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法:吐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其高者,因而越之」, 指病所在上部(高),如咽喉、胃脘等病症,可用升散或涌吐(越)的方法治療。
張從正在他的《儒門事親》中就說:引涎、漉涎、嚏氣、追淚,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串雅》記載「頂、串、截」為走醫三.……。所謂葯上行者皆曰頂;下行者皆曰串;故頂葯多吐,串葯多瀉;截者,使其病截然而止。頂、串之法很類似於吐、下之法,至於截法,凡是能迅速終止疾病發展進程,迅速取效的方法都可以稱為截法。
吐法是通過藥物以及外界刺激,使人體產生嘔吐,以去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的一種治療方法。
這句話的意思是,病邪侵入人體內部,如果所在的部位較高(胃脘以上),那我們就可以採用發越、涌吐的辦法來進行治療。
這句話也大致指出了吐法的適應症,那就是當致病物質 (如毒物、宿食等)或病理產物(如痰涎等)停留在人體胃脘以上部位而形成的各種病症,我們就可以使用吐法,使這些致病物質或病理產物從口腔排出體外,從而減少或消除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的進一步傷害,並恢復人體原有的內在平衡。
任何一種治法的選擇,實際上都是中醫「因勢利導」觀念的具體體現。
但由於吐法在使用過程中會給病人帶來某些不適,不易為病人所接受,還有些病人對吐法存在恐懼心理,所以目前很少有醫生在臨床上使用這個吐法了。事實上,吐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上,有著其他方法無法取代的效果。
比如說飲食積滯在上脘,引起胸膈飽脹、脹悶不適、噯腐吞酸、飲食不思等病症,時日較短者,如果用吐法使積滯在上脘的食物得以吐出,那患者立刻會感到明顯舒適和輕鬆感,這種效果是消食葯遠遠比不上的。
再比如,誤食了某種毒物,如果立刻使用吐法,將毒物吐出,則可以把毒物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等等。
本人曾治癒一例小兒咳喘的患者,因患兒不會吐痰,痰液均被吞入胃中,咳喘半月余,近幾天不進食,切脈時右關郁浮而滑,后採用壓舌根促其嘔吐,竟然吐出棉花絮樣白痰一攤,患兒當兒即開始進食,咳嗽吐后減輕大半,隨後調理脾胃而愈。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療痰飲方后,備有點天突、捏喉結法,來刺激咽喉部,起到涌吐,此上兩法,不需用藥,起效甚捷,唯醫者需自身體驗,感受其妙處,加深印象。如此則危急之時,倉促之間,可以隨手取效,本人切身實驗過,療效確切,不可小視此法,附如下:
1、治痰點天突穴法:
點天突穴以治痰厥,善針灸者,大抵知之。而愚臨證體驗,尤曲盡點法之妙。穴在結喉(頸間高骨)下宛宛中。點時屈手大指(指甲長須剪之)以指甲貼喉,指端著穴,直向下用力(勿斜向裡),其氣即通。指端,當一起一點,令痰活動,兼頻頻撓動其指端,令喉癢作嗽,其痰即出。
一婦人,年二十許。數日之前,覺胸中不舒,一日忽然昏昏似睡,半日不醒。適愚自他處歸,過其村。病家見愚喜甚,急求延醫。其脈沉遲,兼有閉塞之象,唇動。凡唇動者,為有痰之徵。脈象,當系寒痰壅滯上焦過甚。遂令人扶之坐,以大指點其天突穴,俾其喉癢作嗽。約點半點鐘,咳嗽十餘次,吐出涼痰一碗,始能言語,又用乾薑六錢,煎湯飲下而愈。
歲在甲寅,客居大名之金灘鎮。時當孟春,天寒,雨且雪,一兵士衣裝盡濕,因凍甚,不能行步,其伙舁之至鎮,昏不知人。呼之不應,用火烘之,且置於溫暖之處,經宿未醒。聞愚在鎮,曾用點天突穴法,治癒一人,求為延醫。見其僵卧不動,呼吸全無。按其脈,彷彿若動。以手掩其口鼻,每至呼吸之頃,微覺有熱,知猶可救。遂令人扶起俾坐,冶以點天突穴之法,兼捏其結喉。約兩點鐘,咳嗽二十餘次,共吐涼痰碗半,始能呻吟。亦飲以乾薑而愈。
2、捏結喉法:
得之滄州友人張,其令人喉癢作嗽之力尤速。欲習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結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則得其法矣。然當氣塞不通時。以手點其天突穴,其氣即通。捏結喉,必癢嗽吐痰后,其氣乃通。故二法宜相輔並用也。
第三法:下法
下法,顧名思義就是攻下。提到攻下,大家立即會想到大黃!
