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周瑜病逝葬巴丘 孫權降魏受九錫
卻周瑜奮起,乃披甲上馬。諸軍眾將,無不駭然。遂引數百騎出營前,望見漢軍已布成陣勢,關羽自立馬於門旗下,揚鞭大罵曰:“周瑜孺子,料必橫夭,再不敢正覷吾兵!”
罵猶未絕,瑜從群騎內突然而出,曰:“關羽匹夫!見周郎否?”
漢軍看見,盡皆驚駭。關羽回顧眾將曰:“可大罵之,以激此戰!”
眾軍厲聲大罵。周瑜大怒,使戰將出迎。比及太史慈欲出,周瑜大叫一聲,口中噴血,墜於馬下。漢兵衝來,東吳眾將向前抵住,混戰一場,救起周瑜,回到帳中。程普問曰:“都督貴體若何?”
瑜密與普曰:“此吾之計也。”
普曰:“計將安在?”
瑜曰:“吾身體苦無痛楚,欲令漢軍我病危,必欺敵也。可使心腹人數十騎去城中詐降,吾已死。今夜曹仁必來劫寨。卻於四下埋伏,一鼓而可擒曹仁,必得南郡矣!”
程普曰:“此計大妙!”
隨就帳下舉起哀聲。眾軍大驚,盡傳言都督箭瘡大發而死,各寨盡皆掛孝。
卻關羽在城中與眾商議,言周瑜怒氣衝發,金瘡進裂,以致口中噴血,墜於馬下,不久必亡。正論間,忽報吳寨內走出十數軍士到來,有密報的言語。中間亦有二人,原是擄過去的。關羽慌忙下廳問之,軍士曰:“今日周瑜在陣前金瘡碎裂,歸寨而死,即目眾將收拾掛孝。我等皆被程普之辱,故特歸投,以報此事。”
關羽大喜,賞賜了畢,隨即商議:“今晚便去劫寨,奪周瑜之屍,斬其首級,送赴許都。”
馬謖曰:“不可急躁,應待丞相商議。”關羽乃止。
卻龐統自南下沔陽,布九宮八卦陣,斷周瑜歸路。乃回南郡,會合關羽,關羽將近日之事,如數告知。
統笑曰:“公瑾數盡矣,這等計策,兒也瞞不過!某觀罡星此處,太白星臨於東南,將星暗弱。前者已墜一星,正合漢升射敵將潘璋,東吳兵敗隻在旦夕之間。”
雲長問之,士元曰:“此乃‘李代桃僵’之計也。虛名奔喪,實賺吾等劫寨,伏兵乘勢拿下吾等,便就殺入城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
雲長曰:“如之奈何?”
士元曰:“大將軍寬心,便收拾窩弩,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鼇魚。等周瑜到來,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
統喚李嚴聽了計:“如此如此,其餘我自有擺布。”關羽大喜,自作準備。
瑜見大軍出南郡,大笑曰:“原來今番也中吾計!”
當日黃昏,調撥已定。初更後李嚴授計離南郡,徑取周瑜大寨。來到寨門,不見一人,突入中軍,但見虛插旗槍而已。四下炮聲齊發,東門韓當、蔣欽殺來,西門周泰、淩統殺來,南門徐盛、丁奉殺來,北門陳武、呂蒙殺來。將李嚴困在陣中,忽又一聲梆子響,瑜聞之大驚,勒馬回看。一人打“令”字旗於馬前報曰:“左右探得四路軍馬一齊殺到:廖化從江陵殺來,周倉從秭歸殺來,黃忠從公安路殺來,關平從孱陵路殺來,四路大軍圍將過來。喊聲遠近震動百餘裏,皆言要捉周瑜。”李嚴翻身殺回,東吳兵大敗逃散。
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複裂,墜於馬下,左右急救歸船。蘇醒,忽有人傳報,關羽、龐統在前山頂飲酒取樂。瑜大怒,咬牙切恨而言曰:“你道我取不得荊州,吾誓取之!”
