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楊提轄
林家娘子言畢暗暗抽泣起來。
那漢子罵道:「婦道人家,休要多嘴。」又怕柳雲卿不願意,補充道:「那楊提轄亦是忠義之輩,一身的好武藝。他家娘子也燒的好湯水,兒子又被那官人抬舉,前些日子過了解試,在那太學讀書。他那門戶比小人齊整哩。」
「林娘子不必如此。大官人正卻人手,自然將你們兩家請到府上就是。」
那楊提轄將河北道上的事一力承擔,並不讓林家分憂,誠乃堂堂男兒。而林教頭眼下家徒四壁,此刻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但卻推讓於楊提轄,自然也是義子當頭的好漢。
此二人正是家丁的上上之選,柳雲卿自然有心一併雇傭,「聞聽教頭與提轄在河北道之事,小底已然知道楊提轄與教頭皆是忠義之輩。小底何德何能,能有幸結識此等好漢哩。小底意欲將楊提轄也一併請來,只是他家公子都通過了解試,豈能為人看家護院。」
聞聽柳雲卿此言,那林家大娘馬上變得高興起來,林教頭也不無欣喜而說道:「楊提轄家道突變,並無一二文的進項。楊家大郎又在太學讀書,正需要錢哩,他豈能不應。」
「如此最好不過了。還請教頭帶路,小底這就與他面談。」柳雲卿高興的說道:「還請林娘子此刻便收拾收拾,之後就去柳家灣可好?」
「這……這……」林娘子吞吞吐吐的,好似有話要說,而又諾諾不能成言。
「登……大官人好不著急,月錢都沒談哩。」
「哦!」柳雲卿聽后一笑,道:「小底急切了。林教頭公子要在度假村做管事,月錢自然有規章可循。你夫婦二人每月八貫可好?」
「八貫!」林教頭聽后好不驚訝,道:「大官人抬舉了!」
此時尋常人家雇傭家丁,不過每月一二貫的錢物。聽道有八貫之多,林娘子那是眉開眼笑,心下就迅速的計算了一番:「每月八貫,一年就有九十六貫,再算上兒子掙的,全家少說每年有一百五六十貫的進項,十年之後,也能在這寸土寸金之地買上一院整齊的院子了。」
林娘子笑著朝柳雲卿側身福了三福,言道:「大官人抬舉。當家的,你還不快帶路去。」
「小人謝過大官人收留之恩。」林教頭說著站起身來,拱手道:「大官人,小娘子隨小人這邊走。」
此刻在場眾人皆心情舒暢,走起路來,也是虎虎生風,大步流星地又往巷子深處走了三五十步,又見一低矮逼仄的院落。柳雲卿,十三娘隨林教頭,弓著身子鑽過敞開著的大門,就見一人坐在屋子門口,磨著一柄朴刀。
那人魁梧雄壯,好似龍盤虎踞一般,頜下絡腮短須如鋼刺似的,根根樹立著,濃眉大眼。身穿麻布長袍,見林教頭領著二人入門而來,心下疑惑,急忙起身言道:「剛剛還想著與林家哥哥吃些淡酒哩,不想這般巧來。」
「阿弟,你我的造化來了!」林教頭高高興興的說道:「這是柳家灣的柳大官人,天波門那邊的王家小娘子。」
「竟是貴客臨門,某家這廂有禮了。」
柳雲卿與十三娘也少不得行禮,十三娘道:「聽聞提轄在河北道上失了手,而今正是秦瓊買寶馬的時候,大官人正要請那護院看庄的莊客。所以林教頭這才薦了提轄哩。」
楊提轄聽后,疑惑的看了一眼林教頭,迎接三人進了屋子,在一張低矮黝黑的小几旁坐下,這才語重心長的說道:「哥哥此刻也無勾當做來,如此良機休要推辭,某家還過得下去。」
見二人如此情形,柳雲卿深受感動,笑著說道:「小底去請教頭之際,教頭便薦了提轄;如今提轄又薦教頭。教頭與提轄真是義薄雲天,小底三生有幸,竟結識二位這般豪傑哩」
「孔融讓梨實乃虛渺之事。今日提轄與教頭這番謙讓,卻是奴奴親歷,令人好不感慨。」
「阿弟勿憂,大官人已決定將你我二人並渾家全都雇傭,且每月八貫月錢。如此以來,阿弟就不需擔憂大郎在太學之中的開銷了。」
「啊!」
楊提轄聽后也甚是驚喜,急忙起身作揖,道:「小人謝過小娘子舉薦之情,謝過大官人抬舉之恩了。」
那楊家娘子正在廚房燒湯,院子狹小,距此離不遠,故而也聽到了此事,自然喜上眉梢,端著茶湯走了進來,側身行禮道:「家徒四壁,慢待了伯伯與大官人並小娘子了。」
柳雲卿眼見楊家娘子雖布裙荊釵,倒也漿洗的乾乾淨淨,舉手投足之間落落大方,並不似尋常人家的女兒。正要說話,就聽林教頭言道:「你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某家與阿弟還未走河北道之時,那日不是齊齊整整的飯菜。還是受某家連累了。」
「伯伯不必如此。河北道失了手,那官人把伯伯與拙夫下了大牢。那時情形兇險,奴家典賣院子也正當其時哩。」
這女人竟然如此大義,柳雲卿聽后不免高看一眼。又聽那楊提轄不無自豪的言道:「小人這渾家,也還識文斷字。只是岳丈家中生了變故,倒嫁了小人這樣的粗鄙漢子,也委屈了她。」
「貴客在家,郎君休要胡說。」
見他二人夫妻情深,十三娘深受觸動,笑著說道:「楊家娘子能識文斷字,大官人何不將他月錢提高一二。」
柳雲卿聽后也有此意,正要說話,又聽那屋中有小孩啼哭,好似剛剛睡醒,楊家娘子說道:「奴家還有女兒要照料。月錢與楊家大嫂相同已然是大官人開恩,豈敢再拔高哩。」說著走進屋中,照顧孩子而去。
柳雲卿轉而又想到,楊家娘子月錢提的高了,那林家夫妻心上自然膈應,故而也就沒有言語。
與林教頭與楊提轄說定護院之事,柳雲卿便留下了三四貫銅錢,讓他兩家雇車搬家,自己則又與十三娘往那南熏門而行,那裡正是難民集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