其實下法的目的是攻逐體內積滯,通瀉大便,藉此以逐邪外出的治療方法,運用除了藥物還有其他途徑,比如推拿也可以起到攻下的作用。
下法具有通導大便,排除腸胃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寒積等作用,用以治療邪在腸胃,實熱內結,大便不通或寒積、水結、停痰留飲等實邪證候。由於里實證病情有寒熱的不同,患者體質有虛實的差異,因此在立法上又分為寒下、溫下、潤下、逐水、攻補兼施等類型。因里實證的病情有輕重緩急之別,又有峻下與緩下的區別。
本人運用下法治療最多疾病是小兒停食的患者,經常下午和晚上發熱,患者不思飲食,大便不暢,醫院運用西藥,可以短時間控制體溫,藥力過後,體溫又升高,病之根源在於胃腸道的宿食,此類患兒經常碰到,通過下法,攻下體內宿食,患兒就能很快康復。舉個例子:
患兒 男 3歲 ,午後發熱伴胃脹三天。患兒三天前,端午節吃粽子后,消化不良,出現午後發熱,服健胃消食片無效,第二天下午發熱,遂到三甲醫院就診,具體治療方案不知,患兒用藥后熱退,至夜半又發熱,體溫38度,情急中服退燒藥后緩解。第三日下午前來就診,就診時面頰潮紅,精神較差,腹脹如鼓,大便3日未行,體溫38.5度。診斷:小兒停食。治療:攻下積食。處方:牽牛子粉5克 伴白砂糖加少許開水調后嚼服。療效:患兒服藥后2小時,解大便一次,腹脹減輕,熱退;3小時候解大便2兩次,腹脹消失。當晚吃稀飯一碗。病癒。此法治療小兒停食,真妙法也。
附:牽牛子粉用法及用量:取牽牛子1公斤,小火炒焦后,研成細粉,1公斤只取600克左右初粉,剩餘400克尾粉不用。用法:藥粉與白砂糖(紅糖也可以)拌勻后加少量開水調勻后嚼服(味道不錯,不苦且香甜)(體質虛弱可以分兩次吃,如果吃一半1小時后就腹瀉,可以不服剩下的一半,如果服藥后2小時還未腹瀉,吃完剩下的一半)。
有人可能擔心牽牛子有毒,這個大可放心,牽牛子炒后瀉下作用較強,毒性較小。三歲以下每次2-3克,三歲以上及成人每次4-5克,對於停食的病人,一般一次治好了。
體質虛弱的患兒,分兩次服用,兩次間隔時間為4小時左右。
本人每年使用不下於100人次,這幾年至少也用過三五百人,未見一例中毒的,使用時把握好一個原則,即「中病即止」。患者服藥后出現腹瀉后,即不再繼續服用此葯。
對於下法的運用,還有很多案例。
曾治療頭暈患者,西醫檢查為血粘度高,中辯證為痰濕阻滯中焦,運用健脾、理氣、化痰、瀉下的藥物,病人排除大量粘膩大便,頭暈三劑而愈……
第四法:消法
提到消法,很多人就會想到消食之法,其實消法內容非常豐富,我們臨床經常用到消法,只是沒有注意到罷了。
但凡一切有形積滯,不能通過下法清除的,均可以採用消法,小到氣、血、痰、濕之淤積,達到腫瘤包塊之形成,在治療時無不運用消法。但有一點必須明了,既然是談「消」,必須有實性物質形成,有局部淤積之表現,如果純虛無實之證,不可使用消法,否則徒傷正氣,與身體無益。
消法運用範圍比較廣泛,凡由氣、血、痰、濕、食等壅滯而形成的積滯痞塊,均可用消法。由於致病的原因和病情的不同,消散的方法可分為消食導滯、消痞化積、軟堅散結、消腫潰堅……
消法與下法均可消除有形之邪,但兩者作用不同。下法是在燥屎、瘀血、停痰、留飲等有形實邪必須急於排除,且有可能排除的情況下使用。消法則是在慢性的積聚,尤其是氣血積聚而成的徵瘕痞塊,不可能且無條件排除的時候採用。
消法也屬於攻法,只不過力度比下法輕,消之過久,必然會損傷正氣,所以消法運用的同時,適當輔以扶正的藥物,這樣消之有力,而無傷正之弊。
臨床上我們常用的四消丸,就是消法的代表,此方組成:大黃(酒炒)、豬芽皂(炒)、牽牛子(生)、牽牛子(炒)、香附(醋炙)檳榔、五靈脂(醋炙)。功能為消水、消痰、消食、滯氣,導滯通便。用於一切氣食痰水停積的治療。
