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祚長延> 第三十一章 虎痴許褚

第三十一章 虎痴許褚

  曹仁逃走之後,城外大軍總算可以穩定了。

  于禁和徐晃功勞最大,于禁升為揚威將軍,仍然領兵守在許都城中。

  徐晃升為討逆將軍,封漢寧亭侯。

  其他有功校尉也都各自有封賞。

  當時的將軍名號主要只有八個,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還有四方將軍,也就是前後左右將軍。

  這些才是正宗的將軍,是可以開府,有屬掾的,也不是什麼時候都有,一般是戰時才會有。或者是外戚掌權之後,為了讓自己位高於三公,便給自己加了大將軍號,比如梁冀。

  另外還有些中郎將,是需要的時候才設置的,比如盧植的北中郎將等,統領的主要是虎賁郎羽林郎和北軍五校兵士。

  最後就是那些雜號將軍了。

  征戰多了,將軍名號不夠用,很多人又屢立軍功,總不能讓人家一直頂著校尉的頭銜吧,因此雜號將軍名號就應運而生了。

  歷史上三國到了後期,那些將軍名號更亂,既有劉漢帝國的將軍,也有曹操魏王國的將軍,劉備漢中王國的將軍。

  比如關羽的前將軍,就是漢中王國的,與漢朝其實沒什麼關係。

  照理說于禁和徐晃的功績,還達不到揚威和討逆這兩個將軍名號。

  劉協主要是為了對他們施恩,讓他們真正的忠於自己。同時也為了激勵其他人,讓其他人像他們一樣,如果想要得到高爵厚祿,就得要為自己賣命。

  只是封賞太過也有弊端,就是他們以後再立功時,就會很難封賞。等到賞無可賞的時候,除非他們自己懂得功成身退,否則就只能如歷史上的那些君主一樣,要麼杯酒釋兵權,要麼就只能找理由殺掉了。

  不過現在還不是劉協該想這些的時候,他只想著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的把兵權抓在自己手裡。

  夏侯淵雖然這次沒有功,甚至還可以說是有過,但現在軍中只有他有資歷統領大軍,又有夏侯惇在兗州的關係,劉協只得升他為右將軍。

  不過同時收回給他的符節,給徐晃的符節也已收回。

  劉協本來想要恢復虎符制度,分于禁徐晃和夏侯淵各為一軍,分別給他們虎符,憑虎符對上之後才可以調動兵馬。

  但是被侍中荀攸給勸住了。

  荀攸以為,現在還是屬於戰亂時代,如果嚴格以虎符調軍,則各軍將會失去主動權,容易失去戰機。而且虎符制度代表著嚴重削弱夏侯兄弟的統兵權力,很可能會激起他們的過度反應。

  劉協一想也是,現在曹氏衰落,但是夏侯氏算是崛起了。夏侯惇主政兗州,得要想個辦法把他調走才行。

  現在劉協算是親自掌權,不過底子還是太薄,無論兵力還是財政,都不足以能讓劉協為所欲為。外加各地州郡情況複雜,還不是動他們夏侯兄弟的時候。

  其實曹操被刺的消息送到兗州后,夏侯惇即派五百人到朝歌去等著董承。只是伏完派人去通知董承時,即吩咐告訴董承,讓他不要從朝歌走,以防夏侯惇的堵截,最好是翻過太行山,先進入并州,再從并州回冀州去。

  這麼走路遠不說,路還非常難走,不過還是命最重要,雖然並不是董承刺殺曹操,但這罪名他也洗不清了,只能依照伏完所說的,從并州繞路走。

  夏侯惇本來是想帶著董承的人頭回去獻祭給曹操的,現在沒有董承的人頭,回去又怕兗州有事。

  所謂有事是怕有人來佔了他的權力,他現在在兗州的勢力還不夠穩固。經過再三考慮之後,他便決定不回許都,一切等穩定之後再說。

  曹昂在曹操墓地旁邊結廬,決定在此服喪三年。

  漢代有服喪三年的禮制,許多人當官的時候,如果家中有親人去世,一般都會去官歸喪,而且要服三年之喪。

  比如袁紹當濮陽長的時候,遭母喪,回來服了三年母喪,然後他又追服了三年父喪。他在墓旁結廬住了六年,這六年是不能吃酒肉,不能近女人,不能聽音樂,甚至是不走親訪友的。所以袁紹能夠有名,聚來人才,也不是沒理由的。

