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結束,真正的帝王7
她怎會用和婧兒淵源極深的護龍衛去和東方燁的人血拚。
護龍衛這些年已經夠苦了,數百年過去對鳳鸞依舊忠心耿耿,回到鳳鸞效忠,她不會讓他們輕易送命
所以
如果帝王之路國泰民安注定血流成河,一定要選擇死一些人,那當然是死對方的人
此刻千青嫵眼中是一個帝王的殺伐無情
而同樣在水月綠洲範圍內,此刻無數人心底無異於真正的驚天駭浪
特別是看到一批驍勇善戰的黑甲軍倒下後
他們終於明白,在沙漠這種酷烈的需要強烈消耗體力的環境,為什麽東方燁的人還穿著全身重甲了
這重甲原來不是防刀劍,而是鳳鸞的神秘武器
然而鳳鸞神秘武器的威力比他們想象中厲害多了,即便黑甲軍針對性的全副武裝到這個程度,隻要被鳳鸞那武器打中要害,也是一擊斃命
關於鳳鸞的神秘武器,不少有心人是知道一些端倪的。
就算從鳳鸞這方麵查不出來,但近來不是沒出現過讓人駭然的武器。
九兒曾經出現在百裏緋月的刑場用的那個武器,讓不少有心人順藤摸瓜摸到大景蜀地慕家身上,又摸到慕家家主和鳳鸞女帝有淵源這事身上。
但都覺得慕家到底隻是一方土地上的世家,不少人都覺得慕家私底下是效忠鳳鸞的。說不準慕家就是鳳鸞安插在大景的一股暗勢力。
專門為鳳鸞研究那駭人武器之類
這些人害怕鳳鸞的神秘武器,更覬覦鳳鸞的神秘武器,但都沒有親眼看到來得震撼,來得兩股戰戰
曾經,千虞色聯合外人禍亂鳳鸞,鳳鸞的武器也被拿出來過。
但是當時是在鳳鸞,後來千虞色的陰謀算計更是被戳破擊敗,能跑出鳳鸞的禍亂者自然不多。
流傳出來的消息更是似是而非。
眼下
這樣的武器,這根本就是所向披靡屠殺的大殺器啊
有這樣的殺器,鳳鸞如果要稱霸天下,不過是手到擒來的事
有這麽危險的武器,即便是東方燁也不會在最前線。
但即便東方燁在最安全的後方,此刻也得到了消息。
東方燁身邊的人雙掌捏成拳,盡力壓下心底的滔天的殺意,“主上,鳳鸞的武器一出,我們頃刻間死傷無數。”
死傷無數這幾個字幾乎是從牙縫間咬出來。
現在跟在東方卿身邊的人都是東方卿一直以來在暗中培養的,這些人和那些黑甲軍都屬於常年不見光的,在一起這麽多年,不光是同僚,更是兄弟
看見打小訓練身經百戰的兄弟這樣倒在那樣的武器下,怎忍得下心中的殺意和憤怒
東方燁緩緩閉上眼睛在睜開,“出了多少武器”
回複的人忍著悲痛和殺意低沉道,“比我們查到的鳳鸞所存的武器多了起碼三分之一。”
那樣的武器比他們查到的還多三分之一,可想而知威力多駭人
東方燁無比冷靜,“夜梟,你心亂了。”
夜梟垂首,“屬下”
東方燁淡聲道,“引出鳳鸞的所有武器,本也是我們的目的之一。”
夜梟頭垂得更低,狠狠咬住嘴唇。
這次大家要做什麽犧牲,所有人心底都有數。也是心甘情願為主上盡忠,為主上效命,隻要主上需要,甚至時刻奉上自己的性命,絕不半點遲疑
“屬下明白了。”
東方燁也沒多說,隻是又道,“蜀地慕家那邊的最新消息如何”
“按腳程,慕家大小姐慕青和那名神秘的書生模樣的秀致男人應該很快就會來到水月綠洲。不過”想到查到的,又補充道,“也不一定。慕家大小姐是很想快點找到淩小姐等人。但她身邊那個書生一直帶著她在繞路,顯然並不願意讓她跑到旋渦中來。”
“而蜀地慕家那邊沒有太大的動作,他們的家主行蹤一向不定,屬下無能,還是沒查出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鳳鸞多出這三分之一的武器應該是來自蜀地慕家。”
見東方燁沉吟的樣子,夜宵再次道,“主上,重重跡象表明,蜀地慕家隻怕真的是鳳鸞安插在大景的暗勢力。”
但這個說法顯然又很矛盾。
如果蜀地是鳳鸞的勢力,那麽當初鳳鸞女帝受困在蜀地,還遭了那樣的大罪。
為什麽慕家那麽費力才把鳳鸞女帝找到救了出來
這根本說不通。
夜宵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東方燁意味莫名道,“因為救出鳳鸞女帝之前,蜀地慕家還隻是蜀地慕家。”
夜宵立刻明白過來,這是說蜀地慕家和鳳鸞女帝是救出人之後才達成某種統一戰線關係的。
東方燁的確是這麽認為的。
蜀地慕家出了那樣的武器,這樣的事他怎可不去深查。
但他的人查下來,蜀地慕家雖然在蜀地很有分量,但也隻是生意做得廣些而已。慕家從興家到曆代男丁,一部分從仕進了官場。
官位不低,但也都沒做到一品大員程度。
慕家的人在官場都是些挺務實的職位,做的也是一些務實的事。
不結黨不徇私,就真正隻是做官做事。
一部分經營家裏產業,一代代產業越做越大,到今日的蜀地龍頭。
現任慕家家主是十來年前才回到慕家的,這個人性子瀟灑浪蕩了些,做事往往出人意料。他出現在慕家後,把慕家的產業更是做大到四海諸國,囊括了各行各業,說是商業詭才不為過。
但沒查到任何這些年他和鳳鸞武器有關係。
至於這個人到底是慕家流落在外的血脈,還是怎麽的,這不重要。
東方燁認為有一點,也是唯一最可能的一種可能。
不管慕家家主慕逸之和慕家有沒有血脈關係,十來年前他進入慕家,隻怕就是被安排好的,
那個時候鳳鸞女帝失蹤,無人知曉其下落。
鳳鸞真正掌權的人是和鳳鸞女帝一向不合的鳳鸞太後。
這個慕逸之隻怕是鳳鸞太後的人
後來慕逸之找到鳳鸞女帝,不管出於什麽原因,從忠於鳳鸞太後變成了忠於鳳鸞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