消法內容豐富,在這裡,我想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消法在瘡科中的運用。
臨床上我們見到長瘡的病人,治療時首先得分陰陽,陰陽分得不對,效果就大打折扣,本人運用「消法」,總結出一方,對陰陽之瘡均有效應,而且療效異常,自定為「陰陽拔毒膏」,結合案例,介紹如下:
患者,劉某,男,43歲。小腹出現皮下包塊15天。患者15天前小腹出現一小紅點,稍癢,用手撈后,第二天出現小紅疙瘩,未予理睬,三天後長成20x30mm大小包塊,包塊色白,質硬,伴脹痛,到藥房購買」獨角膏」外用兩天。包塊沒有變小,反而增大,長至35x40mm左右,遂到人民醫院就診,收入院治療,採用點滴抗生素、燈烤、外貼醫院自製膏藥,治療四天,包塊有繼續增加趨勢,無奈中託人尋求良方。發病第十五天,經人介紹前來就診。就診時小腹包塊如手掌大,蔓腫無頭,位於肚臍下四寸,周邊略紅,質硬,壓痛,中間皮色略暗,中央有米粒大小潰破。診斷:陰疽(陰寒阻滯、氣血瘀滯)
治法:溫經散寒,拔毒消癰
用藥:陰陽拔毒膏外貼,每日一貼。連用三天。
患者貼一貼后,第二天上午換藥,腫塊已縮小1公分左右,自中央潰破處流出黃色毒液;第二貼用后,包塊縮小一半,繼續流出黃色毒水;第三貼用后,中央潰破處開始流白色膿性分泌物,用拔罐器,拔出濃根如丁,消毒后,上SMZ粉,三天後換藥,包塊消失,潰破點癒合。
陰陽拔毒膏配方及製法:
配方:紅藤400克 三七100克 川芎100克花椒100克穿山甲粉50克生草烏100克生川烏100克生馬錢子100克遼細辛60克雄黃30克乳香60克沒藥60克天丁50克冰片20克蜈蚣30條 藤黃50克 廣丹粉適量,麻油2000ml。
製法:第一步:三七、川芎、花椒、 生草烏、生川烏、遼細辛、 乳香、沒藥、天丁、蜈蚣一起打成粗粉同生馬錢子放在一起備用。
第二步:冰片、雄黃、藤黃共研成極細分備用。第三步:將紅藤加水1500ml煎兩邊,合併煎液后,小火濃縮成大約80ML左右,加入麻油,小火加熱,直至不再冒氣泡,開始冒白煙后加入第一步準備的粗藥粉,改為小火炸,炸至藥材焦枯為度。然後用鋼絲篩網過濾,觀察所得藥油的量,按照500ml油配200克 廣丹粉的比例,加入廣丹粉,邊加熱,邊用木棍攪拌(要用大一點的鍋),待藥油與丹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劇烈濃煙,葯汁轉變得黑色粘稠時,及時離火,邊攪拌,邊冷卻,待反應結束后加入第二步準備的藥粉,不斷攪拌至均勻,冷卻成膏。第四步:將第三步所得膏用冷水泡一周,每天換水一次。一周后,陰陽拔毒膏即成。用時根據包塊大小,用刀切取一小塊,放在牛皮紙上用火烤化攤開,貼在患處。
此膏陰瘡三貼轉陽,陽瘡一貼出濃,出濃后再貼一貼,不可多用。此膏治療多例險瘡,效果均神奇異常,有緣人事珍惜之。
民間中醫學精髓論
自幼受家父熏陶,學習儒、佛、道家理論,及長則專攻家傳中醫學,臨床以宇宙間的「氣」立論,陰陽合則氣化成,陰陽離則氣化停,陰陽和合身體健,陰陽離決百病生。宗《內經》治病察色按脈寫形聽聲先別陰陽,以陰陽辯證,治寒以熱,治熱以寒,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以六經指導據陰陽證用藥,有是證則有用是葯。
明燈醫學組疑難免費諮詢微信:262412996
文章轉載自:明燈醫學官網
http://www.mingdnegyixue.com
www.mingdnegyi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