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暗結禍
自古以來,君王都懷有長生夢,為求長生可謂煞費苦心。
平民百姓日子辛苦,一世人生不過七十載,已是難得古來稀,若得期頤之壽,經歷酸、甜、苦、辣、咸五味,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可是九五之尊則不同,他們君臨天下,享盡人世榮華。
普通人所渴望的財富、權勢、名望、地位、女人,君王都能不費吹灰之力的輕易獲得,就連紛擾不斷的春秋戰國和五代十國,為君王者也依舊富貴奢侈。
人心皆有貪戀,或是貪財牟利,或是貪念美色,但這些君王都不缺,所以君王只貪壽數。
可民間有句俗話:貪字變成貧,婪字近乎焚。
千百年來,君王得到的長生不老仙丹,非但沒能為他們延年益壽,反而死於非命。
但即便代代如此,仍有君王不斷的重蹈覆轍。
這些人並非不清楚歷史,也非蒙昧愚蠢,而是貪婪的僥倖心理,意圖永享人世浮華。
歷史上,不乏雄材大略的睿智君王,死於求仙問道的丹藥。
始皇帝統一七國;漢武帝開疆拓土;唐太宗締造盛世,千古留名篤定無疑,豈會是無知無識之輩。
只是那至高無上的地位,讓他們產生了錯覺。
君臨天下,朝臣子民高呼萬歲,天長時久后,就讓他們有了永占帝位的幻想。
雍正帝也一樣,夢想著能永世長生,所以一直尋丹問葯,反正消耗人力和物力,對君王而言是毫不在乎的小問題。
不過,有了當年賈士芳蠱毒之事的教訓,雍正帝這次真是更為謹慎。
從他登基以來,對先帝遺孀並無特別厚待。
皇貴太妃佟佳氏是他養母孝懿仁皇后的親妹妹,且當年登基之時全憑隆科多鼎力支持,所以如此晉尊乃是為了籠絡人心。
而和貴太妃瓜爾佳氏,她是受仁壽太后囑託照顧弘曆,晉封她既能體現恩德,又可變向折辱打擊康熙帝的惠妃和宜妃。
至於其他的遺孀,尤其是那些沒有生育過子女的,雍正帝從不眷顧。
以前的重陽節,由於雍正朝並無太后,皇貴太妃因其兄獲罪而身份尷尬,和貴太妃並不太受重視,所以節日從簡,只是寧壽宮擺戲,並讓內務府送些節禮,也就了事。
可今年則不同,雍正帝竟然大慶重陽節,帶著全部太妃前往圓明園。
人,從不會在突然之間轉性,他這麼做的目的,是把這些太妃當成了試藥者。
此前,道人離霄特地為他煉製一些養生藥丸,但雍正帝只讓人好生保管,沒敢輕易服用。轉而又下令,要離霄為所有太妃們也配製一些丸藥,不用作治病,只求滋補延年。
只有一個謙嬪劉娮婼起死回生,並不足以取信現在的雍正帝,所以他要看到更多效用。
圓明園的萬字房。
此處建於雍正初年,位在後湖西側,東鄰杏花春館,以卍字軒為主體。
重陽節那晚,賞菊酒宴設在萬方安和,由光祿寺和內務府負責恭辦。
光祿寺備辦的筵席分為滿、漢兩種,因重陽是漢人習俗的節日,所以重陽節宴選用漢席加入滿洲菜色,共有九九八十一道膳食。
歌舞歡宴從申時開始,一直到起更才散,當中只有皇貴太妃佟佳氏借口身體不適,提前離席而去。
第二日,雍正帝親自陪伴各位太妃,乘船游湖並同往迎仙台參拜。
迎仙台的齋堂內,離霄領著兩個小道到御前請安,這兩個不滿十二的小道士,乃是圓明園太監充當,見如此浩浩蕩蕩的場面,不免心神蕩漾的東張西望,暗暗窺視各位妃嬪。
但那離霄卻不同,低斂眼眸目不斜視,頗有一番身在凡世之外,不動紅塵之心的姿態。