正恨間,人報吳侯遣宗弟孫瑜到。瑜字仲異,乃孫權叔父孫靜之子。周瑜接入,盡言其事。孫瑜答曰:“吳侯令吾等撤兵,守備東吳。”
周瑜哀歎,調大軍回東吳,行至不遠,瑜在馬上看見前麵臨山傍江,一陣殺氣衝而起,遂勒馬回顧眾將曰:“前麵必有埋伏,三軍不可進矣。”
即倒退十餘裏,於地勢空闊去處擺成陣勢,以禦敵軍。即差哨馬前去探視,回報曰:“無軍屯在此。”
瑜不信,遂下馬登高望之,殺氣複起。瑜再令人仔細觀之,回報曰:“一騎之跡也無。”
瑜見日將西沉,殺氣越加,心中猶豫,又令人探之,回報曰:“江邊止有亂石八九十堆,並無人馬。”
瑜大疑,尋土人問之。須臾,引數十人到。遜問曰:“亂石作堆者,何也?”
土人曰:“此石乃鳳雛龐統數月之前,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乃於沙灘之上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此處地名漁腹浦也。”
瑜聽罷,上馬引數十騎來看石陣,立馬於山坡之上,但見四麵八方,皆有門有戶。瑜笑曰:“此乃惑軍之術也,有何益焉!”
遂引縱騎下山坡來,直入石陣觀看。部將曰:“日暮矣,請都督早回。”
瑜方要出陣,忽然狂風大作,飛砂走石,遮蓋地,但見怪石嵯峨,槎枒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牆;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瑜大驚曰:“吾又中龐統之計也!”
急欲回時,無路可出。正驚疑之間,忽見一老人立於馬前,笑曰:“將軍欲出此陣乎?”
瑜曰:“願老者引出之。”
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並無所礙,送至山坡之上。瑜問曰:“老者何人也?”
老人答曰:“老夫乃司馬徽也,此石陣,名‘八陣圖’。反複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窮,可比十萬之精兵也。擺陣之人臨去之時,曾分付老夫道:‘數日之中,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引而出之。’老夫隱於此山,專學道義。卻才在於山岩之上,忽見將軍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然葬身此處矣。老夫不忍,特自‘生門’引出也。”
瑜曰:“公曾學否?”
司馬徽曰:“變化無窮,不能學也。”
瑜慌忙下馬,拜謝而回。左右問曰:“此人何不殺之?”
周瑜曰:“此仁者之人也。”
遂令催前軍行。兵至巴丘,人報上流有軍,截住水路,乃周倉、關平也。
周瑜觀畢,長歎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吳侯。乃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何命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事。吾死魯肅繼之,肅後呂蒙。”眾皆問呂蒙之後,何人?周瑜不言。昏絕。徐徐又醒,仰大歎曰:“伯符,吾負汝也,漢軍鳳雛尚且如此多謀,如臥龍至,東吳亡矣!”
連歎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後一年,太史慈、魯肅、孫翊亦相繼病故,江南之地多英才,奈何股肱之臣皆早夭。
卻周瑜靈柩歸吳,孫權下令與兄孫策同葬,又令大、喬守靈。自召文武商量對策。
張昭進曰:“關羽有龐統、馬謖二人用計,大江之阻,極切難知。可差人書信,往曹魏求援,願稱臣。兩路夾攻,方可圖謀也。”
權曰:“正合吾意。汝料軍中,誰可行此計?”
言未畢,階下一人進曰:“吾去!”
權視之,乃中大夫趙谘也。權曰:“德度有何良策?”
谘曰:“主公可作一表,某願為使,赴許都去見魏帝曹丕,陳利害,使襲漢中,則漢兵自然回矣。”
權曰:“此計最善。卿此去,休失了東吳氣象。”
谘曰:“若有些所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麵目麵見江南之人物乎!”
權大喜,即寫表稱臣,令趙谘為使。
星夜到了許都,先見太尉賈詡等並大官僚。次日早朝,賈詡出班奏曰:“東吳遣中大夫趙谘上表。”
曹丕笑曰:“此欲解漢軍也。”
令放入,拜伏於丹墀,百官稱賀。丕覽表已畢,遂問谘曰:“吳侯乃何等之主也。”
谘奏曰:“乃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丕大笑。谘問曰:“陛下何笑也?”
丕曰:“朕笑卿過獎太甚也!”
谘曰:“陛下聽臣以解之。”
丕曰:“卿言合理,朕即準其表也。”
谘曰:“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甘寧而不害,是其仁也;取山越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於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丕又問曰:“吳主頗知學乎?”
谘曰:“吳主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誌存經略;少有餘閑,博覽書傳曆代史籍,乃豐采奇異之人,不效書生尋章摘句而已。”
丕曰:“朕欲伐吳,可乎?”
谘曰:“大國有征伐之兵,國有禦備之固。”
丕曰:“吳難魏乎?”
谘曰:“帶甲百萬,江、漢為池,何難之有?”
