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張燕其人
出了太守的府衙,與劉關張三兄弟匯合,看到大家一臉關心的神色,呂鵬心中無限安慰,有時候自己有點小小的愧疚,兄弟還是兄弟,雖然現在沒有名義上的,但是大家在心裡已經當對方是兄弟了。
劉備急急的上前拉住呂鵬的手:「先生所談還順利吧,沒有什麼變故吧?」
張飛更直接,一巴掌拍過來,大聲的說道:「我們是有功勞的,若是你被為難,俺燕人張翼德,立刻就打進去搶你出來。」
燕?張?就這一句話,當時讓呂鵬感覺到天雷滾滾,不是兄弟之間的溫情,而是在他的腦海里突然閃現了那個叫褚燕的傢伙,對了,就是這個傢伙,實際他後來的名字叫張燕,這可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在黃巾賊里也是數一數二的傢伙,先從張牛角,張牛角陣亡,由於威望在,被黃巾賊公推為首領,在全國黃金失敗之後,獨有他一枝獨秀,最終去了各地流散的黃巾軍,有10萬之眾,可見這個人的組織能力是多麼的不一般,同時在今天,在自己的帳篷里,那十幾個黃金的就以他馬首是瞻,也算是嶄露鋒芒,這樣的人絕對不能讓他跑了,收為己用必須的。
在張角起事之後,張角的徒眾在各地發動起事,但是很快都被各地官員剿滅。但是,正宗的黃巾軍雖然沉寂,可是卻有許多新人崛起,這些人也打著黃巾軍的旗幟,攻城掠地,割據一方。褚燕就是其中之一。「黃巾起,燕合聚少年為群盜,在山澤間轉攻。」褚燕的興起,首先是選擇的起事地點正確,在一些偏遠山區和湖泊河流之間。正對著農村包圍城市的不二法門。
這些地方朝廷的力量大大減弱,兵馬不多。而褚燕在各地輾轉,吞併其他小股的起義勢力,最後回到真定,這個河北重鎮的時候,張燕已經聚集了萬餘人。在這個時候,褚燕正式攻佔真定,公開和朝廷為敵。這叫佔領城市以為根本,這又和了太祖的要義。可謂後世太祖思想的活學活用。
積攢力量,等待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褚燕一登場,就和其他農民起義軍領袖拉開了差距。
當時,全國盜賊紛起,《九州春秋》記載:「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萬,小者不減數千。」在各路黃巾勢力中,褚燕號稱「飛燕」,本是其中獨立的一支,可是,褚燕卻做出了一個讓很多部眾難以理解的事情。放棄飛燕軍的領袖地位,率領全部,加入張牛角一部。
這和老司令又有的說。要不說聰明人永遠聰明,保存實力,依附大豪,你不得不給個贊。
當時的張牛角在博陵起兵,起兵之初,張牛角就「自號將兵從事」。看得出,張牛角是一個心有大志,不甘平凡的人。可是,在起兵之初,就給自己建立名號,又可以看出張牛角不了解黃巾軍所面臨的窘迫局勢。而褚燕呢?「燕推牛角為帥,俱攻癭陶。」褚燕讓張牛角擔任主帥,那是另有目的。其一,自古以來,就是「槍打出頭鳥」。褚燕起兵,一直很低調,而張牛角起兵之初,就建立名號,必然引起朝廷的重視,必然派大軍鎮壓。褚燕雖然有萬餘人,但是畢竟手下多是烏合之眾,投入張牛角門下,可以藉助其勢力遮風擋雨,合力抵抗朝廷兵馬。其二,合併之後,兩人立刻對官軍駐紮地癭陶發起猛攻。這是兩人合併之後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這次進攻無論成敗,褚燕都是最大的受益人。張牛角獲勝,褚燕自然是第一功臣;張牛角失敗,褚燕可以接管其部眾。
果然,張牛角在戰鬥當中被流箭射中,受傷嚴重,臨終之際告訴手下將領:「必以燕為帥!」你們一定要把褚燕當你們老大啊。雖然正史當中沒有過多的渲染,但是可以想象,褚燕在和張牛角的交往過程當中,在張牛角面前的表現一定是非常好。於是在張牛角臨終之際,沒有像晁蓋一樣耍花招,搞什麼誰抓到了放冷箭的人,誰就是你們的老大。
褚燕是一個深通權術之人,看他在張牛角死後的表現,可見一斑。「牛角死,眾奉燕,故改姓張。」為了表示對大哥的紀念。
褚燕做了一件讓許多兄弟非常感動的事情,竟然放棄了自己的本姓,跟著大哥改姓張。於是褚燕消失了,黃巾大豪張燕誕生了,這是張燕人生的第一次轉變。
收買人心啊,這說多麼的果斷?那是不是跟著自己就改姓呂?呂鵬如是想
褚燕改姓之後,擁有了原張牛角的三五萬人,加上自己的一萬多人,於是成為冀州地區最為強大的一隻黃巾軍。而張燕更是憑藉其口才、眼光,四處遊說其他黃巾勢力。大家漸漸明白,只有走合併道路,才是黃巾軍存活的唯一道路。而張燕的寬容大度,謀略機智,更是讓無數迷茫中的「黃巾賊」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於是,不過一二年功夫,張燕的勢力就遍及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各地,手下人馬超過百萬,號稱「黑山軍」。漢靈帝多次派軍隊征討,可是都被張燕成功擊退,河北的大多數郡縣都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控制。
在讓朝廷認識到黑山軍的厲害之後,張燕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轉變。
這就是邊打邊談,有實力第一。似乎那誰也誰這麼做的。
《三國志》記載:「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難中郎將。」《水滸》中的宋江和張燕走的是同樣的路線,朝廷大軍不是前來征討嗎?一開始想招安,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打,打到朝廷認輸,那個時候再談招安,才有籌碼。而張燕也是在「靈帝不能征」,的大前提下,主動派人到京城,聯繫招安事宜。張燕沒有親自去,親自去雖然夠誠意,但是太危險。派人去是最好的選擇,既顯示了自己主動投降的意思,又可以免除被朝廷抓捕的禍患。要知道朝廷那些官員,可沒幾個是講究信義的。
既然打也不行,那就只能招安了,於是漢靈帝任命張燕為「平難中郎將」。中郎將是漢代低於將軍的一個軍銜。官職不大,但對於朝廷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不過從官名來看,讓叛賊張燕擔任「平難」中郎將,實在是個諷刺。
不過,張燕在和朝廷談判的時候,對中郎將這個職務沒有做過多的糾纏,反而是想朝廷討要,自己必須擁有一項特別的權力,可以每年向朝廷推舉孝廉、計吏。漢靈帝也沒在意,就答應了。漢靈帝忽視的,正是張燕所看重的。
在漢代,由孝廉出仕,由計吏當官,正是漢代士人進入仕途的主要方式。張燕並不甘心一直做一個叛賊,要想真正融入士大夫這個階層,不但是需要給朝廷權臣送禮,給各路豪強屈膝,更重要的是獲得人事權。可以推薦孝廉、計吏,也就意味著追隨他張燕,也可以獲得官方認可的出仕文憑。而只要有了頒發通行證的權力,張燕自然在河北豪強心中擁有了不一樣的位置。
於是,張燕上位了,至於怎麼死的,那就沒有記載了,從沒有記載上看,這小子是善終了。
你看看,這樣的人,在將來就是自己的組織部長的職位,怎麼能讓他跑了?
不行,趕緊回去,問問盯著他的兄弟,可別那張燕已溜走了,或者乾脆一刀把這個人才砍了,那自己可就損失大了。