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墨客> 第791章 許之以江山

第791章 許之以江山

  景福宮內李寧兒懷裡抱著剛出生的嬰兒,眼裡流露出極盡珍愛之情。

  小傢伙此刻正閉著眼睛呼呼大睡,白嫩的肌膚好像是雞蛋清一樣,吹彈可破。

  柔若無骨的小身子包裹在黃陵被中,全身上下五一處不透著柔軟。

  她在小傢伙的臉上不住的親吻著……

  滾燙的眼淚,滴落在黃陵錦被上。

  這眉眼間有「他」三分相似,越看越遭人喜愛。

  就在這個時候,小宮女走了進來:「皇後娘娘,鄭大人和武大人來了。」

  「快請鄭大人進來!」

  站在門口的武雲昭,尷尬的攤了攤手:「伯爺,還是您自己進去吧,此刻卑職不方便進去。」

  說完,他後退了幾步,離房門遠遠的。

  鄭長生心裡激動啊,沒想到在異域他國還能有這樣的收穫,這可是一個大胖小子啊。

  要是母親得知一定會高興的。

  可是祖孫見面的機會估計是沒有了.……

  景福宮的寢宮內,李寧兒欣喜的道:「你來了,快看看我們的兒子!」

  說著,她雙手抱著小傢伙遞了過去。

  鄭長生小心翼翼的接過來,仔細的端詳了一下。

  嗯,是自己的種沒錯的,這眉眼間跟自己倒是有幾分相像。

  頓時,心下歡喜起來。

  看來準備的都用不上了啊!

  哈哈,老子的兒子要當高麗國王了!

  「臭美個什麼勁兒,還不快給兒子起個名字。」李寧兒嬌嗔道。

  哦,對對,是該起個名字的。

  老子的種,冠名權當然得是老子來啊。

  鄭長生思索了一下:「就叫繼祖吧,繼承祖先的意志,記住你是大明人,你老子我是大明永和伯爵鄭長生。」

  李寧兒默默的:「鄭繼祖……知道了,妾身記下了。不過,這個名字只能是我們兩個叫,孩子這個名字就當做乳名吧。

  你起了一個大明的名字,我要起一個高麗的名字,就叫「王纏」吧。」

  鄭長生:「王禪?不行,怎麼跟歷史上的蜀地後主劉禪一個名字,這太不好了。」

  李寧兒臻首微抬,風情無限的道:「王纏,糾纏的纏,這輩子妾身要纏死你.……」

  鄭長生:「.……」

  ~~

  李寧兒長嘆一聲:「我知道纏著你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罷了,你早晚會走的.……」

  「走之前我會把一切都替你處理好,朝堂之上你儘管放心,所有反對的聲音都將不復存在。

  金氏、崔氏、李氏都將成為歷史的灰燼,掃盡垃圾堆。

  以後高麗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咱們的兒子的聲音,當然,也就是你的聲音。」

  李寧兒嬌羞的低下頭去,她心裡暖暖的,再也沒有這更氣勢磅礴的情話了。

  這是要許之以江山的節奏啊!.……

  就在這個時候,武雲昭直接推門就進來了:「伯爺,大事已成。

  崔恆這小子很聽話,不過出了點小意外,王決那老傢伙不服,被崔恆以刀砍了。」

  啊?

  靠了,崔恆這傢伙得到自己的保證之後,膽子是肥的很啊,當中就把皇室大宗正給咔嚓了。

  這事兒弄的.……

  「伯爺,崔恆派人來報,讓皇後娘娘攜帶皇子……額,攜帶您兒子到大殿接受百官朝拜。」

  鄭長生點點頭:「好,還算他崔恆會辦事。」

  他轉身把兒子交給李寧兒:「收拾一下,隨崔恆的人走,放心大膽的去,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李寧兒使勁的點點頭:「妾身,多謝了!」 ……

  高麗國皇泰殿內,李寧兒端坐在皇位之上,懷裡抱著襁褓中的鄭繼祖,接受高麗群臣的朝拜。

  看著一眾文武百官,匍匐在她的腳下,李寧兒心中波濤洶湧起來。

  沒想到,曾幾何時自己發下的宏願,今天真的完成了,真的做到了。

  這一切,都是「他」的功勞,沒有他的鼎力相助,一切的一切都還只是幻想罷了。

  她嘴角泛起一絲微笑,是開心的笑。

  還記得,跟他初次見面的時候,一身大紅的官衣,肋下配著一把珠光寶氣的黃金刀。

  那還是在高麗皇城展示大明新式火器的時候。

  震耳欲聾的槍聲中,他指揮若定,英俊的臉上,冷若冰霜。

  可是她卻他那冷若冰霜的臉上,看到了一絲柔情。

  作為女人的第六感真的是很準確的,他果然柔情似水.……

  腦子裡不由自主的回憶起,她和他在床榻之間的一幕,臉紅紅的,心砰砰的。

  他很「勇猛」,她很滿足。

  他給了他所有,給了他最珍貴的,而且留下了牽絆。

  此生,只要他還在,她們母子在高麗就應該是無恙的。

  信心,鄭長生給了她無上的勇氣和信心。

  她也深深的為那夜的設計感到竊喜,看來自己真的是賭對了……

  高麗國王病逝,剛誕生僅僅幾個時辰的皇太子王纏在文武百官的擁戴之下,登基稱帝。

  而皇后李寧兒則順利進階為皇太后,效仿中原王朝的規制垂簾聽政。

  也不知道為什麼,那些政見不和,動不動就互相攻訐的現象完全沒有了。

  就拿金元應金相國和崔氏家族,因為政見不和,幾十年了都互相爭鬥,可是在新皇即位以後,卻出奇的意見統一。

  還有,高麗的朝堂之上實行了內閣負責制。

  這絕對是高麗之前所沒有過的。

  就連大明也在摸索中實行。

  這麼先進的政治制度,絕對是可行的。

  說白了,就是找幾個老成持重的經國能手,大家有事商量著來。

  國家有事,幾個人一商量,拿出一個議案,交給皇上定奪。

  不過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最高統治者,他們不過就是相當於是助手一類的角色。

  有擬票權利,卻沒有批紅權利。

  他們要把國家大事,每一個都擬出意見,分析利弊,擬成票遞交皇上。

  由皇上來決定是執行還是不執行。

  這個內閣制度,在大明現在來說,就是一個擺設,因為老朱實在是太強悍了。

  一切的大權都緊緊的握在手裡,誰也不敢呲牙。

  可是在高麗就不同了,本來朝堂之上就分作不同的派系。

  現在一個內閣,把各方力量的大佬組織了起來,大家有事共同商議,爭取拿出一個折中的方案,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

  沒有了朝堂的扯皮,這是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

  就連鄭長生都沒有想到,自己當時為了老朱加強皇權,削弱相權提出的內閣制度,卻在高麗開花結果。

  這絕對是意料之外的收穫了……

  大明墨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