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奇臍療:臍療,為什麼用麵粉
經常有患者在我們門診見到成袋的麵粉感到驚奇,見到一個個規整的面圈而驚嘆,更有人會好奇:臍療,為什麼要用麵粉?今天,就和各位聊一聊麵粉與臍療。
古人臍療,面圈並非以麵粉為主,而是另一種植物蕎麥。如李梴《醫學入門》:「溫臍種子方,五靈脂、白芷、青鹽(各二錢),麝香(一分)為末,另用蕎麥粉,水和成條,圈於臍上,以前葯實於臍中。」鮑相璈《驗方新編》:「將蕎面為圈,烘微溫安臍上…面圈深寸許,橫徑一寸六七分,麵餅如圈大。如無蕎面,即麥面亦可。」當今社會,小麥的種植範圍與產量遠遠高於蕎麥,在功效近似的情況下,我們一般選擇小麥面作為面圈製作的原材料。概括來講,有六大優勢:
1 取材方便
如上文所講,小麥是世界是三大穀物之一, 2010年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6.51億噸),僅次於玉米(8.44億噸)。在中國,2015年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44億公頃,2015/16年度中國小麥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3019億噸。如此龐大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使麵粉成為中國最為尋常的物品,取之方便,用之不竭。在門診使用,亦取其取材方便之利。
2 可塑性強
麵粉和水后,可製作各式各樣的面點。在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膠東花餑餑,在2009年膠東花餑餑民俗就被列入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就花餑餑的除了膠東婦女的心靈手巧,更重要的是麵粉和好后的可塑性。門診所使用的面圈必須按照嚴格的水面比例活好,在保證軟硬適度的前提下,再按照要求做出規定的大小深淺,以期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3 不易過敏
在我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經有「告麥」記載,這就說明公元前1238-前1180年小麥已是河南北部的主要栽培作物。到明代《天工開物》(1637年)記載,小麥已經遍及全國,在糧食生產上佔有重要地位。如此長遠的種植和食用歷史,保證了國人近百分百的避免與麵粉接觸會產生過敏,這樣大大提高了臍療的安全性
4 密封性好
軟硬適中的面圈在與人體皮膚充分接觸后,面圈底部與人體皮膚在體溫、艾灸的熱度以及神燈照射下會粘合在一塊,形成一個密閉的空間。這一密閉空間為面孔中的臍療藥物產生葯氣共振提供了空間,在艾炷燃燒的作用下,葯氣透過神闕穴向人體滲透,從而發揮臍療的神奇作用。
5 比熱容大
相比較於現在市場上玉石類、陶瓷類的臍療用品,麵粉製作的面圈具有比熱容大、熱傳導慢、蓄熱保溫能力好的優勢。門診所用面圈形狀、大小、厚薄、軟硬均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所用艾炷也必須保證緊實不鬆散、大小需適度,故在臍療過程中,患者可以感受到持續的溫熱而又無灼熱感
6 小麥補虛
小麥本身即有養心,益腎,除熱,止渴的功效。可治臟躁,煩熱,消揭,泄利,癰腫,外傷出血,燙傷等。《名醫別錄》記載小麥:「除熱,止燥渴,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本草拾遺》載:「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本草再新》則說:「養心,益腎,和血,健脾。」《黃帝內經素問》更是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之說。以麵粉為面圈,可有補虛之效。
學技術、漲知識,幹事業,國奇(臍療)助你圓醫學之夢,帶你走向成功之路!369090170 (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