「此前皇上吩咐貧道為諸位太妃配製的丸藥已得。」離霄側目,讓身後的小道將丸藥呈至御前,自己仍舊一副淡然神色,說道:「但這些丸藥,會因個人體質不同,而功效各異。服用之前,最好還是請太醫先查看各位太妃的脈案,倘或有藥石相衝者,還得避忌。」
「丹丸還要看藥性嗎?」聽離霄說話這般謹慎小心,毓媞冷聲一笑,訕道:「如此說來,道長更像是為醫者。」
離霄神色不變,將之前對雍正帝說過的那番丹藥之論,又徐徐緩緩的重複了一次,在淺淡講了道家的祝由之術。
伴在君側的曼君,則是暗暗注視著雍正帝的表情,知他對這個離霄道人已多少有些信任,只是不能完全放心,便想著再安排一出「諸葛亮哭周瑜」的戲碼,得儘快讓離霄獲得雍正帝十成信任才行。
「皇上,雖然臣妾一直居於圓明園,可還未有機會當面答謝道長的救命之恩。」籬萱也知道,自從她封嬪后就被各處耳目盯著,若稍有差池就會有焚身之禍,所以這段時間在杏花春館閉門不出。「臣妾此前還想著,要討皇上示下,看賞賜什麼給道長才合適。但今日得見道長,才知道長頗有仙姿,不可以俗世之物褻瀆。」
「那依你之見呢?」雍正帝淡笑著點點頭。
「臣妾想,賞賜就不必了。」籬萱對遠處的乳母招手,讓其將弘曕抱到跟前,抬眼看了看離霄,才轉頭笑著對雍正帝說道:「皇上,弘曕這孩子一出生就多病多災,臣妾怕他難養成,便想起民間的辦法,不如把弘曕寄給道長,如何?」
在民間,孩子出生后就會請陰陽道人批八字,如果八字過硬刑克父母,或是多病多災難以養活,就會寄給菩薩、神仙、僧人、道士,或者其他生肖相符人家做寄名子女,以便小孩能夠順利長大成人。
雍正帝的孩子多是年幼夭折,所以對這個晚年所得兒子很是看重,也早有仰賴神佛護佑之意。但他畢竟是個君王,不能表現出相信鬼神之心,現在由女人提出來,便也有個為母者護子心切的借口擋箭,自己點頭同意,不過是對妾妃的寵愛。
雍正帝淡然一笑,轉頭問道:「不知離霄道長意下如何?」
「既然貧道與小阿哥有緣,自然沒有推拒之理。」離霄拂塵一甩,額首應下。
說著,命小道士去他的寮房取來一付銀項圈,雙魚蝠紋銀鎖上刻有「事事如意、長命百歲」八個字;另有一件舊衲衣,充當弘曕的襁褓;並取了常用的桃木道簪,說是掛在床頭,就可驅邪除穢;最後又親自朱書一道黃綾符,上寫「太乙司命,桃延合康」。
此事妥當后,已到午膳時間,膳房早已按照離霄給的菜譜,備下了素葯膳。
重陽節,當然就有重九承應戲。
昨日的賞菊酒宴,上演了陶淵明籬邊採菊,和醉飲吟嘯等戲碼。今天既到迎仙台,便在神前點了九華仙人入貢菊花、菊花仙子演舞祝壽這兩本。
雍正帝領著眾妃嬪往後樓上歸坐看戲,毓媞、曼君、娮婼都與雍正帝並排。
曼君原應該在左手第一位,但她把位置讓給了抱著弘曕的娮婼,自己則推說精神不濟,想先回去休息。
因她近日來面色確實不佳,雍正帝也未多留,只讓翠縷好生伺候。
可曼君前腳剛走,還不到半盞茶的時間,就見蘇培盛悄悄從外面進來,在雍正帝耳畔低語了幾句。
毓媞雖在身旁坐著,但鑼鼓聲響,她也聽不清是在說什麼,只見雍正帝突然起身離去,還不讓眾人跟著,命他們繼續看戲,稱去去便回。
而在迎仙台的丹房外,離霄吩咐兩個小道去御前伺候,自己卻要靜心煉藥。
「道長,且慢行!」
離霄正欲進入丹房,就聽後面傳來女子的聲音。
驀然回頭,見是一個宮婢裝扮的人,便問道:「可是哪位主子有話要傳?」
「離霄道長,齊妃娘娘有請。」翠縷平順了氣息,才又說道:「娘娘正在天然閣等著呢,就請道長隨我同行吧。」
他乃是當今皇上迎請來此的主事,身份不在妃嬪之下,就連雍正帝跟前的首領太監見他,都要放低姿態,可眼前區區宮婢,卻用「我」這個平論身份,這便是一句暗語。
