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 誰是兇手(1)
「小小姐,唉……」張縣令長長地嘆了口氣,「你也別叫我張縣令了,喊我唐伯吧。」他本姓唐,母親的娘家才姓張,為了活命才迫不得已改了姓名,這個名字本來就不是他的本名。
「唐伯。」傾歌點頭,為張縣令倒上一杯茶水,「您慢慢說。」
忠心效忠於唐家的老管家,是值得尊敬的。
「謝謝小小姐。」張縣令感激地說道,他清了清嗓子,這才悠悠道來。「七年前,江南逢旱季,久不下雨。」
北辰一六零年夏,淮都,蓮鄉。
自北辰一五六年來,江南少雨,莊家顆粒無收。作為知州的唐千莫為此事東奔西走,祈雨祈了不知多少次,也不知尋了多少道士法家,找了多少偏方,但奈何老天爺不予理會,不僅不降雨,反而天氣更加炎熱。
朝廷撥下的許多銀兩糧食,就像是一根針掉進了大海里,悄無聲息,對於這次大旱災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旱季所覆蓋的地域幾乎概括了北辰國整個江南地區,所謂江南,就是淮河以南的這一流域,從最西方的燕譚到東方的經濟中心蓮鄉,無一不處於旱災之中。
這次旱災,可謂是北辰國自建國以來史前無例的最大一次。
北辰一五八年一月,天氣似乎比往日的更要冷上幾分。唐千莫站在祭雨神的祭祀台上久久不語,終是重重地嘆了一口氣。自那以後,就大病一場,久不下床。
唐千莫昏迷不醒,但他留下的爛攤子仍然在那裡,於是在若干官員的商議下,他們決定由新上任的知縣來接任此事,由於一干唐家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唐千莫的病上,唐家人暫時先把旱災的事情放到一邊,四處求醫。
這是絕對是他們此生做過的最錯誤的一次決定。
唐家閉門不出,旱災的事情均由下級彙報,讓張縣令每天讀給唐千莫聽。隨著時間的推移,彙報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但是上面寫道,新知縣治旱有方,旱災已經在漸漸好轉,這讓唐千莫倍感欣慰。
北辰一五九年十二月,對於淮都知州三年還未解決旱災並且需要每年請求朝廷給出大量賑災銀和糧食的做法,北辰皇新生疑惑。此時太子已經較得北辰皇心,於是北辰皇當即封太子為欽差大臣,前往淮都去勘察一番。
這一勘察,就出了事。
太子等一干人來到水鄉,到新知縣準備的府里住下,見知縣府裝飾的金碧輝煌,一路上百姓與平常無異,太子與幾人悄悄決定微服私訪,去體會一下江南水鄉的民情。
令太子等人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離開知縣府這片地帶,去了水鄉以外的地方,所看到的百姓與水鄉的截然不同——這裡的百姓面黃肌瘦,衣衫襤褸,兩旁的田地乾裂,水車也停止了運作,一片荒涼的景象。
這一問才知道,近年來官府與外地糧商勾結,將糧食的價格翻了幾倍變賣。百姓們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人,眼下少了唯一的經濟收入來源,怎麼買得起對他們而言是天價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