下父母逃難的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兒,就算沒有故意扔下,半道上走散沒了音訊,也是尋常,到最後是不是死了、能不能歸故土都不清楚。


  將心比心,那一位就不是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了,就是個見不著兒子、孫子面的老太太。


  她面臨的痛苦,與大伙兒的經歷都有相似之處,自然也能痛她之痛。


  如此看來,似乎並不是蔣家要篡位奪權,而是當外祖母的,硬要把家產給外孫兒了。


  總不能全叫不孝的長孫給敗光了吧?

  尋常人家敗了,也就是些祖屋、細軟;城裡大戶敗了,家中奴僕、莊子農戶,都丟了活計,一家老小無依;這若是天家敗了,他們這些小老百姓真的就要餓死了……


  可不能敗!


  誰能養活全天下誰養活去,管他是孫兒還是外孫兒,老百姓總得吃飯不是。


  有三公檄文在前,太皇太后的懿旨在後,不止是京畿一帶,其餘各州府,百姓對改朝換代的抵觸都小了許多。


  當然也有激憤之人,罵就算被兒子敗光了也不便宜了外人,被街坊鄰居好一通笑話。


  讀書人駁斥三公言論,拿著孫祈發的檄文罵蔣氏挾太皇太后,是篡漢的曹賊,是奪位的司馬氏。


  老百姓笑他們讀書讀傻了,讀過書的大笑,這天下現在是姓劉,還是姓曹,亦或是姓司馬?


  都不知道轉了幾道姓了,以前姓過,現在改姓了,很稀罕嗎?


  孫家的天下也是從前朝昏庸的皇家手裡得來了,蔣家怎麼就不行了?


  與其他各處相比,江南畢竟是在孫祈的眼皮子底下,官場上自是偏孫祈。


  可孫祈還是糟心,他日日關心外頭狀況,叫三公和太皇太后的接連出招弄得心煩意亂,本就運轉不算順暢的南邊政務,更是因此耽擱了許多。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燕清真人站出來「胡言亂語」了。


  真人說他夜觀星象,江山已到易主之時,蔣慕淵為命定天子,要順應天意,才能平災禍、享盛世。


  各種神神叨叨的,一套接著一套,不管真話假話,反正唬人是夠用了。


  孫祈聽了幾段,氣得差點掀了桌案:「他怎麼不幹脆說,他當年在外遊歷時,曾挖出一塊石頭,上面刻了一個『蔣』字?」


  他聽說舊都準備順暢,蔣慕淵新年就會登金鑾殿,行大典。


  他不想落在蔣慕淵身後,催著各處將他大典的時間提前。


  禮部蘇侍郎原就被孫祈催得不行,自從三公發檄文之後,他對孫祈越發動搖。


  他科舉那年,馮太傅為主考,入朝為官,稱紀尚書為老師,兩位老師都站在了蔣慕淵那一側……


  何況,他在這兒消息不少,各種傳言下,本就對那夜大火心存疑惑,更相信三公檄文上說的新帝延誤了時間、以至先帝身死。


  蘇侍郎糾結了幾天,叫江南的冬季一凍,病倒了。


  孫祈以為他裝病,氣得不行,讓身邊人去看了兩回,確定是真的病了,也實在無可奈何。


  洪雋等幾位先生提點孫祈,除了登基大典,他眼下還要關心軍務。


  蔣慕淵行大典之後斷不會放任南邊,彼時將士南下,江南如何抵擋?

  必須收攏兵力,與北邊隔長江而治。


  孫祈豈會不想?


  可肅寧侯在外平亂,孫祈幾次催他回來,肅寧侯都是各種推脫,顯然是不肯站在孫祈這一側,也不願交出兵權。


  孫祈只能退一步,徵召肅寧侯麾下其他領兵在外的將領,又數次請成國公進宮。


  成國公每次都來,該點頭就點頭,該搖頭就搖頭,態度上挑不出錯,但孫祈總覺得不是那麼個滋味。


  因為成國公交出了兵符,卻沒有交出兵來。


  他先前帶著平叛的那些兵,在他回來之後,就全被肅寧侯抽調了,連段保戚都走了。


  各處都人手不齊,抽調是極其尋常的事兒。


  若非成國公有舊疾,平了安慶、池州后舊傷複發,兩條腿直發顫,他也領兵出去了。


  應對完孫祈,成國公回了宅子,一面烤火,一面嘆氣。


  他知道小公爺對他們段家恩重,小公爺無論支持哪一位皇子,哪怕不是皇子,只要姓孫,他們段家都義無反顧的支持。


  這一點,在安慶時,他和蔣慕淵說得明明白白。


  可若那個要登龍椅的是小公爺自己……


  成國公不是沒有掙扎過,他前些年的確受了順德帝很多斥責,但罵得有理,的確是段家做事不對,才引來了順德帝不滿。


  可更早時,段家是受了孫家不少恩榮提點的。


  他們不是開朝功臣,卻能一步到位、得封國公,可見彼時榮寵。


  現在要推翻孫家,成國公心裡過不去,可選擇效忠孫家而討伐蔣家,他也做不到。


  無論哪一種,都是「恩將仇報」。


  成國公苦惱了好幾天,才下定決心。


  彼時榮寵,是順德帝的爹給的,順德帝和他的爹都不在了,那段家就聽順德帝的娘、太皇太后的話。


  太皇太后選了小公爺,那他也這麼選。


  反正他手裡沒兵,孫祈還能讓他單槍匹馬上戰場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