離霄唇角微揚,眼中露出一絲詭異的笑,「請姑娘帶路。」
天然閣前,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雖然已到深秋,卻依然堆翠。
此地乃是存葯之處,閣內供著洞賓老祖的畫像,案上香煙裊裊。
「離霄道人……」曼君打量著他,沉聲說道:「你今天在皇上面前的一席話,倒是說的動聽,可皇上信你,本宮卻難以放心。」
離霄聽出,曼君在說到最後幾個字時,刻意放慢了語速,微微側目東邊的窗戶,淡然一笑道:「不知娘娘疑心貧道什麼?」
「皇上好道愛賢,宮中人盡皆知。」曼君冷聲一哼,有意將音量提高了幾分,「道家有祝由之術,能治病、會救命的道法確實神奇,平常的藥物到了你們這些道人手中,效用更是出奇。不過那是葯,亦或者是毒,那就日久見人心了。」
「娘娘有此疑慮也屬正常。」離霄走到條案前,對呂洞賓的畫像躬身施禮,才又不以為然地說道:「道家確實有不少心術不正之輩,因貪利而壞了我修道之人的名聲,不過當今皇上睿智,貧道若有邪念,定是逃不過皇上的慧眼。」
「道長說到慧眼,卻讓本宮想到一個佛理,只是此處乃道家法地,不好言及。」曼君笑了笑,有意無意的移步向東側窗戶。
「自晉代開始,便有佛道一家的說法,娘娘若有所感,大可不必忌諱。」離霄也跟著抬高了聲音,但做的非常自然,並不會讓聽到的人覺得是有心為之。
「難得道長不介意。」曼君低眉斂目,冷然勾起唇角,說道:「佛經中有提到世間五眼,乃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佛眼顧名思義,唯佛才有無上智慧能力,能辨世間萬物萬事;法眼既見人空,更見法空,是菩薩的見地,能看到現象本質;慧眼是阿羅漢的見地,能看到事物因緣變化,分析判斷出結果;天眼觀照自心,能夠由表及裡、由遠及近、由前而後,較為深入地觀察事物。」
聽曼君說完上述的話,又等了許久,離霄才道:「娘娘少說了見表不見里,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后的肉眼。」
「不錯,當今皇上雖然是真龍天子,但畢竟困於俗世之中,投於凡體之內,也不過是一副肉眼。」曼君此刻才入正題,就是之前想到的虛情假意戲碼。「本宮也不怕把話說明白,當年宮中也有一位法力高深、醫術超群的道人,可那人心術不正,妄圖以蠱毒魘咒控制皇上。偏偏當初舉薦那妖道者,正是本宮的表弟,事發之後,皇上雖未怪罪,但本宮心深愧疚。所以,此次定要幫著皇上分辨正邪,絕不能再放任一個禍君妖人在御前。」
離霄神色未變,淡然一笑道:「看來娘娘心有懷疑,已經認定貧道不正。」
「你不預備做些什麼,證明自己嗎?」曼君秀眉一挑,卻不是看著離霄,而是望著窗戶。
「夫以篤聖穆親,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懷,止謗於眾多之口。」離霄漫不經心地說道:「取信於人並非易事,貧道只要誠信為之,問心無愧,皇上和娘娘自然會相信。」
言至於此,窗外有極輕的腳步聲慢慢遠去,曼君總算送了口氣,和離霄相視一笑。
當年李衛舉薦了賈士芳,事情敗露之後,雍正帝表面沒有顯露對她的懷疑,但心中肯定有個鬱結難解。
今日此舉,就是系鈴人作解鈴人,只是解了結,又埋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