  話說回來,曹昂還向劉協上表,辭去襲受曹操的武平侯之爵。

  劉協當然不允,曹操之死的事情可以算是結束了,但影響仍然存在,劉協想要讓世人都看到,他對曹操到底有多好。

  因為此時民間也有些傳言,說是他和夏侯淵合謀殺死了曹操。為了消除掉這些傳言,他只能對曹操的後人好得不能再好。

  曹昂堅持辭去武平侯爵,三次上表,但劉協也三次不允。曹昂無奈,他是想讓自己白身為曹操守孝,還把曹操之死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不配襲受曹操的爵位。

  郭嘉知道之後,私下去教了他一個辦法,讓他把爵位讓給弟弟曹丕。

  曹昂第四次上表,便是把武平侯爵位讓給曹丕襲受。劉協也知道曹昂之志,反正曹丕和曹昂都一樣,都是曹操的兒子,誰襲受都無所謂,便也同意了。

  轉眼到了建安二年二月中旬,劉協想起了楊彪,恢復了楊彪的太尉之職,司空之職因為曹操剛死不久,便先留空,張喜任為執金吾,伏完遷為大司農,為劉協掌管國家財政錢糧。

  曹操想要征討的張綉,劉協召集眾人商議之後,決定先穩住他,拜張綉為南陽太守,又徵召賈詡為尚書僕射。

  因為袁術知道曹操死了之後,便加快了稱帝的步伐,已經在籌備登壇受拜之事。

  所以劉協第一個想要打的人是袁術,張繡得要先穩住他,必要時還能利用他。

  張綉也欣然接受了南陽太守之職,不過賈詡卻稱疾不奉召。這讓劉協心裡很不舒服,賈詡是個人才,留他在外面,對自己終究是不利。

  賈詡不奉召,但是許褚奉召了,劉協在外殿接見了許褚。

  劉協一見到許褚,心裡不由得感嘆道:好大一坨。

  許褚身高至少有一米九,腰粗得跟米缸似的,難怪他力氣那麼大,竟然倒拖牛尾行百餘步了。

  劉協對他非常滿意,有這樣的人保護在自己身邊,就是關羽來了也不怕。許褚話很少,你問什麼,他才答什麼,答的也都很簡單。

  而且,劉協知道歷史上的許褚是非常忠心之人,歷史上他是忠心於曹操,現在曹操已經死了,自己把他召來,他既然奉召而來,那就必然是願意忠心於自己。

  歷史上許褚在軍中因力大如虎,為人又痴,所以稱為虎痴。

  不過對於劉協來說,許褚是否聰明並不重要,痴一點或許更好,至少他不會有任何心機。

  劉協當然也不可能稱他為虎痴,而是想拜他為虎賁中郎將,卻遭到了朝中諸多大臣的反對。

  包括荀彧荀攸和楊彪等人在內,他們認為許褚只是一個白身,又沒有舉孝廉為郎,也沒有立過軍功,不能一下子就任為虎賁中郎將,最多只能給他任為郎中。

  最主要是,他們不想看到劉協獨斷專行,隨便一個人來,而且還是略為痴直之人,都能任為虎賁中郎將,對於那些舉孝廉從郎中站勤值崗開始,一路慢慢升遷的人很不公平。

  而且,劉協這樣任性妄為,會非常大地削弱了尚書台和三公的權力。

  劉協爭不過他們,也不想和他們爭,自己想要真正掌權,成為真正的漢國天子還得依靠他們。

  不過劉協想了一個辦法,他新設立了一個官職,任許褚為一級侍衛,隨侍在劉協身邊,秩祿是六百石。

  最後又因為秩祿太高,從六百石減到了四百石,朝中那些世家大臣才勉強同意。

  這一次任命事件,讓劉協真正感覺到,自己的對手不僅僅是各地州郡那些諸侯。自己想要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有田種,有學上的理想,如果想實現,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