丕曰:“東吳如大夫者,有幾人?”
谘曰:“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輩,車載鬥量,不可勝數。”
丕歎曰:“‘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卿可以當之耳。”
於是魏帝即時降詔,命太常卿邢貞捧冊,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趙谘謝恩出城。
大夫劉曄諫曰:“今孫權懼漢軍之勢,故來請降,以畏敵人之勢耳。以臣之愚見,漢、吳交兵,乃亡也。陛下可遣上將,提數萬之兵渡江襲之。漢攻其外,吾攻其內,吳國之亡,不出旬日也。吳亡,則漢豈能久存乎?願陛下察之。”
丕曰:“孫權禮服朕,朕若攻之,乃失信於下也。朕初登大位,此等詐謀,不可用之。”
劉曄又曰:“孫權雖有雄才,乃殘漢驃騎將軍、南昌侯之職耳。官輕則勢微,江南之民有畏中原之心,不可加以王位也;若加以王位,則去陛下一階耳,禮秩衣冠俱相亂也。今陛下信其詐降,加以王位,賜其九錫,乃與虎添翼也。孫權若退漢軍之後,外盡禮以事中國,而內無誠心即漸怠慢,故使陛下生怒。陛下若興兵伐之,孫權必普告江南之民,曰:‘孤事中國,不失臣下之禮。今無故起兵而來,必擄我人民,掠我金帛,欲得江南子女而為妾婢矣。’吳民信其言,上下同心,而戰加十倍也。今陛下若不乘危除之,後必有悔。”
丕曰:“不然。吳兵勢弱,特看吳、漢交兵,若吳國滅,我等亦危矣,那時再除之,難於登也?朕已決定,卿勿複言。”劉曄羞慚而退。
魏帝不從劉曄所諫,命太常卿邢貞同趙谘捧執冊錫,徑回東吳。
卻孫權集聚多官,商議解漢軍之事,忽報:“魏帝封主公為王,宜當遠接。”
顧雍諫曰:“主公隻宜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之位,不當受魏帝封爵。”
權曰:“當日沛公受項羽封為漢中王,蓋宜時也,何故推之?”
遂率百官出城迎接。邢貞自恃上國使,不行下車,端坐車上,斜視吳國人物。張昭大怒,向前叫曰:“汝雖是上國使,安敢妄自尊大,以為江南無智勇之人物乎?以為江南無方寸之斧刃乎?”
邢貞慌忙下車,與孫權相見,並車入城。忽車後一人放聲哭曰:“吾等不能奮身舍命與主公並魏吞漢,令主公受人封爵,豈不辱乎!”
言訖,滾下馬來,以頭撞地而哭。邢貞聞之,歎曰:“江東有如此之士,終非久在人之下乎!”
貞問之,乃偏將軍徐盛也。貞遂不敢輕待。
卻孫權受了封爵,眾文武官僚拜賀已畢,命收拾美玉明珠、犀角玳瑁、翡翠孔雀、鬥鴨鳴雞山雉等件,遣人齎進謝恩。張昭諫曰:“貢獻之物,莫非人情。”
權笑曰:“利足以結人心。今貢獻之物,皆瓦石之類耳,何足惜哉!”眾官歎服。
卻關羽自大勝周瑜之後,便令軍士歇馬半月,以養銳氣。細作人來奏關羽曰:“東吳求救於魏,魏封孫權為吳王,又發兵來攻取荊州。”
關羽大怒,即傳進兵。揮軍北伐樊城,聲勢震。
樊城前麵繡旗開處,雲長橫刀出馬。呂常卻欲來迎,後麵眾軍見雲長神威凜凜,不戰而走,呂常喝止不住。雲長混殺一陣,魏軍大敗,馬步軍折其大半,敗殘軍奔入樊城。曹仁急差人求救。使命星夜至洛陽,將書呈上魏帝曹丕,言:“關羽聞魏國興兵助東吳,乃率兵見圍樊城,其危至急。望撥大將前來救援。”
曹丕指班部內一人而言曰:“隻叔父可解樊城之危。”
其將應聲而出,眾視之,乃曹丕族叔,複姓夏侯,名惇,字元讓。惇曰:“某求一將作先鋒,領兵同去。”
丕又問曰:“誰敢作先鋒?”。
一人奮然出曰:“某願施犬馬之勞,生擒關羽,獻於麾下,上報陛下寵遇之恩,下救黎民倒懸之急。”
那人是誰?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